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物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2539发布日期:2018-11-28 00:17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体涉及一种衣物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部分洗衣机设计了智能洗涤程序以便优化其使用性能,如带有RFID衣物识别模块的洗衣机也受到了用户的喜爱。RFID衣物识别模块主要用于在称重阶段对待洗涤衣物上的标签信息进行识别,然后根据获取的衣物信息选择相应的洗涤程序,从而有效地提高整个洗涤流程的效率,如对待洗涤衣物的材质进行识别并基于所有衣物的衣物信息选择对衣物损伤最小的洗涤程序。不过RFID衣物识别模块在识别衣物信息的过程中出现误识别的情况,例如,靠近洗衣机的用户身上穿着的衣物或者堆放在洗衣机台面板上的衣物被误识别为待洗涤的衣物,从而导致洗衣机所读取并参考的衣物信息不准确,影响洗衣机的智能优化水平。

现有的解决方法通常是在RFID识别模块自身结构的外围设置信号屏蔽结构使得RFID识别模块的传送的信号只能向滚筒内部传递,使之无法读取靠近机体的使用者着装的衣物信息。如申请号为“CN200510014345.3”,名称为“洗衣机”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洗衣机,该洗衣机通过在射频识读器的外围设有隔离部以防止射频识读器发送的信号传送到机体外侧,然而这种技术方案存在如下问题:一方面,这样的信号屏蔽方案会导致RFID信号发射范围受限从而可能出现机体角落处的衣物标签未被识别的情况;另一方面,这样的信号屏蔽方案对洗衣机各部分的信号屏蔽程度大致等同的,无法对不同泄露程度的区域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衣物处理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包括箱体、设置于所述箱体内部的RFID识别模块以及枢转设置于所述箱体上的门单元,所述门单元上设置有窗屏,所述RFID识别模块用于发射RFID信号以获取待洗涤衣物的衣物信息,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用于防止至少一部分的所述RFID信号通过所述窗屏泄漏到所述衣物处理设备的外部的第一信号屏蔽部。

在上述衣物处理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信号屏蔽部包括设置于所述窗屏外表面的屏蔽膜。

在上述衣物处理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屏蔽膜为PC膜、PMMA膜。

在上述衣物处理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屏蔽膜还包括在设置于所述PC膜或所述PMMA膜上的金属膜或金属化合物膜。

在上述衣物处理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包括设置于所述门单元上的门把手,所述门把手与所述箱体之间存在缝隙,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用于防止至少一部分的所述RFID信号通过所述缝隙泄漏到所述衣物处理设备的外部的第二信号屏蔽部。

在上述衣物处理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信号屏蔽部为设置于所述门把手外侧且能将所述缝隙完全覆盖的屏蔽套。

在上述衣物处理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箱体包括台面单元,并且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用于防止至少一部分的所述RFID信号通过所述台面单元泄漏到所述衣物处理设备的外部的第三信号屏蔽部。

在上述衣物处理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信号屏蔽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台面单元的至少一个侧面的信号屏蔽材料。

在上述衣物处理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台面单元包括台面板、主控板以及所述台面板与所述主控板之间的接缝区域,所述第三信号屏蔽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台面板、所述主控板以及所述接缝区域的内侧的信号屏蔽材料。

在上述衣物处理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信号屏蔽材料为金属材料或具有屏蔽功能的非金属材料。

