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系统电脑横机底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7302发布日期:2019-02-15 20:18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四系统电脑横机底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四系统电脑横机底板装置。



背景技术:

电脑横机机头上的底板结构可使织针完成编织、吊目、翻针、接针和不织五个基础动作。为了提高编织效率以及编织更多的花样,技术人员相继研发出双系统或者三系统横机底板,对底板上安装的三角装置进行结构以及布局优化,为了使同一行相邻线圈大小能够调节、织物有变化、增加层次感,往往需要在一对度目三角的上方设置一对辅助度目。

现有多系统横机底板上的多对辅助度目的驱动装置一般采用一个电机结合辅助度目连杆的方式,例如申请号为2017107048081的中国专利:一种电脑横机山板,该技术方案中采用一个电机驱动辅助度目连杆做左右直线移动,辅助度目连杆上设置有滑槽结构,通过滑槽结构可使辅助度目沿着三角母板上的八字形滑槽做定向移动。该技术方案中多对辅助度目由同一台电机控制,工作时同时运行,存在每个系统的辅助度目不可单独控制的缺点。

此外,度目三角的驱动装置中往往采用一个电机驱动一个度目三角,一个系统里至少设置一对度目三角,故至少需要两个电机进行驱动,针对多系统横机底板时,其底板背面需要安装多个电机进行驱动度目三角,会造成各个零部件安装紧密、增加横机机头重量,影响其运行速度和精度,虽然现有技术中已有一个电机驱动一对度目三角的设计,但是还存在缺点和不足,例如申请号为201220351479X的中国专利:针织横机的度目三角传动机构,该技术方案中采用一个电机驱动齿轮箱,齿轮箱上带有一主动杆和一从动杆,主动杆上设有两个同轴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从动杆上设有同轴的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第二齿轮与从动杆上的第三齿轮啮合,第四齿轮同时与第五和第六齿轮啮合,第五齿轮和第六齿轮分别与第七齿轮和第八齿轮啮合,第七齿轮和第八齿轮分别与和度目三角固定在一起的齿条相啮合。该技术方案中设计齿轮箱,若应用在多系统横机山板中,存在增加机头重量的缺点,另外多对齿轮进行啮合传动,若齿轮发生磨损会导致齿轮间不能完整啮合,会发生震动,影响针织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每个系统的辅助度目可单独控制、一对度目三角只需一个电机驱动的四系统电脑横机底板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四系统电脑横机底板装置,包括三角母板和选针母板,三角母板和选针母板拼接在一起组成横机底板;三角母板上设置四套三角系统,四套三角系统从左至右且关于三角母板的中线相对称地依次设置在三角母板上;选针母板上设置四套选针系统,四套选针系统从左至右且关于选针母板的中线相对称地设置在选针母板上;一套三角系统对应一套选针系统;每套三角系统均包括左辅助度目、右辅助度目、左度目三角和右度目三角;左辅助度目和右辅助度目呈八字形设置在三角母板上;左度目三角和右度目三角呈八字形设置在三角母板上,且位于左辅助度目和右辅助度目的下方;左度目三角和右度目三角之间设置有翻针斜三角、编织压针三角和编织起针接针压针三角,且翻针斜三角、编织压针三角和编织起针接针压针三角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三角母板上;左辅助度目和右辅助度目的上方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左翻针压针三角、摆动三角和右翻针压针三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度目驱动组件和度目三角驱动组件;

所述辅助度目驱动组件包括电机一、辅助度目滑条、左辅助度目滑块和右辅助度目滑块;辅助度目滑条上开设有辅助度目滑槽,辅助度目滑槽为非直线型,辅助度目滑条的下部为齿条结构;电机一的输出轴上连接有齿轮一,齿轮一与辅助度目滑条下部的齿条结构进行啮合传动;左辅助度目滑块和右辅助度目滑块分别镶嵌式设置在三角母板上开设的一对呈八字形设置的滑槽一中;左辅助度目滑块和右辅助度目滑块的底部一端滑动设置在辅助度目滑槽中,其上部分别连接左辅助度目和右辅助度目;

