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独立旋臂的导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4763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独立旋臂的导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针织机的导纱装置,尤指一种具独立旋臂的导纱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中所示,其系显示现有单臂导纱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单臂导纱装置90其中一面上联接有一连结件91,并透过连结件91联接一导纱臂92。导纱臂92以其一端插结于连结件91,且导纱臂92的自由端处设有两个固定一体的上导纱眼931与下导纱眼932。现有单臂导纱装置90的导纱臂92末端为固定的上导纱眼931与下导纱眼932,于实际运作时,将入纱纱线穿过入纱板(图中未示)经上导纱眼931绕于送纱轮(图中未示) 一圈后再穿过入纱板(图中未示)回穿过下导纱眼932而出纱,如果通过下导纱眼932的出纱纱线张力与通过上导纱眼931的入纱纱线张力不均勻,即入纱纱线的传送与出纱纱线的张力大小不均勻时,则具有固定一体上导纱眼931与下导纱眼932的导纱臂92即会发生快速相互拉扯不停而有剧烈抖动情形发生,在理论上与理想上言,当入纱纱线与出纱纱线张力趋于平衡时才停止抖动,但事实上在送纱作业操作时,入纱纱线与出纱纱线张力在不规则送纱过程中基本上是不可能趋于平衡,只能说,入纱纱线与出纱纱线张力在较佳送纱情况下,两者的纱线张力差距较小尔,易言之,在送纱过程中,使穿经上导纱眼931与下导纱眼932的纱线会有打结或脱落的情况,是一种常态现象。如图2中所示,其系显示现有双臂导纱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双臂导纱装置90A其中一面上联接有一第一连结件911A与一第二连结件912A,并透过第一连结件911A联接一第一导纱臂921A,而利用第二连结件912A联接一第二导纱臂922A。第一导纱臂921A与第二导纱臂922A各以其一端插结于第一连结件91IA与一第二连结件912A,且第一导纱臂921A与第二导纱臂922A的自由端处各设有一个第一导纱眼 931A与一个第二导纱眼932A。现有双臂导纱装置90A具有两各自穿插结合于两卩奮合的齿轮的第一导纱臂921A 与第二导纱臂922A,于实际运作时,入纱与出纱纱线同样先后穿经第一导纱眼931A与第二导纱眼932A后再绕送纱轮(图中未示),第一导纱臂921A与第二导纱臂922A其摆动虽因齿轮嚿合而可同步摆动旋转,但其亦同样受入纱纱线的传送与出纱纱线的张力大小不均勻时输送张力影响,而产生有如同上述现有单臂导纱装置的剧烈抖动情形发生。有鉴于此,根据上述公知单臂或双臂导纱装置的导纱臂在快速供纱运作中因入纱纱线与出纱纱线的输送张力不同影响而产生不稳定剧烈抖动情形,造成导纱装置的轴心、 轴套极易磨耗,徒增维修成本,且导纱臂剧烈抖动的结果也造成纱线间会有打结或断裂情形发生,在过去的针织技艺中,由于所使用的纱线皆为强度较高的天然长纤、尼龙、聚酯等韧性较高的人造纤维,故该等纱线尚经得起纱线在输送张力瞬间变化所产生不稳定剧烈抖动。惟,挽进由于生活质量提高,衣着市场大量需求及纱线制造科技不断研发进步,功能性(如排汗纱、除臭纱、保暖纱、环保纱...等)纱线陆续推出,广受市场欢迎,于是针织市场生态环境大部分都采用功能性纱线,由于功能性纱线为满足市场需求,皆以大部分天然短纤(如废茶叶、咖啡渣等)与少部分高分子塑料混合制粒抽丝,其优点是功能性特强, 缺点是纱线韧性较差,经不起瞬间剧烈抖动的导纱变化,在此情况下,如以前述导纱装置进行导纱与送纱时,纱线将濒濒断纱而停车,虽业者进行各项改善措施及技术改良,但仍一筹莫展,只好降低生产速度(由17-降至9RPM),申请人根据多年制作及销售导纱装置经验着手研发构思其解决方案并经过大量的测试和研究,从而完成了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发明人系对现有导纱装置进行改良,且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其旋臂可以各自依据穿经导纱眼的入纱与出纱纱线张力而分开独立摆动的导纱装置, 