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经网梭的双锦织唛及其织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48004阅读:724来源:国知局
抽经网梭的双锦织唛及其织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服装辅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抽经网梭的双锦织唛及其织造方法。



背景技术:

织唛是由1个系统的经纱与多个系统纬纱交织而成,现有织唛机器最多的有12个纬纱系统。织唛的基本面称为“地”,表现“地”的色梭称地梭,表现花样图案的色梭称花梭。参与交织的花梭的纬纱,均贯穿了整个织唛纬向。

我们所说的双锦织唛,为地梭与衬地梭形成的双面织物作为织唛的基础,因此又称双面织唛。当织唛颜色多时,为了避免织唛背面花梭浮纱过长,通常对花梭进行网梭。当织唛为浅色地深色花时,网梭的组织点位处会透色,织唛正面出现明显点痕,影响织唛表面的美观。对织唛“地”颜色要求严格的,有的采用不网梭,但较宽的织唛背面的浮纱太长而散乱,影响织造与剪折加工,织唛废品率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抽经网梭的双锦织唛及其织造方法,该织造方法是一种针对浅色地深色花的多色梭的双锦织唛,避免其网梭组织点位透色的工艺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抽经网梭的双锦织唛,所述双锦织唛为浅色地深色花,由1个经纱系统与3~12个纬纱系统构成,所述纬纱系统以“地”为基础,依次包括地组织层、衬地组织层和网梭组织层,所述衬地组织层接结地组织层与网梭组织层;所述地组织层的织物组织是以普通织唛“地”组织的纬面组织结合抽取固定间隔值的经纱而形成的,所述地组织层的地梭纬纱在抽取经纱上全起,没有经组织点;所述网梭组织层的织物组织是仅对所抽取固定间隔值的经纱构成的独立层次进行网梭交织而形成的;所述衬地组织层的织物组织是以普通双锦织唛对应的衬地组织与抽取固定间隔值的经纱交织后,并结合所述网梭组织层的织物组织,使衬地梭纬纱在网梭组织点及其经向上下均起而形成的。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抽取的固定间隔值为4~16、或为普通织唛“地”组织的枚数或枚数的倍数。所述普通织唛“地”组织的纬面组织为缎纹组织,常用的为5枚2飞、5枚3飞,7枚3飞、7枚4飞,8枚3飞、8枚5飞,10枚3飞、10枚7飞,11枚3飞、11枚4飞、11枚7飞、11枚8飞,15枚4飞、15枚11飞,16枚3飞、16枚5飞、16枚11飞、16枚13飞等。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抽取的固定间隔值为5。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梭组织层的织物组织在所抽取的经纱上独立呈现为2/1↗、2/1↖、3/1↗、3/1↖、5/2、5/3等效果。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普通双锦织唛对应的衬地组织的纬纱与抽取固定间隔值的经纱的交织规律为:在所选普通双锦织唛“地”组织的组织循环纬纱数内,交错1~3次。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地组织层、衬地组织层和网梭组织层的色梭按颜色从浅到深依次排列。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双锦织唛的经密为140~152根/英寸,或280~304根/英寸;纬密为112~228根/英寸;所述双锦织唛的经纱粗细为50D~100D,纬纱粗细为30D~150D。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当网梭的色梭为两个以上时,所述网梭组织层采用分层形式,所述分层采用倍大网梭组织,使组织枚数大的色纬,沉于织唛下层。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梭组织的倍大网梭组织在所抽取的经纱上独立呈现为5/1↗、5/1↖、8/3、8/5、10/3、10/7等效果。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层网梭的色纬按颜色由浅到深依次排列。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倍大组织的网梭还可以做偏移分网处理。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抽经网梭的双锦织唛的织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普通织唛“地”组织的纬面组织结合抽取固定间隔值的经纱,使得地梭纬纱在抽取经纱上全起,没有经组织点,形成地组织层的织物组织;对抽取固定间隔值的经纱构成的独立层次进行网梭交织,形成网梭组织层的织物组织;普通双锦织唛对应的衬地组织与抽取固定间隔值的经纱交织,并在所述经纱上置入所述网梭组织层的织物组织,使衬地梭纬纱在网梭组织点及其经向上下均起,形成衬地组织层的织物组织;所述普通双锦织唛对应的衬地组织的纬纱与抽取固定间隔值的经纱的交织规律为:在所选普通双锦织唛“地”组织的组织循环纬纱数内,交错1~3次,力求紧度均衡;