所述度目三角驱动组件包括电机二、度目滑条、左度目滑块和右度目滑块;度目滑条上固定有两个轴承,度目滑条的下部为齿条结构;电机二的输出轴上连接有齿轮二,齿轮二与度目滑条下部的齿条结构进行啮合传动;左度目滑块和右度目滑块的上部均设置有一凸出块,两个凸出块分别镶嵌式设置在三角母板上开设的一对呈八字形设置的滑槽二中,两个凸出块分别与左度目三角和右度目三角固定连接;左度目滑块和右度目滑块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凹槽结构,该凹槽结构的两侧面为非平面结构;当电机二的输出轴转动带动齿轮二转动,齿轮二与度目滑条下部的齿条结构进行啮合进而带动度目滑条左右移动,在度目滑条左右移动过程中,两个轴承分别作用在左度目滑块和右度目滑块底部的凹槽结构内,从而使左度目滑块和右度目滑块做定向上下移动。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机一和电机二安装在同一个电机固定座上。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机固定座背对电机一和电机二的那一面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上滑条固定片、中滑条固定片和下滑条固定片;上滑条固定片和中滑条固定片将辅助度目滑条限位在电机固定座上;中滑条固定片和下滑条固定片将度目滑条限位在电机固定座上。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上滑条固定片的横截面呈L型。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机一和电机二均采用步进电机,其精度高,能精确地控制辅助度目滑条和度目滑条的左右移动距离。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三角母板的宽度为550mm,结构更加紧凑。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三角母板上还设置有左回针三角、右回针三角、左可调三角、右可调三角、左保留三角、右保留三角、三个中间回针三角、三个中间保留三角;左回针三角和右回针三角左右设置,且位于四套三角系统的两侧,左可调三角位于左回针三角的下方,左保留三角位于左可调三角的下方,右可调三角位于右回针三角的下方,右保留三角位于右可调三角的下方;三个中间回针三角和三个中间保留三角上下一一对应设置,且从左至右依次设置在每相邻的两个三角系统之间。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选针母板的背面设置有四个推针电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相比于现有的多系统中多对辅助度目共有一台电机控制,工作时多对辅助度目同时运行,本实用新型中每个系统的辅助度目可单独控制,一对辅助度目由一个电机控制,控制更加精准;(2)利用上滑条固定片、中滑条固定片和下滑条固定片将辅助度目滑条、度目滑条限定在电机固定座上,使辅助度目滑条、度目滑条只能左右移动,减少其运动误差;(3)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四系统横机底板结构更加紧凑,适用于HP机型,能够实现编织、吊目、翻针、接针、不织、编织紧吊和吊目紧吊七个动作,能编织更多花样且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横机底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横机底板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从右边起四分之一三角母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去除三角母板以及三角母板上的三角装置后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辅助度目驱动组件和度目三角驱动组件)。

图7是图6中左度目滑块和右度目滑块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施例中翻针时针脚走针轨迹原理图。

图9是本实施例中编织时针脚走针轨迹原理图。

图10是本实施例中接针时针脚走针轨迹原理图。

图11是本实施例中吊目时针脚走针轨迹原理图。

图12是本实施例中不织时针脚走针轨迹原理图。

图13是本实施例中编织紧吊时针脚走针轨迹原理图。

图14是本实施例中吊目紧吊时针脚走针轨迹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三角母板C1;选针母板C2;右回针三角1;右可调三角2;右保留三角3;右辅助度目4;右翻针压针三角5;摆动三角6;左翻针压针三角7;左辅助度目8;右度目三角10;编织起针接针压针三角11;编织压针三角12;左度目三角13;翻针斜三角14;中间保留三角15;左回针三角16;中间回针三角17;左可调三角18;左保留三角19;电机一20;电机二21;左辅助度目滑块22;辅助度目滑条23;辅助度目滑槽23-1;右辅助度目滑块24;上滑条固定片25;电机固定座26;中滑条固定片27;右度目滑块28;下滑条固定片29;度目滑条30;轴承30-1、30-2;左度目滑块31;凹槽结构31-1;凸出块31-2;齿轮一32; 齿轮二33;滑槽一34;滑槽二35;针脚36A;针脚36B;推针电机E。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14。

