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纺织品染色剂及其染色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4947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纺织品染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纺织品染色剂及其染色工艺。



背景技术:

纺织印染行业中大量使用化学染料,对环境影响严重。目前常用的合成染料包含致癌性物质,还直接使穿着者或生产者受害,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和过敏性。为防止环境污染加剧,国际上被禁止使用的化学染料已从几十种增加到上百种。

与合成染料相比,天然色素自然,穿着安全,部分天然色素还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深受人们的喜爱。植物染料是天然染料中应用历史最悠久、应用面最广的染料。植物染料主要是从植物的茎叶、花等部位提取得到,取自自然界,因此,植物染料无毒无害无污染,备受到制造业的广泛使用。

目前我国印染行业使用最多的是海藻酸钠有机染料,海藻酸钠又名褐藻酸钠、海带胶、褐藻胶、藻酸盐,是由海带中提取的天然多糖碳水化合物。但是,由于制备海藻酸钠的主要原料为海带,不仅资源受限制,而且造价高昂,为了促进印染行业的发展,需要研发一种新的染色剂及其染色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纺织品染色剂及其染色工艺,本发明制得的染色剂适用于针纺织品,对人体无毒无害,不会产生特殊气味,制作过程中也是没有二次污染物的产生。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针纺织品染色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天然植物色素22-33份、无水乙醇5-10份、脂肪酸6-13份、丙三醇7-15份、色酚5-12份、纤维素5-11份、助溶剂10-15份和水20-40份。

优选的,所述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天然植物色素25-30份、无水乙醇8-10份、脂肪酸9-11份、丙三醇10-13份、色酚7-10份、纤维素8-11份、助溶剂12-15份和水25-38份。

优选的,所述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天然植物色素28份、无水乙醇8份、脂肪酸9份、丙三醇10份、色酚10份、纤维素11份、助溶剂12份和水35份。

优选的,所述脂肪酸为椰子油脂肪酸,有利于制成的染色剂色泽纯正,不易氧化脱落,并且达到耐高温。耐磨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纤维素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或羧甲基纤维素,该纤维素价格低廉且来源广泛,环保无污染,生产制作工程中对人体无害。

一种针纺织品染色剂的染色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向染缸内倒入40-80℃的热水,将针纺织品浸泡在染缸中10-20min;

步骤二、再将天然植物色素、无水乙醇、脂肪酸、丙三醇、色酚、纤维素、助溶剂和水混合均匀形成染色剂,加热并搅拌30-40min;

步骤三、将步骤一浸泡过后的针纺织品在65-75℃下烘干,之后再浸泡在步骤二制得染色剂中,反复翻转针纺织品,浸泡30-50min;

步骤四、取出针纺织品放在真空环境下烘干,再放在自然环境下静置1-2h即可得到成品。

优选的,所述步骤一热水温度为40-60℃,有利于将针纺织品软化,不会破坏它的结构性能,并且有利于之后的染色剂上色。

优选的,所述步骤二加热温度为45-65℃,有利于染色剂的上色迅速,缩短染色时间,增大材料的利用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制得的染色剂适用于针纺织品,对于针纺织品的染色效果最佳,且附着性能好,不易出现水洗或者浸泡掉色的情况;对于针纺织品还有这上色快的特性,减少制作流程的时间,减少人工劳动力。

本发明制作过程中对人体无毒无害无刺激,制成的染色剂也对人体无毒无害无刺激,且不会产生特殊气味,制作过程中也没有二次污染物的产生,制作工艺简单,环保、清洁的制造生产。

本发明的制作源材料成本低廉、来源广泛,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制成的染色剂耐高温、耐磨、不会脱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针纺织品染色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天然植物色素33份、无水乙醇10份、脂肪酸13份、丙三醇15份、色酚12份、纤维素11份、助溶剂15份和水40份。

脂肪酸为椰子油脂肪酸,有利于制成的染色剂色泽纯正,不易氧化脱落,并且达到耐高温。耐磨的效果。

纤维素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该纤维素价格低廉且来源广泛,环保无污染,生产制作工程中对人体无害。

一种针纺织品染色剂的染色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向染缸内倒入60℃的热水,将针纺织品浸泡在染缸中20min;

步骤二、再将天然植物色素、无水乙醇、脂肪酸、丙三醇、色酚、纤维素、助溶剂和水混合均匀形成染色剂,加热并搅拌40min;

步骤三、将步骤一浸泡过后的针纺织品在75℃下烘干,之后再浸泡在步骤二制得染色剂中,反复翻转针纺织品,浸泡50min;

步骤四、取出针纺织品放在真空环境下烘干,再放在自然环境下静置2h即可得到成品。

步骤一热水温度为60℃,有利于将针纺织品软化,不会破坏它的结构性能,并且有利于之后的染色剂上色。

步骤二加热温度为65℃,有利于染色剂的上色迅速,缩短染色时间,增大材料的利用率。

实施例2

一种针纺织品染色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天然植物色素22份、无水乙醇5份、脂肪酸6份、丙三醇7份、色酚5份、纤维素5份、助溶剂10份和水20份。

