梭心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8444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梭心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旋梭中使用的梭心套,尤其是涉及可形成稳定、漂亮的 线迹的梭心套。
背景技术
以往,在工业用缝纫机中虽然也有时使用摆梭,但通常使用梭驱动机构结 构简单的垂直旋梭的情况较多。无论是哪种梭(旋梭、摆梭)中都收容有梭心 套,该梭心套具有巻绕有底线的底线梭心。
例如,日本专利特开2005-261848号公报(下面称作专利文献l)中公开 的垂直旋梭包括可旋转的外梭、以止转的状态保持在该外梭内的内梭(相当 于本发明的中梭)、以及安装在该内梭内的梭心套。在梭心套中收容有底线梭 心。在该梭心套的外周壁中,在右侧面上设置有梭心调线弹簧。
在该梭心调线弹簧的前端部、即梭心套的外周壁的右侧上方位置设置有底 线出口 。巻绕在底线梭心上的底线从底线出口经由梭心套的上端附近后正上方 朝着针板的针孔去。
此时,若以XY座标的+ Y方向作为0。,则产生加绕线迹(hitch stitch) 的线迹形成方向的范围可假定为大致180。左右。因此,若进行图8所示的缝 制,则存在加绕线迹和完整线迹(perfect stitch)混杂的问题。
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可考虑使巻绕在底线梭心上的底线从底线出口直 接朝着针板的针孔去。
此时,若底线从作为梭心调线弹簧的前端部的底线出口到达上侧,则在进 行送布时,将底线向上侧拉伸。根据施加在该底线上的拉伸力的强度,有时梭 心调线弹簧会抬起,从而梭心调线弹簧的弹力变得不稳定。因此,底线的调线 变得不稳定,从而存在线迹不整齐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以简单的结构防止加绕线迹混入、且可始终 发挥设于梭心套的调线弹簧的弹力、可起到实现底线调线的稳定化的效果的梭 心套。
本发明的梭心套可装拆地安装在与缝纫机的缝针互动地形成线迹的旋梭 上并收容巻绕有底线的底线梭心,且在外周壁上包括将底线引向外部的底线 出口、以及对从所述底线出口出来的底线施加张力的调线弹簧,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梭心套的前表面且从所述缝针的上下运动轨迹的延长线离开的位置上 设置有对从所述底线出口出来的底线进行引导的底线导向部。
采用上述结构,即使在送布时将底线向加工布侧拉伸,底线导向部也会朝 横向拉伸底线出口的底线,因此,设于底线出口的调线弹簧不会意外地抬起。 因此,施加在底线上的线张力稳定,可始终发挥调线弹簧的弹力,从而可形成 漂亮的线迹。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垂直旋梭的主视图。
图2是垂直旋梭的俯视图。
图3是垂直旋梭的立体图。
图4是梭心套的主视图。
图5是缝制中的梭心套的侧视图。
图6是缝针下端部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7是使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梭心套时完整线迹和加绕线迹的说明
图8是缝制对象的标签及加工布W的俯视图。
图9是缝制中垂直旋梭和针板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10是缝制开始时梭心套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与图4相当的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与图7相当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与图4相当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与图4相当的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与图5相当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图1 图10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进行说明。首先对设于缝纫 机的垂直旋梭1进行说明。垂直旋梭1包括外梭2;嵌合在外梭2中、相对 于外梭2可旋转地支撑的中梭3;以及安装在中梭3中的梭心套4。
外梭2包括外梭本体IO、以及与该外梭本体10相连的转轴11。通过从 与缝纫机的主轴(未图示)同步旋转的下轴7向转轴11传递旋转力,外梭2 与缝针6的上下运动同步地绕转轴11的轴心正面看顺时针地旋转。在外梭本 体10上形成有朝着顺时针的旋转方向的梭尖12。