本实施例一种四系统电脑横机底板装置,包括三角母板C1和选针母板C2,三角母板C1和选针母板C2拼接在一起组成横机底板,本实施例能够实现编织、吊目、翻针、接针、不织、编织紧吊和吊目紧吊七个动作。

三角母板C1上设置有左回针三角16、右回针三角1、左可调三角18、右可调三角2、左保留三角19、右保留三角3、三个中间回针三角17、三个中间保留三角15和四套三角系统A、B、C、D。四套三角系统A、B、C、D从左至右且关于三角母板C1的中线相对称地依次设置在三角母板C1上。左回针三角16和右回针三角1左右设置,且位于四套三角系统A、B、C、D的两侧,左可调三角18位于左回针三角16的下方,左保留三角19位于左可调三角18的下方,右可调三角2位于右回针三角1的下方,右保留三角3位于右可调三角2的下方;三个中间回针三角17和三个中间保留三角15上下一一对应设置,且从左至右依次设置在每相邻的两个三角系统之间。

选针母板C2上设置四套选针系统,四套选针系统从左至右且关于选针母板C2的中线相对称地设置在选针母板C2上。一套三角系统对应一套选针系统。选针母板C2的背面设置有四个推针电机E,一个推针电机E对应一套选针系统。

每套三角系统均包括左辅助度目8、右辅助度目4、左度目三角13、右度目三角10、辅助度目驱动组件和度目三角驱动组件。

左辅助度目8和右辅助度目4呈八字形设置在三角母板C1上;左度目三角13和右度目三角10呈八字形设置在三角母板C1上,且位于左辅助度目8和右辅助度目4的下方。左度目三角13和右度目三角10之间设置有翻针斜三角14、编织压针三角12和编织起针接针压针三角11,且翻针斜三角14、编织压针三角12和编织起针接针压针三角11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三角母板C1上。左辅助度目8和右辅助度目4的上方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左翻针压针三角7、摆动三角6和右翻针压针三角5。

辅助度目驱动组件包括电机一20、辅助度目滑条23、左辅助度目滑块22和右辅助度目滑块24。辅助度目滑条23上开设有辅助度目滑槽23-1,辅助度目滑槽23-1为非直线型,辅助度目滑条23的下部为齿条结构。电机一20的输出轴上连接有齿轮一32,齿轮一32与辅助度目滑条23下部的齿条结构进行啮合传动。左辅助度目滑块22和右辅助度目滑块24分别镶嵌式设置在三角母板C1上开设的一对呈八字形设置的滑槽一34中。左辅助度目滑块22和右辅助度目滑块24的底部一端滑动设置在辅助度目滑槽23-1中,其上部分别连接左辅助度目8和右辅助度目4。电机一20的输出轴转动带动齿轮一32转动,齿轮一32与辅助度目滑条23下部的齿条结构进行啮合进而带动辅助度目滑条23左右移动,由于辅助度目滑条23上的辅助度目滑槽23-1为非直线型,进而使左辅助度目滑块22和右辅助度目滑块24分别沿着三角母板C1上的一对呈八字形设置的滑槽一34的内壁做定向上下移动,进而带动分别与左辅助度目滑块22、右辅助度目滑块24固定连接的左辅助度目8、右辅助度目4做定向移动。

度目三角驱动组件包括电机二21、度目滑条30、左度目滑块31和右度目滑块28。度目滑条30上固定有两个轴承30-1、30-2,度目滑条30的下部为齿条结构。电机二21的输出轴上连接有齿轮二33,齿轮二33与度目滑条30下部的齿条结构进行啮合传动。左度目滑块31和右度目滑块28的上部均设置有一凸出块(参见图6,左度目滑块31上的凸出块31-2),两个凸出块分别镶嵌式设置在三角母板C1上开设的一对呈八字形设置的滑槽二35中,两个凸出块分别与左度目三角13和右度目三角10固定连接。左度目滑块31和右度目滑块28的后部分别设置有凹槽结构(参见图7,左度目滑块31后部的凹槽结构31-1),该凹槽结构的两侧面为非平面结构。当电机二21的输出轴转动带动齿轮二33转动,齿轮二33与度目滑条30下部的齿条结构进行啮合进而带动度目滑条30左右移动,在度目滑条30左右移动过程中,两个轴承30-1、30-2分别作用在左度目滑块31和右度目滑块28底部的凹槽结构内,从而使左度目滑块31和右度目滑块28沿着三角母板C1上的一对呈八字形设置的滑槽二35的内壁做定向上下移动,进而带动分别与左度目滑块31、右度目滑块28固定连接的左度目三角13、右度目三角10做定向上下移动。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电机一20和电机二21均采用步进电机,其精度高,能精确地控制辅助度目滑条23和度目滑条30的左右移动距离,并且两个电机安装在同一个电机固定座26上,电机固定座26背对电机一20和电机二21的那一面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上滑条固定片25、中滑条固定片27和下滑条固定片29,其中上滑条固定片25的横截面设计为L型,方便将其更稳固地固定在电机固定座26上;上滑条固定片25和中滑条固定片27将辅助度目滑条23限位在电机固定座26上;中滑条固定片27和下滑条固定片29将度目滑条30限位在电机固定座26上,从而保证辅助度目滑条23和度目滑条30只能左右移动,减少运动误差,提高运动精度。