脂肪酸为椰子油脂肪酸,有利于制成的染色剂色泽纯正,不易氧化脱落,并且达到耐高温。耐磨的效果。

纤维素为羧甲基纤维素,该纤维素价格低廉且来源广泛,环保无污染,生产制作工程中对人体无害。

一种针纺织品染色剂的染色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向染缸内倒入40℃的热水,将针纺织品浸泡在染缸中10min;

步骤二、再将天然植物色素、无水乙醇、脂肪酸、丙三醇、色酚、纤维素、助溶剂和水混合均匀形成染色剂,加热并搅拌30min;

步骤三、将步骤一浸泡过后的针纺织品在65℃下烘干,之后再浸泡在步骤二制得染色剂中,反复翻转针纺织品,浸泡30min;

步骤四、取出针纺织品放在真空环境下烘干,再放在自然环境下静置1h即可得到成品。

步骤一热水温度为40℃,有利于将针纺织品软化,不会破坏它的结构性能,并且有利于之后的染色剂上色。

步骤二加热温度为45℃,有利于染色剂的上色迅速,缩短染色时间,增大材料的利用率。

实施例3

一种针纺织品染色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天然植物色素28份、无水乙醇8份、脂肪酸9份、丙三醇10份、色酚10份、纤维素11份、助溶剂12份和水35份。

脂肪酸为椰子油脂肪酸,有利于制成的染色剂色泽纯正,不易氧化脱落,并且达到耐高温。耐磨的效果。

纤维素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该纤维素价格低廉且来源广泛,环保无污染,生产制作工程中对人体无害。

一种针纺织品染色剂的染色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向染缸内倒入40℃的热水,将针纺织品浸泡在染缸中20min;

步骤二、再将天然植物色素、无水乙醇、脂肪酸、丙三醇、色酚、纤维素、助溶剂和水混合均匀形成染色剂,加热并搅拌30min;

步骤三、将步骤一浸泡过后的针纺织品在75℃下烘干,之后再浸泡在步骤二制得染色剂中,反复翻转针纺织品,浸泡30min;

步骤四、取出针纺织品放在真空环境下烘干,再放在自然环境下静置2h即可得到成品。

步骤一热水温度为40℃,有利于将针纺织品软化,不会破坏它的结构性能,并且有利于之后的染色剂上色。

步骤二加热温度为65℃,有利于染色剂的上色迅速,缩短染色时间,增大材料的利用率。

实施例4

一种针纺织品染色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天然植物色素30份、无水乙醇8份、脂肪酸11份、丙三醇10份、色酚10份、纤维素8份、助溶剂15份和水25份。

脂肪酸为椰子油脂肪酸,有利于制成的染色剂色泽纯正,不易氧化脱落,并且达到耐高温。耐磨的效果。

纤维素为羧甲基纤维素,该纤维素价格低廉且来源广泛,环保无污染,生产制作工程中对人体无害。

一种针纺织品染色剂的染色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向染缸内倒入40℃的热水,将针纺织品浸泡在染缸中10min;

步骤二、再将天然植物色素、无水乙醇、脂肪酸、丙三醇、色酚、纤维素、助溶剂和水混合均匀形成染色剂,加热并搅拌40min;

步骤三、将步骤一浸泡过后的针纺织品在75℃下烘干,之后再浸泡在步骤二制得染色剂中,反复翻转针纺织品,浸泡50min;

步骤四、取出针纺织品放在真空环境下烘干,再放在自然环境下静置1h即可得到成品。

步骤一热水温度为40℃,有利于将针纺织品软化,不会破坏它的结构性能,并且有利于之后的染色剂上色。

步骤二加热温度为65℃,有利于染色剂的上色迅速,缩短染色时间,增大材料的利用率。

实施例5

一种针纺织品染色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天然植物色素28份、无水乙醇8份、脂肪酸9份、丙三醇7份、色酚5份、纤维素5份、助溶剂10份和水20份。

脂肪酸为椰子油脂肪酸,有利于制成的染色剂色泽纯正,不易氧化脱落,并且达到耐高温。耐磨的效果。

纤维素为羧甲基纤维素,该纤维素价格低廉且来源广泛,环保无污染,生产制作工程中对人体无害。

一种针纺织品染色剂的染色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向染缸内倒入40℃的热水,将针纺织品浸泡在染缸中10min;

步骤二、再将天然植物色素、无水乙醇、脂肪酸、丙三醇、色酚、纤维素、助溶剂和水混合均匀形成染色剂,加热并搅拌30min;

步骤三、将步骤一浸泡过后的针纺织品在65℃下烘干,之后再浸泡在步骤二制得染色剂中,反复翻转针纺织品,浸泡30min;

步骤四、取出针纺织品放在真空环境下烘干,再放在自然环境下静置1h即可得到成品。

步骤一热水温度为40℃,有利于将针纺织品软化,不会破坏它的结构性能,并且有利于之后的染色剂上色。

步骤二加热温度为45℃,有利于染色剂的上色迅速,缩短染色时间,增大材料的利用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