由于RFID信号泄露情况大部分集中于窗屏、门把手附近以及台面单元(主要包括台面、主控板以及两者之间的接缝区域),具体而言,窗屏的泄露概率较大且窗屏面积较大,门把手的泄露概率最大但是面积较小,台面单元的面积较大但泄露概率比窗屏低。因此本实用新型根据上述区域的泄露程度的不同,依序有针对性对上述区域进行不同等级的屏蔽处理。具体而言,首先,针对RFID信号泄露较严重、面积较大的区域—窗屏,本实用新型的衣物处理设备通过在窗屏上增设屏蔽性能良好的第一信号屏蔽部以防止RFID信号通过衣物处理设备的窗屏泄漏到衣物处理设备的外部,同时还需要保证透光性以确保不影响窗屏的正常观察功能。优选地,第一信号屏蔽部包括透明屏蔽膜和镀膜,其中透明屏蔽膜可以但不限于PMMA膜、PC膜或汽车防辐射膜等以保持窗屏表面的平整性及透明度;进一步地优选,在PC膜或者PMMA膜表面进一步镀上金属或其化合物组成的薄膜以便于加强屏蔽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还专门针对泄露概率最大但是面积较小的区域—门把手进行屏蔽处理以防止非洗涤衣物在靠近门把手的位置时RFID信号通过门把手以及门把手与箱体之间的缝隙泄漏到衣物处理设备的外部。优选地,第二信号屏蔽部为设置于所述门把手外侧且能将所述缝隙完全覆盖的屏蔽套,且屏蔽套能够遮挡RFID信号通过缝隙向外泄露的路径,以便于进一步拦截RFID信号。

在完成窗屏以及门把手的屏蔽处理方案之后,还可以针对RFID泄露程度相对较小且面积较大的台面单元设置第三信号屏蔽部以便于完善对RFID信号的屏蔽效果。具体地,第三信号屏蔽部为设置于台面单元至少一侧的信号屏蔽材料。如第三屏蔽部可以包括设置于主控板外表面并覆盖接缝区域的第一种信号屏蔽材料以及设置于台面板内侧的第二种信号屏蔽材料,并且考虑到台面板与主控板区域的泄露程度以及结构较为相近,因此两种屏蔽材料可以相同或者不同,以及针对二者的屏蔽方案以及设置顺序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互换,只需保证该部分的屏蔽效果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衣物处理设备通过对泄露程度不同的区域进行了针对性地屏蔽处理,使得衣物处理设备形成了一个屏蔽性良好的结构具体而言,通过对窗屏、门把手和台面单元进行不同屏蔽水平的处理,使得当位于设备内部的RFID衣物识别模块向外发射RFID信号时,本实用新型的衣物处理设备基本可以将RFID信号拦截至设备内从而避免了RFID衣物识别模块由于检测到设备外的衣物而造成的误识别情况,即保证RFID衣物识别模块仅能检测到衣物处理设备内部的衣物信息,优化了衣物处理设备的智能化水平。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侧开式滚筒洗衣机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衣物处理设备。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侧开式滚筒洗衣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箱体;2、门单元;11、台面单元;21、窗屏;22、门把手;111、台面板;112、主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虽然本实用新型是结合侧开式滚筒洗衣机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第二、第三)信号屏蔽部还可以设置于其他形式的衣物处理设备,如顶开式滚筒洗衣机、波轮洗衣机、洗干一体机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侧开式滚筒洗衣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洗衣机主要包括箱体1、枢转设置于箱体1的前面板上的门单元2以及设置于箱体1内部的用于发射RFID信号以获取待洗涤衣物的衣物信息的RFID识别模块。其中,门单元2主要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框、玻璃观察窗、中框、窗屏、外框,考虑到洗衣机外框的完整性,内框上设置有门把手22,门把手22与箱体1的前面板之间通常存在缝隙以便于门把手22的使用。箱体1还包括台面单元11,台面单元11包括位于箱体1顶部的台面板111、设置于箱体1前上方的主控板112以及台面板111与主控板112之间的接缝区域。由于RFID衣物识别模块的识别信号较强,因此RFID衣物识别模块在识别待洗涤衣物的衣物信息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由于信号泄露而出现洗衣机外部的其他衣物被误识别的情况。

具体而言,发明人在实验中发现,衣物信号被误识别的情况主要集中于洗衣机窗屏21前方、门把手22附近、台面板111上方以及主控板112前等区域,在此基础上,发明人经过多次实验,就上述各个区域的信号泄露程度得到以下结论:在窗屏21前方距离0至40cm的范围内,衣物均可能被识别到,在与窗屏21距离40cm的位置,衣物被识别的概率大约为50%;衣物在靠近门把手22与箱体1之间的缝隙附近且距离该缝隙0至5cm的范围内,衣物极易被识别到,被识别的概率几乎接近100%;在主控板112前上方,RFID标签被识别到的概率大约为9.5%;在台面板111上方,RFID标签被识别到的概率大约为1%,并且台面板和主控板的误识别概率主要针对距离较小的情形,如直接放置于台面板和主控板上的衣物。可以看出,上述区域根据泄露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排序为窗屏21、门把手22、主控板112以及台面板111。由于RFID信号泄露大部分集中于上述四个区域,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洗衣机根据上述区域RFID信号泄露程度的不同依序对上述区域进行以下针对性的屏蔽处理。

