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染色大货生产方法及其染料组合配方的获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126022发布日期:2019-07-10 09:54阅读:770来源:国知局
纺织品染色大货生产方法及其染料组合配方的获取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纺织品染色大货生产方法及其染料组合配方的获取方法。



背景技术:

如图2所示,染厂在大货染色生产(即大批量染色生产)之前会先打小样给客户批,客户确认合格后再下大货订单。但目前纺织行业的染色工艺,如棉纱、棉织物等棉纤维的大货生产,在大货生产之前普遍是先根据要生产的大货颜色先打小样,通过小样染出的颜色进行确认,确认合格后,由调色师根据经验给出大货染色生产配方。每批纤维大货生产之前均要打小样,因而传统的染色工艺需要一定的时间及人工打样调色,费时费力,不利于生产成本的降低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每次在大货生产之前需要先打小样的问题,提供一种有利于降低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的纺织品染色大货生产方法及其染料组合配方的获取方法。

一种纺织品染色大货生产的染料组合配方的获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纺织品大货生产之前,针对合格的原始样,获取该原始样对应的染料组合配方以及该原始样对应的生产信息;所述染料组合配方是指染料组分和各染料组分的添加量;所述纺织品为织物或纱线;若所述纺织品为织物,所述生产信息是指布种、纱批、纱支、纱长、水比、工艺及生产流程信息;若所述纺织品为纱线,所述生产信息是指纱批、纱支、水比、工艺及生产流程信息;

若所述纺织品为织物,分别获取各染料组分的添加量的加成系数组,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使用与原始样同一纱批的不同纱支与布种的纺织品作为基准品进行打样调色,并且基准品的其他的生产信息与原始样相同,获取打样调色合格的基准品的染料组合配方,并获取该染料组合配方中各染料组分的添加量相对于原始样的各染料组分的添加量的加成系数组,记为第一加成系数组;

针对与基准品具有相同纱支与布种的纺织品,在不同纱长并在其他的生产信息与原始样相同的情况下、在不同水比并在其他的生产信息与原始样相同的情况下、在不同工艺并在其他的生产信息与原始样相同的情况下、在不同生产流程并在剩余的所述其他信息与原始样相同的情况下、以及在不同纱批并在其他的生产信息与原始样相同的情况下,分别进行打样调色,并分别获取打样调色合格的各染料组合配方,并获取各染料组合配方中各染料组分的添加量相对于原始样的各染料组分的添加量的加成系数组,分别记为针对不同纱长的第二加成系数组、针对不同水比的第三加成系数组、针对不同工艺的第四加成系数组、针对不同生产流程的第五加成系数组以及针对不同纱批的第六加成系数组;

若所述纺织品为纱线,分别获取各染料组合配方的加成系数组,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使用与原始样同一纱批的不同纱支的纺织品作为基准品进行打样调色,并且基准品的其他的生产信息与原始样相同,获取打样调色合格的基准品的染料组合配方,并获取该染料组合配方中各染料组分的添加量相对于原始样的各染料组分的添加量的加成系数组,记为第一加成系数组;

针对与基准品具有相同纱支的纺织品,在不同水比并在其他的生产信息与原始样相同的情况下、在不同工艺并在其他的生产信息与原始样相同的情况下、在不同生产流程并在剩余的所述其他信息与原始样相同的情况下、以及在不同纱批并在其他的生产信息与原始样相同的情况下,分别进行打样调色,并分别获取打样调色合格的各染料组合配方,并获取各染料组合配方中各染料组分的添加量相对于原始样的各染料组分的添加量的加成系数组,分别记为针对不同水比的第三加成系数组、针对不同工艺的第四加成系数组、针对不同生产流程的第五加成系数组以及针对不同纱批的第六加成系数组;

所述加成系数组中的各加成系数对应各染料组分,针对不同的生产信息,将相应的加成系数组中对应的各染料组分的加成系数相乘得到最终的加成系数组,根据该最终的加成系数组及所述原始样的染料组合配方得到最终的大货生产所需的染料组合配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纺织品为棉纤维产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工艺包括染色温度和染色时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产流程包括过树脂处理和不过树脂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不同纱批是指对应的纺织品在煮练后染同一敏感颜色,得到的产品在颜色深度和/或色光上有差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不同纱批是按照对应的纺织品在染色性能的差异在深度上和/或色光上分成多级,不同级的深度和/或不同级的色光的纺织品批次。