为了达成该目的,本实用新型中的导纱装置所实行的技术手段提供一种具独立旋臂的导纱装置,用以导送纱线,该导纱装置包括有一导纱盒,该导纱盒包含一隔层件、一顶盒板与一底盒板,该隔层件具有一隔层板以将该隔层件区隔分出一顶凹层与一底凹层,该顶盒板与该底盒板分别盖合于该隔层件的顶凹层与底凹层而构成该导纱盒,并于该导纱盒一端形成有一顶层通口与一底层通口,且该隔层板于接近该顶层通口与底层通口处设有一贯层孔; 一第一承转块,该第一承转块具有一第一承转轴且以该第一承转轴一端置入该贯层孔的顶凹层侧,以将该第一承转块设置于该顶凹层中;一第一旋臂,该第一旋臂一端连结于该第一承转块,另一端由该顶层通口伸出该导纱盒外并具有一第一导纱眼;一第二承转块,该第二承转块具有一第二承转轴且以该第二承转轴一端对应置入该贯层孔的底凹层侧,使该第二承转块与该第一承转块分层共轴承接于该贯层孔中并将该第二承转块设置于底凹层中;一第二旋臂,该第二旋臂一端连结于该第二承转块,另一端由该第一旋臂下方的该底层通口伸出该导纱盒外并具有一第二导纱眼;该第一旋臂与该第二旋臂各自上下对应连接于该第一承转块与该第二承转块,使该第一旋臂与该第二旋臂可以分别以该第一承转轴与该第二承转轴为轴心各自依据纱线张力独立摆动旋转。其中该导纱装置包括有一第一调节件与一第二调节件,且该隔层件于该隔层板上下对称各设有一第一装置缺口与一第二装置缺口,该第一调节件跨置于该第一装置缺口, 该第二调节件跨置于该第二装置缺口,并以该顶盒板与该底盒板将该第一调节件与该第二调节件一并夹固于该隔层件上,且该第一承转块两端各设有一第一勾杆,且其中一端的第一勾杆与该第一调节件间连结有一第一弹性件,该第二承转块两端各设有一第二勾杆,且其中一端的第二勾杆与该第二调节件间连结有一第二弹性件。其中该第一调节件向该第一装置缺口内部延伸有一第一钩状部,以供该第一弹性件跨勾连结,该第二调节件向该第二装置缺口内部延伸有一第二钩状部,以供该第二弹性件跨勾,且该隔层件与该顶盒板之间对应该第一弹性件连结区域设有一第一弹性槽,该隔层件与该底盒板之间对应该第二弹性件连结区域设有一第二弹性槽。其中该第一调节件往外延伸一第一外推板,且该第一钩状部联结一第一内接板, 于该第一外推板与该第一内接板之间联接有一第一连结块,该第一调节件藉由该第一连结块跨置于该第一装置缺口上,该第二调节件往外延伸一第二外推板,且该第二钩状部联结一第二内接板,于该第二外推板与该第二内接板之间联接有一第二连结块,该第二调节件藉由该第二连结块跨置于该第二装置缺口上,该顶盒板对应该第一装置缺口相对设有一顶凸部,该底盒板对应该第二装置缺口相对设有一底凸部,该顶盒板与该底盒板藉由该顶凸部与该底凸部盖合于该第一装置缺口与该第二装置缺口。其中该顶盒板对应该贯层孔的位置设有一第一轴孔,以供该第一承转轴另一端置入该第一轴孔中,使该第一承转轴固定该第一轴孔与该贯层孔之间,该底盒板对应该贯层孔的位置设有一第二轴孔,以供以该第二承转轴另一端置入该第二轴孔中,使该第二承转轴固定该第二轴孔与该贯层孔之间。其中该第一承转轴贯穿有一第一插槽,用以供该第一旋臂直接插接连结,该第二承转轴贯穿有一第二插槽,用以供该第二旋臂直接插接连结。其中该第一旋臂上沿着该第一插杆插结方向的区段为一第一轴向部,该第二旋臂上沿着该第二插杆插结方向的区段为一第二轴向部,于受力牵引动情况下,该第一轴向部与该第二轴向部可各自独立摆动一摆动角度,该摆动角度的范围是在60度至70度之间。其中该摆动角度最佳为66度。其中该导纱盒于该顶层通口与底层通口外设置有一通口挡板,且该通口挡板对应该第一旋臂与该第二旋臂伸出该导纱盒外的位置分别设有与外部相通的一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其中该隔层件设有一与外部相通的固定孔,并于该固定孔与该隔层板邻接处设有一狭长的组装孔,以供一金属接板插置固定于该组装孔,该金属接板上具有至少一螺固孔, 且当该金属接板固定于该组装孔后,该螺固孔会相通于该固定孔,以利由外部锁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承转块与第二承转块藉由其分层共同承接于贯层孔的第一承转轴与第二承转轴来取代现有导纱装置中一体固定的转轴,使插结于第一承转块与第二承转块上的第一旋臂与第二旋臂可以分别以第一承转轴与第二承转轴为轴心各自依据穿经第一导纱眼与第二导纱眼的入纱与出纱纱线张力而独立旋摆导纱。