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59100发布日期:2020-07-10 17:55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洗衣机。



背景技术:

通常,洗衣机包括:外槽,其盛放洗涤水;滚筒,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外槽内并容纳衣物等(以下,称为“洗织物”或“洗涤物”),随着滚筒进行旋转,实现洗涤物的洗涤和脱水。

洗衣机可以分为顶入式(toploadingtype)和前入式(frontloadingtype),对于所述顶入式而言,设计成滚筒的旋转中心竖直形成,并且可以从上侧投入洗涤物;对于所述前入式而言,设计成滚筒的旋转中心水平形成或沿着朝向后端逐渐变低的方向倾斜形成,并且可以从前方投入洗涤物。

所述顶入式的洗衣机大体可以分为搅拌式(agitatortype)和波轮式(pulsatortype),对于所述搅拌式而言,通过使竖立在滚筒中央的洗涤棒旋转来进行洗涤;对于所述波轮式而言,通过使形成于滚筒底部的圆板形状的波轮或者滚筒进行旋转来执行洗涤。

通常,将所述前入式称为滚筒洗衣机,在滚筒的内周面设置有提升器,提升器随着滚筒的旋转使洗涤物升降,由此执行洗涤。

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04-0071430号(2004年08月12日)(以下称为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顶入式全自动洗衣机。

在所述现有技术中公开的洗衣机设置有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包括:提供驱动力的驱动马达;用于使外槽进行旋转的脱水轴;用于驱动波轮的洗涤轴;以及用于选择性地驱动所述脱水轴和洗涤轴的联接器。

就所述联接器而言,在洗涤期间将由所述驱动马达所产生的旋转力传递到所述波轮,而在脱水期间将该旋转力同时传递到所述波轮和外槽。即,所述洗涤轴始终结合于所述驱动马达,而所述脱水轴选择性地结合于所述驱动马达。为此,所述联接器与所述脱水轴啮合并能够上下移动,并且在其外周面设置有能够与所述驱动马达的转子啮合的齿面。由此,当所述联接器上升时,解除所述脱水轴和所述转子之间的结合,当所述联接器下降时,所述联接器与所述转子啮合,并将转子的旋转力传递给所述脱水轴。

另一方面,在用于使驱动马达的旋转轴和洗涤轴连接的部分安装了行星齿轮,由此具有用于在洗涤模式下驱动波轮的驱动马达的扭矩将会变小的优点。即,与未安装有行星齿轮的洗衣机相比,即便使用具有相对较小的扭矩的驱动马达,也不会在驱动波轮方面上存在有不便之处。因此,具有通过减小驱动马达的尺寸,具体而言,减小转子和定子铁芯的层叠高度以及转子的高度,来能够使马达薄型化的优点。

具体而言,在行星齿轮的减速比为3.8:1(驱动马达旋转3.8圈时,波轮旋转1圈)的条件下,将定子铁芯的层叠高度从27mm减小至14mm,由此驱动马达的最大扭矩达到了约30.4nm。

然而,在应用于以能量进程半负荷(halfload)(10.5kg)为基准,需要最小扭矩为33.5nm的、具有直径为27英寸的滚筒的顶入式洗衣机的情况下,会出现驱动马达无法达到所需扭矩的问题。那么,在洗涤期间,实际上驱动马达的运转模式不能充分地跟随指令值,因此可能会引起洗涤性能下降的问题。

因此,在保持行星齿轮的减速比、马达的尺寸以及定子铁芯的层叠高度的前提下,需要改变用于增大驱动马达的驱动扭矩的马达的设计条件。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所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为了改善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提出。

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洗衣机的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面形成有开口并形成外形;顶盖,其覆盖所述箱体的顶面,在顶盖的内侧形成有洗涤物投入口;门,结合于所述顶盖,用于开闭所述洗涤物投入口;底座,其结合于所述箱体的下端并支撑所述箱体;外槽,其容纳于所述箱体的内部,在所述外槽的内部填充有洗涤水;内槽,其容纳于所述外槽的内部,用于投入洗涤物;波轮,其安装于所述内槽的底部,用于使洗涤水和洗涤物进行强制流动;以及驱动部,其安装于所述外槽的底部,并且向所述波轮和所述内槽提供旋转力,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马达,其具有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固定于所述外槽的底部,所述转子在所述定子的外侧进行旋转;轴部,其具有洗涤轴和脱水轴,所述洗涤轴用于将所述驱动马达的旋转力传递给所述波轮,所述脱水轴用于将所述驱动马达的旋转力传递给所述内槽;以及行星齿轮,其设置于所述轴部的某一位置,用于降低所述洗涤轴的转速且增加扭矩,所述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其通过层叠多个铁板而形成,所述铁板包括:磁轭;和多个磁极(pole),其从所述磁轭的外侧边缘以辐射状延伸,并且沿着所述磁轭圆周方向隔开配置;绝缘体,其覆盖所述定子铁芯;以及线圈,其缠绕于被所述绝缘体覆盖的所述磁极的外周面上,所述驱动马达和所述波轮的基于所述行星齿轮的转速比为3.8:1,所述定子铁芯的层叠高度为13.5mm-14.5mm,所述线圈的匝数为100以上且140以下。