中梭3包括中梭本体15及轴16,且同轴地嵌合在外梭本体10内,可相 互旋转。轴16以从中梭本体15的底部起朝中梭本体15的开放端侧延伸的形 态突出地设置。
如图4、图5所示,梭心套4为前面封闭的筒体,以阻止了相对旋转的状 态安装在中梭3中。在梭心套4中收容有巻绕有底线DT的底线梭心(未图示)。 若下轴7的旋转产生的旋转力传递给垂直旋梭1,则在使中梭3和梭心套4止 转的状态下,外梭2与缝针6的上下运动同步地绕正面看时的顺时针方向旋转。
在外梭2旋转下,从插通加工布W的缝针6的针眼6a起延伸的面线UT 的面线环UTa (参照图9)被梭尖12捕捉。
捕捉到的面线环UTa在中梭3的周围绕转,从而从缝针6的针眼6a起延 伸的面线环UTa和从底线梭心起延伸的底线DT交织。之后,利用未图示的挑 线杆将面线环UTa拉紧,从而形成线迹。
如图9所示,在梭心套4的外周壁4a的上方右侧(令图9的左侧为前方) 配设有调线弹簧18。 《
调线弹簧18对从底线梭心起到达梭心套4外部的底线DT施加线张力,具
有可调节该线张力的结构。
由此,底线DT穿过调线弹簧18与外周壁4a之间,经由调线弹簧18前端 部的底线出口 19到达梭心套4的外部。即,底线出口 19形成在缝针6的上下 运动轨迹N的延长线的右侧。
下面对固接在梭心套4前表面上的线导向构件20进行说明。
如图l、图3 图5所示,线导向构件20在正面看时为大致椭圆形状,配 设在梭心套4前表面的缝针6的上下运动轨迹N的延长线的左侧。线导向构件 20的下半部分固接在梭心套4的前表面上。线导向构件20的上半部分形成为 向前方弯曲规定角度(令图5的右侧为前方)。在线导向构件20的上半部分 上形成有可插入底线DT的底线导向孔20a (相当于底线导向部)。
此时,底线导向孔20a设置在低于底线出口 19的位置(参照图4)上。 另外,如图1、图5所示,在梭心套4的前表面部上将从底线出口 19起朝着线 导向构件20的上半部分去的导向槽22形成为朝左下方倾斜的直线状。从梭心 套4的底线出口 19出来的底线DT在经由该导向槽22内后从后侧向前侧穿过 线导向构件20的底线导向孔20a,并经针板5的针孔5a与加工布W相连。
艮P,如图l、图2所示,在缝制中,与加工布W相连的底线DT经针孔5a 朝着斜下方及左方穿过底线导向孔20a,并经导向槽22后到达梭心套4的底线 出口19。因此,在该状态下,在缝针6经针孔5a下降到针板5的下侧时,从 针孔5a起到达底线导向孔20a的底线DT、即与面线UT交织的底线DT —定位 于缝针6的左侧。另外,如图6所示,在缝针6的紧靠针眼6a的下侧形成有 将从针眼6a起到达前侧的面线UT强制性地引向从操作者侧看时的左侧的线导 向槽6b。
因此,如图7所示,在以XY座标的+Y方向作为0。时,线迹形成方向e (与送布方向相反的方向)为0°《0 <200°和220° < e <360°的范围成
为产生完整线迹(用ps表示)的区域。另外,线迹形成方向e为200°《e《
220°的范围成为产生加绕线迹(用hs表示)的区域。
下面对具有这种结构的梭心套4的动作进行说明。 、 如上所述,收容在梭心套4内的底线梭心的底线DT从底线出口 19经导向
槽22而穿过线导向构件20的底线导向孔20a后,经由针板5的针孔5a与针 板5上侧的加工布W相连。
面线UT从图示外的线筒起经挑线杆从后侧朝前侧穿过缝针6的针眼6a。 因此,如图7所示,产生加绕线迹的线迹形成方向0为从180° (—Y方向) 偏移的20(T《e《22(T的范围。
如图8所示,对在将矩形形状的标签22的外周部缝制成矩形形状而将标 签22的外周部缝到加工布W上的情况进行说明。在该矩形形状的缝制中,从 左方内侧的第一线迹Sl起按正向进给a (用A来表示线迹形成方向)、左向进 给b (用B来表示线迹形成方向)、反向进给c (用C来表示线迹形成方向)、 右向进给d (用D来表示线迹形成方向)的顺序依次进行缝制。
此时,正向进给a的线迹形成方向0为180° ,左向进给b的线迹形成方
向e为90。,反向进给c的线迹形成方向e为o。,右向进给d的线迹形成方 向e为270° 。因此,在这四个线迹形成方向a d中,线迹形成方向e均在产
生加绕线迹的200°《0《220°的范围之外。
首先对沿线迹形成方向A对从第一线迹Sl起到第十五线迹S15为止的各 线迹进行缝制的情况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在第一线迹Sl后的第二线迹S2 中,在缝针6刺到标签22及加工布W上后而从最低位置上升少许时,用梭尖 12以正面看时的顺时针方向捕捉在针眼6a前侧形成的面线UT的面线环UTa。
此时,由于线导向构件20的底线导向孔20a设置在低于底线出口 19的位 置上,因此从底线导向孔20a起朝着针板5的针孔5a去的底线DT的方向靠近 作为缝针6的上下运动轨迹N的竖直方向。因此,在缝针6下降时,可降低缝 针6刺到底线DT上的概率,从而可降低缝制品的不合格率。
