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编结网平整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57239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保证编结网平整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编结网的生产制造
技术领域
,具体地,涉及一种在机器连续生产的过程中,使编结网保证平整的制造方法,及基于该方法所开发的制造设备。
背景技术
:编结网是牧民为了圈养各种牲畜而设置的障碍物,主要用于牧区草原建设,可围建草原和实行定点放牧,分栏放牧。围栏放牧,一方面能节省专人放牧的人力,提高放牧效率;另一方面还便于草场资源的计划使用,有效的提高草原利用率,防止草场退化,保护自然环境。编结网是一种围栏拼装单元,由优质低碳钢丝作为经线,高碳钢丝做纬线,经线与纬线的接点通过环扣或缠绕编织而成。制造出的编结网成品运至草场,再经过打桩、固定即形成围栏。目前生产编结网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纯手工编织,制造方法是先将纬线拉直绷紧在30-50m的生产线上,然后人工编织经线,当生产线上的纬线全都编好经线后,通过机器或者人工转动直径约为15-20cm的成品卷辊,将制造好的编结网卷成直径为45-55cm的编结网成品卷。成品卷越紧,则卷捆越小,越利于运输。其优点是,在卷网之前每根纬线受力均匀,在生产线上均被牵拉笔直,编织完成经过直径约为15-20cm的成品卷辊收卷以后再展开,编结网仍然平整,不会发生变形,质量可靠。手工制造可以保证编结网成品平整,但是,编织速度慢,劳动强度大,且严重依赖熟练工人,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另一种是机器自动化生产,目前机器自动化生产的制造方法是先将纬线放在编织装置上按要求排好,经线的放线端放在旋转线盘上,另一端则固定在成品卷辊上;当编织装置每编好一根经线后,编结网则在成品卷辊的带动下,步进一个经线间距的距离,将经线编织工位让出来,进行下一根经线的编织,这个过程循环一次便多一根经线,编结网也就延伸一个经线间距的距离。机器生产编织与成品卷网同时进行,每编好一根经线则必须卷网。由于经线间距一般在40-60cm之间,这段间隔空间的纬线没有经线支撑,每根纬线消耗不一定同步,每一圈纬线的重量以及受到的张力不一致,在卷网过程中,每次步进都会出现误差,最后的结果就是,实际上每根纬线的长度并不一样,将卷好的成品编结网展开时,就会出现类似布匹抽丝一样的波浪形不平整现象,成为不合格的产品,严重则导致无法安装。相比于纯手工编织,机器制造不依赖熟练工人,效率有明显提高,但无法克服编结网不平整的现象发生,严重影响编结网的质量。因此,在对编结网编织方式的选择上,使生产商陷入矛盾。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保证编结网平整的制造方法,及基于该方法所开发的制造设备,该方法及设备可以在充分发挥机器编网效率的前提下,还能保证编结网的平整度。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保证编结网平整的制造方法:在编织装置和成品卷辊之间设置一缓冲卷辊;所述缓冲卷辊的直径大于所述成品卷辊;卷网的过程分两步:第一步,编织过程中,先将编结网卷到所述缓冲卷辊上;所述缓冲卷辊通过一减速机连接有一驱动其旋转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一控制系统相连。第一步中所述的将编结网卷到所述缓冲卷辊上的工作过程为,每当编织好一根经线时,所述控制系统发出开始指令至驱动电机,缓冲卷辊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旋转两根相邻经线间的距离后,控制系统发出停止指令至驱动电机,缓冲卷辊停止工作,以上过程即一个步进周期,如此循环,直至整张编结网编织结束。第二步,待整张编结网编织完成后,再将编结网从缓冲卷辊转移到成品卷辊上;第二步中所述的将编结网从缓冲卷辊转移到成品卷辊上的工作过程为,先剪断纬线,使编结网脱离编织装置,将编结网的一端固定在成品卷辊上设置的夹紧装置上,启动驱动成品卷辊旋转的驱动电机,则整张编结网就从缓冲卷辊上转移到成本卷辊上。基于上述方法所开发的保证编结网平整的制造设备:包括编织装置和成品卷辊,在编织装置和成品卷辊之间设置有一直径大于所述成品卷辊的缓冲卷辊。本发明的推理过程是这样的,以经线间距40cm的编结网为例,如果我们用现有技术生产,直接将编结网卷到成品卷辊上,那么卷上去第一圈的直径约为20cm,周长约为63cm,两根经线之间的距离为40cm,将近绕了卷辊一周;随着编结网的不断缠绕,编结网卷网的松紧程度在成品卷辊的轴向上每处分布不均,内层的编结网对外层的支撑力也不均,经线的剪向力不足以克服上述支撑不均导致的纬线张力不均,内层经线对外层纬线的支撑也不足,因此在绕第N(N≥2)圈的时候必然产生误差,这种误差随着编结网裹的层数越多,累计越大。设置缓冲卷辊,加大卷网半径可以大幅度降低这种累计误差。而且,缓冲卷辊半径越大,同样的编结网裹的层数越少,因支撑不均而导致的误差越小。假如我们用机器编织一张长度为100m的编结网,绕在一个周长恰好100m的卷辊上,这种情况和我们手工制造时,把每根纬线绷成一样的长度,直接做好几十米后进行卷网的效果是一样的。但实际上我们不可能在工厂中做那么大的轮子,也没有必要。