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织面料染色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6709发布日期:2019-05-15 22:45阅读:56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针织面料染色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针织面料染色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节能型染色技术研发较多的是冷轧堆染色技术,在实际开发应用当中,梭织面料开发的冷轧堆技术己经得到相应的应用,但在针织物的低温染色过程存在以下问题:1、针织面料在冷轧堆当中,易产生折印等质量问题;2、由于冷轧堆技术需要对冷轧后的面料进行12-24小时堆放,从而占用了时间,并需要大面积的场地堆放,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耗低、生产效率高的针织面料染色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针织面料染色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1)预处理:将第一道浴液温度升至80-100℃,然后加入织物,用每升含有0.3-0.4g冰醋酸的水溶液在30-35℃的温度下将坯布中和至ph值为6-7,接着加入50-70份预处理溶液,并保温40-60min,然后排出第一道浴液,加入第二道浴液;所述预处理溶液包括多酚氧化酶0.8-1.2g/l,植酸酶0.6-0.8g/l,丝素蛋白1g/l,2.3-2.7g/l三甲基甘氨酸;

(2)染色:浴比为1:6-8,染色温度为35-40℃,染料重量浓度3-5%,初始浴液ph为6.5-7.5,助染剂50-80g/l,固色时间为100-120min;

(3)脱水烘干:使用脱水机进行脱水,烘干温度90-110℃;

(4)后处理:反应器内先加入清水,再加入整理剂,不断搅拌、并调节ph值至5-6,待完全反应后即开始上浆轧液,再进行交联、焙烘、清洗、柔软、脱水、上平滑柔软剂;其中整理剂由柠檬酸和β-环糊精配置而成,且柠檬酸和β-环糊精各占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65%、35%,同时整理剂在清水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浓度为35%;

(5)拉幅热定型、检验和包装:热定型拉幅机分为六个箱区,第一箱温度控制在120℃,第二箱140℃,第三箱155℃,第一箱至第三箱为焙烘区,第四箱至第六箱为定型区,温度均为170℃。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预处理溶液包括多酚氧化酶0.9-1.1g/l,植酸酶0.65-0.75g/l,丝素蛋白1g/l,2.4-2.6g/l三甲基甘氨酸。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预处理溶液包括多酚氧化酶1g/l,植酸酶0.7g/l,丝素蛋白1g/l,2.5g/l三甲基甘氨酸。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染料为低温活性染料。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助染剂醋酸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具有生产效率高,能耗及水耗低的特点,染色牢固,染色均匀,织物的手感柔和、滑爽、具有极强的防缩、抗皱能力,透气性极佳,同时具有吸香释香功能,可使针织面料染色达到质量要求,织物的上染率、色泽鲜艳度和色牢度均达到了出口订单的技术指标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针织面料染色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1)预处理:将第一道浴液温度升至80℃,然后加入织物,用每升含有0.3g冰醋酸的水溶液在30℃的温度下将坯布中和至ph值为6,接着加入50份预处理溶液,并保温40min,然后排出第一道浴液,加入第二道浴液;所述预处理溶液包括多酚氧化酶0.8g/l,植酸酶0.6g/l,丝素蛋白1g/l,2.3g/l三甲基甘氨酸;

(2)染色:浴比为1:6,染色温度为35℃,低温活性染料重量浓度3%,初始浴液ph为6.5,醋酸钠50g/l,固色时间为100min;

(3)脱水烘干:使用脱水机进行脱水,烘干温度90℃;

(4)后处理:反应器内先加入清水,再加入整理剂,不断搅拌、并调节ph值至5,待完全反应后即开始上浆轧液,再进行交联、焙烘、清洗、柔软、脱水、上平滑柔软剂;其中整理剂由柠檬酸和β-环糊精配置而成,且柠檬酸和β-环糊精各占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65%、35%,同时整理剂在清水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浓度为35%;

(5)拉幅热定型、检验和包装:热定型拉幅机分为六个箱区,第一箱温度控制在120℃,第二箱140℃,第三箱155℃,第一箱至第三箱为焙烘区,第四箱至第六箱为定型区,温度均为170℃。

实施例2

一种针织面料染色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1)预处理:将第一道浴液温度升至85℃,然后加入织物,用每升含有0.32g冰醋酸的水溶液在31℃的温度下将坯布中和至ph值为6.2,接着加入55份预处理溶液,并保温45min,然后排出第一道浴液,加入第二道浴液;所述预处理溶液包括多酚氧化酶0.9g/l,植酸酶0.65g/l,丝素蛋白1g/l,2.4g/l三甲基甘氨酸。

(2)染色:浴比为1:6.5,染色温度为36℃,低温活性染料重量浓度3.5%,初始浴液ph为6.8,醋酸钠60g/l,固色时间为105min;

(3)脱水烘干:使用脱水机进行脱水,烘干温度95℃;