(2)、按地梭→衬地梭→网梭的顺序投梭,以步骤(1)的地组织、衬地组织和网梭组织织造双锦织唛,其中,地梭、衬地梭、网梭的颜色从浅到深依次排序,衬地梭选择与地梭接近的最浅的颜色;织唛经密为140~152根/英寸,或280~304根/英寸;纬密为112~228根/英寸;织唛经纱粗细为50D~100D,纬纱粗细为30D~150D;织造时经纱张力为35~45g;纬纱张力为5~20g。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步骤(2)中,若所述衬地梭没有接近地梭的颜色,加多1个色梭作为衬地梭的色梭,此时所述衬地梭的色纬与所述地梭的色纬一致。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步骤(2)中,当网梭的色梭为2个以上的,可做倍大网梭处理,即以网梭组织为基准,倍大网梭组织的枚数是网梭组织的2倍。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梭的色梭按颜色由浅到深依次排列。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步骤(2)中,倍大网梭处理后,还可以进行偏移分网处理,即第1倍大网梭与第2倍大网梭所用的倍大网梭组织相同,但第2倍大网梭相对于第1倍大网梭偏移了网梭组织的枚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抽取部分经纱作为一个独立的层次,对织唛花梭进行网梭,网梭组织点与地组织层没有交织点,所以织唛“地”上不会出现透色现象。新型的衬地梭组织使衬地梭在网梭点位及其经向上下全起,使衬地色梭与地梭纬纱形成一个双层色纬遮盖面,减少了透色现象;网梭在网梭点位紧度小,与织唛的双面层贴合不会很紧,也减少网梭色透于地梭面上;

2、本发明的织造方法通过对色梭较多的网梭作倍大处理,在交织过程中,组织枚数小的网梭与组织枚数大的网梭形成不同的层,组织枚数小的网梭层自然排列在组织枚数大的网梭层前面;这样将网梭分为不同层次,浅色靠近“地”,深色远离“地”,从织唛正面看,色梭颜色一层一层往后加深,前面的浅色挡住后面的深色,有效地减少透色现象;

3、本发明的织造方法通过对色梭较多的网梭作倍大处理基础上再偏移分网处理,使网梭点位纬纱数量均匀,避免有的网梭点位纬纱数量多,有的网梭点位纬纱数量少,导致网梭点位纬纱拥挤透色、织物紧度不一而变形的现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有效地避免浅色地深色花的多色梭双锦织唛网梭的透色现象,改进的新型组织,对织唛“地”的纹路与织唛紧度影响不大,网梭后的织唛便于织造与剪折处理,减少了不良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织唛的背面视图,其中,1为经纱,2为地梭,3为衬地梭,4、5为需网梭的花梭,6为抽取出来专用于网梭的经纱;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实施例2和对比例中所使用的5枚2飞效果的地组织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所使用的5枚2飞衬地效果+抽经网梭5/2效果的衬地组织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所使用的10枚7飞衬地效果+抽经网梭5/2效果的衬地组织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所使用的抽经网梭5/2效果的网梭组织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所使用的抽经网梭10/7效果的倍大网梭组织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采用图2所示的5枚2飞效果的地组织、图4所示的10枚7飞衬地效果+抽经网梭5/2效果的衬地组织、以及图5所示的抽经网梭5/2效果的网梭组织和图6所示的抽经网梭10/7效果的倍大网梭组织织造的色梭分布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所使用的5枚2飞衬地效果+抽经网梭3/1↗效果的衬地组织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所使用的10枚7飞衬地效果+抽经网梭3/1↗效果的衬地组织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所使用的抽经网梭3/1↗效果的网梭组织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所使用的抽经网梭8/5效果的倍大网梭组织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所使用的8枚5飞效果的地组织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所使用的8枚5飞衬地效果+抽经网梭3/1↖效果的衬地组织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所使用的抽经网梭3/1↖效果的网梭组织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所使用的抽经网梭8/3效果的倍大网梭组织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所使用的10枚3飞效果的地组织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所使用的10枚3飞衬地效果+抽经网梭5/3效果的衬地组织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所使用的抽经网梭5/3效果的网梭组织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所使用的抽经网梭10/3效果的倍大网梭组织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1、对比例中采用本发明织造方法的实样图;

