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缝针车起缝不留残线头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系有关于一种包缝针车起缝不留残线头的方法,在停车前的至少一针次的运动行程中,于上车针向下移动后欲往上升的动作过程中,令线圈推移装置作动将上车针的针线所形成的线圈推移开其原形成位置处,使得第一下梭针带动针线往第二下梭针移动时,第一下梭针即不会由上车针形成的线圈穿过,形成跳针状态,使上车针及第一下梭针的针线于至少一针次的运动行程无法完成结网动作,令停车时上车针、第一下梭针及第二下梭针针线不会链结在针板上;借此,使得于下一工作布料前端即不会存在有残线段,不会有破坏车缝完成的布料美观性的情况发生,而在其整体施行达到包缝产品更加完美精致及增加价值性的目的。
【专利说明】包缝针车起缝不留残线头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系有关于一种包缝针车起缝不留残线头的方法,尤其是指一种于包缝车缝 时不会存在有先前结网于针板上后接续于布料前端的残线段,不会有破坏车缝完成的布料 美观性的情况发生,而在其整体施行使用上更增实用功效特性的包缝针车起缝不留残线头 的方法创新设计者。
【背景技术】
[0002]按,一般常见的包缝针车,请参阅图6现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所示,该包缝针车
[3]主要系对应针板(31)上端设有上车针(32),且对应针板(31)下端则设有第一下梭针 (33 )及第二下梭针(34),使得该包缝针车(3 )于车缝过程中,其系令上车针(32 )于穿过布 料(4 )并开始上升时,该上车针(32 )的针线(321)会形成一线圈(322 )[请再一并参阅图7 现有的车缝动作示意图(一)所示],令该第一下梭针(33)带动其针线(331)穿过上车针(32) 的针线(321)所形成的线圈(322)[请再一并参阅图8现有的车缝动作示意图(二)及图9 现有的车缝动作上车针针线与下梭针相对位置示意图所示],此时该上车针(32)继续往上 升,而该第一下梭针(33)则于带动针线(331)穿过线圈(322)后继续往第二下梭针(34)位 置移动,于第一下梭针(33)靠近第二下梭针(34)后[请再一并参阅图10现有的车缝动作 示意图(三)所示],该第二下梭针(34)的针线(341)会与第一下梭针(33)的针线(331)于 布料边勾结,此时该上车针(32)即又会由最高点往下移动,而第一下梭针(33)与第二下梭 针(34)则会后退回到定位[请再一并参阅图11现有的车缝动作示意图(四)所示],而完成 一针次的勾结链网动作,于对布料(4)重复进行上述车缝动作完成所需包缝作业后,于停车 剪线后,各上车针(32)、第一下梭针(33)及第二下梭针(34)的针线(321)、(331)、(341),即 会形成链结在针板(31)上往前延续的结网段(B)[请再一并参阅图12现有的停车剪线后 状态示意图所示]。
[0003]而当使用者欲进行下一次包缝作业时,系将结网段(B)置于针板(31)前方,并将 下一布料(4)覆盖于结网段(B)上,再予以进行车缝作业,如此即可形成缝线头留存于布料
(4)下方,增加布料(4)车缝后的坚固性、不脱线的包缝作业;然而,由于包缝针车(3)各上 车针(32)、第一下梭针(33)及第二下梭针(34)的针线(321)、(331)、(341)于作动过程中 皆会自动结网形成结网段(B),除了于紧密的结网段(B)造成车缝针线的浪费之外,链结 在针板(31)上的结网段(B)会在车缝起始时,接续于下一工作布料(4)前端而留存有残线 段(C)[请再一并参阅图13现有的车缝状态布料背面缝线示意图所示],导致破坏其整体 车缝完成的布料(4)的美观性及精致度,致令其在整体结构设计上仍存有改进的空间。
[0004]缘是,发明人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的丰富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经验,针对以上缺 失精益求精再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包缝针车起缝不留残线头的方法,以期达到包缝产 品更加完美精致及增加价值性的目的者。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缝针车起缝不留残线头的方法,其主要在使布 料包缝前端不会存在多余的残线段,不会有破坏车缝完成的布料美观性及精致度的情况发 生的包缝方法。
[0006]本发明包缝针车起缝不留残线头的方法的主要目的与功效,系由以下具体技术手 段所达成:
[0007]其主要系在包缝针车停车前的至少一针次运动行程中,使第一下梭针和上车针针 线不会于该至少一针次运动行程中进行结网动作,形成跳针状态,令包缝针车停车时,上车 针、第一下梭针及第二下梭针针线不会链结在针板上,于下一布料要包缝时,该上车针、第 一下梭针及第二下梭针的针线,系形成在针板上空的起始状态者。
