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剪线装置及其剪线凸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75544发布日期:2019-10-15 17:50阅读:5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剪线装置及其剪线凸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缝制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剪线装置及其剪线凸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缝纫机大多采用自动剪线结构,而自动剪线机构大多采用剪线驱动凸轮来驱动剪线曲柄来实现剪线的动作;现有缝纫机的剪线驱动凸轮通常由三个凸轮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分别为剪线部分1’、强制回刀部分2’和固定部分3’,由此组成一个外形机构复杂的零件,从而导致了制造复杂且成本高。

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专利号:CN 106948103A)公开了一种缝纫机剪线装置及缝纫机,说明书第68段所述“本申请中,剪线凸轮包括凸轮固定部和凸轮剪线驱动部,所述凸轮固定部位于凸轮剪线驱动部的左侧、两者一体地形成一整体件,所述凸轮固定部通过沿下轴的径向延伸的固定螺钉固定在下轴上,进而将剪线凸轮整体固定于下轴,所述剪线驱动凸轮面为凸轮剪线驱动部的部分外周面,所述强制复位驱动凸轮面为凸轮固定部的部分外周面。剪线凸轮包括凸轮固定部、设在凸轮固定部右端侧的凸轮剪线驱动部、以及设在凸轮固定部左端侧的凸轮强制复位驱动部,凸轮固定部、凸轮剪线驱动部、以及凸轮强制复位驱动部三者一体地形成一整体件,所述凸轮固定部通过沿下轴的径向延伸的固定螺钉固定在下轴上,进而将剪线凸轮整体固定于下轴,所述剪线驱动凸轮面为凸轮剪线驱动部的部分外周面,所述强制复位驱动凸轮面为凸轮强制复位驱动部的部分外周面。”,剪线凸轮由多个部件构成,结构复杂且制造成本高,损坏时维修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制造复杂且成本高缺点,提供了一种制造简单且成本低的剪线装置及其剪线凸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剪线凸轮,包括凸轮本体,凸轮本体包括剪线驱动部和回刀部,剪线驱动部为圆弧段,剪线驱动部的外周面为剪线驱动面,回刀部设在剪线驱动部的内侧且与回刀部连接,回刀部与剪线驱动部为一体式结构,回刀部上设有回刀杆,回刀杆与剪线驱动部的侧面垂直设置。将剪线驱动部和回刀部做成一体式结构,在生产制造时可以一体成型,简化了凸轮本体结构的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在剪线时,回刀部上的回刀杆与剪线驱动曲柄配合工作,产生一个使剪线驱动曲柄回转的力,同时也限定了剪线驱动部转动的行程,方便凸轮本体及时进行剪线,又能够及时进行复位,进行下一次剪线。

作为优选,凸轮本体上开设有轴孔,回刀杆设在轴孔的下方,剪线驱动部开设有固定孔,固定孔与轴孔相通,固定孔设在剪线驱动面的左端。凸轮本体通过轴孔与驱动轴连接,驱动轴穿设在轴孔内,固定孔内穿设固定杆与驱动轴连接,固定杆贯穿于驱动轴,在驱动轴带动凸轮本体转动时,防止驱动轴与凸轮本体相对转动,提高驱动轴与凸轮本体连接的稳定性。

一种剪线装置,包括以上所述的剪线凸轮,还包括剪线驱动曲柄,剪线驱动曲柄上设有可以转动的滚柱,滚柱与剪线驱动面相抵。凸轮本体转动时,剪线驱动面与滚柱相对滑动,同时推动滚柱运动,滚柱转动可以降低剪线驱动面与剪线驱动曲柄之间的摩擦阻力,提高了部件之间工作的灵活性。