本实用新型利用隔层件于其封闭端处所插置的金属接板,使导纱装置与入纱板的螺固组装透过金属接板具有较佳固结效果,以避免装置的松动现象,降低针织机维护工序成本。纱线残料藉由金属接板的阻隔而不会进入导纱盒内部枢动装置所在的区域,以确保导纱装置的正常运作。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具体实施例,将藉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呈图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2]图1为现有单臂导纱装置立体示意图;[0023]图2为现有双臂导纱装置剖面示意图;[00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实施例立体图;[0025]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实施例分解立体示意图;[0026]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实施例中通口挡板的组合立体示意图[0027]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实施例局部立体放大示意图;[0028]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实施例中承转块的立体放大示意图;[0029]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实施例中旋臂摆动角度的示意图;[0030]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实施例组合于入纱板的立体示意图;[0031]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纱线穿设的立体示意图;图11为图10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于纱线张力不平均的运作立体示意图;图13为图12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于纱线张力极端的运作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阅图3、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与立体分解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中的导纱装置100系用以导送纱线,导纱装置100包含有一导纱盒10,导纱盒 10如图4中所示具有一隔层件11、一顶盒板12与一底盒板13,隔层件11 一端封闭并具有一隔层板111,且隔层件11藉由隔层板111区隔为两层。隔层件11其中一层为一顶凹层112,顶凹层112的下方为一底凹层113,且顶盒板 12与底盒板13分别盖合于顶凹层112与底凹层113而构成导纱盒10的盒体,并使导纱盒 10于其另一端形成一顶层通口 141与一底层通口 142,如图5中所示。隔层件11的隔层板111另于接近顶层通口 141与底层通口 142处设有一贯层孔 15,且顶盒板12对应贯层孔15的位置设有一第一轴孔121,底盒板13同样对应贯层孔15 的位置设有-第二轴孔131。隔层件11于顶凹层112侧面边际处上设有一第一装置缺口 16,而于底凹层113 侧面边际处上设有一第二装置缺口 17,第一装置缺口 16与第二装置缺口 17相隔有隔层板 111并上下对称于隔层板111,使隔层件11侧面上具有相对隔层板111上下对称的缺口结构,顶盒板12与底盒板13对应隔层件11侧面上对称的缺口结构而相对设有一顶凸部122 与一底凸部132。请一并参照图6中所示,导纱盒10的顶凹层112中设有一第一承转块20,而底凹层113中另设有一第二承转块30。