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织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94169发布日期:2019-01-22 19:18阅读:922来源:国知局
染色织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纺织印染领域,特别是涉及染色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印染领域,特别是服装水洗染色领域,追求生态环保、回归自然成为新的时尚,人们既追求成衣的风格和效果,更追求自然生态。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追求绿色产品和绿色消费已成为一种重要的需求。天然染料因为其色彩自然、优雅,有自然芳香的气息,还具有一定的抗菌、保健等功能,并且源自于自然,对人体健康无害,与环境相容性好,不污染环境,可生物降解,赋于人们生理和心理上的舒适感,深受人们的青睐。

但是,由于大多数天然植物染料的分子结构的限制,现有工艺采用天然染料对织物进行染色时还存在天然染料的上染量较低、耐水洗色牢度较差及生成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染色织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将油桐叶用作为天然染料的原料,结合特定的热压染色方法,可制备出纹路清晰、上染量大、耐水洗色牢度高和可机械化生产的染色织物。

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染色织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油桐叶,将其置于85-95℃的水中,回流提取,得油桐叶染料;

将胚布置于改性剂溶液中进行改性处理,得改性胚布;

另取油桐叶,将其铺摆于所述改性胚布之上,将带有油桐叶的所述改性胚布置于热压机中进行热压,将油桐叶图案印制于所述改性胚布之上;

将带有油桐叶图案的所述改性胚布置于所述油桐叶染料中进行染色处理;

将染色后的所述改性胚布置于固色剂溶液中进行固色处理,即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压的工艺参数包括:热压温度为60-110℃,压印时间为30s-60s。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桐叶与所述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4-8,单位以g/ml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流提取的时间为30min-60min。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改性剂为mar,所述改性剂溶液的浓度为10-15g/l。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改性的工艺参数包括:温度为70-80℃,时间为20-30min。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染色的工艺参数包括:温度为70-80℃,时间为20-30min,浴比为1:40-6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染色的工艺参数包括:所述固色剂选自明矾或绿矾,所述固色剂溶液的浓度为0.5-1g/l。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色的工艺参数包括:温度为75-80℃,时间为20-40min,浴比为1:40-6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胚布选自丝、麻、棉或羊毛。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染色织物,其由上述制备方法制得。

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油桐叶为大戟科植物油桐的嫩叶,常作为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消肿,解毒杀虫的功效。而将油桐叶作为天然植物原料用于织物印染的研究未见有报道。本发明以油桐叶作为织物印染的天然植物原料,利用热压机将油桐图案印制于改性胚布之上,再将带有油桐叶图案的改性胚布置于油桐叶染料中进行染色,获得了色彩协调、花型好、耐水洗色牢度高、耐日晒的染色织物。其中,油棕叶染料通过将油桐叶置于热水溶液中获得,该染料的色素浓度高,上染量大。同时,采用热压机将油桐叶图案印制在改性胚布上,油桐叶图案纹路清晰,没有产生由植物水分扩散造成的热压后图形模糊的现象。较传统植物敲拓、丝网印花效率高,实现了织物印染的机械化生产。同时,合理地控制热压机的温度和时间,有利于油桐叶图形外观更加清晰。

进一步地,使用油桐叶对丝毛棉麻等天然织物进行染色,还提升了油桐叶的利用价值,并且天然染料有益于健康,对环境友好,实现纺织工业的清洁生产。本发明所述的染色织物的制备方法对拓宽纺织及油桐叶的应用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热压后的效果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染色后的效果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染色织物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染色织物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染色织物图;

图6为本发明对比例1的染色织物图;

图7为本发明对比例2的染色织物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染色织物及其制备方法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公开内容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染色织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50g油桐叶置于300ml水中,加热至85℃,回流提取30min,重复两次过滤得油桐叶染料。

步骤2、将丝胚布置于mar水溶液中,于80℃下改性处理20-min,得改性胚布,其中,浴比为1:50,mar水溶液的浓度为10g/l。

步骤3、另取油桐叶,将油桐叶结合设计图案铺摆在上述改性胚布上,并将带有油桐叶的改性胚布置于热压机的热板之上,通过热压机加热使得油桐叶图案印制于改性胚布之上,如图1所示,热压温度为60℃,压印时间为30s。