我们只需要将因不同纬线的张力不同所导致的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则可用于生产。如图3所示,弧c长度为经线间距,假如为40cm,如果纬线受到全部支撑的情况下,其路径为弧c;如果编结网成卷时,没有支撑的情况下,其实际路径为弦l。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因此弦l的长度小于弧c的长度,而我们要保证l和c的长度一致或者是将其误差降低到我们可以接受的程度。由于钢丝具有一定的刚性,实际路径比弦l要长,也就是说,实际误差要小于理论误差,不过我们可以把理论误差当作实际误差的最大值看待。下表是编结网卷网时不同半径的弦l和弧c之间的误差。半径r(cm)弧长c(cm)弦长l(cm)误差i(%)404038.3544.115414038.4323.919424038.5053.737434038.5733.567444038.6373.408454038.6963.260464038.7523.121474038.8042.991484038.8532.869494038.8992.754504038.9422.645514038.9832.543524039.0212.447534039.0572.356544039.0922.271554039.1242.189564039.1552.112574039.1842.039584039.2121.970594039.2381.904604039.2631.842614039.2871.782624039.3101.725634039.3321.671644039.3521.620654039.3721.570上述计算公式为:l=2rsin(c/2r),i=100(c-l)/c。这个表清楚地显示了缓冲卷辊卷网轴的半径r越大,弧长c与弦长l的误差将会越小。由于纬线钢丝有一定的刚性,而上述理论推导把钢丝当作完全柔性材料对待,因此,实际上误差远远小于理论误差。从我们实际试验结果来看,如果制造经线间距为40cm的编结网,缓冲卷辊半径为35-45cm时,其平整度已经和手工制造的编结网基本没有区别。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坚持机器生产,在充分发挥机器编网效率的前提下,克服了编结网在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不平整减少或波浪形次品的现象发生,实现同手工编网同样的效果。保证编结网机器生产的合格率,使机器编网真正走向实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立体图;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侧视图;图3为本发明的设计原理图;附图中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1为编织装置,2为成品卷辊,3为缓冲卷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介绍,如图1、2所示,本发明按照如下方式实施,保证编结网平整的制造方法,在编织装置1和成品卷辊2之间设置一缓冲卷辊3;所述缓冲卷辊3的直径大于所述成品卷辊2;当前通行的做法是,编结网经编织装置1编织完成一根经线后,步进式地,直接卷到成品卷辊2上。为避免编结网在卷网过程中存在每根纬线的张力不一致而出现编结网成品不平整的情况发生,本发明将卷网的过程分两步:第一步,编织过程中,先将编结网卷到所述缓冲卷辊3上;所述缓冲卷辊3通过一减速机连接有一驱动其旋转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一控制系统相连。第一步中所述的将编结网卷到所述缓冲卷辊3上的工作过程为,每当编织好一根经线需要卷网时,所述控制系统发出开始指令至驱动电机,当缓冲卷辊3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旋转两根相邻经线间的距离后,控制系统发出停止指令至驱动电机,缓冲卷辊3停止工作,以上过程即一个步进周期,每个周期编结网恰好增加一根经线的长度,如此循环,周而复始,直至整张编结网编织结束。第二步,待整张编结网编织完成后,再将编结网从缓冲卷辊3转移到成品卷辊2上;第二步中所述的将编结网从缓冲卷辊3转移到成品卷辊2上的工作过程为,先剪断纬线,使编结网脱离编织装置1,将编结网的一端固定在成品卷辊2上设置的夹紧装置上,启动驱动成品卷辊2旋转的驱动电机,则整张编结网就从缓冲卷辊3上转移到成本卷辊2上,最终形成内径15-20cm,外径约45-50cm的编结网成品。其中,成品卷辊2与所述电机之间通过一减速机连接。因为编结网成品通常是成卷收纳和运输,成品卷的半径越小,所占空间越低,则可以节约运输费用,因此成品卷辊2半径均很小,内径约为15-20cm。基于上述保证编结网平整的制造方法所开发的制造设备,包括编织装置1和成品卷辊2,在编织装置1和成品卷辊2之间设置有一直径大于所述成品卷辊2的缓冲卷辊3。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是在现有编结网制造设备的基础上做出的改进,所述缓冲卷辊3与现有编结网编织设备中成品卷辊的工作原理及过程完全相同,唯一不同之出即在于半径大小,故不再对缓冲卷辊3的结构、工作原理及过程做赘述。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