发明效果

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洗衣机,能够获得:在不改变行星齿轮的减速比、驱动马达的尺寸以及定子铁芯的层叠高度的情况下,就能适当地改变线圈的线径和线圈的缠绕圈数(以下称为“匝数”),从而增大马达的驱动扭矩值的效果。

详细而言,为了增加线圈的匝数,需要在给定的槽填充(slotfill)条件下减小线圈的线径,若线圈的线径变小,则会使电阻增大,进而可能会引发马达的效率低下和马达的温度上升。但是,本发明使用行星齿轮来减小马达的扭矩值,因此,确认了即使输入电流值的变小也不会发生大问题。

另一方面,若线圈的匝数增加,则会使马达的反电动势增大,随着马达的反电动势增加,扭矩常数会变大,因此,具有在供应相同电流量的条件下马达的扭矩值增加的优点。但是,若反电动势变大,则在脱水模式下将会加快为了提高马达的转速而执行的弱场控制的进入时间点。

此外,若线圈的匝数过多而在洗涤模式下执行弱场控制,则马达的电流变小,由此使驱动马达的扭矩变小,其结果,可能会引起洗涤性能下降的反效果。

本发明通过在适当的范围内调整线圈的线径和匝数,以防止发生如上所述的反效果,由此能够获得增加马达的扭矩的结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洗衣机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部设置于外槽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所述驱动部的立体图。

图4是所述驱动部的侧视图。

图5是所述驱动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所述驱动部的纵向剖视图。

图7是示出从所述驱动部去除驱动马达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所述驱动部的转子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部在脱水模式下的纵向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离合器止动件(stopper)的底部立体图。

图11是结合有离合器杠杆的离合器止动件的底部立体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离合器止动件的仰视图。

图13是结合有离合器杠杆的离合器止动件的俯视立体图。

图14是所谓的重叠等高线图表,考虑到最大扭矩、发电制动电流以及马达效率,用于推导出线圈相对于定子铁芯的层叠高度的适当匝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洗衣机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洗衣机的剖视图。

参照图1,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洗衣机1可以包括:壳体10,其形成外观;顶盖11,其配置于所述壳体10的上端;以及底座12,其配置于所述壳体10的下端。

所述壳体10形成为具有内部空间的四边形形状,并且其上端和下端开放。在所述壳体10的内部,可以设置有洗涤所需的各种装置。

所述顶盖11配置于所述壳体10的呈开放的上端,并且形成有能够投入洗涤物的洗涤物投入口(未图示)。并且,在所述顶盖11的上侧,设置有能够开闭所述洗涤物投入口的门13。例如,所述门13可以设置成用户能够使其进行转动。

所述底座12配置成遮蔽所述壳体10的呈开放的下端。在所述底座12的底面配置有一个或多个腿部14,由此使所述底座12与底面隔开。此外,也可以通过旋转所述腿部14来对所述洗衣机1的水平度进行调整。此外,在所述底座12可以设置有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防散筋300,对于所述防散筋300的具体内容,将在下文中参照附图进行详细的说明。

另外,在所述洗衣机1设置有控制面板15,所述控制面板15由能够控制所述洗衣机1的各种装置构成。所述控制面板15可以设置于所述顶盖11的顶面。

在所述控制面板15可以设置有:输入部,其设置成用户能够对所述洗衣机1进行操作;以及显示部,其能够向用户显示所述洗衣机1的状态。并且,在所述控制面板15可以配置有各种pcb(printedcircuitboard:印制电路板)(未图示)等,以根据由所述输入部所输入的信号而对所述洗衣机1的构成要素进行控制。

在由所述壳体10、所述顶盖11以及所述底座12所形成的所述洗衣机1的内部空间,设置有圆筒形状的外槽20和内槽30。所述内槽30的直径小于所述外槽20的直径,以容纳于所述外槽20的内侧。

在所述外槽20,填充有用于对洗涤物进行洗涤的洗涤水。所述外槽20以圆筒形状形成,在其顶面可以形成有能够使洗涤物进出的开口部21。

所述外槽20可以通过支撑构件22来设置成在所述壳体10的内部从所述底座12朝向上侧隔开规定间隔。例如,所述支撑构件22的上端可以支撑于所述壳体10的上部,所述支撑构件22的下端可以与所述外槽20的底部结合。并且,在所述支撑构件22的下端可以设置有阻尼器24,所述阻尼器24可以吸收由所述外槽20和所述内槽30所产生的振动。

所述阻尼器24可以包括弹簧,所述弹簧通过弹性变形来吸收由所述内槽30或后述的驱动部100产生并向所述外槽20传递的振动。

所述内槽30可以定义为:为了执行洗涤物的洗涤、漂洗、脱水而通过驱动部100进行旋转的洗涤槽。所述内槽30可以容纳于所述外槽20的内部,并且设置成所述内槽30的外表面与所述外槽2的内表面隔开规定距离。

在所述内槽30的侧面部,形成有使洗涤水流入流出的洗涤孔32。因此,向所述外槽20供应的洗涤水可以经由多个所述洗涤孔32而填充到所述内槽30。

另外,在所述内槽30的内周面可以设置有过滤单元34,所述过滤单元34用于捕获洗涤水中包括的毛球在内的各种杂质。所述过滤单元34可以沿着所述内槽30的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

