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都能穿进线的手缝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999阅读:18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不看都能穿进线的手缝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缝合工具,更具体地说,涉及和改进了用手缝衣、订扣的针。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手缝针,一直存在一个麻烦,就是穿线困难。由于线是软的,加上针孔宽不 能超过针的直径,故要将线穿进针孔较难,尤其是直径较小的细针。老年人或视力不好的 人,要穿多次尚不能成功,感到烦恼,有些视力虽好,但手抖拙的人仍感棘手,即使视好手巧 之人,还常用口水将线头湿尖去毛,这样既不卫生还不见得一次成功,一次不成,势必更不 卫生,虽不烦恼也不棘手,但仍感卫生与麻烦顾此失彼。即使使用因此而产生的各种穿针 器,由于要在针孔穿过钢钩或钢丝加至少二根线,对于细针将无能为力,且也比本实用新型 的针“穿线”麻烦费时。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家用新型的手缝针,不仅消除一般人感到穿针的 麻烦及不卫生、更可使盲人也不再“望而生畏”。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无论人的视力好坏及 手的抖拙,也无论线头的尖、毛及针的粗细,只要用上本实用新型的针,都能在一、二秒钟内 将线“穿进”针孔中,从而淘汰现市场上的手缝针及多种穿针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个由针尖1针身2针孔3及针尾4组成的手缝针,其方案是有一导向漕5,使 针孔3与针外侧面21沟通;针孔后的针尾4加长1毫米至10亳米;针孔侧壁23的宽大于 针直径的1/4,小于针直径的2/3。由于形状结构和使用法改变,故可改窄针孔,其宽只需大于所用线的直径就够了, 针孔变窄,自然增加了针孔侧壁23的宽度,当然增加了针的牢度。(后详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使无论人的视力好坏及手的抖拙或线头的尖、毛及针的粗细都能在一、二秒钟内 将线穿进针孔里。(后详述)

1、图1为该种针的全貌。2、图2为该种针的针孔处及针尾形状图。3、图3、图4、图5、图6、为该种针的针孔处及针尾形状及“穿线”过程图。4、图中针尖1针身2针孔3针尾4导向漕5针外侧面21针孔侧壁23“前岸”51“后 岸” 52过渡圆弧53线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说明书附图,进一步详述本实用新型的手缝针的形状、结构和使用法,进而理解为何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形状结构1、图1为该种针的全貌。其头部针尖1及针身2与现有的一样,只是针孔3处及 针尾4不同。2、图2为该种针的针孔处及针尾形状图。a)针孔3比现有的窄,其宽只需大于所用线的直径就够了,因为使用该针实际上 不是对此孔“穿线”(后详述),从而也增加针的牢度,减少了线对针孔侧壁23的力矩。当 然,只要针的钢材好,不虑针的强度,针孔做宽也可。为不增布对针的阻力,针孔处针宽不能变。b)若定方向,针尖为前,针尾为后,则在图2的主视图中可见到。在针孔的近前端 处,开有一斜向的导向漕5,将针孔与针的外侧面21沟通,形成一种钩状、此沟通的意思是 使垂直于针孔面的线或钢丝贴着针的外侧面21,通过导向漕5进入针孔3中。导向漕与针 孔的夹角可为30度至60度,该漕与针孔沟通处在前,与针的外侧面21沟通处在后,即漕与 针孔沟通处比漕与针外侧而21沟通处近针尖。在针孔3与漕5沟通处漕的宽度只要等于 或略小于线的直径,小到只要线能从漕“挤进”针孔即可。这样,当线从导向漕“挤进”针孔 后,再要返回导向增就难了,加上在缝纫时,针始终是前进不后退,故摩擦力始终将线往针 尾方向拉,因而线始终留在针孔后端,再无返回导向漕的可能了。c)导向漕5靠针尾的一侧边,称“后岸” 52,为二斜面,另一侧边,且称“前岸” 51, 为陡坡,请看图2A-A剖面,这和导向漕对针孔倾斜的道理一样(见图2的主视图),都是为 了针穿布时没有被布拉住的可能。在漕与针外侧面沟通处,有一过渡圆弧53,既为了针穿布 时不被布拉住,也为了拉线时,可使线从针外侧面被“逼入”导向漕,这点将在后面介绍使用 法中结合图4详述。