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缂丝效果的电子提花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3785阅读:69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缂丝效果的提花织物,属于提花织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缂丝,又名“刻丝”、“克丝”。缂丝是以桑蚕丝为主要原料,以较细的生丝做经,较粗的彩色熟丝做纬,采用平素织机手工缂织的丝织工艺品。传统缂丝织物不同于普通织物的织造工艺,通过先在经面上绘制出图案轮廓,然后按照图案色彩要求在轮廓内用小梭子来回缂织平纹组织,直到缂织完整个图案。普通织物在织造时其经线是贯穿整幅织物,其纬线也是贯穿整个门幅,称之为通经通纬,而缂丝织物在织造过程中其经线是连续不断的,但其纬线只在某个图案轮廓内来回织造,并不贯穿整个门幅,称之为通经回纬。由于采用通经回纬缂织方式,在缂织纹样时,两个相邻的色块之间会出现纬线回头时产生的孔隙,类似于雕刻的效果。同时由于缂丝织物采用平纹组织织造,故织成的花纹,颜色和组织肌理正反两面相同,但方向相反。在织物色彩上,由于采用较粗的纬线来缂织,织物在显色上主要以纬线的颜色来显示图案色彩。由于缂丝织物特殊的织造工艺,目前还无法在现代织机上织造出在组织和纹样效果上符合缂丝纹理效果的单层织物根据缂丝产品的特点,本实用根据现有的织造技术设计了一种仿缂丝效果的电子提花织物,使产品在表面纹理、层次等多种风格上接近缂丝产品,提高生产效率,符合消费者的个性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仿缂丝效果的提花织物,在原有传统缂丝织物设计技术基础上,通过采用表里平纹换层中间夹持浮长线的组织结构,在最大限度的保留缂丝的工艺特色的同时进行仿缂丝效果的提花织物的设计。由于织物采用表里换层的双层组织结构,在纹样色块间会有缝线的存在,而在织物实物效果上也能明显能看到由于缝线的存在,在光线透过面料孔隙后,会使织物纹样的整体效果都变得更加立体,有着传统缂丝承空观之如雕镂之像的效果。织物在表组织上均采用和传统缂丝相同的平纹组织,所以在组织纹理上和传统缂丝织物也比较相似。仿缂丝提花织物在织物的表层效果上基本符合了传统缂丝织物的特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仿缂丝效果的提花织物,采用二组总经密1100根/10cm的经线,四组总纬密1500根/10cm的纬线,其中以平纹为织物表、里组织,采用表里平纹换层中间夹持浮长线的组织结构,将不需要显色的纬线以浮长的方式夹持在织物表里层之间;所述的经线采用排列比为1:1的甲经、乙经,所述的纬线采用排列比为1:1:1:1的第一甲纬、第二甲纬、第一乙纬、第二乙纬;四种纬线,排列比为1:1:1:1;其中所述第一甲纬、第二甲纬采用同一种颜色纱线,第一乙纬、第二乙纬采用同一种颜色纱线;所述第一甲纬和甲经交织成平纹组织形成表组织,所述第二甲纬和乙经交织成平纹组织形成里组织,不需要的显色的第一乙纬、第二乙纬则夹持在表里层中间,在进行表里换层后,第二乙纬和乙经提升到表层作为表层组织,而第一乙纬和甲经则下沉交织成里组织,不需要显色的第一甲纬、第二甲纬则夹持在表里层中间;通过表里换层组织,实现织物在色纱交替后正反面纹理效果相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原有传统缂丝织物设计技术基础上,通过采用表里平纹换层中间夹持浮长线的组织结构,在最大限度的保留缂丝的工艺特色的同时进行仿缂丝效果的提花织物的设计。由于织物采用表里换层的双层组织结构,在纹样色块间会有缝线的存在,而在织物实物效果上也能明显能看到由于缝线的存在,光线透过面料孔隙后,使织物纹样的整体效果都变得更加立体,有着传统缂丝承空观之如雕镂之像的效果。织物在组织上表里层均采用和传统缂丝相同的平纹组织,所以在组织纹理上和传统缂丝织物也比较相似。