(4)后处理:反应器内先加入清水,再加入整理剂,不断搅拌、并调节ph值至5.2,待完全反应后即开始上浆轧液,再进行交联、焙烘、清洗、柔软、脱水、上平滑柔软剂;其中整理剂由柠檬酸和β-环糊精配置而成,且柠檬酸和β-环糊精各占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65%、35%,同时整理剂在清水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浓度为35%;

(5)拉幅热定型、检验和包装:热定型拉幅机分为六个箱区,第一箱温度控制在120℃,第二箱140℃,第三箱155℃,第一箱至第三箱为焙烘区,第四箱至第六箱为定型区,温度均为170℃。

实施例3

一种针织面料染色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1)预处理:将第一道浴液温度升至90℃,然后加入织物,用每升含有0.35g冰醋酸的水溶液在32℃的温度下将坯布中和至ph值为6.5,接着加入60份预处理溶液,并保温50min,然后排出第一道浴液,加入第二道浴液;所述预处理溶液包括多酚氧化酶1g/l,植酸酶0.7g/l,丝素蛋白1g/l,2.5g/l三甲基甘氨酸;

(2)染色:浴比为1:7,染色温度为38℃,低温活性染料重量浓度4%,初始浴液ph为7,醋酸钠65g/l,固色时间为110min;

(3)脱水烘干:使用脱水机进行脱水,烘干温度100℃;

(4)后处理:反应器内先加入清水,再加入整理剂,不断搅拌、并调节ph值至5.5,待完全反应后即开始上浆轧液,再进行交联、焙烘、清洗、柔软、脱水、上平滑柔软剂;其中整理剂由柠檬酸和β-环糊精配置而成,且柠檬酸和β-环糊精各占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65%、35%,同时整理剂在清水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浓度为35%;

(5)拉幅热定型、检验和包装:热定型拉幅机分为六个箱区,第一箱温度控制在120℃,第二箱140℃,第三箱155℃,第一箱至第三箱为焙烘区,第四箱至第六箱为定型区,温度均为170℃。

实施例4

一种针织面料染色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1)预处理:将第一道浴液温度升至95℃,然后加入织物,用每升含有0.38g冰醋酸的水溶液在34℃的温度下将坯布中和至ph值为6.8,接着加入65份预处理溶液,并保温55min,然后排出第一道浴液,加入第二道浴液;所述预处理溶液包括多酚氧化酶1.1g/l,植酸酶0.75g/l,丝素蛋白1g/l,2.6g/l三甲基甘氨酸。

(2)染色:浴比为1:7.5,染色温度为39℃,低温活性染料重量浓度4.5%,初始浴液ph为7.2,醋酸钠70g/l,固色时间为115min;

(3)脱水烘干:使用脱水机进行脱水,烘干温度105℃;

(4)后处理:反应器内先加入清水,再加入整理剂,不断搅拌、并调节ph值至5.8,待完全反应后即开始上浆轧液,再进行交联、焙烘、清洗、柔软、脱水、上平滑柔软剂;其中整理剂由柠檬酸和β-环糊精配置而成,且柠檬酸和β-环糊精各占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65%、35%,同时整理剂在清水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浓度为35%;

(5)拉幅热定型、检验和包装:热定型拉幅机分为六个箱区,第一箱温度控制在120℃,第二箱140℃,第三箱155℃,第一箱至第三箱为焙烘区,第四箱至第六箱为定型区,温度均为170℃。

实施例5

一种针织面料染色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1)预处理:将第一道浴液温度升至100℃,然后加入织物,用每升含有0.4g冰醋酸的水溶液在35℃的温度下将坯布中和至ph值为7,接着加入70份预处理溶液,并保温60min,然后排出第一道浴液,加入第二道浴液;所述预处理溶液包括多酚氧化酶1.2g/l,植酸酶0.8g/l,丝素蛋白1g/l,2.7g/l三甲基甘氨酸;

(2)染色:浴比为1:8,染色温度为40℃,低温活性染料重量浓度5%,初始浴液ph为7.5,醋酸钠80g/l,固色时间为120min;

(3)脱水烘干:使用脱水机进行脱水,烘干温度110℃;

(4)后处理:反应器内先加入清水,再加入整理剂,不断搅拌、并调节ph值至6,待完全反应后即开始上浆轧液,再进行交联、焙烘、清洗、柔软、脱水、上平滑柔软剂;其中整理剂由柠檬酸和β-环糊精配置而成,且柠檬酸和β-环糊精各占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65%、35%,同时整理剂在清水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浓度为35%;

(5)拉幅热定型、检验和包装:热定型拉幅机分为六个箱区,第一箱温度控制在120℃,第二箱140℃,第三箱155℃,第一箱至第三箱为焙烘区,第四箱至第六箱为定型区,温度均为170℃。

本发明具有生产效率高,能耗及水耗低的特点,染色牢固,染色均匀,织物的手感柔和、滑爽、具有极强的防缩、抗皱能力,透气性极佳,同时具有吸香释香功能,可使针织面料染色达到质量要求,织物的上染率、色泽鲜艳度和色牢度均达到了出口订单的技术指标要求。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