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具布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6776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护具布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具,特别是涉及一种护具布料。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具有缓冲弹性的护具布料大多是在针织布片间贴合发泡弹性片使布 料具有缓冲弹性。发泡弹性片是由例如泡棉、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或氯丁橡胶等构成。然 而,发泡弹性片不容易透气,容易造成使用者的不适。目前,已有利用针织方式一体织成的三明治压缩弹性复合布料,可改善传统发泡 弹性片贴附的布料无法透气的缺点。然而,此种以针织方式一体织成的布料,由于受限于针 织方式本身的缺点,反而使得布料整体的弹力较差。此外,护具需固定在使用者欲保护的部位。目前固定的方式多是在护具表面贴设 黏扣件,例如魔鬼毡等。然而以黏贴的方式例如黏扣件容易因为使用者多次的使用而从护 具表面脱落。一旦黏扣件脱落,护具便无法牢固的覆在使用者的身体表面,更无法达到保护 的效果。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护具布料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 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护具布料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 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 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可重复多次使用而不 致于产生脱落并具有透气效果的新型结构的护具布料,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 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护具布料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 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 结构的护具布料,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护具布料,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 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护具布料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 的护具布料,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重复多次使用而不致于产生脱落并具有透气 效果,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 用新型提出的护具布料,包括一第一平织布层;一第二平织布层,平行于第一平织布层;一 弹性毛丛,织设于第一平织布层与第二平织布层之间;以及多个母扣结构,织设于第一平织 布层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 现。前述的护具布料,其中所述的弹性毛丛包含多条尼龙丝,每一所述尼龙丝包栝一第一织结段,织设于所述第一平织布层上;一第二织结段,织设于所述第二平织布层上;以 及一连结段,连接所述第一织结段与所述第二织结段。前述的护具布料,其中所述的第一平织布层包括多条相互交织的纬纱与经纱,而 所述母扣结构包括多条以平织方式织设于所述第一平织布层的所述纬纱上的胶丝。前述的护具布料,其中所述的胶丝包括多条相互交错的架高段与织结段,各所述 架高段跨越5条所述纬纱上,各所述织结段紧密织设于3条所述纬纱上。前述的护具布料,其中所述的母扣结构织设于所述第一平织布层与所述第二平织 布层上。前述的护具布料,其中所述的第一平织布层包括多条互相交织的第一纬纱与第一 经纱,而所述第二平织布层包括多条互相交织的第二纬纱与第二经纱,而所述母扣结构包 括多条分别以平织方式织设于所述第一平织布层的所述纬纱上与所述第二平织布层的所 述第二纬纱上的胶丝。前述的护具布料,其中所述的母扣结构为交错排列并织设于所述第一平织布层上。依照前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下列优点1.在第一平织布层与第二平织布层间,利用弹性毛丛形成支撑,不仅增加了护具 布料的弹力倍数,也使护具布料具有回复力,并可吸收外力碰撞时的力道。2.直接以胶丝织设于第一平织布层表面而形成母扣结构,使得母扣结构更为稳 固,并可重复多次使用而不致于产生脱线的现象。3.第一平织布层与第二平织布层所形成的编织孔洞,以及弹性毛丛的尼龙丝织设 于第一纬纱与第二纬纱上时所形成的均勻分布的织结孔洞,都可使得整体护具布料结构具 有透气的效果。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护具布料,其至少包括第一平织 布层、第二平织布层、弹性毛丛与多个母扣结构,第一平织布层与第二平织布层相互平行, 弹性毛丛织设于第一平织布层与第二平织布层之间,母扣结构则织设于第一平织布层上。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护具布料,在第一平织布层与第二平织布层间,利用弹性毛丛形成支撑, 不仅增加护具布料的弹力倍数,也使得护具布料具有回复力,并可吸收外力碰撞时的力道。 