图21为本发明对比例中采用现有常规织造方法的实样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叙述本发明,本发明未述及之处适用于现有技术。

下面给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实施例仅是为了进一步详细叙述本说明,并不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要求。

实施例1 5枚2飞地组织效果+10枚7飞衬地效果+抽经网梭5/2效果+倍大网梭的织唛

本实施例中的织唛效果为5枚2飞地组织效果+10枚7飞衬地效果+抽经网梭5/2效果+倍大网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在织唛写花设计前,确定织唛的经纬密度与纱线粗细等工艺参数。本实施例的织唛(图20)长84mm,宽64mm;花样经纱数为370条,纬纱数为640条,总梭数为2487;经密为146根/英寸,纬密为192根/英寸;经纱为75D白,纬纱系统为:1、地梭__50D白;2、衬地梭__50D白;3、第1网梭__75D灰(牛头与边框);4、第2网梭__50D黑(字与曲线框)。

2、在织唛写花设计软件中,制作5枚2飞地组织效果+抽经网梭5/2效果的新型配套组织:以普通织唛5枚2飞地组织为基础,每间隔5条经纱抽取1条经纱用于网梭,即普通织唛5枚2飞地组织的每个组织循环添加1条经纱,形成Rj=6、Rw=5的新型地组织(图2)。在添加的经纱上,设置5枚2飞效果的Rj=30、Rw=5新型网梭组织(图5),并在新型网梭组织(图5)基础上,制作10枚7飞效果的Rj=60、Rw=10的倍大网梭组织(图6)。在普通织唛5枚2飞地组织对应的5枚2飞衬地组织基础上,每间隔5条经纱添加1条经纱,在添加的经纱上置入5枚2飞效果的新型网梭组织(图5),并设置在网梭组织点及其经向上下均起,形成5枚2飞衬地效果+抽经网梭5/2效果的Rj=30、Rw=5的新型衬地组织(图3),此新型衬地组织适用于纬密小于或等于146根/英寸的织唛;

在普通织唛5枚2飞地组织对应的10枚7飞衬地组织基础上,每间隔5条经纱添加1条经纱,在添加的经纱上置入5枚2飞效果的新型网梭组织(图5),并设置在网梭组织点及其经向上下均起,形成10枚7飞衬地效果+抽经网梭5/2效果的Rj=60、Rw=10的新型衬地组织(图4),此新型衬地组织适用于纬密大于146根/英寸的织唛。将此系列配套的新型组织命名保存于织唛写花设计系统的组织表中,方便调用。

3、在织唛写花设计软件中,完成织唛花样图案编辑,色梭顺序由浅色到深色排列,并确定衬地梭。衬地梭首选与“地”接近的最浅的颜色。如果没有接近“地”的颜色,就加多1个色梭作为衬地梭,此时衬地梭所用色纬可选为与地梭色纬一致。本实施例的地梭与衬地梭所用纬纱相同。

4、在织唛写花设计软件中,织唛组织控制规律是:地组织为5枚2飞效果的新型地组织(图2);衬地组织为10枚7飞衬地效果+抽经网梭5/2效果的新型的衬地组织(图4);花梭网梭组织为5枚2飞效果的新型衬地组织(图5);花梭倍大网梭组织为10枚7飞效果的新型衬地组织(图6);

5、织唛写花设计完成后,制作电子纹版,交与车间织造。本实施例电子纹版的格式为EP,在电子纹版的花样控制区的色梭分布图(图7)中,由下往上织造,织造投梭顺序为地梭→衬地梭→花梭;织造时经纱张力为35~45g;纬纱张力为5~20g。

本实施例织造得到的5枚2飞效果的抽经网梭双锦织唛(图20),织唛由1个经纱系统与4个纬纱系统构成。从织唛的背面视图(图1)可以看到,1为经纱,其中6为抽取出来作为独立层次,专对花梭4、5进行网梭的经纱。所述纬纱系统以“地”为基础,依次包括5枚2飞效果的新型地组织层的地梭2,10枚7飞衬地效果+抽经网梭5/2效果的新型衬地组织层的衬地梭3,5枚2飞效果的新型网梭组织层的需网梭的花梭4,10枚7飞效果倍大网梭组织层的需网梭的花梭5。其中衬地梭3与地梭2的地组织层的经纱、网梭组织层的抽取经纱6交织,接结地组织层与网梭组织层。本实施例通过抽取固定间隔值的经纱构成独立层次,对织唛花梭进行网梭,避免网梭点位透色现象。