另一方面,在所述洗衣机1的内部,设置有与外部供水源相连接而向所述外槽20和所述内槽30内供应洗涤水的供水流路。在所述供水流路,设置有用于开闭所述供水流路的供水阀。所述供水阀根据所供应的水的种类可以设置有多个。作为一例,所述供水阀可以包括温水阀和冷水阀。

另外,在所述洗衣机1的内部设置有排水流路45,所述排水流路45可以从所述外槽20和所述内槽30向洗衣机1的外部排出洗涤水。在所述排水流路45设置有用于开闭所述排水流路45的排水阀46。并且,在所述排水流路45的端部还可以设置有排水泵47,所述排水泵47用于向外部抽吸沿着排水流路45排出的洗涤水。

另外,在所述内槽30的底部设置有能够进行旋转的波轮50,所述波轮50形成用于执行洗涤的水流。

另外,在所述洗衣机1的内部设置有驱动部100,所述驱动器100提供用于使所述内槽30或所述波轮50进行旋转的动力。所述驱动部100包括:用于使所述内槽30进行旋转的脱水轴;和用于使所述波轮50进行旋转的洗涤轴,并且所述驱动部100使所述脱水轴和所述洗涤轴选择性地进行旋转。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设置有驱动部的外槽的仰视立体图,图3是所述驱动部的立体图,图4是所述驱动部的侧视图。

参照图2至图4,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驱动部100配置于所述外槽20的底部。所述驱动部100可以理解为,是提供用于使所述波轮50进行旋转或者用于使所述波轮50和所述内槽20一起进行旋转的动力的装置。

所述驱动部100可以包括:洗涤轴110,其将动力传递到所述波轮50;脱水轴120,其将旋转动力传递到所述内槽30;轴承外壳(housing)130,其用于支撑所述洗涤轴110和所述脱水轴120;以及驱动马达180、190,其配置于所述轴承外壳130的底部,并且向所述洗涤轴110或所述脱水轴120提供驱动力。

下面,参照附图对所述驱动部100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图5是所述驱动部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所述驱动部的纵向剖视图,图7是示出从所述驱动部去除驱动马达的情形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所述驱动部的转子的立体图。

参照图5至图8,如前所述,所述驱动部100包括洗涤轴110、脱水轴120、轴承外壳130以及驱动马达180、190。

详细而言,所述洗涤轴110包括:上部洗涤轴111;和位于所述上部洗涤轴111下部的下部洗涤轴115。此外,所述脱水轴120包括:上部脱水轴121;和位于所述上部脱水轴121下部的下部脱水轴125。

所述上部洗涤轴111贯通所述上部脱水轴120的中心并朝向所述内槽30的内部凸出,所述上部洗涤轴111的凸出到所述内槽30内部的一端部与所述波轮50结合。此外,所述上部洗涤轴111的另一端部朝向下部延伸,并且与配置于所述轴承外壳130内部的行星齿轮模块140相连接。

所述上部洗涤轴111固定于所述内槽30的底部,并与所述内槽30一体地进行旋转。

所述下部洗涤轴115从所述上部洗涤轴111朝向下侧隔开而配置。所述下部洗涤轴115的下端部与所述驱动马达的转子190结合,所述下部洗涤轴115的上端部与所述行星齿轮模块140相连接。即,所述行星齿轮模块140使所述上部洗涤轴111的下端和所述下部洗涤轴115的上端相连接。

所述上部洗涤轴111贯通插入到所述上部脱水轴121的内部,所述上部脱水轴121与所述上部洗涤轴111形成同轴(coaxial)。所述上部脱水轴121的一端部与所述内槽30结合而向所述内槽30传递旋转力,所述上部脱水轴121的另一端部与所述行星齿轮模块140相连接。

所述下部脱水轴125从所述上部脱水轴121朝向下侧隔开而配置。所述下部洗涤轴115贯通插入到所述下部脱水轴125的内部,所述下部脱水轴125与下部洗涤轴115形成同轴(coaxial)。所述下部脱水轴125的上端部与所述行星齿轮模块140相连接,而下端部通过后述的联接器150来与所述转子190结合,并由此接收旋转力。此时,在所述下部脱水轴125的外周面形成有用于与所述联接器150啮合的齿面(serration)。因此,所述联接器150设置成能够沿着所述下部脱水轴125上下移动。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结构,由所述驱动马达所产生的旋转力因所述行星齿轮模块140而减速,并传递到所述上部洗涤轴111和/或所述上部脱水轴121。因此,所述波轮50或所述内槽30能够以较高的扭矩进行旋转,由此能够使驱动马达进行高效的运转,其结果,能够实现驱动马达的薄型化。

所述轴承外壳130对所述洗涤轴110和所述脱水轴120进行支撑,并且在所述轴承外壳130的内部容纳有包括多个齿轮的行星齿轮模块140。所述轴承外壳130配置于所述外槽20的下侧。所述轴承外壳130可以通过紧固构件固定于所述外槽20的底面。在所述轴承外壳130的顶面边缘,可以形成有用于使所述紧固构件贯通的多个紧固孔131。此外,多个所述紧固孔131可以在所述罩体130的圆周方向上隔开配置。并且,贯通所述紧固孔131的所述紧固构件插入并固定于所述外槽20的底面。