接着,梭尖12以正面看时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在针眼6a的前侧以相对于 缝针6交织在左侧的形态形成布侧的面线环UTa。此时,由于底线DT相对于面 线环UTa从左侧起交织,因此形成完整线迹。以后同样地,在线迹S3……S14、 S15分别形成完整线迹。
另外,在每个线迹的送布时,即使底线DT被向加工布W侧拉伸,底线出口 19的底线DT也由底线导向孔20a朝横向拉伸,因此施加在底线DT上的线
张力稳定。因此,设于底线出口 19的调线弹簧18不会意外地抬起,可始终发 挥调线弹簧18的弹力,从而可形成漂亮的线迹。
下面对沿线迹形成方向B对从第十五线迹S15起到第三十六线迹S36的各 线迹进行缝制的情况进行说明。此时,在第十五线迹S15后的第十六线迹S16 中,在缝针6刺到标签22及加工布W上后而从最低位置上升少许时,用梭尖 12以正面看时的顺时针方向捕捉在针眼6a前侧形成的面线环UTa。此时,面 线环UTa不会与缝针6交叉,底线DT相对于面线环UTa从左侧起交织,因此 形成完整线迹。以后同样地,在线迹S17……S35、 S36分别形成完整线迹。
下面对沿线迹形成方向C对从第三十六线迹S36起到第五十线迹S50的各 线迹进行缝制的情况进行说明。同样,在第三十六线迹S36后的第三十七线迹 S37中,在缝针6刺到标签22及加工布W上后而从最低位置上升少许时,用梭 尖12以正面看时的顺时针方向捕捉在针眼6a前侧形成的面线环UTa。此时, 面线环UTa不会与缝针6交叉,底线DT相对于面线环UTa从左侧起交织,因 此形成完整线迹。以后同样地,在线迹S38……S49、 S50分别形成完整线迹。
另外,下面对沿线迹形成方向D对从第五十线迹S50起到第七十一线迹 S71的各线迹进行缝制的情况进行说明。同样,在第五十线迹S50后的第五十 一线迹S51中,在缝针6刺到标签22及加工布W上后而从最低位置上升少许 时,用梭尖12以正面看时的顺时针方向捕捉在针眼6a前侧形成的面线环UTa。 此时,缝针6的槽6b对面线环UTa进行引导。由此,相对于缝针6在左侧前 方形成面线环UTa,底线DT相对于面线环UTa从左侧起交织,因此形成完整线 迹。以后同样地,在线迹S52……S70、 S71分别形成完整线迹。
从底线出口 19起朝着底线导向孔20a去的底线DT嵌合在导向槽22内。 因此,在面线环UTa卡合到梭尖12上而扩大、并从梭心套4的前表面挤过去 时,面线环UTa不会与底线DT干涉,可平滑地挤过去。
另外,在第一针脚中,如图10所示,从梭心套4起延伸的底线端部DTa 穿过线导向构件20的底线导向孔20a而从梭心套4的前表面起朝前方侧在前 侧离开规定微小距离(例如3mm)。因此,面线环UTa—定与该底线端邻,DTa 交织,从而能从第一针脚起可靠地形成线迹。
这样,在缝纫机的针板5的下侧设置有与缝针6互动地形成线迹的垂直旋
梭1,收容有底线梭心的梭心套4可装拆地安装在所述垂直旋梭1上。在所述 梭心套4的外周壁4a上设置有将巻绕在底线梭心上的底线DT向梭心套4外引 导的底线出口 19,并在梭心套4的前表面上设置有对从底线出口 19起延伸的 底线DT进行引导的线导向构件20。另外,在该线导向构件20上设置有使底线 DT卡合的底线导向孔20a。由此,在送布时,即使将底线DT向加工布W侧拉 伸,底线出口 19的底线DT也由底线导向孔20a朝横向拉伸,因此设于底线出 口 19的调线弹簧18不会意外地抬起。由此,施加在底线DT上的线张力稳定, 从而可始终充分地发挥调线弹簧18的弹力,可形成漂亮的线迹。
由于底线导向孔20a设于从缝针6的上下运动轨迹N的延长线离开的位 置、即相对于缝针6的上下运动轨迹N的延长线的左侧,因此可将产生加绕线 迹的线迹形成方向设定在相对于XY座标的Y轴向左侧偏移的位置上。
由于底线导向孔20a设置在低于底线出口 19的位置上,因此从梭心套4 出来后经底线导向孔20a而朝着针板5的针孔5a去的底线DT的方向靠近作为 缝针6的上下运动轨迹N的竖直方向。因此,在缝针6下降时,可降低缝针6 刺到底线DT上的概率,从而可降低缝制品的不合格率。另外,由于将底线导 向孔20a设置在相对于缝针6的上下运动轨迹N的延长线与底线出口 19相反 的左侧,因此卡合到垂直旋梭1的梭尖12上的底线环UDa在超过梭心套4的 下端部后交织到底线DT上,从而线迹容易稳定。
另外,在梭心套4的前表面部形成有将底线DT从底线出口 19向底线导向 孔20a引导的导向槽22。由此,从右侧的底线出口 19朝着左侧的底线导向孔 20a去的底线DT嵌合在该导向槽22内,而不是嵌合在梭心套4的前表面上。 因此,在卡合到梭尖12上的面线环UTa扩大而从梭心套4的前表面挤过去时, 面线环UTa不会与底线DT干涉,可平滑地挤过去。