实施例2 5枚2飞地组织效果+5枚2飞衬地效果+抽经网梭3/1↗效果+倍大、偏移网梭的织唛

本实施例中的织唛效果为5枚2飞地组织效果+5枚2飞衬地效果+抽经网梭3/1↗效果+倍大、偏移网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在织唛写花设计前,确定织唛的经纬密度与纱线粗细等工艺参数。本实施例的经密为146根/英寸,纬密为146根/英寸;织唛经纱粗细为75D,纬纱粗细为75D。

(2)、在织唛写花设计软件中,制作5枚2飞地组织效果+抽经网梭3/1↗效果的新型配套组织:以普通织唛5枚2飞地组织为基础,每间隔5条经纱抽取1条经纱用于网梭,即普通织唛5枚2飞地组织的每个组织循环添加1条经纱,形成Rj=6、Rw=5的新型地组织(图2)。在添加的经纱上,设置3/1↗效果的Rj=24、Rw=4新型网梭组织(图10),并在新型网梭组织(图10)基础上,制作8枚5飞效果的Rj=48、Rw=8的倍大网梭组织(图11)。

在普通织唛5枚2飞地组织对应的5枚2飞衬地组织基础上,每间隔5条经纱添加1条经纱,在添加的经纱上置入3/1↗效果的新型网梭组织(图10),并设置在网梭组织点及其经向上下均起,形成5枚2飞衬地效果+抽经网梭3/1↗效果的Rj=24、Rw=20的新型衬地组织(图8),此新型衬地组织适用于纬密小于或等于146根/英寸的织唛;

在普通织唛5枚2飞地组织对应的10枚7飞衬地组织基础上,每间隔5条经纱添加1条经纱,在添加的经纱上置入3/1↗效果的新型网梭组织(图10),并设置在网梭组织点及其经向上下均起,形成10枚7飞衬地效果+抽经网梭3/1↗效果的Rj=24、Rw=20的新型衬地组织(图9),此新型衬地组织适用于纬密大于146根/英寸的织唛。将此系列配套的新型组织命名保存于织唛写花设计系统的组织表中,方便调用。

(3)、在织唛写花设计软件中,完成织唛花样图案编辑,色梭顺序由浅色到深色排列,并确定衬地梭。衬地梭首选与“地”接近的最浅的颜色。如果没有接近“地”的颜色,就加多1个色梭作为衬地梭,此时衬地梭所用色纬可选为与地梭色纬一致。

(4)、在织唛写花设计软件中,织唛组织控制规律是:地组织为5枚2飞效果的新型地组织(图2);衬地组织为5枚2飞衬地效果+抽经网梭3/1↗效果的新型的衬地组织(图8);花梭网梭组织为3/1↗效果的新型衬地组织(图10);花梭倍大网梭组织为8枚5飞效果的新型衬地组织(图11),花梭倍大偏移网梭组织为8枚5飞效果的新型衬地组织(图11)纬向偏移24个组织点。

(5)、织唛写花设计完成后,制作电子纹版,交与车间织造,织造投梭顺序为地梭→衬地梭→花梭;织造时经纱张力为35~45g;纬纱张力为5~20g。

本实施例织造得到的5枚2飞效果的抽经网梭双锦织唛由1个经纱系统与5个纬纱系统构成。所述纬纱系统以“地”为基础,依次包括5枚2飞效果的新型地组织层,5枚2飞衬地效果+抽经网梭3/1↗效果的新型衬地组织层,3/1↗效果的新型网梭组织层,8枚5飞效果倍大网梭与8枚5飞效果倍大偏移网梭组织层。本实施例通过抽取固定间隔值的经纱构成独立层次,对织唛花梭进行网梭,避免网梭点位透色现象。