所述轴承外壳130形成用于容纳所述行星齿轮模块140的内部空间。详细而言,所述轴承外壳130可以包括:外壳壳体(housingcase)130a,所述行星齿轮模块140容纳于所述外壳壳体130a的内部中央;以及外壳盖(housingcover)130b,其覆盖所述外壳壳体130a的呈开口的顶面。此外,多个所述紧固孔131可以配置于所述外壳盖130b的外侧边缘。

另外,离合器止动件160可以通过紧固构件来结合于所述轴承外壳130的底部。具体而言,在所述外壳壳体130a的底面可以形成有用于使所述紧固构件插入的多个紧固孔133。通过所述紧固构件贯通所述离合器止动件160并插入到所述紧固孔133,来所述离合器止动件160可以安装到所述轴承外壳130的底面。

多个所述紧固孔133可以是三个,但是不限定于此,可以彼此相同的间隔配置。

另一方面,在所述轴承外壳130的顶面中心、即在所述外壳盖130b的中心部,贯通插入有所述上部洗涤轴111和所述上部脱水轴121。

详细而言,在所述外壳盖130b的中心部可以形成有用于使轴承插入的衬套(sleeve)130c,所述上部脱水轴121贯通所述衬套130c并连接于所述行星齿轮模块140。此外,在所述上部脱水轴121的外周面和所述衬套130c之间设置有上部轴支撑轴承103,由此所述上部脱水轴12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所述上部轴支撑轴承103支撑。当所述上部脱水轴121进行旋转时,所述上部轴支撑轴承103防止在所述上部脱水轴121和所述衬套130c之间产生摩擦力。

另外,在所述轴承外壳130的底面中心、即在所述外壳壳体130a的底部中心,贯通插入有所述下部洗涤轴115和所述下部脱水轴125。此外,在所述外壳壳体130a的底部中心也同样延伸形成有衬套130d,所述下部脱水轴125贯通所述衬套130d并与所述行星齿轮模块140相连接。此外,在所述衬套130d和所述下部脱水轴125之间设置有下部轴支撑轴承105,所述下部脱水轴125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所述下部轴支撑轴承105支撑。

所述驱动马达配置于所述轴承外壳130的下方。所述驱动马达包括:定子180,其通过施加到的电源来产生磁力;以及转子190,其通过与所述定子180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来进行旋转。

详细而言,所述定子180可以包括:定子铁芯;绝缘体184,其覆盖所述定子铁芯的顶面和底面;以及线圈182,其缠绕在所述定子铁芯上。

所述定子铁芯包括:磁轭部181,其形成为圆形的带形状;多个磁极183,其从所述磁轭部181的外侧边缘位置以辐射状延伸,并且沿着圆周方向隔开配置。

所述线圈182设置成在被所述绝缘体184覆盖的所述磁极183的外周面多次缠绕的形态,由此防止所述线圈182和所述磁芯之间的直接接触。

所述定子铁芯通过层叠多层薄铁板来形成,所述薄铁板由磁轭部181和磁极183构成。此外,可以认为,驱动马达的扭矩取决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层叠高度和所述线圈182的缠绕圈数。

此外,在所述绝缘体184的内周面还设置有紧固凸出部185,所述紧固凸出部185朝向所述定子铁芯的中心方向凸出。所述紧固凸出部185是,利用紧固构件将所述定子180紧固到所述轴承外壳130的部分。

在所述紧固凸出部185形成有紧固孔186,紧固构件贯通所述紧固孔186并插入到所述轴承外壳130的底面。

此时,在所述定子180和所述轴承外壳130之间设置有所述离合器止动件160,并且所述紧固构件依次贯通所述定子180、离合器止动件160以及轴承外壳130。

另外,所述紧固凸出部185可以在所述磁轭部181的内周面沿着圆周方向配置有多个。此外,多个所述紧固凸出部185可以彼此以相同的间隔配置。

虽然图5示出了六个紧固凸出部185形成于所述磁轭部181的内周面的情形,但是,在本发明中,紧固构件只贯通插入到六个紧固凸出部185中的三个紧固凸出部185。即,所述定子180在三个点上紧固并被支撑于所述轴承外壳130。

根据这种三个点的紧固结构,与形成六个点的紧固结构的现有技术的驱动部相比,具有减少振动传递量的优点。具体而言,当由所述驱动马达所产生的振动经由所述离合器止动件160而传递到所述轴承外壳130侧时,由于作为传递介质的所述紧固构件从六个减少至三个,因此,振动传递量也会减少。

所述转子190是,因与所述定子180之间的电极差而进行旋转的部分。所述转子190配置成围绕所述定子180的外周面。作为所述转子190的一例,可以形成为顶面呈开放的扁平的圆筒形状。此外,所述定子180可以穿过所述呈开放的顶面而置于所述转子190的内部,并形成外置转子型马达。

详细而言,参照图8,所述转子190包括:形成外观的转子框架191;和附着于所述转子框架191的内侧壁的磁铁192。此外,在所述转子框架191的内侧壁形成有台阶193,所述磁铁192放置于所述台阶193,并且所述台阶193支撑磁铁192的下端部。

另外,在所述转子190的中心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下部洗涤轴115和所述下部脱水轴125结合的轴结合部195。所述轴结合部195包括:轴结合凸台197,其形成有用于使所述下部洗涤轴115贯通的轴贯通孔196;以及啮合部198,其形成于所述轴结合凸台197的外侧,并且与联接器150的齿面啮合。