并且直接以胶丝织设于第一平织布层表面而形成母扣结构,使得母扣结构更为稳固可重复 多次使用而不致于产生脱落的现象。此外,第一平织布层与第二平织布层所形成的编织孔 洞也可使得整体护具布料具有透气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 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 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 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护具布料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护具布料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2中所示护具布料的弹性毛丛织设于第一平织布层与第二平织布层的断面侧视匿Io[0025]图4是图2中所示护具布料的母扣结构织设于第一平织布层上的断面侧视图。[0026]图5是本实用新型护具布料另一 实施方式的的剖面图。[0027]图6是图5中所示的护具布料的母扣结构织设于第一平织布层上与第二平织布,上的断面侧视图。[0028]100第一平织布层102第一纬纱[0029]104第一经纱200第二平织布层[0030]202第二纬纱204第二经纱[0031]300弹性毛丛310尼龙丝[0032]312第一织结段314第二织结段[0033]316连结段400母扣结构[0034]410,420 胶丝412,422 架高段[0035]414,424 织结段500 第一平织布层[0036]502第一纬纱600第二平织布层[0037]602第二纬纱700弹性毛丛[0038]800母扣结构810胶丝[0039]812架高段814织结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 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护具布料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 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如图1所示,其是本实用新型护具布料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中 所示的护具布料的局部放大图。护具布料包括第一平织布层100、第二平织布层200、弹性 毛丛300以及多个母扣结构400。如图2所示,第一平织布层100包含多条第一纬纱102与多条第一经纱104相互 交织。第二平织布层200则包含多条第二纬纱202与多条第二经纱204相互交织,且第二 平织布层200平行于第一平织布层100。弹性毛丛层300织设在第一平织布层100与第二 平织布层200之间。因此,本实用新型护具布料是以第一平织布层100、第二平织布层200 与弹性毛丛300交织而成夹层型态,使得护具布料整体较为稳固,不易松散。接着,请同时图2及图3。图3是图2中所示护具布料的弹性毛丛织设于第一平织 布层与第二平织布层的断面侧视图。弹性毛丛300包括多条尼龙丝310,其织设于第一织布 层100的第一纬纱102上与第二平织布层200的第二纬纱202上。具体而言,每一条尼龙丝310包含第一织结段312、第二织结段314与连结第一织 结段312与第二织结段314的连结段316。第一织结段312与第二织结段314分别以等线 段方式织设于第一纬纱102与第二纬纱202。所谓等线段方式例如尼龙丝310的第一织结 段312以一上一下方式织结于第一纬纱102上,或者是以二上二下方式织结于第一纬纱102 上。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一条夹层尼龙丝310的第一织结段312以一上一下连续织结于五条第一纬纱102后,以连结段316横跨于三条第一纬纱102与第二 纬纱202之间,再以第二织结段314 —上一下连续织结于五条第二纬纱202。然后,以连结 段316横跨于三条第一纬纱102与第二纬纱202之间后,再以第一织结段312 —上一下连 续织结于五条第一纬纱102,以此类推。因此,弹性毛丛300的尼龙丝310于第一平织布层 100与第二平织布层200间形成支撑,使得整体护具布料结构具有弹力与回复力。此外,利 用弹性毛丛300的尼龙丝310织设于第一纬纱102与第二纬纱202上时所形成的均勻分布 的织结孔洞,使得整个护具布料具有透气效果。母扣结构400织设于第一平织布层100上。接着,请同时参照图2与图4。图4 是图2中所示护具布料的母扣结构织设于第一平织布层上的断面侧视图。母扣结构400包 含多条胶丝410、420以平织方式织设于第一平织布层100的第一纬纱102上。每一条胶丝 410、420包括多个架高段412、422与多个织结段414、424。架高段412与织结段414为相 互交错,而架高段422与织结段424相互交错。架高段412、422跨越第一纬纱102,而织结 段414、424则为紧密织设于第一纬纱102。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以胶丝410织设于 第一纬纱102为例,胶丝410先以织结段414 一上一下方式织设于3条第一纬纱102,再以 架高段412跨越5条第一纬纱102后,再以织结段414 一上一下方式织设于3条第一纬纱 102,以此类推。因此,胶丝410的架高段412便可于第一平织布层100表面形成母扣。此外,母扣结构400的相邻两条胶丝410、420以交错排列的方式织设于第一平织 布层100上,使得第一平织布层100的表面上具有整齐且均勻分布的母扣。如图4所示,由 最左边的第一纬纱102为织设起点,第一条胶丝410先以织结段414织设于第一纬纱102 上时,则第二条胶丝420则为以架高段424跨越于第一纬纱102上。因此,当与其他黏扣结 构黏合时,本实施方式护具布料表面即可产生均勻的黏扣力。再者,以胶丝410、420织设于第一平织布层100表面而形成母扣结构400为例,不 仅可在形成第一平织布层100时同时形成母扣结构400,省去后续黏贴母扣的加工步骤,而 且也可使得母扣结构400较以往贴附式母扣较为稳固,增加可重复黏扣的次数。