第一承转块20具有一呈短圆柱体的一第一承转轴21,第一承转轴21是由第一承转块20 —体往上下方延伸出的短轴结构,且第一承转块20于其两端各设有一第一勾杆 221、222,并于一侧另延伸有一第一裙接部201。第二承转块30同样具有如图6中所示的呈短圆柱体的一第二承转轴31,第二承转轴31是由第二承转块30 —体往上下方延伸出的短轴结构,且第二承转块30于其两端各设有一第二勾杆321、322,并于一侧另延伸有一第二裙接部301。请一并参照图7中所示,第一承转块20的第一承转轴21 —端置入顶盒板12的第一轴孔121,另一端以第一承转轴21 —端置入贯层孔15的顶凹层112侧,以将第一承转块 20设置于隔层件11的顶凹层112中,且藉由顶盒板12夹固第一承转块20 ;而第二承转块 30的第二承转轴31 —端置入底盒板13的第二轴孔131,另一端以第二承转轴31 —端对应置入贯层孔15的底凹层113侧,以将第二承转块30设置于隔层件11的底凹层113中,且藉由底盒板13夹固第二承转块30。如图6、图7中所示,第一承转轴21贯穿有一第一插槽23,以供一第一旋臂40直接插接连结,第二承转轴31贯穿有一第二插槽33,以供一第二旋臂50直接插接连结。第一旋臂40 —端设有扁状的第一插杆41,用以插结于第一承转块20的第一插槽23,另一端由顶层通口 141伸出导纱盒10外并具有一第一导纱眼42 ;第二旋臂50 —端设有扁状的第二插杆51,用以插结于第二承转块30的第二插槽33,另一端由第一旋臂40下方的底层通口 142伸出导纱盒10外并具有一第二导纱眼52。第一导纱眼42与第二导纱眼 52系用以供纱线穿设。如图5中所示,导纱盒10于顶层通口 141与底层通口 142外设置有一通口挡板 18,且通口挡板18对应第一旋臂40与第二旋臂50伸出导纱盒10外的位置分别设有用以供旋臂摆动的一第一开口 181与一第二开口 182,第一开口 181与第二开口 182均具有与外部相通横向的开口结构,且以通口挡板18的开口方向如图中所示横向插置于导纱盒10的顶层通口 141与底层通口 142外部。于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中,第一旋臂40与第二旋臂50各自上下对应连接于第一承转块20与第二承转块30,且第一承转块20的第一承转轴21与第二承转块30的第二承转轴31 —端都置入贯层孔15中,使第一承转块20与第二承转块30仅分层共轴承接于贯层孔15中而能够各自独立转动,同时也让插结于其上的第一旋臂40与第二旋臂50可以分别以第一承转轴21与第二承转轴31为轴心各自依据穿经第一导纱眼42与第二导纱眼52的纱线张力而独立摆动旋转。如图8中所示,第一旋臂40与第二旋臂50上沿着第一插杆41与第二插杆51插结方向的区段为一第一轴向部410与一第二轴向部510,且于受纱线张力牵引摆动的情况下,第一旋臂40与第二旋臂50能各自独立摆动旋转,且摆动幅度是以第一轴向部410与第二轴向部510为基准并如图8中所示仅以第一轴向部410为例摆动有一摆动角度α,第二轴向部510也可以摆动此一幅度。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轴向部410与第二轴向部510的摆动角度α约为66度,且于实际操作的情况下摆动角度α的范围在60至70度。如图4中所示,导纱装置100更包括有一第一调节件60与一第二调节件70,第一调节件60与第二调节件70的结构功能均相同,仅以第一调节件60为例说明,而第二调节件70对应相同的组件其名称与标号括号于其后。 第一调节件60 (第二调节件70)往外延伸一第一外推板61 (第二外推板71),且第一外推板61 (第二外推板71)上设有第一拨件611 (第二拨件711),以利推动操作第一调节件60 (第二调节件70),且另向第一装置缺口 16(第二装置缺口 17)内部延伸有一第一钩状部62 (第二钩状部72)。第一钩状部62 (第二钩状部7 联结一第一内接板63 (第二内接板73),并于第一外推板61 (第二外推板71)与第一内接板63(第二内接板7 之间联接有一第一连结块64 (第二连结块74)。