所述轴结合部195固定并结合于所述转子190,并且与所述转子190一体地进行旋转。此外,在所述下部洗涤轴115的贯通所述轴结合部195的端部插入有螺母199,由此所述下部洗涤轴115使所述轴结合部195和所述转子190一体地进行旋转。

另一方面,构成所述驱动部100的所述行星齿轮模块140是,通过减小由所述驱动马达所产生的旋转力来增加传递到所述波轮50的扭矩的装置。

详细而言,所述行星齿轮模块140包括:行星齿轮壳体145;太阳轮144,其容纳于所述行星齿轮壳体145的内部;多个所述行星齿轮142,其与所述太阳轮144的外周面啮合,以及行星轮架141,其支撑所述多个行星齿轮142。

更详细而言,在所述行星轮架141的圆周方向上配置有用于使行星齿轮142插入的齿轮轴143,在所述行星齿轮142的中心部形成有用于使所述齿轮轴143贯通的孔。根据这种结构,所述行星轮架141能够对多个所述行星齿轮142的进行支撑,同时与所述行星齿轮142一起进行自转。此外,在多个所述行星齿轮142的中心配置有太阳轮144,所述行星齿轮142啮合于所述太阳轮144并进行旋转。与此同时,多个所述行星齿轮142与在所述行星齿轮壳体145的内周面形成的齿面啮合而进行旋转。

此外,所述下部脱水轴125的上端部固定于所述行星齿轮壳体145的底面,由此所述下部脱水轴125和所述行星齿轮壳体145一体地进行旋转。如图所示,所述下部脱水轴125可以包括:圆筒形状的轴套部125a,所述下部洗涤轴115贯通所述轴套部125a;以及圆形的支撑部125b,其在所述轴套部125a的上端沿着与所述轴套部125a正交的方向、即水平方向延伸。此外,所述支撑部125b形成所述行星齿轮壳体145的底面,并对所述太阳轮144和多个行星齿轮142进行支撑。此外,所述行星齿轮壳体145的上端与所述上部脱水轴121连接成一体。此外,在所述行星轮架141的上部形成有得到了圆角处理的八边形的槽,由此可以与所述上部洗涤轴111的下端部形合。因此,所述行星轮架141与所述上部洗涤轴111一体地进行旋转。

此外,在所述下部洗涤轴115的上端部连接有所述太阳轮144。在洗涤模式下,由所述驱动马达所产生的旋转力经由所述下部洗涤轴115而依次传递到太阳轮144、行星齿轮142、行星轮架141以及上部洗涤轴111。并且,由所述驱动马达所产生的旋转力通过行星齿轮模块140来被转换成转速降低且扭矩增加的形态,并传递到所述上部洗涤轴111。

此外,所述驱动部100还包括所述联接器150。所述联接器150可以结合于所述下部脱水轴125的外周面,并且沿着所述下部脱水轴125在竖直方向(上下方向)上进行移动。所述联接器150起到:通过沿着所述下部脱水轴125进行竖直移动,来选择性地向所述下部脱水轴125和所述下部洗涤轴115传递由所述转子190的旋转所产生的旋转力的作用。

详细而言,所述联接器150包括圆筒形的主体151,在所述主体151的顶面和底面设置有齿面。在所述主体151的中心,形成有用于使所述下部脱水轴125贯通的贯通孔(未图示)。此外,在所述贯通孔的内周面,形成有与所述下部脱水轴125的外周面啮合的齿面。

在形成于所述贯通孔的内周面的齿面与形成于所述下部脱水轴125的外周面的齿面相结合的状态下,所述联接器150沿着所述下部脱水轴125进行下降,由此形成于所述联接器150底面的齿面与所述转子190的啮合部198结合。此外,如果所述联接器150上升,则所述转子190的啮合部198与形成于所述联接器150底面的齿面分离。

在所述主体151的上端部,形成有沿着所述主体151的半径方向扩张的凸缘部152。并且,在所述凸缘部152的顶面边缘,可以形成有沿着其圆周方向而成的止动齿轮153。此外,在所述主体151的下端部边缘,可以形成有沿着圆周方向而成的、与所述轴结合部195的啮合部198啮合的连接齿轮155。

此外,在所述联接器150的上部面和所述下部轴支撑轴承105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未图示),当从洗涤模式转换为脱水模式时,所述压缩弹簧将所述联接器150推向下侧。

另外,所述驱动部100还可以包括离合器机构170,所述离合器机构170以与洗涤程序或脱水程序相对应的方式,将驱动马达的动力传递路径切换到所述洗涤轴110或所述脱水轴120。所述离合器机构170通过离合器马达的驱动来起到使所述联接器150向所述上升位置上升或从所述上升位置下降的功能。

详细而言,所述离合器机构170可以包括:离合器马达(未图示),其设置于所述外槽20的下部;凸轮(未图示),其与所述离合器马达的驱动轴结合;引导杠杆171,其固定于所述轴承外壳130的内部;以及杠杆172,其在启动(on)/停止(off)所述离合器马达时,接收所述引导杠杆171的引导而进行直线往复运动。

