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头对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4575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结头对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整经机中使引出的多条连结纱的结头对齐的结头对齐装置,上 述整经机从分别卷绕有由多种纱线结合而形成为一条的连结纱的多个卷装引出多条连结 纱、并将这些连结纱卷绕于经轴(beam)。
背景技术
以往,在从由筒子架(creel)支承的多个卷装引出多条经纱并将这些经纱卷绕于 经轴的整经机中,存在进行所谓的普通整经的整经机和进行所谓的分条整经的整经机,进 行所谓的普通整经的整经机将与卷绕于织轴的经纱的条数相同条数(例如几百 千左右) 的经纱一次卷绕于分轴整经轴,进行所谓的分条整经的整经机通过反复进行将条数比卷绕 于织轴的经纱的条数少的条数(例如几十 几百左右)的经纱卷绕于分条整经轴(形成锭 带(band))的作业,将与卷绕于织轴的纱线的条数相同条数的纱线卷绕于分条整经轴。此处,一般情况下,引出经纱的各个卷装分别仅卷绕有一种经纱,但是,在专利文 献1中,在各个卷装卷绕有根据最终制造的织物的设计使颜色和纱线种类不同的多种经纱 结合而形成为一条的连结纱,将从卷绕有这种连结纱的多个卷装引出的多条连结纱卷绕于 经轴。进而,由此,卷绕于经轴的经纱的配置的自由度提高。在该情况下,卷绕于各个卷装的连结纱是根据卷绕于经轴的经纱的配置使多种经 纱结合而形成为一条的连结纱,因此,与在各个卷装仅卷绕有1种经纱的情况不同,在将引 出的多条连结纱卷绕于经轴之前,需要进行连结纱的对位。此处,作为进行连结纱的对位的 方法,考虑使连结纱的结头的位置对齐的方法。进而,作为用于使连结纱的结头对齐的结构,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整经机中,结 头对齐装置配置在筒子架与经轴之间的纱线路径的中途。在结头对齐装置中,具有恒定的 直径的固定辊与由于安装有套管(collar)而使两端部的直径比中央部的直径大的移动辊 彼此对置地配置,当使移动辊与固定辊密接时,在这2个辊之间形成有狭缝,该狭缝比连结 纱的粗细宽且比连结纱的结头的结的大小窄。进而,将从喂纱卷装引出的多条连结纱插通插入于狭缝,在该状态下,当一条一条 地朝经轴侧牵拉多条连结纱时,各条连结纱被朝经轴侧输送,直到连结纱的结头到达狭缝 为止,当结头到达狭缝时,结头的结勾挂于狭缝而无法进一步输送连结纱。进而,对所有的 纱线进行同样的动作,由此能够使多条连结纱的结头对齐。[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960279号公报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整经机中,由于要进行结头的对齐作业的连结纱的 数量多、且连结纱彼此之间的间隔窄,因此,当进行结头的对齐作业时,需要针对全部的多 条纱线进行以下的作业从以狭窄的间隔排列的多条连结纱中将连结纱一条一条地引出, 并对该引出的连结纱进行牵拉直到结头的结勾挂于狭缝为止,作业繁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地进行结头的对齐的结头对齐装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涉及的结头对齐装置是整经机的结头对齐装置,上述整经机从 分别卷绕有由多种纱线结合而形成为一条的连结纱的多个喂纱卷装引出多条连结纱并将 上述多条连结纱卷绕于经轴,上述结头对齐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结头对齐装置具备狭缝 形成装置,该狭缝形成装置设置在支承上述多个喂纱卷装的筒子架与上述经轴之间的纱线 路径的中途,用于形成宽度比上述连结纱的粗细宽、且比上述连结纱的结头的结的大小窄 的狭缝;和输送机构,该输送机构配置在上述纱线路径的比上述狭缝靠下游侧的位置,具有 由弹性材料构成的一对弹性部,并且利用上述一对弹性部夹着上述多条连结纱进行输送。由此,使多条连结纱插通于狭缝,并利用一对弹性部夹着连结纱,当在该状态下驱 动输送机构时,各条连结纱由输送机构输送,直至结头的结到达狭缝。另一方面,当结头的 结到达狭缝时,该结勾挂于狭缝,连结纱不会进一步被输送。此时,由于输送机构利用由弹 性材料构成的弹性部夹着连结纱,弹性部被连结纱按压而弹性变形,因此,夹持连结纱的力 不会像利用由金属等刚性高的材料形成的部件夹着连结纱的情况下的力那么大。因此,在 结头的结勾挂于狭缝之后,即便驱动输送机构,由于弹性部牵拉连结纱的力弱,连结纱在弹 性部的表面上滑动,因此连结纱不会被切断。因此,驱动输送机构直至所有的连结纱的结头 的结勾挂于狭缝,由此能够使多条连结纱的结头自动对齐。