实施例3 8枚5飞地组织效果+8枚5飞衬地效果+抽经网梭3/1↖效果的织唛

本实施例中的织唛效果为8枚5飞地组织效果+8枚5飞衬地效果+抽经网梭3/1↖效果,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在织唛写花设计前,确定织唛的经纬密度与纱线粗细等工艺参数。本实施例的经密适用于140~152根/英寸,纬密适用于112~228根/英寸;织唛经纱粗细适用于50D~100D,纬纱粗细适用于30D~150D。

(2)、在织唛写花设计软件中,制作8枚5飞地组织效果+抽经网梭3/1↖效果的新型配套组织:以普通织唛8枚5飞地组织为基础,每间隔8条经纱抽取1条经纱用于网梭,即普通织唛8枚5飞地组织的每个组织循环添加1条经纱,形成Rj=9、Rw=8的新型地组织(图12)。在添加的经纱上,设置3/1↖效果的Rj=36、Rw=4新型网梭组织(图14),并在新型网梭组织(图14)基础上,制作8枚3飞效果的Rj=72、Rw=8的倍大网梭组织(图15)。

在普通织唛8枚5飞地组织对应的8枚5飞衬地组织基础上,每间隔8条经纱添加1条经纱,在添加的经纱上置入3/1↖效果的新型网梭组织(图14),并设置在网梭组织点及其经向上下均起,形成8枚5飞衬地效果+抽经网梭3/1↖效果的Rj=36、Rw=8的新型衬地组织(图13)。将此系列配套的新型组织命名保存于织唛写花设计系统的组织表中,方便调用。

(3)、在织唛写花设计软件中,完成织唛花样图案编辑,色梭顺序由浅色到深色排列,并确定衬地梭。衬地梭首选与“地”接近的最浅的颜色。如果没有接近“地”的颜色,就加多1个色梭作为衬地梭,此时衬地梭所用色纬可选为与地梭色纬一致。

(4)、在织唛写花设计软件中,织唛组织控制规律是:地组织为8枚5飞效果的新型地组织(图12);衬地组织为8枚5飞衬地效果+抽经网梭3/1↖效果的新型的衬地组织(图13);花梭网梭组织为3/1↖效果的新型衬地组织(图14)。

(5)、织唛写花设计完成后,制作电子纹版,交与车间织造,织造投梭顺序为地梭→衬地梭→花梭;织造时经纱张力为35~45g;纬纱张力为5~20g。

本实施例织造得到的8枚5飞效果的抽经网梭双锦织唛由1个经纱系统与3个纬纱系统构成。所述纬纱系统以“地”为基础,依次包括8枚5飞效果的新型地组织层,8枚5飞衬地效果+抽经网梭3/1↖效果的新型衬地组织层,3/1↖效果的新型网梭组织层。本实施例通过抽取固定间隔值的经纱构成独立层次,对织唛花梭进行网梭,避免网梭点位透色现象。

实施例4 10枚3飞地组织效果+10枚3飞衬地效果+抽经网梭5/3效果+倍大网梭10/3效果的织唛

本实施例中的织唛效果为10枚3飞地组织效果+10枚3飞衬地效果+抽经网梭5/3效果+倍大网梭10/3效果,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在织唛写花设计前,确定织唛的经纬密度与纱线粗细等工艺参数。本实施例的经密适用于280~304根/英寸,纬密适用于112~228根/英寸;织唛经纱粗细适用于50D~100D,纬纱粗细适用于30D~150D。

(2)、在织唛写花设计软件中,制作10枚3飞地组织效果+抽经网梭5/3效果的新型配套组织:以普通织唛10枚3飞地组织为基础,每间隔5条经纱抽取1条经纱用于网梭,即普通织唛10枚3飞地组织的每个组织循环添加了2条经纱,形成Rj=12、Rw=10的新型地组织(图16)。在添加的经纱上,设置5/3效果的Rj=30、Rw=5新型网梭组织(图18),并在新型网梭组织(图18)基础上,制作10枚3飞效果的Rj=60、Rw=10的倍大网梭组织(图19)。

在普通织唛10枚3飞地组织对应的10枚3飞衬地组织基础上,每间隔5条经纱添加1条经纱,在添加的经纱上置入5/3效果的新型网梭组织(图18),并设置在网梭组织点及其经向上下均起,形成10枚3飞衬地效果+抽经网梭5/3效果的Rj=60、Rw=10的新型衬地组织(图17)。将此系列配套的新型组织命名保存于织唛写花设计系统的组织表中,方便调用。