[0008]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包缝针车起缝不留残线头的方法的较佳实施例,其中,在包缝 针车起缝后的至少一针次运动行程中,亦令第一下梭针和上车针针线不会进行结网动作, 形成跳针状态。
[0009]本发明包缝针车起缝不留残线头的方法的主要目的与功效,系由以下具体技术手 段所达成:
[0010]其主要系于包缝针车对应于针板上端设有上车针,且对应针板下端则设有第一下 梭针及第二下梭针,另于针板下端则设有线圈推移装置,在包缝针车停车前的至少一针次 运动行程中,于上车针向下移动后欲往上升的动作过程中,令该线圈推移装置作动将上车 针的针线所形成的线圈推移开其原形成位置处,使得第一下梭针带动针线往第二下梭针移 动时,该第一下梭针即不会由该上车针线圈穿过,形成跳针状态,致使上车针及第一下梭针 的针线于该停车前的至少一针次运动行程中不会进行结网动作。
[0011]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包缝针车起缝不留残线头的方法的较佳实施例,其中,在包缝 针车起缝后的至少一针次运动行程中,亦令该线圈推移装置作动将上车针的针线所形成的 线圈推移开其原形成位置处,致使上车针及第一下梭针的针线于起缝的该至少一针次运动 行程中不会进行结网动作。
[0012]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包缝针车起缝不留残线头的方法的较佳实施例,其中,该线圈 推移装置为吹气设备。
[0013]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包缝针车起缝不留残线头的方法的较佳实施例,其中,该线圈 推移装置为顶推设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本发明的车缝动作示意图(一)。
[0016]图3:本发明的车缝动作上车针针线与下梭针相对位置示意图。
[0017]图4:本发明的车缝动作示意图(二)。
[0018]图5:本发明的车缝状态布料背面缝线示意图。
[0019]图6:现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7:现有的车缝动作示意图(一)。
[0021]图8:现有的车缝动作示意图(二)。
[0022]图9:现有的车缝动作上车针针线与下梭针相对位置示意图。[0023]图10:现有的车缝动作示意图(三)。
[0024]图11:现有的车缝动作示意图(四)。
[0025]图12:现有的停车剪线后状态示意图。
[0026]图13:现有的车缝状态布料背面缝线示意图。
[0027]【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8]
(I ) 包缝针车 (11)针板 (12) 上车针 (121)计线 (I 2 2)线圈(13) 第一下梭针
(13 1)针线(14) 第二下梭针
(I 4 I )针线(15) 线圈推移装置
(2)布料(A) 结网段
(3)包缝针车 (31) 针板
(32)上车针 (321)针线
(3 2 2 )线圈(33) 第+ -下梭针
(3 3 I )针线(34) 第二下梭针
(341)针线(4) 布料
(B) 结网段 (C) 残线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令本发明所运用的技术内容、发明目的及其达成的功效有更完整且清楚的揭露,兹于下详细说明的,并请一并参阅所揭的图式及图号:
[0030]首先,请参阅图1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所示,本发明主要系于包缝针车(I)对应于针板(11)上端设有上车针(12),且对应针板(11)下端则设有第一下梭针(13)及第二下梭针(14),另于针板(11)下端则设有线圈推移装置(15),该线圈推移装置(15)可为受电控装置驱动的吹气设备或顶推设备。
[0031]本发明于操作使用上大致相同于前述现有的包缝车缝动作,其主要不同处系令线圈推移装置(15),在包缝针车(I)之上车针(12)及第一下梭针(13)的针线(121)、(131) 所形成的勾结链网处进行控制,于包缝针车(I)停车前至少一针次运动行程中,在上车针
(12)向下移动后欲往上升的动作过程中,令该线圈推移装置(15)作动将上车针(12)的针线(121)所形成的线圈(122)推移开其原形成位置处[请再一并参阅图2本发明的车缝动作示意图(一)及图3本发明的车缝动作上车针针线与下梭针相对位置示意图所示],使得第一下梭针(13)带动针线(131)往第二下梭针(14)移动时,由于上车针(12)的针线(121)形成的线圈(122)受线圈推移装置(15)作动而推移开其原形成位置,该第一下梭针(13)即不会由该上车针(12)的线圈(122)穿过[请再一并参阅图4本发明的车缝动作示意图(二)所示],令其形成跳针状态,即令上车针(12)及第一下梭针(13)的针线(121 )、( 131)在停车前的该至少一针次运动行程中皆不会进行结网动作,使得包缝针车(I)停车时,上车针(12)、 第一下梭针(13)及第二下梭针(14)针线(121 )、( 131 )、( 141)不会链结在针板(11)上[请 再参阅图1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所示]。