本发明第二方面所涉及的结头对齐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第一方面所涉及的 结头对齐装置中,上述结头对齐装置还具备切断器,该切断器配置在上述纱线路径的比上 述输送机构靠下游侧的位置,用于将上述连结纱切断;2个纱头捕捉装置,这2个纱头捕捉装 置分别捕捉利用上述切断器切断后的上述连结纱中的位于上游侧的纱头和位于下游侧的纱 头;和接头装置,该接头装置用于将利用上述2个纱头捕捉装置捕捉到的纱头接合在一起。由此,在将连结纱卷绕于经轴的卷绕作业完毕后,利用切断器将连结纱切断,并且 利用捕捉装置捕捉切断后的连结纱的纱头,在该状态下进行连结纱的结头的对齐,然后,利 用接头装置将上游侧的纱头和下游侧的纱头接合在一起,然后开始进行将下一条纱线卷绕 于经轴的卷绕作业,由此,在多次反复进行将连结纱卷绕于经轴的卷绕作业的情况下,能够 自动地进行结头的对齐。本发明第三方面所涉及的结头对齐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第一方面或者第二 方面所涉及的结头对齐装置中,上述结头对齐装置还具备对齐完毕检测装置,该对齐完毕 检测装置通过检测所有的连结纱的结头的结都勾挂于上述狭缝的情况,来检测结头的对齐 完毕的情况。由此,能够自动地检测结头的对齐完毕的情况。本发明第四方面所涉及的结头对齐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第一方面 第三方 面中任一方面所涉及的结头对齐装置中,上述狭缝形成装置具备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相 对于上述纱线路径被固定;可动部件,该可动部件以与上述固定部件对置的方式配置,且构 成为能够在狭缝形成位置与离开位置之间移动,在上述狭缝形成位置,在上述可动部件与 上述固定部件之间形成上述狭缝,在上述离开位置,上述可动部件与上述固定部件之间的 间隔比上述连结纱的结头的结的大小宽;和移动装置,该移动装置用于使上述可动部件移 动。
由此,能够利用以彼此对置的方式配置的固定部件和可动部件容易地形成狭缝。 进一步,如果利用汽缸或者电动机等构成用于使可动部件移动的移动装置,则能够利用移 动装置将移动至狭缝形成位置的可动部件保持在狭缝形成位置,因此,当多个结头的结勾 挂于狭缝时,能够防止移动辊被结按压而朝狭缝的宽度变宽的方向移动。由此,能够防止勾 挂于狭 缝的结头的结穿过狭缝而被输送至下游侧的情况。本发明第五方面所涉及的结头对齐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第一方面 第四方 面中任一方面所涉及的结头对齐装置中,上述整经机多次重复进行上述将连结纱卷绕于经 轴的作业,各条连结纱是由应当通过一次卷绕而卷绕于上述经轴的卷绕纱经强度比上述卷 绕纱的强度高的高强度纱多次连接而成的。当在结头勾挂于狭缝的状态下驱动输送机构时,虽然弹性部牵拉连结纱的力弱, 但是,如果利用弹性部牵拉的是卷绕纱,则在卷绕纱是强度低的纱线的情况下,存在连结纱 被切断的可能性。但是,根据本发明,由于应当通过一次卷绕而卷绕于经轴的卷绕纱彼此经 由强度比卷绕纱的强度高的高强度纱连接,因此,在将纱线卷绕于经轴的卷绕作业完毕后、 且开始下一次卷绕之前的结头的对齐时,在结头勾挂于狭缝的状态下由弹性辊牵拉的是高 强度纱,由此,能够防止进行结头的对齐作业时连结纱被切断。本发明第六方面所涉及的结头对齐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第五方面所涉及的 结头对齐装置中,上述高强度纱是复丝纱线。由此,通过以强度比较高的复丝纱线作为高强度纱,能够防止当使结头对齐时连 结纱被切断。根据本发明,将多条连结纱插通于狭缝并利用一对弹性部夹着连结纱,在该状态 下,驱动输送机构直至所有的连结纱的结头的结都勾挂于狭缝,由此,能够使多条连结纱的 结头自动对齐。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整经机的结构的俯视图。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整经机的结构的侧视图。图3是示出卷绕于图1的卷装的连结纱的图。图4是从图1的箭头IV方向观察图1的狭缝形成装置的图。图5是对整经机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的功能框图。图6是示出在形成最初的锭带之前进行的结头的对齐的步骤的工序图。图7是示出通过弹性辊之间的连结纱的情形的图。图8是示出在形成锭带之后、形成下一个锭带之前进行的结头的对齐的步骤的工 序图。图9是示出将卷绕于分条整经轴的连结纱卷绕于织轴的情形的图。图10是示出变形例1、2中的输送机构的结构的侧视图。图11是示出变形例3中的输送机构的结构及其动作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整经机的结构的俯视图。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整经机的结构的侧视图。