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混纺针织绒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8917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抗菌混纺针织绒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绒线,特别是一种抗菌混纺针织绒线。
背景技术
针织绒线,广泛用以制织绒线衫、围巾、手套等多种服装用品,由针织绒线制成的 服装具有柔软封面、保暖性和吸湿性良好、舒适贴身等优良的服用性能。目前针织绒线中所采用的动物绒有很多种类,例如羊绒、兔绒、驼绒等,但羊绒纤 维表面的鳞片造成的刺痒和毡缩是其固有缺陷;兔绒和驼绒因其初始模量小、纤维抱合力 和强度底,含量大时,纱线的强力不利于顺利织造,且易起毛起球、掉毛。同时由于针织绒线 所制成的衣物多为秋冬季所穿着的保暖衣物,所以其清洗周期也较夏季衣物长,因此,由针 织绒线制成的衣物多存在菌群超标、异味等卫生问题,上述问题均影响了穿着的舒适程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良好抗菌效果,且 穿着保暖舒适的抗菌混纺针织绒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抗菌混纺针织绒线具有如下构成一种抗菌混纺针织绒线,其由狐狸绒、柞蚕丝、竹纤维、变性苎麻纤维、并列型复 合纤维混纺而成,各组分质量占混纺绒线总质量的比例为狐狸绒10. 4-18.6%,柞蚕丝 16. 7-22. 5%,竹纤维 15. 7-19. 8%,变性苎麻 11. 2-18. 2%,并列型复合纤维 25. 9-33. 7%, 其中该并列型复合纤维由聚丙烯腈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并列复合而成,聚丙烯腈的 质量占该复合纤维质量的45-55%,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质量占该复合纤维质量的 55-45%,在聚丙烯腈中均勻分布有纳米氧化银颗粒,纳米氧化银颗粒的质量占聚丙烯腈组 分质量的0. 88-1. 32%,纳米氧化银颗粒的平均粒径为55-75纳米且其中最大颗粒与最小 颗粒的粒径之比< 2. 5,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均勻分布有纳米氧化锌颗粒,纳米氧化 锌颗粒的质量占聚丙烯腈组分质量的0. 96-1. 66%,纳米氧化锌颗粒的平均粒径为60-85 纳米且其中最大颗粒与最小颗粒的粒径之比< 3. 3。本发明中的针织绒线,由于该绒线中的并列复合纤维中含有纳米氧化银颗粒以及 纳米氧化锌颗粒,由于上述两种物质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抑菌性能,所以该绒线具有良好的 抗菌功能,从而可以帮助皮肤免受细菌的侵袭、抑制细菌的滋生,从而达到抗菌抑菌、美化 肌肤的效果,同时由于竹纤维和苎麻纤维本身具有抗菌抑菌特征,因此,本发明中添加竹纤 维和苎麻纤维也进一步提升了绒线的抗菌抑菌效果。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一种抗菌混纺针织绒线,其由狐狸绒、柞蚕丝、竹纤维、变性苎麻纤维、并列型复合 纤维混纺而成,各组分质量占混纺绒线总质量的比例为狐狸绒10. 4%,柞蚕丝22. 5%,竹纤维19. 8 %,变性苎麻18. 2 %,并列型复合纤维29. 1 %,其中该并列型复合纤维由聚丙烯 腈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并列复合而成,聚丙烯腈的质量占该复合纤维质量的45%,聚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质量占该复合纤维质量的55%,在聚丙烯腈中均勻分布有纳米氧化 银颗粒,纳米氧化银颗粒的质量占聚丙烯腈组分质量的0. 88%,纳米氧化银颗粒的平均粒 径为55-75纳米且其中最大颗粒与最小颗粒的粒径之比< 2. 5,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中均勻分布有纳米氧化锌颗粒,纳米氧化锌颗粒的质量占聚丙烯腈组分质量的1. 66%,纳 米氧化锌颗粒的平均粒径为60-85纳米且其中最大颗粒与最小颗粒的粒径之比< 3. 3。实施例2一种抗菌混纺针织绒线,其由狐狸绒、柞蚕丝、竹纤维、变性苎麻纤维、并列型复合 纤维混纺而成,各组分质量占混纺绒线总质量的比例为狐狸绒18.6%,柞蚕丝16.7%,竹 纤维19. 8%,变性苎麻11. 2%,并列型复合纤维33. 7%,其中该并列型复合纤维由聚丙烯 腈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并列复合而成,聚丙烯腈的质量占该复合纤维质量的55%,聚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质量占该复合纤维质量的45%,在聚丙烯腈中均勻分布有纳米氧化 银颗粒,纳米氧化银颗粒的质量占聚丙烯腈组分质量的1. 32%,纳米氧化银颗粒的平均粒 径为55-75纳米且其中最大颗粒与最小颗粒的粒径之比< 2. 5,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中均勻分布有纳米氧化锌颗粒,纳米氧化锌颗粒的质量占聚丙烯腈组分质量的0. 96%,纳 米氧化锌颗粒的平均粒径为60-85纳米且其中最大颗粒与最小颗粒的粒径之比< 3. 3。实施例3一种抗菌混纺针织绒线,其由狐狸绒、柞蚕丝、竹纤维、变性苎麻纤维、并列型复合 纤维混纺而成,各组分质量占混纺绒线总质量的比例为狐狸绒17.9%,柞蚕丝22.3%,竹 纤维15. 7 %,变性苎麻18. 2 %,并列型复合纤维25. 9 %,其中该并列型复合纤维由聚丙烯 腈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并列复合而成,聚丙烯腈的质量占该复合纤维质量的50%,聚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质量占该复合纤维质量的50%,在聚丙烯腈中均勻分布有纳米氧化 银颗粒,纳米氧化银颗粒的质量占聚丙烯腈组分质量的1. 