步骤4、将带有油桐叶图案的改性胚布置于油桐叶染料中,于80℃下染色30min,浴比为1:50,染色后的效果如图2所示。

步骤5、将染色后的改性胚布置于明矾水溶液中,于80℃下固色处理30min,浴比为1:50,明矾水溶液的浓度为1g/l,得如图3所示的染色织物。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染色织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50g油桐叶置于300ml的水中,加热至95℃,回流提取60min,重复两次过滤得油桐叶染料。

步骤2、将棉胚布置于mar水溶液中,于80℃下改性处理20min,得改性胚布,其中,浴比为1:50,mar水溶液的浓度为15g/l。

步骤3、另取油棕叶,将油桐叶结合设计图案铺摆在上述改性胚布上,并将带有油桐叶的改性胚布置于热压机的热板之上,通过热压机加热使得油棕叶图案印制于改性胚布之上,热压温度为110℃,压印时间为60s。

步骤4、将带有油桐叶图案的改性胚布置于油棕叶染料中,于80℃下染色30min,浴比为1:50。

步骤5、将染色后的改性胚布置于明矾水溶液中,于80℃下固色处理30min,浴比为1:50,明矾水溶液的浓度为1g/l,得如图4所示的染色织物。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染色织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50g油桐叶置于300ml水中,加热至95℃,回流提取45min,重复两次过滤得油桐叶染料。

步骤2、将羊毛胚布置于mar水溶液中,于80℃下改性处理20min,得改性胚布,其中,浴比为1:50,mar水溶液的浓度为15g/l。

步骤3、另取油桐叶,将油桐叶结合设计图案铺摆在上述改性胚布上,并将带有油桐叶的改性胚布置于热压机的板上,通过热压机加热使得油桐叶图案印制于改性胚布之上,热压温度为70℃,压印时间为40s。

步骤4、将带有油桐叶图案的改性胚布置于油桐叶染料中,于80℃下染色30min,浴比为1:50。

步骤5、将染色后的改性胚布置于明矾水溶液中,于80℃下固色处理30min,浴比为1:50,明矾水溶液的浓度为1g/l,得如图5所示的染色织物。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染色织物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将油桐叶替换为三角梅叶,得到如图6所示的染色织物。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染色织物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另取油桐叶,将其铺摆于所述改性胚布之上,采用枯叶敲拓的方法,将油桐叶图案印制于所述改性胚布之上,得到如图7所示的染色织物。

性能效果实验:

皂洗的测试方法:皂片(皂粉)5g/l、无水碳酸钠2g/l;工艺:1:50、40℃×30'(iso105-e01);

水牢度测试方法:所测试物样在受压12.5kpa±0.9kpa;;37℃±2℃(iso105-e01);

碱汗测试方法:nacl5/lna2hp045g/ll-组氨酸盐酸盐2.2g/l(iso105-e01);

酸汗测试方法:nacl5/lnah2p045g/ll-组氨酸盐酸盐2.2g/l(iso105-e01);

日晒测试方法:参照iso105-b02标准(相关色温为:5500k-6500k);

抗菌性能测试方法:参照gb/t8629-2001标准。

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由表1、可知,实施例1-3的染色织物耐水洗色牢度、耐酸碱和耐日晒性能(强烈阳光暴晒2天均退色很轻)远高于对比例1-2,并且,由图1-5可知,实施例1-3的图案更加清晰生动,色彩协调,上染量大,花型完整。综上,说明实施例1-3采用油棕叶为天然植物原料,并特定工艺步骤得到的染色织物具有较高的耐水洗色牢度、上染量以及具有较好的图形效果。

如图6所示,对比例1以三角梅叶作为天然植物染料,通过热压机后,在胚布上形成的色素易扩散,文理不清晰,图形模糊,且耐日晒较差(1-2小时就氧化褪色)。

对比例2采用枯叶敲拓的方法将油桐叶图案转移到改性胚布上,效率低,耗时长,不利于大货生产。由图7可以看出,图案文理不清晰,色素不稳定,容易移位,移染、花型模糊。

说明本发明采用热压机进行天然植物的图案转移能够保证图案质量的同时,实现天然植物印染的机械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