一种纺织品活性染料染色大货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纺织品染色大货生产的染料组合配方的获取方法获取的织物的所述第一加成系数组、所述第二加成系数组、所述第三加成系数组、所述第四加成系数组、所述第五加成系数组及所述第六加成系数组,或者获取的纱线的所述第一加成系数组、所述第三加成系数组、所述第四加成系数组、所述第五加成系数组及所述第六加成系数组;

根据织物或纱线的生产信息,选择不同于原始样的生产信息对应的加乘系数组,并将各加乘系数组中各种染料组分的加成系数对应相乘后得到最终的加成系数组;

将所述最终的加成系数组中各染料组分的加成系数对应乘以所述原始样所用的各染料组分的添加量,得到最终的大货生产所需的各染料组合配方;

按照最终的大货生产所需的染料组合配方配置染料,并按照相应的生产信息进行大货生产。

上述纺织品染色大货生产的染料组合配方的获取方法通过对不同纱批、布种、纱支、纱长、水比、工艺及生产流程的纺织品进行处理,分别得到针对不同纱支与布种或针对不同纱支的第一加成系数组、针对不同纱长的第二加成系数组、针对不同水比的第三加成系数组、针对不同工艺的第四加成系数组、针对不同生产流程的第五加成系数组以及针对不同纱批的第六加成系数组。当需要进行大货生产时,可根据织物或纱线的生产信息,选择不同于原始样的生产信息对应的加乘系数组,并将各加乘系数组中各种染料组分的加成系数对应相乘后得到最终的加成系数组,将最终的加成系数组中各染料组分的加成系数对应乘以原始样所用的各染料组合配方,得到最终的大货生产所需的各染料组合配方,最后可以按照最终的大货生产所需的各染料组合配方配置染料,并按照相应的生产信息进行大货生产。因而,上述大货生产方法无需每次都进行打小样复板确认,只要在获取相应的加成系数组,后续每次大货生产从中调取相应的加成系数即可,省时省力,加工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纺织品活性染料染色大货生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传统的纺织品活性染料染色大货生产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一实施方式的纺织品活性染料染色大货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0,调取织物或纱线等纺织品的针对不同纱支与布种或针对不同纱支的第一加成系数组、针对不同纱长的第二加成系数组、针对不同水比的第三加成系数组、针对不同工艺的第四加成系数组、针对不同生产流程的第五加成系数组以及针对不同纱批的第六加成系数组。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至第六加成系数组是在大货生产前进行小样试验获取的,具体是在纺织品大货生产之前,针对合格的原始样(原始样与客批样的颜色类似,是在一个颜色配方区间内任选的一个颜色配方,其布种、纱批等生产信息也是任意选定的,可充当客批样的功能。客批样即客户下大货订单之前,给客户确认合格的小样),获取该原始样对应的染料组合配方以及该原始样对应的生产信息。本实施方式所述的染料组合配方是指染料组分和各染料组分的添加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纺织品优选是针对织物或纱线等棉纤维产品。若纺织品为织物,生产信息是指布种、纱批、纱支、纱长、水比、工艺及生产流程信息;若纺织品为纱线,生产信息是指纱批、纱支、水比、工艺及生产流程信息。其中,工艺包括染色温度和染色时间。生产流程包括过树脂处理和不过树脂处理,如依次包含“针织->镜检->备布->煮炼->染色->轧水->烘干->过树脂->轧水->预烘->焙烘”的过树脂处理生产流程以及依次包含“针织->镜检->备布->煮炼->染色->轧水->预烘->焙烘”的不过树脂处理生产流程等。不同纱批对应的纺织品的染色性能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本实施方式下文所述的不同纱批优选是指对应的纺织品在煮练后染同一敏感颜色,得到的产品在颜色深度和/或色光上有差异的不同批次纺织品。针对不同纱批,按照对应的纺织品在染色性能的差异在深度上和/或色光上分成多级,不同级的深度和/或不同级的色光的纺织品批次即为不同纱批,如颜色深度上的差异以1.0为一个单位分级,色光以0.3为一个单位分级,分别用例如深浅1/2/3/4及红/黄/蓝/橙/紫/青1/2/3/4等表示。

对于织物等纺织品,首先,使用与原始样同一纱批的不同纱支与布种的纺织品作为基准品进行打样调色,并且基准品的其他的生产信息与原始样相同,获取打样调色合格的基准品的染料组合配方,并获取该染料组合配方中各染料组分的添加量相对于原始样的各染料组分的添加量的加成系数组,记为第一加成系数组。