第一调节件60藉由第一连结块64跨置于隔层件11的顶凹层112侧面上的第一装置缺口 16上,而第二调节件70藉由第二连结块74跨置于隔层件11的底凹层113侧面上的第二装置缺口 17上,并以顶盒板12的顶凸部122与底盒板13的底凸部132将跨置于隔层件11侧面缺口上的第一调节件60与第二调节件70 —并夹固于隔层件11上,且藉由顶凸部122与底凸部132盖合于第一装置缺口 16与第二装置缺口 17。第一调节件60的第一钩状部62是用以供一第一弹性件81跨勾连结,第一弹性件 81 一端勾设连结于第一钩状部62,另一端勾设连结于第一承转块20其中一端的第一勾杆 222,使第一勾杆222与第一调节件60间连结有第一弹性件81 ;第二调节件70的第二钩状部72是用以供一第二弹性件82跨勾连结,第二弹性件82 —端勾设连结于第二钩状部72, 另一端勾设连结于第二承转块30其中一端的第二勾杆322,使第二勾杆322与第二调节件 70间连结有一第二弹性件82。于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中,藉由拨动第一拨件611与第二拨件711可相对调整第一调节件60与第二调节件70的位置,而能够调节第一弹性件81与第二弹性件82对第一承转块20与第二承转块30所施加的拉力。导纱盒10于隔层件11的顶凹层112与顶盒板12的相对面处各对应第一弹性件 81连结区域设有一第一弹性槽191,另于隔层件11的底凹层113与底盒板13的相对面处各对应第二弹性件82连结区域设有一第二弹性槽192,使第一弹性件81与第二弹性件82 的弹性伸缩动作不与周遭导纱盒10盒体有接触。于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导纱装置100进行纱线Y的导送动作时,纱线Y分别穿经第一导纱眼42与第二导纱眼52,使导送时的纱线张力会各自牵动第一旋臂40与第二旋臂 50,可藉由第一弹性件81与第二弹性件82的弹性作为第一旋臂40与第二旋臂50回复被纱线张力牵动前的位置的恢复力。于图4中,隔层件11于其隔层板111的顶凹层112的底面处与底凹层113的底面处设有一从底面延伸凸出的圆柱状的螺孔柱114,且顶盒板12与底盒板13分别对应隔层件 11的螺孔柱114设有螺孔123、133,并藉由螺丝锁固螺孔123、133与螺孔柱114而将顶盒板12与底盒板13分别对应锁固于隔层件11上。隔层件11于其封闭端处另设有一与外部相通的固定孔115,并于固定孔115邻接的隔层板111处贯穿有一狭长的组装孔116,以供一金属接板117插置固定于组装孔116。 金属接板117上具有螺固孔1171,且当金属接板117固定于组装孔116后,螺固孔1171会相通于隔层件11的固定孔115,以利螺丝由外部锁固。于本实施例中,螺固孔1171以两个为较佳实施例,但金属接板117上不限只能有两个螺固孔1171,且组装孔116预留有螺丝往内锁入所需空间距离的凹部1161,如图5中所示。如图9、图10、图11中所示,导纱装置100于组装时,由外部将金属接板117上的螺固孔1171螺固于入纱板A的螺孔Al,使导纱装置100固定于入纱板A上,并藉由金属接板117本身的支撑力达到较佳的固定效果,另于入纱板A两侧处设有入纱孔A2、A3、A2'、 A3'。图10、图11中所示的导纱装置100为处于未运作的状况下,导纱装置100装置在入纱板A —侧,纱线Y从导纱板B的导纱孔Bl经入纱板A的入纱孔A2进入,绕经一送纱轮 C的轮面Cl后再穿经第二旋臂50上的第二导纱眼52后,由入纱板A另一侧的入纱孔A2' 穿出,于绕经入纱板A背面后再由入纱板A的入纱孔A3穿入,且再绕经送纱轮C的轮面C2 后,另穿经第一旋臂40上的第一导纱眼42,且由入纱板A另一侧的入纱孔A3'穿出,最后纱线Y从入纱板A的另一导纱孔B2穿出(图中未示)。于图12、图13中的导纱装置100是处于运作的情况下,纱线Y张力于入纱板A两侧不平均,使第一旋臂40与第二旋臂50受力不相等,此时,藉由分层共轴承接于贯层孔15 中的第一承转轴21与的第二承转轴31,使第一旋臂40与第二旋臂50可以各自依据穿经其上第一导纱眼42与第二导纱眼52的纱线张力而如图13中所示独立摆动,或是如图14中所示当纱线张力极端如一侧张力明显大于另一侧时,第一旋臂40与第二旋臂50也可以各自随着纱线张力摆动至同一侧。