另外,在图2中省略后述的台车34的图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整经机1是所谓的分条整经机,从由配置在图1、图2的左端 部的筒子架2支承的多个喂纱卷装P弓丨出后述的多条连结纱Y,并将所引出的多条连结纱Y 卷绕于配置在图1、图2的右端部的大致圆筒形状的分条整经轴3,由此形成1个锭带B,并 且,通过反复进行形成这种锭带B的作业,以在分条整经轴3的轴向并列的方式形成多个锭 带B。另外,当进行连结纱Y的卷绕作业时,分条整经轴3通过未图示的电动机等的驱动而 旋转。图3是示出卷绕于喂纱卷装P的连结纱Y的图。如图3所示,卷绕于喂纱卷装P的 连结纱Y是通过将多条纱线结合而形成的一条连结纱,包含多条卷绕纱Yl和高强度纱Y2。 并且,在构成连结纱Y的纱线的结头k处形成有结a。多条卷绕纱Yl是分别通过一次卷绕而卷绕于分条整经轴3的纱线,具有与形成一 个锭带B的经纱的长度相当的长度。此处,根据织物的花纹的不同,各条卷绕纱Yl可以仅由 一条与形成一个锭带B的纱线的长度相当的长度的纱线构成,或者可以通过将颜色或纱种 不同的多种纱线结合连接而构成与形成一个锭带B的纱线的长度相当的长度的一条纱线。高强度纱Y2是强度比卷绕纱Yl的强度高的复丝纱线,该高强度纱Y2配置在各条 连结纱Y中的卷绕纱Yl之间的部分以及从卷装P引出的一侧的端部。并且,高强度纱Y2 是2条纱线Y21、Y22结合而形成的一条纱线,纱线Y21和纱线Y22的颜色彼此不同(例如 纱线Y21为红色,而纱线Y22为蓝色)。并且,如图1、图2所示,整经机1在筒子架2与分条整经轴3之间的纱线路径的 中途配置有密度筘4、狭缝形成装置5、密度筘6、输送机构7、切断器8、捻接单元(splicer imit)9、吸嘴10、输送辊11等。并且,整经机1的动作由控制装置50控制。密度筘4是梳齿状的部件,用于使从多个卷装P引出来的连结纱Y等间隔地排列。狭缝形成装置5配置在密度筘4的图中右侧。图4是从图1的箭头IV的方向观察 狭缝形状装置5的图。如图4所示,狭缝形成装置5具备机架21、固定辊22 (固定部件)、 升降辊23 (可动部件)、流体缸24 (移动装置)等。固定辊22是在机架21上(相对于纱线 路径)固定的不旋转的辊。升降辊23是以与固定辊22对置的方式配置在固定辊22的上 方的不旋转的辊。升降辊23在两端部安装有直径比升降辊23主体的直径大的套管25,由 此形成为两端部的直径比两端部之间的部分的直径大。并且,升降辊23的两端部由流体缸24的下端部支承。流体缸24是气缸或者液压 缸等,该流体缸24的上端部固定于机架21的上端部。进而,流体24用于使支承在该流体 缸24的下端部的升降辊23升降。由此,升降辊23在如图4(a)所示的从固定辊22离开的位置(离开位置)和如图 4(b)所示的套管25与固定辊22接触的位置(狭缝形成位置)之间升降。进而,如图4(a)所示,在升降辊23从固定辊22离开的状态下,固定辊22与升降 辊23之间的间隙Wl比连结纱Y的结头k处的结a的大小Wa宽。另一方面,如图4(b)所示,在套管25与固定辊22接触的状态下,在固定辊22和 升降辊23之间形成有与升降辊23主体和套管25的直径之差相当的宽度W2的狭缝26。如 图4(b)、(c)所示,该狭缝的宽度W2比连结纱Y的粗细Wy宽,且比结头k处的结a的大小Wa窄。图4(c)是图4(b)的局部放大图。 并且,在狭缝形成装置5的图1中的左右两侧配置有光传感器31、32。光传感器 31,32用于检测高强度纱Y2中的纱线Y21。更详细的说明,光传感器31、32具有未图示的 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并从发光元件射出与纱线Y21大致相同颜色(例如红色)的光。进 而,当光传感器31、32与颜色和该光的颜色大致相同的纱线Y21对置时,所射出的光照射到 纱线Y21而反射,受光元件接收该反射光。另一方面,当光传感器31、32与颜色和该光的颜 色不同的纱线Y22对置时,所射出的光即便照射到纱线Y22也不会发射,受光元件不会接收 到光。进而,光传感器31、32借助受光元件是否接受到光来检测纱线Y21。并且,光传感器31、32能够遍及配置有多条连结纱Y的范围的整个区域在连结纱 Y的排列方向(图1的上下方向)移动,当从发光元件射出光、同时使光传感器31、32从移 动范围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时,受光元件接受到光的次数就是与光传感器31、32对置的纱 线Y21的数量。密度筘6配置在狭缝形成装置5的图中右侧。密度筘6是比密度筘4细的梳齿状 的部件,使多条连结纱Y以比利用密度筘4排列的间隔小的卷绕于分条整经轴3时的纱线 间隔排列。输送机构7是用于在如后上述地使纱线Y21和纱线Y22的结头k2排列时输送连 结纱Y的机构,该输送机构7具有2个弹性辊16a、16b。弹性辊16a配置在密度筘6的图中右侧、即纱线路径中的狭缝形成装置5的下游 侧。并且,弹性辊16a的包含表面在内的部分都由聚氨酯等弹性材料形成(具有弹性部)。 此处,弹性辊16a是借助未图示的电动机等的驱动而旋转的驱动辊。弹性辊16b是包含表面在内的部分都由与弹性辊16a的弹性材料同样的弹性材料 形成的(具有弹性部的)辊,且配置在弹性辊16a的上方。