其次,针对与基准品具有相同纱支与布种的纺织品,在不同纱长并在其他的生产信息与原始样相同的情况下、在不同水比并在其他的生产信息与原始样相同的情况下、在不同工艺并在其他的生产信息与原始样相同的情况下、在不同生产流程并在剩余的其他信息与原始样相同的情况下、以及在不同纱批并在其他的生产信息与原始样相同的情况下,分别进行打样调色,并分别获取打样调色合格的各染料组合配方,并获取各染料组合配方中各染料组分的添加量相对于原始样的各染料组分的添加量的加成系数组,分别记为针对不同纱长的第二加成系数组、针对不同水比的第三加成系数组、针对不同工艺的第四加成系数组、针对不同生产流程的第五加成系数组以及针对不同纱批的第六加成系数组。

对于纱线等纺织品,首先,使用与原始样同一纱批的不同纱支的纺织品作为基准品进行打样调色,并且基准品的其他的生产信息与原始样相同,获取打样调色合格的基准品的染料组合配方,并获取该染料组合配方中各染料组分的添加量相对于原始样的各染料组分的添加量的加成系数组,记为第一加成系数组。

其次,针对与基准品具有相同纱支的纺织品,在不同水比并在其他的生产信息与原始样相同的情况下、在不同工艺并在其他的生产信息与原始样相同的情况下、在不同生产流程并在剩余的其他信息与原始样相同的情况下、以及在不同纱批并在其他的生产信息与原始样相同的情况下,分别进行打样调色,并分别获取打样调色合格的各染料组合配方,并获取各染料组合配方中各染料组分的添加量相对于原始样的各染料组分的添加量的加成系数组,分别记为针对不同水比的第三加成系数组、针对不同工艺的第四加成系数组、针对不同生产流程的第五加成系数组以及针对不同纱批的第六加成系数组。

本文所述的加成系数组包括多个加成系数,各加成系数对应各染料组分。

步骤S120,根据织物或纱线的生产信息,选择不同于原始样的生产信息对应的加乘系数组,并将各加乘系数组中各种染料组分的加成系数对应相乘后得到最终的加成系数组。

步骤S130,将最终的加成系数组中各染料组分的加成系数对应乘以原始样所用的各染料组分的添加量,得到最终的大货生产所需的各染料组合配方。

步骤S140,按照最终的大货生产所需的染料组合配方配置染料,并按照相应的生产信息进行大货生产。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纺织品染色大货生产方法及其染料组合配方的获取方法进行进一步说明。

下表1所示的为一原始样的染料组合配方及生产信息以及待定的大货生产配方信息。

表1

1.用原始样配方的染料组分、助剂、工艺、水比、纱长、生产流程及批次的不同纱支及布种的布分别打样并调色到合格。

例如,30S/1、单珠布经过不同染料组合配方筛选后,筛选合格的染料组合配方如下:

染料S.S YELLOW 3RF 0.012%;

染料S.S BR.RED 3BF 0.11%;

染料S.BR.BLUE R SPE 2.1%。

那么计算30S/1、单珠布的加成为原始样染料组合配方乘以加成系数,也就是:

染料S.S YELLOW 3RF 0.01%乘以120%;

染料S.S BR.RED 3BF 0.1%乘以110%;

染料S.BR.BLUE R SPE 2%乘以105%。

即30S/1、单珠布的大货生产时的第一加成系数组为(120%、110%、105%)。

如此分别获取其他不同于原始样的不同纱支及布种的加成系数组。

2.用原始样配方的染料组分、助剂、工艺、水比、生产流程及批次的不同纱长的30S/1、单珠布分别打样并调色到合格。

例如,纱长50C=140、30S/1的单珠布经过不同染料组合配方筛选后,筛选合格的染料组合配方如下:

染料S.S YELLOW 3RF 0.011%;

染料S.S BR.RED 3BF 0.1%;

染料S.BR.BLUE R SPE 2.1%。

那么纱长50C=140、30S/1的单珠布的加成为原始样染料组合配方乘以加成系数,也就是:

染料S.S YELLOW 3RF 0.01%乘以110%;

染料S.S BR.RED 3BF 0.1%乘以100%;

染料S.BR.BLUE R SPE 2%乘以105%。

即纱长50C=140、30S/1的单珠布的大货生产时的第二加成系数组为(110%、100%、105%)。

如此分别获取其他不同纱长的30S/1的单珠布的加成系数组。

3.用原始样配方的染料组分、助剂、纱长、工艺、生产流程及批次的不同水比的30S/1、单珠布分别打样并调色到合格。

例如,水比1:20的30S/1的单珠布经过不同染料组合配方筛选后,筛选合格的染料组合配方如下:

染料S.S YELLOW 3RF 0.012%;

染料S.S BR.RED 3BF 0.15%;

染料S.BR.BLUE R SPE 2.1%。

那么水比1:20的30S/1的单珠布的加成为原始样染料组合配方乘以加成系数,也就是:

染料S.S YELLOW 3RF 0.01%乘以120%;

染料S.S BR.RED 3BF 0.1%乘以150%;

染料S.BR.BLUE R SPE 2%乘以105%。

即水比1:20的30S/1的单珠布的大货生产时的第三加成系数组为(120%、150%、105%)。

如此分别获取其他不同水比的加成系数组。

4.用原始样配方的染料组分、助剂、纱长、水比、工艺及生产流程不同批次的30S/1、单珠布分别打样并调色到合格。

例如,批次为深2红2的30S/1单珠布经过不同染料组合配方筛选后,筛选合格的染料组合配方如下:

染料S.S YELLOW 3RF 0.01%;

染料S.S BR.RED 3BF 0.09%;

染料S.BR.BLUE R SPE 1.9%。

那么批次为深2红2的30S/1单珠布的加成为原始样染料组合配方乘以加成系数,也就是:

染料S.S YELLOW 3RF 0.01%乘以100%;

染料S.S BR.RED 3BF 0.1%乘以90%;

染料S.BR.BLUE R SPE 2%乘以95%。

即批次为深2红2的30S/1单珠布的大货生产时的第六加成系数组为(100%、90%、95%)。

如此分别获取其他不同批次的加成系数组。

需要注意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染料组合的不同批次之间的加成方法是不同的,需要分别筛选获取合格的加成系数组。

5.用原始样配方的染料组分、助剂、纱长、水比、工艺及批次的不同生产流程的30S/1、单珠布分别打样并调色到合格。

例如,过树脂的30S/1单珠布经过不同染料组合配方筛选后,筛选合格的染料组合配方如下:

染料S.S YELLOW 3RF 0.009%;

染料S.S BR.RED 3BF 0.09%;

染料S.BR.BLUE R SPE 1.9%。

那么过树脂的30S/1单珠布的加成为原始样染料组合配方乘以加成系数,也就是:

染料S.S YELLOW 3RF 0.01%乘以90%;

染料S.S BR.RED 3BF 0.1%乘以90%;

染料S.BR.BLUE R SPE 2%乘以95%。

即过树脂的30S/1单珠布的大货生产时的第五加成系数组为(90%、90%、95%)。

如此分别获取其他不同批次的加成系数组。

6.不同工艺方面的第四加成系数组的获取同理。

7.最后由相应的加成系数组中的加成系数相乘就可以得到最终的加成系数组,因而也就形成了大货生产的染料组合配方。

本实施例只是一个颜色一个染料组合在不同影响因素下大货生产的染料组合配方的获取方法,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染料组合则要分别按以上的方法获取加成系数组,形成不同颜色不同染料组合的大货生产的染料组合配方。在获取大货生产的染料组合配方时先要对颜色进行分类,分类的标准以不影响此类颜色的加成方法为一个颜色配方区间。当要生产的原始样配方落入一个颜色配方区间,就用这个颜色配方区间的相应加成系数组进行计算,得出大货生产的染料组合配方。

上述纺织品染色大货生产的染料组合配方的获取方法通过对不同纱批、布种、纱支、纱长、水比、工艺及生产流程的纺织品进行处理,分别得到针对不同纱支与布种或针对不同纱支的第一加成系数组、针对不同纱长的第二加成系数组、针对不同水比的第三加成系数组、针对不同工艺的第四加成系数组、针对不同生产流程的第五加成系数组以及针对不同纱批的第六加成系数组。当需要进行大货生产时,可根据织物或纱线的生产信息,选择不同于原始样的生产信息对应的加乘系数组,并将各加乘系数组中各种染料组分的加成系数对应相乘后得到最终的加成系数组,将最终的加成系数组中各染料组分的加成系数对应乘以原始样所用的各染料组合配方,得到最终的大货生产所需的各染料组合配方,最后可以按照最终的大货生产所需的各染料组合配方配置染料,并按照相应的生产信息进行大货生产。因而,上述大货生产方法无需每次都进行打小样复板确认,只要获取相应的加成系数组,后续每次大货生产从中调取相应的加成系数即可,省时省力,加工效率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