权利要求1.一种具独立旋臂的导纱装置,用以导送纱线(Y),其特征在于该导纱装置(100)包括有一导纱盒(10),该导纱盒(10)包含一隔层件(11)、一顶盒板(12)与一底盒板(13), 该隔层件(11)具有一隔层板(111)以将该隔层件(11)区隔分出一顶凹层(112)与一底凹层(113),该顶盒板(12)与该底盒板(13)分别盖合于该隔层件(11)的顶凹层(112)与底凹层(113)而构成该导纱盒(10),并于该导纱盒(10) —端形成有一顶层通口(141)与一底层通口(142),且该隔层板(111)于接近该顶层通口(141)与底层通口(14 处设有一贯层孔(15);一第一承转块(20),该第一承转块00)具有一第一承转轴且以该第一承转轴 (21) 一端置入该贯层孔(1 的顶凹层(11 侧,以将该第一承转块00)设置于该顶凹层 (112)中;一第一旋臂(40),该第一旋臂00) —端连结于该第一承转块(20),另一端由该顶层通口 (141)伸出该导纱盒(10)外并具有一第一导纱眼(42);一第二承转块(30),该第二承转块(30)具有一第二承转轴(31)且以该第二承转轴 (31) 一端对应置入该贯层孔(1 的底凹层(11 侧,使该第二承转块(30)与该第一承转块00)分层共轴承接于该贯层孔(15)中并将该第二承转块00)设置于底凹层(113)中;一第二旋臂(50),该第二旋臂(50) —端连结于该第二承转块(30),另一端由该第一旋臂GO)下方的该底层通口(142)伸出该导纱盒(10)外并具有一第二导纱眼(52);该第一旋臂GO)与该第二旋臂(50)各自上下对应连接于该第一承转块00)与该第二承转块(30),使该第一旋臂00)与该第二旋臂(50)可以分别以该第一承转轴与该第二承转轴(31)为轴心各自依据入纱与出纱纱线(Y)张力独立旋摆导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独立旋臂的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纱装置(100)包括有一第一调节件(60)与一第二调节件(70),且该隔层件(11)于该隔层板(111)上下对称各设有一第一装置缺口(16)与一第二装置缺口(17),该第一调节件(60)跨置于该第一装置缺口(16),该第二调节件(70)跨置于该第二装置缺口(17),并以该顶盒板(12)与该底盒板(1 将该第一调节件(60)与该第二调节件(70) —并夹固于该隔层件(11)上, 且该第一承转块00)两端各设有一第一勾杆021、222),且其中一端的第一勾杆022)与该第一调节件(60)间连结有一第一弹性件(81),该第二承转块(30)两端各设有一第二勾杆(321、322),且其中一端的第二勾杆(322)与该第二调节件(70)间连结有一第二弹性件 (8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独立旋臂的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调节件(60)向该第一装置缺口(16)内部延伸有一第一钩状部(6 ,以供该第一弹性件(81)跨勾连结,该第二调节件(70)向该第二装置缺口(17)内部延伸有一第二钩状部(72),以供该第二弹性件(8 跨勾,且该隔层件(11)与该顶盒板(1 之间对应该第一弹性件(81)连结区域设有一第一弹性槽(191),该隔层件(11)与该底盒板(1 之间对应该第二弹性件(8 连结区域设有一第二弹性槽(19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独立旋臂的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调节件(60)往外延伸一第一外推板(61),且该第一钩状部(62)联结一第一内接板(63),于该第一外推板 (61)与该第一内接板(6 之间联接有一第一连结块(64),该第一调节件藉由该第一连结块(64)跨置于该第一装置缺口(16)上,该第二调节件(70)往外延伸一第二外推板(71), 且该第二钩状部联结一第二内接板(73),于该第二外推板(71)与该第二内接板(73) 之间联接有一第二连结块(74),该第二调节件(70)藉由该第二连结块(74)跨置于该第二装置缺口(17)上,该顶盒板(1 对应该第一装置缺口(16)相对设有一顶凸部(122),该底盒板(1 对应该第二装置缺口(17)相对设有一底凸部(132),该顶盒板(1 