作为优选,剪线驱动曲柄上还设有与回刀杆配合的顶柱,剪线驱动部上设有剪线起点和剪线终点,剪线起点设在剪线驱动部的左端部,剪线终点设在剪线驱动部的右端部,剪线终点与滚柱相抵时,顶柱与回刀杆相抵。缝纫机需要剪线时,剪线驱动曲柄上的滚柱卡入剪线驱动凸轮上的剪线驱动部,剪线驱动凸轮在驱动轴的转动下,剪线驱动凸轮也随着转动,从而驱动滚柱顺着剪线驱动部,从剪线起点运转到剪线结束点,使剪线驱动曲柄也随着转动;运转到剪线结束点时,回刀杆与顶柱相碰,产生一个使剪线驱动曲柄回转的力,使剪线驱动曲柄回复更顺畅,简化了装置的结构,降低了维护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将剪线驱动部和回刀部做成一体式结构,在生产制造时可以一体成型,简化了凸轮本体结构的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通过设置回刀杆限定了剪线驱动部转动的行程,也方便了剪线凸轮回位。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凸轮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凸轮本体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剪线装置剪线结束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剪线装置剪线结束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凸轮本体、2—回刀杆、3—剪线驱动曲柄、11—剪线驱动部、12—回刀部、13—轴孔、14—固定孔、15—剪线起点、16—剪线终点、17—剪线驱动面、31—滚柱、31—顶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剪线凸轮,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凸轮本体1,凸轮本体1包括剪线驱动部11和回刀部12,剪线驱动部11为圆弧段,剪线驱动部11的外周面为剪线驱动面17,回刀部12设在剪线驱动部11的内侧且与回刀部12连接,回刀部12 与剪线驱动部11为一体式结构,回刀部12上设有回刀杆2,回刀杆2与剪线驱动部11的侧面垂直设置。将剪线驱动部11和回刀部12做成一体式结构,在生产制造时可以一体成型,简化了凸轮本体1结构的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在剪线时,回刀部12上的回刀杆2与剪线驱动曲柄3配合工作,产生一个使剪线驱动曲柄3回转的力,同时也限定了剪线驱动部11转动的行程,方便凸轮本体1及时进行剪线,又能够及时进行回位,进行下一次剪线。

凸轮本体1上开设有轴孔13,回刀杆2设在轴孔13的下方,剪线驱动部 11开设有固定孔14,固定孔14与轴孔13相通,固定孔14设在剪线驱动面17 的左端。凸轮本体1通过轴孔13与驱动轴连接,驱动轴穿设在轴孔13内,固定孔14内穿设固定杆与驱动轴连接,固定杆贯穿于驱动轴,在驱动轴带动凸轮本体1转动时,防止驱动轴与凸轮本体1相对转动,提高驱动轴与凸轮本体1 连接的稳定性。

一种剪线装置,包括以上所述的剪线凸轮,还包括剪线驱动曲柄3,剪线驱动曲柄3上设有可以转动的滚柱31,滚柱31与剪线驱动面17相抵。凸轮本体 1转动时,剪线驱动面17与滚柱31相对滑动,同时推动滚柱31运动,滚柱31 转动可以降低剪线驱动面17与剪线驱动曲柄3之间的摩擦阻力,提高了部件之间工作的灵活性。

剪线驱动曲柄3上还设有与回刀杆2配合的顶柱32,剪线驱动部11上设有剪线起点15和剪线终点16,剪线起点15设在剪线驱动部11的左端部,剪线终点16设在剪线驱动部11的右端部,剪线终点16与滚柱31相抵时,顶柱32与回刀杆2相抵。缝纫机需要剪线时,剪线驱动曲柄3上的滚柱31卡入剪线驱动凸轮1上的剪线驱动部11,剪线驱动凸轮1在驱动轴的转动下,剪线驱动凸轮1也随着转动,从而驱动滚柱31顺着剪线驱动部11,从剪线起点15运转到剪线结束点16,使剪线驱动曲柄3也随着转动;运转到剪线结束点16时,回刀杆 2与顶柱32相碰,产生一个使剪线驱动曲柄3回转的力,使剪线驱动曲柄3回复更顺畅,简化了装置的结构,降低了维护的成本。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回刀部12与剪线驱动部11通过焊接连接。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的是驱动轴上设有销孔,固定杆的端部设在销孔内,从而固定驱动轴和凸轮本体1,方便拆装。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