02%,纳米氧化银颗粒的平均粒 径为55-75纳米且其中最大颗粒与最小颗粒的粒径之比< 2. 5,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中均勻分布有纳米氧化锌颗粒,纳米氧化锌颗粒的质量占聚丙烯腈组分质量的1. 33%,纳 米氧化锌颗粒的平均粒径为60-85纳米且其中最大颗粒与最小颗粒的粒径之比< 3. 3。实施例4一种抗菌混纺针织绒线,其由狐狸绒、柞蚕丝、竹纤维、变性苎麻纤维、并列型复合 纤维混纺而成,各组分质量占混纺绒线总质量的比例为狐狸绒15.4%,柞蚕丝18.8%,竹 纤维16.2%,变性苎麻17. 1%,并列型复合纤维32.5%,其中该并列型复合纤维由聚丙烯 腈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并列复合而成,聚丙烯腈的质量占该复合纤维质量的53%,聚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质量占该复合纤维质量的47%,在聚丙烯腈中均勻分布有纳米氧化 银颗粒,纳米氧化银颗粒的质量占聚丙烯腈组分质量的0. 98%,纳米氧化银颗粒的平均粒 径为55-75纳米且其中最大颗粒与最小颗粒的粒径之比< 2. 5,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中均勻分布有纳米氧化锌颗粒,纳米氧化锌颗粒的质量占聚丙烯腈组分质量的1. 25%,纳 米氧化锌颗粒的平均粒径为60-85纳米且其中最大颗粒与最小颗粒的粒径之比< 3. 3。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 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内,则本发明的意图也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在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抗菌混纺针织绒线,其由狐狸绒、柞蚕丝、竹纤维、变性苎麻纤维、并列型复 合纤维混纺而成,各组分质量占混纺绒线总质量的比例为狐狸绒10. 4-18.6%,柞蚕丝 16. 7-22. 5%,竹纤维 15. 7-19. 8%,变性苎麻 11. 2-18. 2%,并列型复合纤维 25. 9-33. 7%, 其中该并列型复合纤维由聚丙烯腈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并列复合而成,聚丙烯腈的 质量占该复合纤维质量的45-55%,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质量占该复合纤维质量的 55-45%,在聚丙烯腈中均勻分布有纳米氧化银颗粒,纳米氧化银颗粒的质量占聚丙烯腈质 量的0. 88-1. 32%,纳米氧化银颗粒的平均粒径为55-75纳米且其中最大颗粒与最小颗粒 的粒径之比< 2. 5,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均勻分布有纳米氧化锌颗粒,纳米氧化锌颗 粒的质量占聚丙烯腈质量的0. 96-1. 66%,纳米氧化锌颗粒的平均粒径为60-85纳米且其 中最大颗粒与最小颗粒的粒径之比< 3. 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混纺针织绒线,各组分质量占混纺绒线总质量的比例为狐 狸绒10.4%,柞蚕丝22. 5%,竹纤维19.8%,变性苎麻18. 2%,并列型复合纤维29.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混纺针织绒线,各组分质量占混纺绒线总质量的比例为狐 狸绒18.6%,柞蚕丝16. 7%,竹纤维19.8%,变性苎麻11. 2%,并列型复合纤维33.7%。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混纺针织绒线,各组分质量占混纺绒线总质量的比例为狐 狸绒17. 9%,柞蚕丝22. 3%,竹纤维15. 7%,变性苎麻18. 2%,并列型复合纤维25. 9%。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混纺针织绒线,各组分质量占混纺绒线总质量的比例为狐 狸绒15.4%,柞蚕丝18.8%,竹纤维16. 2%,变性苎麻17. 1 %,并列型复合纤维32. 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混纺针织绒线,纳米氧化银颗粒的质量占聚丙烯腈质量的 1.02%,纳米氧化锌颗粒的质量占聚丙烯腈质量的1.33%。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混纺针织绒线,纳米氧化银颗粒的质量占聚丙烯腈质量的 0. 98%,纳米氧化锌颗粒的质量占聚丙烯腈质量的1.25%。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菌混纺针织绒线,由狐狸绒、柞蚕丝、变性苎麻纤维、并列型复合纤维混纺而成。本发明的绒线中的并列复合纤维中含有纳米氧化银颗粒以及纳米氧化锌颗粒,由于上述两种物质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抑菌性能,所以该绒线具有良好的抗菌功能,从而可以帮助皮肤免受细菌的侵袭、抑制细菌的滋生,从而达到抗菌抑菌、美化肌肤的效果,同时由于竹纤维和苎麻纤维本身具有抗菌抑菌特征,因此,本发明中添加竹纤维和苎麻纤维也进一步提升了绒线的抗菌抑菌效果。
文档编号D01F1/10GK102002786SQ20101052979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3日
发明者曾美霞, 陈娟 申请人:宁波市胜源技术转移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