下面,图11及图12表示的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另外,与第1实施例 相同的结构附有相同的符号。如图11所示,在该第2实施例中,线导向构件 20A设置在与梭心套4A的底线出口 19对应的右上方的位置上。此时使从缝针 6的针眼6a出来的面线UT在缝针6的右侧交织。此时同样,即使在送布时将
底线DT向加工布W侧拉伸,底线出口 19的底线DT也由线导向构件20A朝横 向拉伸,因此可与上述实施例同样地形成漂亮的线迹。
另外,如图12所示,此时,在线迹形成方向e为0°《6 <140°和160 ° <9<360°的范围内形成完整线迹(用PS表示)。即,可将加绕线迹(用 HS表示)的范围切换成相对于Y轴相反的一侧的140°《e《16(T 。
图13表示的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另外,与第l实施例相同的结构附 有相同的符号。如图13所示,在该第3实施例中,在梭心套4B的左上方位置 和右上方位置设置有线导向构件20、 20A。如此构成时,为了不形成加绕线迹, 而根据缝制时的送布方向e选择性地使用设于左上方位置的线导向构件20和 设于右上方位置的线导向构件20A中的任一方。如此构成时,可进行设定将产 生加绕线迹的范围切换成相对于XY座标的Y轴的左侧或右侧。
图14及图15表示的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另外,与第l实施例相同的 结构附有相同的符号。如图14及图15所示,在该第4实施例中,将线导向构 件24朝上方突出地设置在梭心套4前表面的上部。在该线导向构件24上形成 有用于穿过底线DT的底线导向孔24a。另外,在梭心套4的前表面上形成有对 从底线出口 19朝着底线导向孔24a去的底线DT进行引导的大致水平的导向槽 26。
另外,上述之外的第4实施例的结构与第1实施例相同。由此,在第4 实施例中也可获得与第1实施例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在各实施例中,在线导向构件20、 20A、 24中,作为底线导向部是 用底线导向孔20a、 24a构成的,但只要是可改变底线路径的形式即可。例如, 也可以形成为钩状。
权利要求
1、一种梭心套,可装拆地安装在与缝纫机的缝针互动地形成线迹的旋梭上,收容卷绕有底线的底线梭心,在外周壁上包括将底线引向外部的底线出口、以及对从所述底线出口出来的底线施加张力的调线弹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梭心套的前表面且从所述缝针的上下运动轨迹的延长线离开的位置上设置有对从所述底线出口出来的底线进行引导的底线导向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梭心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线导向部设置在相 对于所述缝针的上下运动轨迹的延长线与所述底线出口相反的一侧。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梭心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线导向部由可供底线插入的孔构成。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梭心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线导向部设置于在 所述梭心套的上部朝上方突出的突出部上。
5、 如权利要求2 4中任一项所述的梭心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梭心套 的前表面部形成有从所述底线出口向所述底线导向部引导底线的导向槽。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梭心套(4)收容卷绕有底线(DT)的底线梭心,且在外周壁上包括将底线(DT)引向外部的底线出口(19)、以及对从底线出口(19)出来的底线(DT)施加张力的调线弹簧(18)。另外,由于在梭心套(4)的前表面且从缝针(6)的上下运动轨迹的延长线(N)离开的位置上设置有底线导向部(20),因此底线导向部(20)朝横向拉伸底线出口(19)的底线,从而设于底线出口(19)的调线弹簧(18)不会意外地抬起,可形成漂亮的线迹。
文档编号D05B57/26GK101100792SQ200710127499
公开日2008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4日
发明者中野元就, 早川範一, 畑中润, 綿谷竹男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株式会社广濑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