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蕾丝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89049发布日期:2018-06-02 06:10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蕾丝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面料,具体涉及一种蕾丝面料。



背景技术:

蕾丝面料通常指的是有刺绣的面料,也叫绣花面料。蕾丝面料因料质地轻薄而通透,具有优雅而神秘的艺术效果,被广泛的运用于女性的贴身衣物。但是,现有的蕾丝面料抗拉强度较差,极易被撕裂,从而使得由蕾丝面料做成衣物并不经久耐用,而且现有的蕾丝面料吸湿性也比较差,特别是在夏季,由于人体比较容易出汗,所以穿着由现有的蕾丝面料制成的内衣,常常给人一种不舒适的感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弹力、耐久性佳、吸湿能力强,穿着更加舒适的蕾丝面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蕾丝面料,其为双层面料,包括蕾丝底层和蕾丝表层,所述蕾丝表层编织在所述蕾丝底层上,所述蕾丝底层是由多个正六边形线圈横、纵交错排列交织而成的镂空结构;所述蕾丝表层是由多个菱形线圈横、纵交错排列交织而成的镂空结构,且交点处为实心圆点;所述蕾丝底层中的正六边形线圈和所述蕾丝表层中的菱形线圈均由包覆纱作为纱线编织而成;

所述包覆纱由内致外为三层结构,包括:

呈三角形叠放的第一芯纱、第二芯纱和第三芯纱;

中间层外包纱,其缠绕在所述第一芯纱、第二芯纱和第三芯纱的外表面;

外层外包纱,其缠绕在所述中间层外包纱的外表面;

所述第一芯纱为20D-40D氨纶长丝,所述第二芯纱为40D/34F锦纶长丝,所述第三芯纱为50D/48F涤纶长丝,所述中间层外包纱为16S-40S精梳棉丝,所述外层外包纱为21S-40S麻赛尔纤维。

作为优选,所述蕾丝底层和蕾丝表层的厚度相等。

作为优选,所述中间层外包纱以30°~45°的包覆角反螺旋缠绕在所述第一芯纱、第二芯纱和第三芯纱的外表面。

作为优选,所述外层外包纱以45°~70°的包覆角正螺旋缠绕在所述中间层外包纱的外表面。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芯纱、第二芯纱和第三芯纱的横截面为圆形,并且该第一芯纱、第二芯纱和第三芯纱的直径相等。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芯纱、第二芯纱和第三芯纱的密度均为10tex-12tex,所述中间层外包纱的密度为18tex-26tex,所述外层外包纱的密度为22tex-32tex。

作为优选,该蕾丝面料的克重为45-65g/m2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蕾丝面料,其采用了双层网状结构,并且采用了氨纶加锦纶加涤纶的三芯包覆纱作为纱线,在提升了面料弹性的同时,也提升了面料的抗拉强度以及抗拉断的能力,从而使得蕾丝面料经久耐用;而包覆纱的外层外包纱为麻赛尔纤维,麻赛尔纤维是对天然植物纤维麻进行处理而制得的一种新型纤维素纤维,除保持天然麻纤维原有的抑菌防霉、吸湿快干、透气排湿等特性外,还具有纤度及长度可根据纺织需求进行调节的优点,悬垂性好,成衣后穿着更加舒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蕾丝面料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蕾丝面料中作为纱线的包覆纱的横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蕾丝底层;2、蕾丝表层;3、包覆纱;31、第一芯纱;32、第二芯纱;33、第三芯纱;34、中间层外包纱;35、外层外包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或“包含……”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要素。此外,在本文中,“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蕾丝面料,其为双层面料,包括蕾丝底层1和蕾丝表层2,所述蕾丝表层2编织在所述蕾丝底层1上,并且该蕾丝底层1和蕾丝表层2的厚度相等。所述蕾丝底层1是由多个正六边形线圈横、纵交错排列交织而成的镂空结构。所述蕾丝表层2是由多个菱形线圈横、纵交错排列交织而成的镂空结构,且交点处为实心圆点。所述蕾丝底层1中的正六边形线圈和所述蕾丝表层2中的菱形线圈均由包覆纱3作为纱线编织而成;

如图2所示,所述包覆纱3由内致外为三层结构,包括第一芯纱31、第二芯纱32、第三芯纱33、中间层外包纱34和外层外包纱35。所述第一芯纱31为20D氨纶长丝,所述第二芯纱32为40D/34F锦纶长丝,所述第三芯纱33为50D/48F涤纶长丝,所述中间层外包纱34为16S精梳棉丝,所述外层外包纱35为21S麻赛尔纤维。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芯纱31、第二芯纱32和第三芯纱33的横截面为为圆形,并且该第一芯纱31、第二芯纱32和第三芯纱33的直径相等。第一芯纱31和第二芯纱32并排平行放置,第三芯纱放置在第一芯纱31和第二芯纱32的上方并且位于第一芯纱31和第二芯纱32之间,第一芯纱31、第二芯纱32和第三芯纱33之横截面的圆心连线呈三角形,即所述第一芯纱31、第二芯纱32和第三芯纱33呈三角形叠放。中间层外包纱34以30°的包覆角反螺旋缠绕在所述第一芯纱31、第二芯纱32和第三芯纱33的外表面。外层外包纱35以45°的包覆角正螺旋缠绕在所述中间层外包纱34的外表面。所述第一芯纱31、第二芯纱32和第三芯纱33的密度均为10tex,所述中间层外包纱34的密度为18tex,所述外层外包纱35的密度为22tex。该蕾丝面料的克重为45g/m2