并且,弹性辊16b与弹性辊16a 接触,当弹性辊16a旋转时,弹性辊16b借助与弹性辊16a之间的摩擦力而从动旋转。切断器8配置在弹性辊16a、16b的图中右侧(纱线路径的下游侧),如后上述,用 于进行连结纱Y的切断。捻接单元9配置在切断器8的图中右侧。捻接单元9具备用于吸引连结纱Y的吸 引口 9a和2个连接口 9b、9c。连接口 9b经由阀41与吸引泵42连接。由此,当打开阀41 时,如后上述,利用切断器8切断后的连结纱Y的纱头从吸引口 9a被吸引到捻接单元9内, 由此,连结纱Y的纱头被捻接单元9捕捉。连接口 9c经由阀43与流体供给源44连接,当打开阀43时,例如空气等流体从流 体供给源44流入捻接单元9,通过该流体的流动,捻接单元9内的多条连结纱Y被赋予交 织,如后上述,由切断器8切断后的连结纱Y的纱头被连接在一起。即,如后上述,捻接单元9是将用于捕捉由切断器8切断后的连结纱Y的纱头的本 发明所涉及的纱头捕捉装置和用于接合由切断器8切断后的连结纱Y的本发明所涉及的接 头装置形成为一体的部件。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像捻接单元9那样纱头捕捉装置和接头 装置形成为一体,纱头捕捉装置和接头装置也可以分开设置。吸嘴10 (纱头捕捉装置)具备用于吸引连结纱Y的吸引口 IOa和连接口 10b。吸 引口 IOa设置在吸嘴10的顶端部。连接口 IOb经由阀45与吸引泵46连接,如后上述,当 打开阀45时,由切断器8切断后的连结纱Y的纱头被从吸引口 IOa吸引到吸嘴10内,由此,连结纱Y的纱头被吸嘴10捕捉。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吸引泵46和吸引泵42 并不是同一个吸引泵,但是,吸引泵42和吸引泵46也可以是共同的1个吸引泵。并且,吸嘴10被支承为以轴33a为中心摆动自如,且安装在借助未图示的电动机 等摆动的臂33的顶端。进而,通过使臂33摆动,吸嘴10能够在如图2中以实线所示的吸 引口 IOa与捻接单元9的吸引口 9a对置的位置和如图2中以点划线所示的吸引口 IOa位 于弹性辊16a、16b的马上到达右侧的位置之间移动。另外,上述的切断器8能够在图1的 上下方向移动,当吸嘴10移动时,切断器8能够退避至不与吸嘴10接触的位置。并且,上述的弹性辊16a、16b、切断器8、接头单元9、以及吸嘴10配置在台车34 上,这些部件能够与台车34 —起移动。由此,弹性辊16a、16b、切断器8、捻接单元9、吸嘴 10能够在多台整经机1中共用。
输送辊11配置在捻接单元9的图中右侧。输送辊11是借助未图示的电动机等的 驱动而旋转的驱动辊,用于朝图中右侧输送连结纱Y。其次,对用于控制整经机1的控制装置50进行说明。图5是控制装置50的功能 框图。控制装置50由CPU(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R0M(只读存储器, Read Only Memory) ,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等构成,如图 5 所示, 上述部件作为在进行结头k2的对齐时动作的缸控制部51、弹性辊控制部52、切断器控制部 53、接头单元控制部54、吸嘴控制部55、臂控制部56、对齐完毕检测部57,以及在将连结纱 Y卷绕于分条整经轴3时动作的输送辊控制部58、经轴控制部59等发挥功能。缸控制部51用于进行使升降辊23升降时的流体缸24的控制。弹性辊控制部52 用于进行弹性辊16a(具体地说是驱动弹性辊16a的电动机等)的控制。切断器控制部53 用于进行切断器8的移动或者将连结纱Y切断的切断动作的控制。接头单元控制部54用于进行阀41、43的开闭的控制。吸嘴控制部55用于进行阀 45的开闭的控制。臂控制部56用于进行臂(具体地说是对臂进行驱动的电动机等)的控 制。如后上述,对齐完毕检测部57根据光传感器31、32的检测结果来检测结头k2的对齐 完毕的情况。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光传感器31、32与对齐完毕检测部57合并后的部 件相当于本发明所涉及的对齐完毕检测装置。输送辊控制部58用于进行输送辊11 (具体地说是用于对输送辊11进行驱动的电 动机等)的控制。经轴控制部59用于进行分条整经轴3 (具体地说是用于对分条整经轴3 进行驱动的电动机等)的控制。其次,对在整经机1中将连结纱Y卷绕于分条整经轴3的步骤进行说明。图6是 示出在整经机1中形成最初的锭带B之前的结头k2的对齐的步骤的工序图。图7是示出 结头k2对齐时的连结纱Y的情形的图。另外,为了容易观察附图,在图7中对连结纱Y赋 予剖面线。在整经机1中,为了在使结头k2对齐的基础上将连结纱Y卷绕于分条整经轴3,首 先,如图6(a)所示,利用流体缸24使升降辊23上升至图4(a)所示的上述离开位置,在该 状态下,将从由筒子架2支承的多个卷装P引出来的连结纱Y搭挂于密度筘4,使该连结纱 Y插通固定辊22与升降辊23之间,进一步,将该连结纱搭挂于密度筘6,在此基础上将连结 纱Y夹在弹性辊16a、16b之间。