另外,所述离合器机构170还可以包括:设置于所述离合器马达的凸轮和杠杆172之间的连杆173,和向所述杠杆172提供复原力的复位弹簧(未图示)。详细而言,所述连杆173起到:随着所述离合器马达的驱动而将所述杠杆172拉向所述离合器马达侧的作用。并且,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部固定于所述引导杠杆171,而另一端部固定于所述杠杆172。

另外,所述离合器机构170还可以包括:可动件174,若所述离合器马达启动,则其顺着所述杠杆172的倾斜面下降;柱塞175,其沿着所述可动件174内部的导向槽进行上下运动;以及缓冲弹簧176,其设置于所述柱塞175的外周面。

此外,在所述柱塞175的下端部设置有实质上用于支撑所述联接器150的离合器杠杆177。就所述离合器杠杆177而言,其一端部与所述柱塞175结合,而另一端部起到与所述联接器150接触并使所述联接器150进行升降的功能。

详细而言,所述离合器杠杆177可以包括:连接部177a,其与所述柱塞175的端部结合;支撑部177b,其从所述连接部177a朝向所述联接器150延伸;以及固定销177c,其从所述连接部177a的两侧面边缘延伸,并形成为所述离合器杠杆177的旋转中心。所述固定销177c可以被定义为铰链轴。

所述连接部177a的一端部与所述柱塞175的端部相连接,在所述连接部177a的另一端部形成有所述支撑部177b。所述连接部177a和支撑部177b可以形成为水平。所述固定销177c横向贯通所述连接部177a,并与后述的离合器止动件160结合。即,所述支撑部177b设置成通过所述固定销177c铰链结合于所述离合器止动件160,由此可以以规定角度进行旋转。

所述支撑部177b从所述连接部177a的端部朝向所述联接器150凸出,并发挥用于使所述联接器150进行升降的功能。当切换到洗涤模式时,所述支撑部177b发挥将所述联接器150加压到上升位置的功能。

所述支撑部177b从所述连接部177a的两侧端部分别朝向所述联接器150延伸,所述支撑部177b和所述连接部177a形成“y”字型形状。此外,所延伸的所述支撑部177b的两个端部可以以围绕所述联接器150的边缘的方式配置。

作为一例,所述支撑部177b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围绕所述联接器150的主体151的外周面。此外,所述支撑部177b的顶面一部分可以与所述联接器150的凸缘部151的底面相接触。此时,所述支撑部177b可以以挂在所述联接器150的外周面的形态配置,或者也可以固定于所述联接器150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即,需要明确的是,除了在本实施例中公开的方法以外,还可以提出所述支撑部177b与所述联接器150接触的各种方法。

另外,所述驱动部100还可以包括离合器止动件160,所述离合器止动件160用于限制所述离合器杠杆177的旋转量。所述离合器止动件160发挥抑制所述联接器150的移动的功能,以防止所述联接器150在解除与所述转子190的结合之后进行旋转而对所述离合器马达、所述洗涤轴110或所述脱水轴120产生冲击。

所述离合器止动件160通过紧固构件固定于所述轴承外壳130的底面。

另外,所述离合器杠杆177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铰链结合于所述离合器止动件160。所述离合器止动件160引导离合器杠杆177,使得其能够稳定地升降所述联接器150。

下面,参照附图对所述驱动部的动作进行详细的说明。

首先,参照图6对洗涤程序(或洗涤模式)的驱动部的动作进行说明。

若洗涤指令输入到所述洗衣机1,则将会启动所述离合器机构170的离合器马达。若所述离合器马达启动,则所述连杆173被拉向所述离合器马达侧,进而所述杠杆172一起被拉动。

若所述杠杆172被拉动到所述离合器马达侧,则所述可动件174顺着所述杠杆172的倾斜面进行下降。此时,若所述柱塞175与所述可动件174一起下降,则所述离合器杠杆177通过所述柱塞175的推力朝向上方进行旋转。

此时,随着所述离合器杠杆177朝向上方进行移动,所述离合器杠杆177将所述联接器150推向上方,由此所述联接器150沿着所述下部脱水轴125进行上升。那么,所述联接器150和所述转子190之间的结合将会被解除,并且实现所述联接器150和所述下部脱水轴125之间的结合。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联接器150将会脱离所述转子190,由此在所述转子190的旋转时只有所述洗涤轴110进行旋转。

即,在洗涤模式下,形成于所述联接器150的内周面的齿面处于只与所述下部脱水轴125外周面的齿面相啮合的状态,而不是与啮合于所述下部洗涤轴115的啮合部198的齿面相啮合的状态,因此,所述转子190的旋转力经由所述洗涤轴110而只传递到所述波轮50。

详细而言,在洗涤模式下,转子190的旋转力的传递过程如下,由所述转子190所产生的旋转力将会依次传递到所述转子190的轴结合凸台197、结合于所述轴结合凸台197的下部洗涤轴115、太阳轮144、行星齿轮142、行星轮架141以及上部洗涤轴111。

另一方面,参照附图对根据脱水程序(或脱水模式)的驱动部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9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部在脱水模式下的纵向剖视图。

参照图9,若脱水指令输入到所述洗衣机1,则所述离合器机构170的离合器马达将会停止。若所述离合器马达停止,则拉动至离合器马达侧的所述连杆173将会复位到原位置,并且所述可动件174将会顺着所述杠杆172的倾斜面上升。此时,若所述柱塞175与所述可动件174一起上升,则所述离合器杠杆177将会朝向下方进行旋转。