实施例二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蕾丝面料,其为双层面料,包括蕾丝底层1和蕾丝表层2,所述蕾丝表层2编织在所述蕾丝底层1上,并且该蕾丝底层1和蕾丝表层2的厚度相等。所述蕾丝底层1是由多个正六边形线圈横、纵交错排列交织而成的镂空结构。所述蕾丝表层2是由多个菱形线圈横、纵交错排列交织而成的镂空结构,且交点处为实心圆点。所述蕾丝底层1中的正六边形线圈和所述蕾丝表层2中的菱形线圈均由包覆纱3作为纱线编织而成;

如图2所示,所述包覆纱3由内致外为三层结构,包括第一芯纱31、第二芯纱32、第三芯纱33、中间层外包纱34和外层外包纱35。所述第一芯纱31为30D氨纶长丝,所述第二芯纱32为40D/34F锦纶长丝,所述第三芯纱33为50D/48F涤纶长丝,所述中间层外包纱34为32S精梳棉丝,所述外层外包纱35为32S麻赛尔纤维。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芯纱31、第二芯纱32和第三芯纱33的横截面为为圆形,并且该第一芯纱31、第二芯纱32和第三芯纱33的直径相等。第一芯纱31和第二芯纱32并排平行放置,第三芯纱放置在第一芯纱31和第二芯纱32的上方并且位于第一芯纱31和第二芯纱32之间,第一芯纱31、第二芯纱32和第三芯纱33之横截面的圆心连线呈三角形,即所述第一芯纱31、第二芯纱32和第三芯纱33呈三角形叠放。中间层外包纱34以38°的包覆角反螺旋缠绕在所述第一芯纱31、第二芯纱32和第三芯纱33的外表面。外层外包纱35以60°的包覆角正螺旋缠绕在所述中间层外包纱34的外表面。所述第一芯纱31、第二芯纱32和第三芯纱33的密度均为11tex,所述中间层外包纱34的密度为22tex,所述外层外包纱35的密度为27tex。该蕾丝面料的克重为55g/m2

实施例三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蕾丝面料,其为双层面料,包括蕾丝底层1和蕾丝表层2,所述蕾丝表层2编织在所述蕾丝底层1上,并且该蕾丝底层1和蕾丝表层2的厚度相等。所述蕾丝底层1是由多个正六边形线圈横、纵交错排列交织而成的镂空结构。所述蕾丝表层2是由多个菱形线圈横、纵交错排列交织而成的镂空结构,且交点处为实心圆点。所述蕾丝底层1中的正六边形线圈和所述蕾丝表层2中的菱形线圈均由包覆纱3作为纱线编织而成;

如图2所示,所述包覆纱3由内致外为三层结构,包括第一芯纱31、第二芯纱32、第三芯纱33、中间层外包纱34和外层外包纱35。所述第一芯纱31为40D氨纶长丝,所述第二芯纱32为40D/34F锦纶长丝,所述第三芯纱33为50D/48F涤纶长丝,所述中间层外包纱34为40S精梳棉丝,所述外层外包纱35为40S麻赛尔纤维。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芯纱31、第二芯纱32和第三芯纱33的横截面为为圆形,并且该第一芯纱31、第二芯纱32和第三芯纱33的直径相等。第一芯纱31和第二芯纱32并排平行放置,第三芯纱放置在第一芯纱31和第二芯纱32的上方并且位于第一芯纱31和第二芯纱32之间,第一芯纱31、第二芯纱32和第三芯纱33之横截面的圆心连线呈三角形,即所述第一芯纱31、第二芯纱32和第三芯纱33呈三角形叠放。中间层外包纱34以45°的包覆角反螺旋缠绕在所述第一芯纱31、第二芯纱32和第三芯纱33的外表面。外层外包纱35以70°的包覆角正螺旋缠绕在所述中间层外包纱34的外表面。所述第一芯纱31、第二芯纱32和第三芯纱33的密度均为12tex,所述中间层外包纱34的密度为26tex,所述外层外包纱35的密度为32tex。该蕾丝面料的克重为65g/m2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蕾丝面料,其采用了双层网状结构,并且采用了氨纶加锦纶加涤纶的三芯包覆纱作为纱线,在提升了面料弹性的同时,也提升了面料的抗拉强度以及抗拉断的能力,从而使得蕾丝面料经久耐用;而包覆纱3的外层外包纱35为麻赛尔纤维,麻赛尔纤维是对天然植物纤维麻进行处理而制得的一种新型纤维素纤维,除保持天然麻纤维原有的抑菌防霉、吸湿快干、透气排湿等特性外,还具有纤度及长度可根据纺织需求进行调节的优点,悬垂性好,成衣后穿着更加舒适。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