d)针尾较现有的针尾放长1至4毫米,根据用户的喜欢而定,如盲人或视力极差的 人可放长些,甚至可放至10至20毫米(朝针孔正面看,见图2主视图或图3)。当针尾加长 到4毫米以上时,需将针孔偏移,使针孔侧壁23的宽度增加。针孔侧壁23的宽度要大于针 直径的1/4,小于针直径的2/3,才可确保针的牢度及设计合理(请看图3)。针尾为带小圆 角的方形,这是为了掛线于针尾更方便及加强针的牢度,故当针尾加长小于2毫米时,更需 将针尾二侧面改成方形或带小圆角的方形,这只要看了使用法及图3就能一目了然。二、使用法1、首先一手拿针,将针大致置水平,露出针孔及针尾,一手拿线,将线6掛搁于针 尾4,如图3所示。2、将线掛下的二端任意处抓住、拉紧,再往针尖方向拉,由于线是柔软的,在拉紧 力的作用下,必然会包贴住针的大半圆外侧面,又由于针的外侧面是光滑的,在往前(针尖 方向)的分力作用下,必然会使贴在针外侧面的线向前滑动,经针外侧面与漕交汇处的圆 弧坡面53(见图4),往导向漕5内部滑,直至滑入针孔中。3、再继续拉时,线必然进入针孔的最前端,这时会产生拉不动的感觉(见图5),当 有此感觉时,再反向往后拉,线必然到达针孔后端,“穿线”大功告成(见图6)。按前所述, 由于缝布时,针始终前行不后退,故摩擦力始终将线往后拉,因而在缝纫时,线始终在针孔 后端,将永远不出针孔。[0025]从使用过程,您完全体会到本实用新型的针已将现有针的“穿线”变成“拉线”。以 往“穿线”需将线塞进很小的针孔中,由于线是软的,承受不了零点几克的推顶力,又由于 针孔是窄的,只有零点几毫米宽,一般人的视力常常误把线穿在针孔外当或针孔中,若是手 抖、线头毛,线就更不易穿进针孔中。而本实用新型的针是将“穿线”变成了“拉线”,由于 线是长的,将线掛搁在几毫米、甚至十几毫米的针尾上,当然要比塞进零点几毫米直径的 孔容易,又由于线虽不能承受零点几克的推顶力,但能承受几十克甚至上百克的拉力,加上 有导向的杆、漕作用,当然容易拉进针孔中。由此可见,欲将线进入针孔中,二者难易程度相 比,当然相差几十倍。三、最后再说五点1)当一手拿针,一手掛线时,只有当针的外侧面21与导向漕5所形成的“缺口”处 于正下方时,线才不被拉进针孔中,故十分之九都能成功,如遇“拉不进”只要将针转一角 度,就立即能“拉进”。由于针尾放长及开了导向漕,使“掛线”及“拉线”十分方便,总耗时 不超过一秒,故即使不看缺口方位,拉二次也无妨,当然看着此缺口不在正下方,必百分之 百地“拉进”,因此此针不仅视力一般的人能“拉进”,盲人也能摸索着“拉进”。2)将针孔变窄,自然增加了针孔侧壁23的宽度,当然增加了针孔侧壁23的牢度, 也减少了线对针孔侧壁23的力矩;加长了针孔后针尾的长度及将针尾形由圆变方,自然增 加了钢针的强度和抗变形力,从而补偿了因开导向漕而削减的钢针牢度。由于针孔侧壁23 及针尾横截面积及钢的强度,大大大于线的横截面积及强度,同时因针孔变窄,使得线拉针 孔侧壁的力臂减小,从而力矩减少,故不必担心线会把钢针拉断或变形。3)如采用冲压方式加工针孔,加工者不必担心针孔变窄难加工,只要先将针孔处 冲扁压薄,再冲窄孔,方法很多。即使窄孔二侧有些斜坡或圆角,毫不影响使用质量,故不必 为加工担心。4)当布是相对厚而松及缝线较细时,可将导向漕5、设计成与针孔3垂直,甚至与 图2中的倾斜角相反,由于漕宽可等于线径,故可将线掛于针身中间向后拉,不但可拉进针 孔中,又针不拉布,但只有在此特定情况下方行,故在针外侧面21开一导向漕5使与针孔3 沟通是本专利的要害。5) “穿线”的方法多多,如对于一些盲人及感觉听觉较好的人,可采用“之”字形拉 法,即先将线掛于针身当中,抓住线二端任意处往后拉,当感到线跌入漕5的缺口处时,再 往前拉,到拉不动时,再往后拉到拉不动时,即大功告成。
权利要求一个由针尖(1)针身(2)针孔(3)及针尾(4)组成的手缝针,其特征是有一导向漕(5),使针孔(3)与针外侧面(21)沟通;针孔后的针尾(4)加长1毫米至10毫米;针孔侧壁(23)的宽大于针直径的1/4,小于针直径的2/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缝针,使无论人的视力好坏及手的抖拙或线头的尖、毛及针的粗细都能在一、二秒钟内将线穿进针孔里。其方法是在针孔的近前端处(针尖向为前)开一斜漕,使与针外侧面沟通,形成一种钩状,并将针孔后的针尾放长,尾形二侧面圆变方,使线容易掛上,然后抓住掛上的线二端任意处拉紧向前、再向后一拉,使线滑入针孔。改窄针孔使针未开漕一边的侧壁宽大于针直径的1/4,小于针直径的2/3,并放长针尾和将尾形二侧面变方,以增加针的牢度。
文档编号D05B85/02GK201678827SQ20092021396
公开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0日
发明者陈启亮 申请人:陈启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