其次,如图6(b)所示,利用流体缸24使升降辊23下降至图4(b)所示的上述狭缝形成位置,由此,形成使多条连结纱Y插通狭缝26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使弹性辊16a旋转。此时,由于狭缝26的宽度W2比连结纱Y的粗细Wy宽、且比连结纱Y的结头k处的结Wa小, 因此,如图7(a)所示,多条连结纱Y被朝图中右方(纱线路径的下游侧)输送,直到结头k2 处的结a2到达狭缝26为止。进而,如图7 (b)所示,当结头k2处的结a2到达狭缝时,结a2勾挂于狭缝26,无 法进一步输送连结纱Y。此时,如上所述,由于用于输送连结纱Y的弹性辊16a、16b的包含 表面在内的部分都由聚氨酯等弹性材料构成,因此夹着连结纱Y的弹性辊16a、16b被连结 纱Y按压而弹性变形。因此,弹性辊16a、16b夹持连结纱的夹持力不会像利用作为刚体的 金属制的一对辊夹持连结纱Y的情况下的夹持力那么大。因此,即便在结a勾挂于狭缝26 之后进一步使弹性辊16a、16b旋转,弹性辊16a、16b牵拉连结纱Y的力弱,连结纱Y在弹性 辊16a、16b的表面上滑动,连结纱Y不会被切断。进一步,此时,虽然弹性辊16a、16b牵拉结a勾挂于狭缝26的连结纱Y的力弱,但 是,当利用弹性辊16a、16b牵拉卷绕纱Yl时,在卷绕纱Yl是强度低的纱线的情况下存在连 结纱Y被切断的可能性。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卷装P的连结纱Y被引出的一侧的端部 配置有强度高的复丝纱线亦即高强度纱Y2,高强度纱Y2由弹性辊16a、16b牵拉,因此能够 防止连结纱Y被切断。并且,当持续进行这样的连结纱Y的输送作业时,勾挂于狭缝26的结a的数量逐 渐增大,但是,当勾挂于狭缝26的结a2的数量增多时,结a2想要将升降辊23推起的力的 大小增大。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利用使升降辊23升降的流体缸24朝下方按压升降 辊(保持于狭缝形成位置),因此实际上升降辊23不会由于结a2想要将升降辊23推起的 力而朝上方移动。因此,不会出现勾挂于狭缝26的结a穿过因被结a2推起而宽度变宽的 狭缝26输送至下游侧的情况。进而,当所有的连结纱Y都被输送至结头k2处的结a2勾挂于狭缝26的位置从而 连结纱Y的对齐完毕时使弹性辊16a停止旋转。具体地说,直到结头k2处的结a2勾挂于狭缝26为止,在狭缝26的两侧都存在高 强度纱Y2中的纱线Y21,因此,光传感器31、32双方都能够检测到纱线Y21。与此相对,在 结头k2处的结a2勾挂于狭缝26的状态下,纱线Y21存在于狭缝26的右侧并且纱线Y22 存在于狭缝26的左侧,因此,光传感器31能够检测到纱线Y21,但是光传感器32检测不到 纱线Y21。因此,当成为利用光传感器31检测到与引出的连结纱Y相同条数的纱线Y21、且利 用光传感器32检测不到任何一条纱线Y22的状态时,对齐完毕对齐部57检测到所有的连 结纱Y的结头k2处的结a2都勾挂于狭缝26的情况、即结头k2的对齐完毕的情况。进而, 此时弹性辊16a的旋转停止。进而,在以上述方式使结头k2对齐之后,利用流体缸24再次使升降辊23上升至 图4 (a)所示的上述离开位置,在此基础上,将多条连结纱Y卷挂于输送辊11和分条整经轴 3,在该状态下使输送辊11和分条整经轴3旋转,由此将多条连结纱Y卷绕于分条整经轴3 而形成锭带B。此时,如上所述,由于在使结头k2对齐的基础上将连结纱Y卷绕于分条整经 轴3,因此构成锭带B的连结纱Y以开始卷绕的位置对齐的状态卷绕于分条整经轴3。另外,在该状态下,由于固定辊22与升降辊23之间的间隙Wl比结头k处的结a的大小Wa大,因此,纱线Y21与纱线Y22之间的结头k3处的结a3、卷绕纱Yl与下一条纱线 Y21之间的结头kl处的结al、以及卷绕纱Yl由多条纱线结合而成的情况下的纱线的结头 处的结(省略图示)不会被勾挂,能够通过固定辊22与升降辊23之间。并且,此时,在分条整经轴3的一端部设置有越靠近分条整经轴3的端部的部分则 直径越大的锥部3a,卷绕于分条整经轴3的多条连结纱Y在沿着该锥部3a的表面的方向重 叠。其次,对锭带B的形成完毕之后直到形成下一个锭带B为止的动作进行说明。图 8是示出该步骤的工序图。

此处,对于高强度纱Y2,在锭带B的形成作业完毕后的状态下,卷绕于分条整经轴 3的卷绕纱Yl与纱线Y21之间的结头kl到达比狭缝形成装置5还靠图8的右侧的位置,并 且,纱线Y21与纱线Y22之间的结头k2到达比狭缝形成装置5还靠图8的左侧的位置。在整经机1中,在锭带B的形成完毕之后,首先,如图8(a)所示,利用切断器8将 连结纱Y切断。接着,如图8(b)所示,在使切断器8退避的基础上使臂33摆动,由此使吸 嘴10移动直到吸引口 IOa到达弹性辊16a、16b的右侧,在该状态下打开阀41、45。由此,上 游侧的连结纱Y的纱头被从吸引口 IOa吸引而被吸嘴10捕捉,并且,下游侧的连结纱Y的 纱头被从吸引口 9a吸引而被捻接单元9捕捉。并且,几乎与此同时,利用流体缸24使升降 辊23下降至图4(b)所示的上述狭缝形成位置。其次,使弹性辊16a旋转。