考虑到窗屏是RFID信号泄露的最主要区域,针对RFID信号泄露程度最高的区域进行屏蔽处理将会有效地减小衣物误识别情况发生的概率,在这种需求下,洗衣机还包括设置于窗屏21上的第一信号屏蔽部,考虑到窗屏21是朝向用户设置,第一信号屏蔽部包括设置于窗屏21外表面的屏蔽膜以保证窗屏21外表面的平整度,优选地,该屏蔽膜为透明屏蔽膜以保证窗屏21外表面的透明度以避免影响窗屏21的正常观察功能,作为一种示例,可以将PC或者PMMA材料镀在窗屏21外表面形成PC膜或者PMMA膜以屏蔽至少一部分的RFID信号从而减小窗屏方向的误识别概率。进一步地,可以在PC膜或者PMMA膜表面再进行真空镀以形成一层金属或其化合物组成的薄膜,从而进一步增强屏蔽效果。这样的设置不仅保证了良好的屏蔽性能,还保证了窗屏的观察性能不受影响以及门单元外表面的平整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屏蔽膜的种类并不限于PC膜、PMMA膜或金属类薄膜,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屏蔽膜,例如,可以在窗屏21表面黏贴汽车防辐射膜从而在实现信号屏蔽效果的同时还能够避免窗屏磨损从而增加窗屏21的使用寿命,并且多彩的汽车防辐射膜也能起到美化窗屏21的作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第一信号屏蔽部进行设置,只要能减小窗屏方向的误识别概率即可。

在对窗屏21增设第一信号屏蔽部后,窗屏方向的误识别概率已大幅度降低。不过,考虑到箱体1与门把手22之间的缝隙附近也为衣物误识别的高风险区域,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方案中,洗衣机还专门针对该区域进行了屏蔽处理,具体地,洗衣机还包括用于防止RFID信号通过该缝隙泄漏到洗衣机的外部的第二信号屏蔽部,如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门把手22为内置式结构,第二信号屏蔽部为设置于门把手22外侧并且将门把手22与箱体1之间的缝隙完全覆盖的屏蔽套,如防辐射硅胶门把手套,以便于阻隔屏蔽RFID信号的泄露,并且屏蔽套也对门把手22具有一定的标识作用以及保护作用,即套设于门把手外的屏蔽套可以防止外部对门把手22的磨损,并且采用特殊外观的屏蔽套也便于提醒用户门把手22的位置。

第一屏蔽部和第二屏蔽部保证了泄露严重区的屏蔽性能。在此基础上,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误识别概率相对较低的台面单元11上设置第三信号屏蔽部,如第三信号屏蔽部可以为设置于台面板111以及主控板112至少一个侧面的信号屏蔽材料,作为一种优选的示例,可以在台面板111、主控板112以及两者之间的接缝区域的内侧均设置有金属屏蔽材料,如可以在台面板111以及两者之间的接缝区域的内侧黏贴铝箔胶带,主控板112的外侧或者内侧喷涂金属油漆。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第三信号屏蔽部除了采用上述金属屏蔽材料,还可以使用具有屏蔽功能的非金属材料的屏蔽形式,如在台面板111的内侧设置有防辐射布等。此外,第三信号屏蔽部也不仅限于设置于台面板111、主控板112以及两者之间的接缝区域的内侧,如第三信号屏蔽部还可以为设置于主控板112外侧的防辐射高分子膜等,或者在主控板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置不同形式的屏蔽结构,总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第三信号屏蔽部进行合理设置,只要能降低台面单元的误识别概率即可。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