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牛仔布针织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2657阅读:1093来源:国知局
一种仿牛仔布针织面料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仿牛仔布针织面料。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仿牛仔布针织物一般采用假毛圈组织来形成斜纹,即由棉纱每隔几针在地组织上集圈一下,两个集圈之间的线段的依次错位排列,形成斜纹。但优质的仿牛仔布需要表面微起绒,上述仿牛仔布针织物外表面微起绒加工时斜纹线段受力,浮线线段易位移而结构不稳定。还有,现有技术采用涤纶丝编织的地组织虽有利于针织物硬挺而像牛仔布,但地组织作为织物内层接触皮肤的舒适性不够。

因此,需要开发一种织物结构更加稳定,贴身穿着舒适性好的仿牛仔布针织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织物斜纹线结构更加稳定,贴身穿着舒适性佳的仿牛仔布针织面料。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仿牛仔布针织面料,包括地组织层、斜纹组织层和微起绒层,所述地组织层为涤纶丝和氨纶丝呈添纱形式的纬编单面结构,所述涤纶丝采用涤纶低弹长丝和细旦涤纶低弹长丝两种不同的涤纶丝,一个所述涤纶低弹长丝的线圈横列与一个或两个所述细旦涤纶低弹长丝的线圈横列依次交替排列;所述斜纹组织层由棉纱构成,其分布在所述地组织层中的每一个横列上,所述棉纱采用1针成圈间隔2-3针浮线的方式依次交替排列,所述斜纹组织层每相邻一个横列,其成圈位置横移一针,3-4个斜纹横列一循环,在织物工艺反面形成斜纹。

进一步地,所述微起绒层为棉纤维层,分布在所述斜纹组织层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涤纶低弹长丝为111~165dtex,单纤细度2.3~3.4dtex;优选地,所述涤纶低弹长丝为133~165dtex,单纤细度2.3~3.4dtex;更优选地,涤纶低弹长丝为133dtex,单纤细度2.3dtex。

进一步地,所述细旦涤纶低弹长丝为111~165dtex,单纤细度0.76~1.1dtex;优选地,所述细旦涤纶低弹长丝为133~165dtex,单纤细度0.76~1.1dtex;更为优选地,所述细旦涤纶低弹长丝为133dtex,单纤细度0.88dtex。

进一步地,所述氨纶丝为33~44dtex;优选地,所述氨纶丝为44dtex。

进一步地,所述浮线为19.6~29.5tex棉纱,在织物地组织上微微弓起;优选地,所述浮线为23.6~29.5tex棉纱;更优选地,所述浮线为23.6tex棉纱。

进一步地,所述地组织层厚度为0.4-0.6mm;优选地,所述地组织层厚度为 0.45-0.55mm。

进一步地,所述斜纹组织层厚度为0.2-0.5mm;优选地,所述斜纹组织层厚度为0.3-0.4mm。

进一步地,所述微起绒层厚度为0.1-0.2mm;优选地,所述微起绒层厚度为 0.14-0.18mm。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斜纹线在地组织上的连结点采用成圈取代了现有技术的集圈,使仿牛仔布的斜纹结构更稳定,仿制效果更好;由于地组织采用的是有利于硬挺的涤纶长丝和细腻导湿的细旦涤纶丝地交替分布,兼顾了仿牛仔布所需的硬挺度和贴身穿着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仿牛仔布针织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仿牛仔布针织面料中的斜纹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仿牛仔布针织面料中的地组织纱线配置示意图;

其中,1-地组织层,2-斜纹组织层,3-微起绒层,4-浮线,5-棉纱反面线圈, 6-细旦涤纶低弹长丝和氨纶丝线圈,7-涤纶低弹长丝和氨纶丝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仿牛仔布针织面料,该针织面料包括织物地组织层1、斜纹组织层2和微起绒层3;其中,地组织层1是由涤纶丝和氨纶丝呈添纱形式的纬编单面结构,涤纶丝采用了下列两种不同的涤纶丝:常规涤纶低弹长丝和细旦涤纶低弹长丝。细旦涤纶低弹长丝分布在面料内侧使手感柔软,且与外侧面斜纹组织层2上的棉纱结合具有由内向外的单向导湿效应,贴身穿着舒适性佳,如图3所示,其分布为一个所述涤纶低弹长丝的线圈横列与一个或两个所述细旦涤纶低弹长丝的线圈横列依次交替排列,兼顾仿牛仔布所需强度和贴身穿着所需舒适性。如图2所示,斜纹组织层2由棉纱构成,其分布在地组织层1中的每一个横列上,棉纱采用1针成圈间隔2-3针浮线4的方式依次交替排列,较细密的织物棉纱采用1针成圈间隔2针的浮线4地交替排列,较粗犷的织物棉纱采用1针成圈间隔3针的浮线4地交替排列,该成圈在斜纹面呈现为棉纱反面线圈5;由于采用成圈取代了现有技术采用的集圈,浮线4的线段在起绒加工中不会位移,使得仿牛仔布的斜纹结构稳定;而且斜纹组织层2每相邻一个横列,成圈位置横移一针,3-4个斜纹横列一循环,在织物工艺反面以成圈和浮线的排列形成斜纹。