由此,与上述情况同样,多条连结纱Y被输送直至结头 k2的结a2勾挂于狭缝26,结头k2对齐。并且,当该结头k2对齐时,在结a2勾挂于狭缝26的状态下,高强度纱Y2由弹性 辊16a、16b牵拉,因此,与上述情况同样,能够防止结头对齐时连结纱Y被切断的情况。然后,利用流体缸24使升降辊23上升至图4(a)所示的上述离开位置,然后使臂 33摆动,使捕捉上游侧的连结纱Y的纱头的吸嘴10返回到吸引口 IOa与捻接单元9的吸引 口 9a对置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关闭阀45,解除吸嘴10对连结纱Y的纱头的捕捉。于是,由吸嘴10捕捉的上游侧的连结纱Y的纱头被从吸引口 9a吸引而与下游侧 的连结纱Y —起被捻接单元9捕捉。接着,打开阀43,使流体流入捻接单元9,借助该流体 的流动对捻接单元9内部的连结纱赋予交织,从而将结头k2对齐后的上游侧的连结纱Y的 纱头和下游侧的连结纱Y的纱头汇总接合在一起。进而,在将上游侧和下游侧的纱头接合在一起之后,关闭阀41,由此,解除捻接单 元9对连结纱Y的捕捉,使输送辊11和位置偏移后的分条整经轴3旋转,由此,在与上次形 成于分条整经轴3的锭带B邻接的位置卷绕多条纱线从而形成下一个锭带B。以下,重复同样的动作,从而在分条整经轴3依次形成多个锭带B。此处,在将连结 纱Y卷绕于分条整经轴3而形成锭带的情况下,卷绕于分条整经轴3的连结纱Y的长度相 当长。因此,如上所述,即便在形成最初的锭带B之前使多条连结纱Y的开始卷绕的位置一 致,距离开始卷绕的位置越远的部分则多条连结纱Y之间的位置偏移量越大。因此,如果每 当结束一个锭带B的形成作业时并不进行如上所述的结头k2的对齐作业就形成多个锭带 B,则形成的越晚的锭带B的多条连结纱Y之间会产生大的位置偏移。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形成锭带B之后,在形成下一个锭带B之前进行结头k2 的对齐,因此,各个锭带B中的开始卷绕的位置一致,能够防止在多条连结纱Y之间产生大的位置偏移。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当使结头k2对齐时,使多条连结纱Y插通狭 缝26并由弹性辊16a、16b夹持,在该状态下,仅通过使弹性辊16a旋转就能够自动地使结 头k2对齐。因此,当进行结头k2的对齐时,无需进行如下的繁杂的作业在将多条连结纱 Y插通于狭缝26的状态下,一条一条地对这些多条连结纱Y进行牵拉,直到结a2勾挂于狭 缝26为止。并且,从装置的小型化的观点出发,期望减少设置于筒子架2的卷装P的数量,但 是,在减少卷装P的数量的情况下,形成1个锭带B的连结纱Y的条数变少,因此形成于分 条整经轴3的锭带B的数量变多,结果,进行结头k2的对齐的次数增加。但是,在本实施方 式中,如上所述,自动地进行结头k2的对齐,因此,即便是在由于减少设置于筒子架2的卷 装P的数量而使锭带B的数量增多、进行结头k2的对齐的次数变多的情况下,作业者的负 担也不会变大。并且,如上所述,弹性辊16a、16b、切断器8、捻接单元9以及吸嘴10仅在进行结头 k2的对齐时使用,因此如上所述,这些部件配置在台车34上,能够与其他的整经机1共用, 因此,在整经机1中将连结纱Y卷绕于分条整经轴3的期间内,能够使用上述部件在其他的 整经机1中进行结头k2的对齐。图9是示出形成有多个锭带B的分条整经轴3的图。但是,为了容易理解附图,在 图9中,与实际情况相比减少了连结纱Y和锭带B的数量,并且加宽了连结纱Y的间隔。并 且,如前面所述,当形成各个锭带B时,卷绕于分条整经轴3的连结纱Y在沿着锥部3a的表 面的方向重叠,但是,图9中示出了在各个锭带B中连结纱Y在分条整经轴3的径向重叠的 情况。 如图9 (a)所示,在多个锭带B的形成完毕后的分条整经轴3中,将位于各个锭带B 之间的部分(在图9(a)中为以粗线所示的部分Bi)切断,并且,如图9(b)所示,将切断后 的部分的纱头引出,由此将构成各个锭带B的多条连结纱Y引出。进而,如图9(c)所示,将 所引出的连结纱Y缠绕于织轴60。此时,由于连结纱Y中的位于各个锭带B之间的是高强 度纱Y2,因此,在将连结纱Y引出之后、卷挂于织轴60之前,将无需卷绕于织轴60的高强度 纱Y2切断而除去。其次,说明对本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后的变形例。但是,对具有与本实施方式同 样的结构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并适当地省略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光传感器31、32设置在狭缝形成装置的左右两侧,且高强度 纱Y2是将纱线Y21和纱线Y22结合并连接而成的纱线,根据利用光传感器31、32检测到的 纱线Y21的数量来检测结头k2的对齐完毕的情况,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检测 结a2通过的传感器等其他的装置来检测结头k2的对齐完毕的情况。 