本实施例中含有四套三角系统的三角母板C1的宽度L仅为550mm,结构更加紧凑,编织效率更高。

参照图8至图14为织针进行编织、吊目、翻针、接针、不织、编织紧吊和吊目紧吊七个动作时的走针轨迹,下面进行一一阐述。

(1)翻针

参照图8 ,以左边起第一套三角系统进行描述,编织翻针时,织针按照图中从左至右的方向进入编织三角,针脚36B沿着左保留三角19的斜面向上移动,然后进入左度目三角13上的凹槽针道,此时翻针斜三角14没有凹进三角母板C1内,在翻针斜三角14的作用下针脚36B按照图中的针脚轨迹向右继续运动,随后进入编织压针三角12上的编织针道内,在中间保留三角15的作用下,织针走出编织三角,同时完成翻针。

(2)编织

参照图9 ,以左边起第一套三角系统进行描述,编织时,织针按照图中从左至右的方向进入编织三角,针脚36B沿着左保留三角19的斜面向上移动,随后平移一端距离后,被左度目三角13的底端面接住,随后进入编织压针三角12上的编织针道内,接着经过右度目三10,在中间保留三角15的作用下,织针走出编织三角,完成编织。

(3)接针

参照图10,以左边起第一套三角系统进行描述,接针时,织针按照图中从左至右的方向进入编织三角,针脚36B沿着左保留三角19上的平面水平移动一段距离后进入编织起针接针压针三角11上的接针针道完成接针,随后继续水平移动走出编织三角。

(4)吊目

参照图11,以左边起第一套三角系统进行描述,吊目时,织针按照图中从左至右的方向进入编织三角,针脚36B沿着左保留三角19上的平面水平移动一段距离后进入编织压针三角12上的编织针道内,由于此时编织起针接针压针三角11凹进三角母板C1内,织针进入编织针道后按照图中的针脚轨迹向右进行水平移动,移动一段距离后,在右度目三角10的作用下,走出编织三角。

(5)不织

参照图12,以左边起第一套三角系统进行描述,不织时,织针按照图中从左至右的方向进入编织三角,针脚36B在左保留三角19上的平面作用下进行水平移动向右移动,直至走出编织三角。

(6)编织紧吊

参照图13,以左边起第一套三角系统进行描述,编织紧吊时,织针按照图中从左至右的方向进入编织三角,此时,左辅助度目8向下移动处于工作位置,针脚36A先接触到左辅助度目8的走针轨迹,即左辅助度目8下部的水平走针面,针脚36A沿着水平走针面移动一段距离后, 针脚36B被编织起针接针压针三角11的斜面接住,随后进入正常的编织轨迹中,至此完成编织紧吊。

(7)吊目紧吊

参照图14,以左边起第一套三角系统进行描述,吊目紧吊时,织针按照图中从左至右的方向进入编织三角,此时,左辅助度目8向下移动处于工作位置,针脚36A先接触到左辅助度目8的走针轨迹,即左辅助度目8下部的水平走针面,针脚36A沿着水平走针面移动一段距离后, 针脚36B被左度目三角13的侧面走针面接住,随后进入正常的吊目轨迹中,至此完成吊目紧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