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微起绒层3为棉纤维层,其分布在斜纹组织层2 的表面。

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为迎合仿牛仔布所需强度,涤纶低弹长丝为 111~165dtex,单纤细度2.3~3.4dtex;优选地,涤纶低弹长丝为133~165dtex,单纤细度2.3~3.4dtex;更优选地,涤纶低弹长丝为133dtex,单纤细度2.3dtex。细旦涤纶低弹长丝为111~165dtex,单纤细度0.76~1.1dtex;优选地,细旦涤纶低弹长丝为133~165dtex,单纤细度0.76~1.1dtex;更为优选地,细旦涤纶低弹长丝为133dtex,单纤细度0.88dtex,以迎合仿牛仔布贴身穿着所需舒适性。

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为使得该针织面料具有较强的弹性,氨纶丝为 33~44dtex;优选地,氨纶丝为44dtex。浮线为19.6~29.5tex棉纱,在织物地组织上微微弓起;优选地,浮线为23.6~29.5tex棉纱;更优选地,浮线为23.6tex 棉纱。

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地组织层厚度为0.4-0.6mm;优选地,地组织层厚度为0.45-0.55mm。斜纹组织层厚度为0.2-0.5mm;优选地,斜纹组织层厚度为0.3-0.4mm。微起绒层厚度为0.1-0.2mm;优选地,微起绒层厚度为0.14-0.18mm,并在织物地组织上微微弓起。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地组织层在氨纶丝的作用下弹性收缩,呈斜纹排列的浮线4就在地组织层1上微微弓起,在斜纹组织层2的外表面上设有一微起绒层3,该微起绒层3是从斜纹纱线上起绒形成的棉纤维层,由于编织浮线4的棉纱每隔 2-3针编织一个棉纱反面线圈5,从而最终形成一种结构稳定、内侧面贴身穿着服用性好、弹性舒适的仿牛仔布斜纹针织物面料。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该仿牛仔布针织面料包括地组织层1、斜纹组织层2和微起绒层3,其中,地组织层1是由涤纶丝和氨纶丝呈添纱形式的纬编单面结构,在地组织层1上由棉纱形成一层斜纹组织,斜纹组织的表面微起绒。具体地,该针织面料采用了4种纱线:165dtex/48f涤纶低弹长丝,其单纤细度3.4dtex;165dtex/144f细旦涤纶低弹长丝,其单纤细度 1.1dtex;29.5tex棉纱和44dtex氨纶。如图3所示,在34英寸筒径的大门幅单面纬编机上编织,涤纶长丝和氨纶丝并在一起在地组织层1上成圈,165dtex/144f 细旦涤纶低弹长丝和44dtex氨纶的线圈即为细旦涤纶低弹长丝和氨纶丝线圈6, 165dtex/48f涤纶低弹长丝和44dtex氨纶的线圈即为涤纶低弹长丝和氨纶丝线圈 7;一个165dtex/48f涤纶低弹长丝和44dtex氨纶的线圈横列隔两个165dtex/144f 细旦涤纶低弹长丝和44dtex氨纶的线圈横列,循环分布。斜纹组织层2由29.5tex 棉纱构成,其配置规律是在地组织层1中的每一个横列上,棉纱采用1针成圈间隔2针的浮线4交替排列,斜纹组织层2每相邻一个横列,成圈位置向右横移一针,三个斜纹横列一循环,在面料工艺反面形成斜纹,如图2所示。地组织在氨纶作用下弹性收缩,呈斜纹排列的浮线在织物地组织上微微弓起。织物外表面有一微起绒层,微起绒层是从斜纹纱线上起绒形成的棉纤维层。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