与该底盒板 (13)藉由该顶凸部(12 与该底凸部(13 盖合于该第一装置缺口(16)与该第二装置缺口(1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独立旋臂的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顶盒板(1 对应该贯层孔(1 的位置设有一第一轴孔(121),以供该第一承转轴另一端置入该第一轴孔(121)中,使该第一承转轴(21)固定该第一轴孔(121)与该贯层孔(1 之间,该底盒板 (13)对应该贯层孔(1 的位置设有一第二轴孔(131),以供以该第二承转轴(31)另一端置入该第二轴孔(131)中,使该第二承转轴(31)固定该第二轴孔(131)与该贯层孔(15) 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独立旋臂的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承转轴贯穿有一第一插槽(23),用以供该第一旋臂00)直接插接连结,该第二承转轴(31)贯穿有一第二插槽(33),用以供该第二旋臂(50)直接插接连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臂导纱装置改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旋臂GO)上沿着该第一插杆Gl)插结方向的区段为一第一轴向部010),该第二旋臂(50)上沿着该第二插杆 (51)插结方向的区段为一第二轴向部(510),于受力牵引动情况下,该第一轴向部(410)与该第二轴向部(510)可各自独立摆动一摆动角度(α),该摆动角度(α)的范围是在60度至70度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臂导纱装置改良,其特征在于该摆动角度(α)最佳为66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独立旋臂的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纱盒(10)于该顶层通口(141)与底层通口(14 外设置有一通口挡板(18),且该通口挡板(18)对应该第一旋臂GO)与该第二旋臂(50)伸出该导纱盒(10)外的位置分别设有与外部相通的一第一开口(181)与一第二开口(18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独立旋臂的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隔层件(11)设有一与外部相通的固定孔(115),并于该固定孔(11 与该隔层板(111)邻接处设有一狭长的组装孔(116),以供一金属接板(117)插置固定于该组装孔(116),该金属接板(117) 上具有至少一螺固孔(1171),且当该金属接板(117)固定于该组装孔(116)后,该螺固孔 (1171)会相通于该固定孔(115),以利由外部锁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具独立旋臂的导纱装置,用以导送纱线,导纱装置包括有一导纱盒,导纱盒包含一隔层件、一顶盒板与一底盒板,隔层件具有一隔层板以将隔层件区隔分出一顶凹层与一底凹层,顶盒板与该底盒板分别盖合于隔层件的顶凹层与底凹层而构成导纱盒,隔层板设有一贯层孔,以供第二承转块与第一承转块分层异轴承接于贯层孔中,第一旋臂与第二旋臂各自上下对应连接于第一承转块与第二承转块,使第一旋臂与第二旋臂可以分别以第一承转轴与第二承转轴为轴心各自依据入纱与出纱纱线张力独立旋摆顺滑导纱,以大幅提高送纱速度及生产量并增进织造布匹质量。
文档编号D04B15/48GK202144546SQ20112023555
公开日2012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4日
发明者陈仁惠, 陈伯霖, 陈佩莹 申请人:陈仁惠, 陈伯霖, 陈佩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