并且,在该情况下,高强度纱Y2也可以是一条连续的纱线,在高强度纱Y2是一条 连续的纱线的情况下,高强度纱Y2与连接于该高强度纱Y2的卷绕纱Yl之间的结头k2的 结a2勾挂于狭缝26。进一步,也可以并不设置用于检测结头k2的对齐完毕的情况的对齐完毕检测装 置。在该情况下,例如作业者目视确认狭缝26附近的连结纱Y,在所有的连结纱Y的输送停 止的时刻使弹性辊16a停止,使流体缸24动作从而使升降辊23上升等即可。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结纱Y中,通过1次卷绕而卷绕于分条整经轴3的卷 绕纱Yl彼此经由高强度纱Y2连接,但是,例如,在卷绕纱Yl是强度高的卷绕纱的情况等 中,也可以不配置高强度纱Y2,而使卷绕纱Yl彼此直接连接。但是,在该情况下,需要使各 条卷绕纱Y的长度比锭带B的经纱的长度长,以便在锭带B的形成完毕的时刻,形成该锭带 B的 连结纱Y与形成下一个锭带B的连结纱Y之间的结头k到达比狭缝形成装置5更靠纱 线路径的上游侧的位置。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辊16a、16b、切断器8、捻接单元9以及吸嘴10配置在 台车34上,通过使台车34移动,能够在多台整经机1中共用上述部件,但是,上述部件也可 以固定于整经机1。进一步,也可以并不设置切断器8、捻接单元9以及吸嘴10。在该情况下,例如,作 业者可以通过手工作业进行以下的作业在锭带B的形成完毕之后、且形成下一个锭带B之 前进行结头k2的对齐时的连结纱Y的切断、连结纱Y的捕捉以及切断后的连结纱Y的打结。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升降辊23的两端部设置有套管25,由此,升降辊23的两 端部的直径变大,但是,也可以在固定辊22的两端部设置有套管25,也可以在固定辊22和 升降辊23双方都设置有套管25。进一步,也可以在固定辊22和升降辊23的任一方均不设置套管25,利用流体缸 24使升降辊23移动至该升降辊23离开固定辊22的离开距离为狭缝26的宽度W2的位置。 但是,在该情况下,需要以比本实施方式更高的精度控制流体缸24。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流体缸24使升降辊23升降,但是,用于使升降辊23 升降的机构也可以是由电动机或齿轮等构成的机构等其他的机构。进一步,也可以并不设 置用于使升降辊23升降的机构(移动装置),作业者手动地进行升降辊23的升降。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固定于机架21的固定辊22和能够升降的升降辊23 来形成狭缝26,但是,也可以利用辊以外的固定部件和可动部件来形成狭缝26。并且,用于形成狭缝26的彼此对置的2个部件并不限于构成为仅一方能够移动的 方式,也可以构成为双方都能够移动。进一步,也可以利用与如上所述的彼此对置的2个部件不同的结构形成比连结纱 Y的粗细宽、且比连结纱Y的结头k的结a的大小窄的狭缝。进而,在该情况下,并不限于形 成像本实施方式这样所有的连结纱Y汇总插通的1个狭缝,也可以形成多条连结纱Y分别 插通的多个狭缝。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利用2个弹性辊16a、16b夹着连结纱Y并输送连结纱 Y,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利用弹性部夹着连结纱Y并进行输送的其他的结构。例如,在一个变形例(变形例1)中,如图10(a)所示,代替配置于上侧的弹性辊 16b配置有带机构70a,该带机构70a由2个辊7la、72a以及卷挂于这2个辊7la、72a的 由聚氨酯等形成的弹性带73a构成,将连结纱Y夹在弹性辊16a与弹性带73a之间进行输 送。另外,在该情况下,弹性辊16a和带机构70a合在一起相当于本发明所涉及的输送机构, 弹性辊16a的表面部分和弹性带73a相当于本发明所涉及的一对弹性部。并且,在另外的一个变形例(变形例2)中,如图10(b)所示,在变形例1的基础上, 进一步,代替弹性辊16a而配置有与带机构70a同样的带机构70b。另外,在该情况下,2个 带机构70a、70b合在一起相当于本发明所涉及的输送机构,弹性带73a、73b相当于本发明所涉及的一对弹性部。 并且,在另外的一个变形例(变形例3)中,如图11所示,代替弹性辊16a、16b而设 置有输送机构80。输送机构80具有夹着纱线路径上下配置的2个对置部件81a、81b。对 置部件81a、81b分别能够沿着从侧方观察呈大致矩形状的轨道82a、82b移动。并且,在对 置部件81a的下表面以及对置部件81b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由聚氨酯等弹性材料构成的弹 性部 83a、83b。进而,在该情况下,如图11(a)所示,形成利用对置部件81a、81b的弹性部83a、83b 夹着连结纱Y的状态,然后,如图11(b)所示,使对置部件81a、81b朝图中右方移动。由此, 由2个弹性部件83a、83b夹着的连结纱Y被朝图中右方搬送。