此时,随着所述离合器杠杆177朝向下方进行移动,所述联接器150通过自身重量和压缩弹簧的推力而下降。若所述联接器150沿着所述部脱水轴125完全下降,则形成于所述联接器150下部的连接齿轮155与所述转子190的啮合部198啮合。

换言之,若所述联接器150完全下降,则所述联接器150形成为与所述转子190和所述下部脱水轴125结合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所述联接器150将由所述转子190所产生的旋转力同时传递到所述下部洗涤轴115和所述下部脱水轴125,因此,实现所述洗涤轴110和所述脱水轴120的高速旋转,并进行脱水。

另外,由于所述洗涤轴110和脱水轴120一体地进行旋转,因此,当所述行星齿轮模块140内部的太阳轮144与所述下部洗涤轴115一起进行旋转时,所述行星齿轮142不会进行自转,而是以与所述太阳轮144啮合的状态围绕所述太阳轮144的周围进行公转。因此,所述洗涤轴110和脱水轴120将会以相同的转速进行旋转。

下面,参照附图对所述离合器止动件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离合器止动件的底部立体图,图11是结合有离合器杠杆的离合器止动件的底部立体图,图12是图11所示的离合器止动件的仰视图,图13是结合有离合器杠杆的离合器止动件的俯视立体图。

如前所述,所述离合器止动件160配置于所述轴承外壳130的下侧,在所述离合器止动件160的下侧配置有包括所述定子180的驱动马达。即,图10至图12所示的离合器止动件160是上下颠倒的情形的立体图,当安装到洗衣机时,将会以图13的状态安装到轴承外壳130的底面。

所述离合器止动件160可以设置在所述轴承外壳130和所述定子180之间,并且起到用于减小由所述定子180的旋转所引起的振动传递到所述轴承外壳130侧的阻尼器的作用。所述离合器止动件160可以由塑料树脂材质形成,并且可以一体注塑成型。

参照图10至图13,所述离合器止动件160包括底座部161,在所述底座部161的内侧形成有开口161a。所述开口161a可以作为,用于使从所述轴承外壳130的底部延伸的所述下部脱水轴125穿过的孔理解。作为一例,所述开口161a可以形成为圆形,但是也可以是非圆形或多边形。

所述底座部161可形成为圆盘形状。此时,所述底座部161的外径可以小于所述定子180的内径。

在所述底座部161的内侧边缘形成有延伸部161b,所述延伸部161b以套筒形状朝向图中的上侧延伸,若安装到轴承外壳130,则将会形成为向下延伸的形态。此外,多个加强部161c在所述底座部161的底面(图中的顶面)以辐射状延伸,多个所述加强部161c可以沿着所述开口161a的圆周方向隔开配置。此外,所述加强部161c通过使所述延伸部161b的外周面和所述底座部161的底面相连接,来发挥能够提高所述底座部161的强度以及分散应力的功能。

另外,在所述底座部161的外侧边缘位置可以凸出形成有多个主凸缘161d和多个仿凸缘(dummyflange)161e。所述多个主凸缘161d和多个仿凸缘161e可以在所述底座部161的圆周方向上交替地隔开配置。此外,作为一例,可以设置有三个主凸缘161d和三个仿凸缘161e,但是不限于此。

另外,在所述底座部161的内侧边缘,可以延伸形成有多个内凸缘161f。

在所述主凸缘161d的底面,延伸形成有用于固定在所述轴承外壳130的紧固凸台162。此外,贯通所述定子180的紧固构件将会贯通所述紧固凸台162并紧固于所述轴承外壳130,由此所述轴承外壳130、离合器止动件160以及定子180一起被固定。

所述紧固凸台162从所述底座部161的底面以规定距离延伸,由此使所述定子180仅与所述紧固凸台162的端部相接触,进而能够使振动的传递最小化。此外,为了使所述底座部161的顶面和所述轴承外壳130的底面之间的接触面积最小化,套筒可以在与所述紧固凸台162的顶面相对应的所述底座部161的顶面约凸出1mm左右。之后,可以使所述紧固构件贯通所述衬套并固定于所述轴承外壳130的底面。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使离合器止动件160和轴承外壳130的接触面积最小化,由此能够使由驱动马达所产生的振动经由所述离合器止动件160而传递到所述轴承外壳130侧的现象最小化。

现有技术的定子在六个点上紧固并支撑于离合器止动件,相反,本发明的定子180在三个点上紧固并支撑于所述离合器止动件160。即,根据本发明,由定子180所产生的振动传递到离合器止动件160的部分将会减小,因此具有大幅度地降低噪音的优点。

另外,在现有技术中,是定子直接接触并紧固于离合器止动件的底座面的结构,相反,根据本发明,将定子180紧固于从底座部161凸出规定高度的紧固凸台162,因此防止了由定子180所产生的振动直接传递到离合器止动件160,其结果,具有降低振动和噪音的优点。

另外,在本发明中,在所述紧固凸台162中插入有用于提高紧固构件的紧固力的套管(sleevepipe)163。所述套管163可以通过嵌件成型插入到所述紧固凸台162的内部。