(3)、在织唛写花设计软件中,完成织唛花样图案编辑,色梭顺序由浅色到深色排列,并确定衬地梭。衬地梭首选与“地”接近的最浅的颜色。如果没有接近“地”的颜色,就加多1个色梭作为衬地梭,此时衬地梭所用色纬可选为与地梭色纬一致。

(4)、在织唛写花设计软件中,织唛组织控制规律是:地组织为10枚3飞效果的新型地组织(图16);衬地组织为10枚3飞衬地效果+抽经网梭5/3效果的新型的衬地组织(图17);花梭网梭组织为5/3效果的新型衬地组织(图18);花梭倍大网梭组织为10枚3飞效果的新型衬地组织(图19)。

(5)、织唛写花设计完成后,制作电子纹版,交与车间织造,织造投梭顺序为地梭→衬地梭→花梭;织造时经纱张力为35~45g;纬纱张力为5~20g。

本实施例织造得到的10枚3飞效果的抽经网梭双锦织唛由1个经纱系统与4个纬纱系统构成。所述纬纱系统以“地”为基础,依次包括10枚3飞效果的新型地组织层,10枚3飞衬地效果+抽经网梭5/3效果的新型衬地组织层,5/3效果的新型网梭组织层,10/3效果的新型倍大网梭组织层。本实施例通过抽取固定间隔值的经纱构成独立层次,对织唛花梭进行网梭,避免网梭点位透色现象。

对比例 本发明的织造方法与现有常规织造方法的对比

为更好说明本发明,本对比例将本发明的织造方法A与现有常规织造方法B进行对比。

织造方法A:实施例1,实样图(图20)

织造方法B:现有常规织造方法,实样图(图21)

在本对比实例中,A、B两种织造方法采用同一台机器织造,机器织造参数完全一致,原料完全一样。工艺参数也相同:织唛长84mm,宽64mm;花样经纱数为370条,纬纱数为640条,总梭数为2487;经密为146根/英寸,纬密为192根/英寸;经纱为75D白,纬纱系统为:1、地梭__50D白;2、衬地梭__50D白;3、第1网梭__75D灰(牛头与边框);4、第2网梭__50D黑(字与曲线框)。

在本对比实例中,A、B两种织造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织唛组织控制规律不同。织造方法A采用本发明的抽经网梭的配套组织,织唛组织控制规律是:地组织为5枚2飞效果的新型地组织(图2);衬地组织为10枚7飞衬地效果+抽经网梭5/2效果的新型的衬地组织(图4);花梭网梭组织为5枚2飞效果的新型衬地组织(图5);花梭倍大网梭组织为10枚7飞效果的新型衬地组织(图6)。织造方法B采用现有常规网梭方式,织唛组织控制规律是:地组织为5枚2飞的纬面组织,衬地组织为10枚7飞,花梭网梭组织为20枚17飞,花梭倍大网梭组织为40枚17飞。

本发明的织造方法A的实样图如图20所示,“地”较白,没有透色现象,网点不明显,平整。其原因在于本发明使用抽经网梭的新型配套组织,抽取部分经纱作为一个独立的层次,对织唛花梭进行网梭,网梭组织点与地组织层没有交织点,所以织唛“地”上不会出现透色现象。新型的衬地梭组织使衬地梭在网梭点位及其经向上下全起,使衬地色梭与地梭纬纱形成一个双层色纬遮盖面,减少了透色现象。网梭在网梭点位紧度小,与织唛的双面层贴合不会很紧,也减少网梭色透于地梭面上。

现有常规织造方法B的实样图如图21所示,网点透色明显,“地”较灰,有明显纹路。其原因是在网梭组织点位,既有1纬衬地梭的纬纱,又有需网梭的1~2纬网梭纬纱,特别拥挤。1纬衬地梭的纬纱不足以遮挡1~2纬网梭纬纱,网梭纬纱因交织错位透于地梭面上。加之网梭点紧度大,在“地”上形成明显纹路,网梭纬纱贴合紧密,透色现象明显。

通过本对比例,说明本发明的抽经网梭的织造方法能针对浅色地深色花的多色梭双锦织唛,避免其网梭组织点位透色现象。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