然后,使对置部件81a朝上方 移动、使对置部件81b朝下方移动,由此,使2个弹性部件83a、83b从连结纱Y离开,其次, 如图11(d)所示,使对置部件81a、81b移动至图11的左方,接着,使对置部件81a朝下方移 动、使对置部件81b朝上方移动,由此,如图11 (a)所示,再次形成利用2个弹性部夹着连结 纱Y的状态。以下,反复进行如上所述的图11(a) (d)所示的对置部件81a、81b的动作, 由此输送连结纱Y。并且,以上对将本发明应用于在分条整经轴3形成多个锭带B的分条整经机的例 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进行一次在分轴整经轴卷绕 与形成织轴的条数相同条数的连结纱的所谓的普通整经的整经机。
权利要求
1.一种结头对齐装置,该结头对齐装置是整经机的结头对齐装置,所述整经机从分别 卷绕有由多种纱线结合而形成为一条的连结纱的多个喂纱卷装引出多条连结纱并将所述 多条连结纱卷绕于经轴,所述结头对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狭缝形成装置,该狭缝形成装置设置在支承所述多个喂纱卷装的筒子架与所述经轴之 间的纱线路径的中途,用于形成宽度比所述连结纱的粗细宽、且比所述连结纱的结头的结 的大小窄的狭缝;和输送机构,该输送机构配置在所述纱线路径的比所述狭缝靠下游侧的位置,具有由弹 性材料构成的一对弹性部,并且利用所述一对弹性部夹着所述多条连结纱进行输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头对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切断器,该切断器配置在所述纱线路径的比所述输送机构靠下游侧的位置,用于将所 述连结纱切断;2个纱头捕捉装置,这2个纱头捕捉装置分别捕捉利用所述切断器切断后的所述连结 纱中的位于上游侧的纱头和位于下游侧的纱头;和接头装置,该接头装置用于将利用所述2个纱头捕捉装置捕捉到的纱头接合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结头对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头对齐装置还具备对齐完毕检测装置,该对齐完毕检测装置通过检测所有的连 结纱的结头的结都勾挂于所述狭缝的情况,来检测结头的对齐完毕的情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头对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形成装置具备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相对于所述纱线路径被固定;可动部件,该可动部件以与所述固定部件对置的方式配置,且构成为能够在狭缝形成 位置与离开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狭缝形成位置,在所述可动部件与所述固定部件之间形 成所述狭缝,在所述离开位置,所述可动部件与所述固定部件之间的间隔比所述连结纱的 结头的结的大小宽;和移动装置,该移动装置用于使所述可动部件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头对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经机多次重复进行将连结纱卷绕于所述经轴的作业,各条连结纱是由应当通过一次卷绕而卷绕于所述经轴的卷绕纱经强度比所述卷绕纱 的强度高的高强度纱多次连接而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头对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度纱是复丝纱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结头对齐装置,当从分别卷绕有由多种纱线结合而形成为一条的连结纱的多个喂纱卷装引出多条连结纱并卷绕于经轴时,使多条连结纱的结头自动对齐。在使从多个卷装引出的多条连结纱插通由固定辊(22)和升降辊(23)形成的狭缝(26)、并在由弹性辊(16a、16b)夹着连结纱的状态下,当使弹性辊(16a、16b)旋转时,各条连结纱被朝下游侧输送直至纱线(Y21)与纱线(Y22)的结头到达狭缝(26),在结头勾挂于狭缝(26)后,纱线(Y21)在弹性辊(16a、16b)表面上滑动,不会进一步被输送。使弹性辊(16a、16b)旋转直至所有连结纱的结头勾挂于狭缝(26),由此多条连结纱的结头被自动对齐。
文档编号D02H3/00GK102108576SQ20101057811
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8日
发明者美马博志 申请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