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27516发布日期:2019-09-20 23:05阅读:2648来源:国知局
网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网布。



背景技术:

目前网布在外观上丝路弯曲,不美观,网布丝路的间隙比较大,通透性太强,并且市面上的网布为了达到颜色效果,会在尼龙丝的编织里加入带有颜色的尼龙绳,但是这种网布手感差,没有立体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网布丝路间隙紧凑,颜色和手感效果好的网布。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网布,由垂直互相交织的多组经纱组和多组纬纱组构成,所述经纱组包括互相平行的第一经纱、第二经纱、第三经纱和第四经纱,其中第一经纱与第二经纱相邻,第二经纱与第三经纱相邻,第三经纱与第四经纱相邻;所述纬纱组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纬纱~第十六纬纱,其中第一纬纱~第十六纬纱依次相邻;所述第一纬纱~第十六纬纱依次为一根雪尼尔丝和三根弹性丝的循环,所述第一经纱~第四经纱均为尼龙单丝,所述雪尼尔丝带颜色。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经纱、第二经纱、第三经纱和第四经纱直径均为0.2mm,第一经纱与第二经纱,第二经纱与第三经纱,第三经纱与第四经纱,这三者间距相等,均为0.078mm。

作为优选,所述雪尼尔丝直径为1.8mm,弹性丝直径为0.6mm,相邻纬纱之间的间距均为0.256mm。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经纱分别置于第一纬纱顶面、第二纬纱底面、第三纬纱顶面、第四纬纱底面、第五纬纱顶面、第六纬纱底面、第七纬纱顶面、第八纬纱底面、第九纬纱顶面、第十纬纱顶面、第十一纬纱顶面、第十二纬纱顶面、第十三纬纱底面、第十四纬纱底面、第十五纬纱底面、第十六纬纱底面;所述第二经纱分别置于第一纬纱底面、第二纬纱底面、第三纬纱底面、第四纬纱底面、第五纬纱顶面、第六纬纱顶面、第七纬纱顶面、第八纬纱顶面、第九纬纱底面、第十纬纱顶面、第十一纬纱底面、第十二纬纱顶面、第十三纬纱底面、第十四纬纱顶面、第十五纬纱底面、第十六纬纱顶面;所述第三经纱分别置于第一纬纱底面、第二纬纱顶面、第三纬纱底面、第四纬纱顶面、第五纬纱底面、第六纬纱顶面、第七纬纱底面、第八纬纱顶面、第九纬纱底面、第十纬纱底面、第十一纬纱底面、第十二纬纱底面、第十三纬纱顶面、第十四纬纱顶面、第十五纬纱顶面、第十六纬纱顶面;所述第一经纱分别置于第一纬纱顶面、第二纬纱顶面、第三纬纱顶面、第四纬纱顶面、第五纬纱底面、第六纬纱底面、第七纬纱底面、第八纬纱底面、第九纬纱顶面、第十纬纱底面、第十一纬纱顶面、第十二纬纱底面、第十三纬纱顶面、第十四纬纱底面、第十五纬纱顶面、第十六纬纱底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网布的编织上纬向使用了1根 1.8mm带有颜色的雪尼尔丝和3根0.6mm尼龙丝的循环结构,在径向上使用了 0.2mm的尼龙丝,间隙紧凑,达到颜色和手感比较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网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网布,由垂直互相交织的多组经纱组和多组纬纱组构成。

如图2所示,经纱组包括互相平行的第一经纱11、第二经纱12、第三经纱13和第四经纱14,第一经纱11~第四经纱14均为尼龙单丝。其中第一经纱11与第二经纱12相邻,第二经纱12与第三经纱13相邻,第三经纱13与第四经纱14相邻。第一经纱11、第二经纱12、第三经纱13和第四经纱14直径均为0.2mm,第一经纱11与第二经纱12,第二经纱12与第三经纱13,第三经纱13与第四经纱14,这三者间距相等,均为0.078mm。

如图1、3所示,纬纱组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纬纱201~第十六纬纱216,其中第一纬纱201~第十六纬纱216依次相邻。第一纬纱~第十六纬纱依次为一根雪尼尔丝和三根弹性丝的循环,即第一纬纱201、第五纬纱205、第九纬纱209、第十三纬纱213为雪尼尔丝,其余纬纱为弹性丝,且雪尼尔丝带颜色,其余弹性丝和尼龙单丝均为白色。雪尼尔丝直径为1.8mm,弹性丝直径为0.6mm,相邻纬纱之间的间距均为0.256mm。

第一经纱11分别置于第一纬纱201顶面、第二纬纱202底面、第三纬纱 203顶面、第四纬纱204底面、第五纬纱205顶面、第六纬纱206底面、第七纬纱207顶面、第八纬纱208底面、第九纬纱209顶面、第十纬纱210顶面、第十一纬纱211顶面、第十二纬纱212顶面、第十三纬纱213底面、第十四纬纱214底面、第十五纬纱215底面、第十六纬纱216底面;所述第二经纱12 分别置于第一纬纱201底面、第二纬纱202底面、第三纬纱203底面、第四纬纱204底面、第五纬纱205顶面、第六纬纱206顶面、第七纬纱207顶面、第八纬纱208顶面、第九纬纱209底面、第十纬纱210顶面、第十一纬纱211底面、第十二纬纱212顶面、第十三纬纱213底面、第十四纬纱214顶面、第十五纬纱215底面、第十六纬纱216顶面;所述第三经纱13分别置于第一纬纱 201底面、第二纬纱202顶面、第三纬纱203底面、第四纬纱204顶面、第五纬纱205底面、第六纬纱206顶面、第七纬纱207底面、第八纬纱208顶面、第九纬纱209底面、第十纬纱210底面、第十一纬纱211底面、第十二纬纱212 底面、第十三纬纱213顶面、第十四纬纱214顶面、第十五纬纱215顶面、第十六纬纱216顶面;所述第一经纱11分别置于第一纬纱201顶面、第二纬纱 202顶面、第三纬纱203顶面、第四纬纱204顶面、第五纬纱205底面、第六纬纱206底面、第七纬纱207底面、第八纬纱208底面、第九纬纱209顶面、第十纬纱210底面、第十一纬纱211顶面、第十二纬纱212底面、第十三纬纱 213顶面、第十四纬纱214底面、第十五纬纱215顶面、第十六纬纱216底面。以上织法作为一个循环,重复的织法形成网布。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