图5是本实用新型护具布料另一实施方式的的剖面示意图。。护具布料结构包括 相互平行的第一平织布层500与第二平织布层600、织设于第一平织布层500与第二平织布 层600之间的弹性毛丛700以及织设于第一平织布层500与第二平织布层600上的多个母 扣结构800。在此实施方式中,第一平织布层500、第二平织布层600与弹性毛丛层700的 详细结构皆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在此不再重复描述。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方式中,母扣结构800包括多条胶丝810,其分别以平织方 式织设于第一平织布层500上与第二平织布层600上。图6是图5中所示的护具布料的母 扣结构织设于第一平织布层上与第二平织布层上的断面侧视图。。具体而言,多条胶丝810 以相互交错的架高段812与织结段814分别织设于第一纬纱502或第二纬纱602上,以于 第一平织布层500与第二平织布层600表面形成母扣。由上述实施方式可知,应用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1.在第一平织布层与第二平织布层间,利用弹性毛丛形成支撑,不仅增加了护具 布料的弹力倍数,也使护具布料具有回复力,并可吸收外力碰撞时的力道。2.直接以胶丝织设于第一平织布层表面而形成母扣结构,使得母扣结构更为稳 固,并可重复多次使用而不致于产生脱线的现象。[0054]3.第一平织布层与第二平织布层所形成的编织孔洞,以及弹性毛丛的尼龙丝织 设于第一纬纱与第二纬纱上时所形成的均勻分布的织结孔洞,都可使得整体护具布料结构 具有透气的效果。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 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 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 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 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护具布料,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包括一第一平织布层;一第二平织布层,平行于所述第一平织布层;一弹性毛丛,织设于所述第一平织布层与所述第二平织布层之间;以及多个母扣结构,织设于所述第一平织布层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具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毛丛包含多条尼龙丝,每 一所述尼龙丝包栝一第一织结段,织设于所述第一平织布层上;一第二织结段,织设于所述第二平织布层上;以及一连结段,连接所述第一织结段与所述第二织结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具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织布层包括多条相互交 织的纬纱与经纱,而所述母扣结构包括多条以平织方式织设于所述第一平织布层的所述纬 纱上的胶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护具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胶丝包括多条相互交错的架高 段与织结段,各所述架高段跨越5条所述纬纱上,各所述织结段紧密织设于3条所述纬纱 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具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扣结构织设于所述第一平织 布层与所述第二平织布层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护具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织布层包括多条互相交 织的第一纬纱与第一经纱,而所述第二平织布层包括多条互相交织的第二纬纱与第二经 纱,而所述母扣结构包括多条分别以平织方式织设于所述第一平织布层的所述纬纱上与所 述第二平织布层的所述第二纬纱上的胶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具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扣结构为交错排列并织设于 所述第一平织布层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护具布料,其至少包括第一平织布层、第二平织布层、弹性毛丛与多个母扣结构,第一平织布层与第二平织布层相互平行,弹性毛丛织设于第一平织布层与第二平织布层之间,母扣结构则织设于第一平织布层上。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护具布料,在第一平织布层与第二平织布层间,利用弹性毛丛形成支撑,不仅增加护具布料的弹力倍数,也使得护具布料具有回复力,并可吸收外力碰撞时的力道。并且直接以胶丝织设于第一平织布层表面而形成母扣结构,使得母扣结构更为稳固可重复多次使用而不致于产生脱落的现象。此外,第一平织布层与第二平织布层所形成的编织孔洞也可使得整体护具布料具有透气的效果。
文档编号D03D13/00GK201702986SQ201020195889
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2日
发明者赖志佳 申请人:赖志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