仿缂丝提花织物在面料的表层效果上基本符合了传统缂丝织物的特点;使产品在表面纹理、层次等多种风格上接近缂丝产品,符合消费者的个性需求。该方法使得部分具有缂丝效果的产品能够实现现代织机织造,对传统缂丝产品的发展和推广具有积极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仿缂丝效果的提花织物,如图1所示,采用二组总经密1100根/10cm的经线,四组总纬密1500根/10cm的纬线,其中以平纹为织物表、里组织,采用表里平纹换层中间夹持浮长线的组织结构,将不需要显色的纬线以浮长的方式夹持在织物表里层之间;所述的经线采用排列比为1:1的甲经1、乙经2,所述的纬线采用排列比为1:1:1:1的第一甲纬3、第二甲纬4、第一乙纬5、第二乙纬6;四种纬线,排列比为1:1:1:1;其中所述第一甲纬3、第二甲纬4采用同一种颜色纱线,第一乙纬5、第二乙纬6采用同一种颜色纱线;所述第一甲纬3和甲经1交织成平纹组织形成表组织,所述第二甲纬4和乙经2交织成平纹组织形成里组织,不需要的显色的第一乙纬5、第二乙纬6则夹持在表里层中间,在进行表里换层后,第二乙纬6和乙经2提升到表层作为表层组织,而第一乙纬5和甲经1则下沉交织成里组织,不需要显色的第一甲纬3、第二甲纬4则夹持在表里层中间;通过表里换层组织,实现织物在色纱交替后正反面纹理效果相同。

在纹样设计上,由于传统缂丝织物采用“通经回纬”方式织造,在两个色块间会产生孔隙。在采用仿缂丝效果提花组织设计时,同样也会由于表、里经、纬之间的互换在织物表面形成缝线a,如图1所示。该缝线效果和缂丝织物表面的孔隙效果在组织肌理上具有异曲同工之效。同时由于仿缂丝效果提花组织在织物表组织上只存在两种交织关系,即显色纬与表经交织成平纹组织和显色纬与里经交织成平纹组织,而表面缝线的效果产生,需相邻的两个色块采用不同的交织方式。对于只有两种色彩的纹样,可以直接采用两种不同的交织方式即可实现色块间的缝线效果。对于具有多种色彩的纹样,若无法完全实现相邻的两个色块其交织方式的不同,则需要对纹样进行处理。对于具有多种颜色的纹样,可以在多色块之间增加一种颜色,使所有的其他颜色对其都是相邻关系,即对纹样进行包边处理。包边处采用其中一种交织方式,其他色块均采用另一种交织方式,所以在纹样设计时,需要将这一要素融入到图案的设计中。

本实施例针对传统缂丝织物正反面纹理效果相同的特点,分析了其图案效果和组织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表里换层双层组织结构的仿缂丝效果提花织物;通过对仿缂丝效果的提花织物结构设计,不仅可以达到纹样在正反面效果相同的目的,还能增加纹样的立体效果,使织物效果更加丰富立体,织物在表面纹理上基本符合传统缂丝织物效果特点,使产品在表面纹理、层次等多种风格上接近缂丝产品,符合消费者的个性需求。该方法使得部分具有缂丝效果的产品能够实现现代织机织造,对传统缂丝产品的发展和推广具有积极作用。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缂丝效果的提花织物,采用二组总经密1100根/10cm的经线,四组总纬密1500根/10cm的纬线,其中以平纹为织物表、里组织,采用表里平纹换层中间夹持浮长线的组织结构,将不需要显色的纬线以浮长的方式夹持在织物表里层之间;所述的经线采用排列比为1:1的甲经、乙经,所述的纬线采用排列比为1:1:1:1的第一甲纬、第二甲纬、第一乙纬、第二乙纬;四种纬线,排列比为1:1:1:1。本发明在原有传统缂丝织物设计技术基础上,通过采用表里平纹换层中间夹持浮长线的组织结构,在最大限度的保留缂丝的工艺特色的同时进行仿缂丝效果的提花织物的设计。而且织物纹样的整体效果更加立体,有着传统缂丝承空观之如雕镂之像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霞;杨凌江;祝成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7.04.28
技术公布日:2017.07.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