[0032]接续,使用者在进行下一次包缝作业将结网段(A)置放于针板(11)前方,并将 下一工作布料(2)覆盖于结网段(A)上,再予以进行车缝作业时,由于针线(121)、(131)、 (141)系形成在针板(11)上空状态,在起缝的前几针都尚未勾结链网,故当布料(2)形成包 缝勾结链网时,于布料(2)前端即不会存在有相对于已知包缝车缝链结在针板(31)上的残 线段(C)所产生的线团[请再一并参阅图5本发明的车缝状态布料背面缝线示意图],借此, 即能使车缝完成的布料(2)达到更具美观性及增加产品精致度者。
[0033]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再于包缝针车(I)起缝时的至少一针次运动行程中,同 样在上车针(12)向下移动后欲往上升的动作过程中,令该线圈推移装置(15)作动将上车 针(12)的针线(121)所形成的线圈(122)推移开其原形成位置处,令其同样形成跳针状态, 即令上车针(12)及第一下梭针(13)的针线(121 )、( 131)在起缝的至少一针次运动行程中 不会进行结网动作,让针线(121)、(131)、(141)勾结链网成形的针数延长,以配合布料(2) 进入上车针(12)针刺点的时间,借此,即能使车缝完成的布料(2)达到更具美观性及增加 产品精致度者。
[0034]借由以上所述,本发明结构的组成与使用实施说明可知,本发明与现有结构相较 的下,本发明主要系于包缝针车停车前的至少一针次运动行程中,使第一下梭针与上车针 针线形成跳针状态,令上车针及第一下梭针的针线不会进行结网动作,使得于下一布料上 进行包缝作业的车缝动作时,于布料前端即不会存在有残线段,不会有破坏车缝完成的布 料美观性的情况发生,达到包缝产品更加完美精致及增加价值性的目的者。
[0035]然而前述的实施例或图式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品结构或使用方式,任何所属技术 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0036]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确能达到所预期的使用功效,又其所揭露的具体构造,不 仅未曾见诸于同类产品中,亦未曾公开于申请前,诚已完全符合专利法的规定与要求,爰依 法提出发明专利的申请,恳请惠予审查,并赐准专利,则实感德便。
【权利要求】
1.一种包缝针车起缝不留残线头的方法,其主要系在包缝针车停车前的至少一针次 运动行程中,使第一下梭针和上车针针线不会于该至少一针次运动行程中进行结网动作, 形成跳针状态,令包缝针车停车时,上车针、第一下梭针及第二下梭针针线不会链结在针板 上,于下一布料要包缝时,该上车针、第一下梭针及第二下梭针的针线,系形成在针板上空 的起始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缝针车起缝不留残线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再于包缝针车 起缝后的至少一针次运动行程中,也令第一下梭针和上车针针线不会进行结网动作,形成 跳针状态。
3.—种包缝针车起缝不留残线头的方法,其主要系于包缝针车对应于针板上端设有上 车针,且对应针板下端则设有第一下梭针及第二下梭针,另于针板下端则设有线圈推移装 置,在包缝针车停车前的至少一针次运动行程中,于上车针向下移动后欲往上升的动作过 程中,令该线圈推移装置作动将上车针的针线所形成的线圈推移开其原形成位置处,使得 第一下梭针带动针线往第二下梭针移动时,该第一下梭针即不会由该上车针线圈穿过,形 成跳针状态,致使上车针及第一下梭针的针线于该停车前的至少一针次运动行程中不会进 行结网动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包缝针车起缝不留残线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再于包缝针车起 缝后的至少一针次运动行程中,亦令该线圈推移装置作动将上车针的针线所形成的线圈推 移开其原形成位置处,致使上车针及第一下梭针的针线于起缝的该至少一针次运动行程中 不会进行结网动作。
5.如权利要求3所述包缝针车起缝不留残线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线圈推移装置 为吹气设备。
6.如权利要求3所述包缝针车起缝不留残线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线圈推移装置 为顶推设备。
【文档编号】D05B57/00GK103590201SQ201210286704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3日
【发明者】顾飞龙 申请人:顾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