所述套管163形成为其内部为中空的圆筒形状,并且由金属材质形成。所述套管163是实质上被紧固构件贯通的部分。所述套管163通过插入到所述紧固凸台162的贯通孔,来提高所述紧固凸台162的刚度,并且提高紧固构件的紧固力。即,即便将贯通所述紧固凸台162的紧固构件紧固到额定水准以上,也能防止所述紧固凸台162发生破损的现象。

更详细而言,所述紧固凸台162由塑料材质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因由温度变化所发生的塑料的膨胀或收缩,可能会使紧固凸台162的强度和紧固构件的紧固力下降。因此,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金属材质的套管来保持恒定的紧固力,以防止因塑料材质的温度变化而发生刚度的下降和紧固力的下降。

另外,在所述底座部161设置有多个引导部164,所述引导部164用于使相对结构物(例如:定子、轴承外壳等)之间的位置对齐变得容易。所述引导部164可以理解为,是为了使所述离合器止动件160和所述轴承外壳130和/或所述定子180之间的组装(紧固)而引导位置对齐的结构物。

详细而言,所述引导部164可以包括:下部引导部164a,其从所述底座部161的底面延伸;以及上部引导部164b,其从所述底座部161的顶面延伸。

所述下部引导部164a可以形成于所述主凸缘161d的底面,并且可以形成于所述紧固凸台162的侧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部引导部164a可以配置于与所述紧固凸台162相邻的位置。根据这种结构,所述下部引导部164a能够使用于组装所述离合器止动件160和所述定子180之间的位置对齐变得容易。为此,在所述定子180的内侧边缘形成有用于使所述下部引导部164a插入的孔或槽。

所述上部引导部164b可以在所述虚凸缘161e的顶面延伸形成。因此,所述上部引导部164b能够使用于组装所述离合器止动件160和所述轴承外壳130之间的位置对齐变得容易。

不仅在本发明的轴承外壳130,在现有技术中的轴承外壳的底面也形成有六个紧固孔133,不仅在本发明的定子180,在现有技术中的定子的内侧边缘也凸出形成有六个紧固凸出部185。此外,在每个紧固凸出部185形成有紧固孔186。

贯通所述紧固孔186的紧固构件贯通所述紧固凸台162,由此插入到形成于所述轴承外壳130底部的紧固孔133。

在此,与现有技术中的离合器止动件的结构不同地,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离合器止动件160中,只有三个紧固凸台162作为用于使所述定子180和轴承外壳130相连接的连接部而发挥功能,三个上部引导部164b作为用于遮蔽剩余三个紧固孔133的遮蔽装置而发挥功能。

即,三个上部引导部164b插入到所述六个紧固孔133中的三个紧固孔133,由此能够使离合器止动件160的位置对齐变得容易。其结果,可以理解为所述定子180在三个点上被支撑于所述轴承外壳130的底面。

不仅如此,通过将所述上部引导部164b插入到在所述轴承外壳130底面所形成的紧固孔133,即便紧固构件插入到形成于所述定子180的内侧边缘位置的六个贯通孔185中的、除了与所述紧固凸台162相对应的贯通孔之外的贯通孔,所述紧固构件也会被所述虚凸缘161e遮挡,从而无法进一步插入。因此,具有能够防止人员混淆而导致错误组装的优点。

另外,在所述内凸缘161f的顶面还可以形成有辅助结合部166。此外,当将所述离合器止动件160结合于所述轴承外壳130的底面时,在所述轴承外壳130的与所述辅助结合部166的位置相对应的底面可以形成有紧固孔。之后,通过将紧固构件贯通所述辅助结合部166并插入到所述轴承外壳130,来所述离合器止动件160在六个点上被支撑于所述轴承外壳130的底面。因此,在底面上结合有所述定子180的所述离合器止动件160,能够稳定地结合并支撑于所述轴承外壳130的底面。

通过使所述辅助结合部166也从所述内凸缘161f的顶面凸出约1mm左右,也可以使所述底座部161的顶面和所述轴承外壳130的底面之间的接触面积最小化。

另外,在所述底座部161的底面(图10的顶面)还形成有用于安置所述离合器杠杆177的安置部167。所述安置部167形成为具有规定的宽度,以配置用于使所述联接器150进行升降的离合器杠杆177。

在所述安置部167的左侧边缘和右侧边缘形成有铰链结合部168,所述离合器杠杆177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结合于所述铰链结合部168。详细而言,所述铰链结合部168从所述安置部167的两侧端部进一步延伸形成。此外,在所述铰链结合部168的端部形成有:用于使所述离合器杠杆177的固定销177c安置的安置槽168a;和用于使所述固定销177c引入的铰链孔168b。

另外,在所述安置部167可以凸出形成有一个或多个止动筋169,所述止动筋169用于使所述离合器杠杆177的旋转量(旋转角度)保持为恒定。在本实施例中,以一对止动筋169凸出的情形为一例进行说明。所述止动筋169实质上是与构成所述离合器杠杆177的连接部177a的顶面相接触的构件。即,所述止动筋169的底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连接部177a的顶面相接触。

所述止动筋169的端部可以形成为,越朝向所述离合器止动件160的中心方向越向上倾斜。即,所述止动筋169可以形成为具有随着从外侧向内侧靠近而逐渐向上倾斜的倾斜面。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驱动部100采用了减速比为3.8比1(当马达旋转3.8圈时,波轮旋转1圈)的行星齿轮,由此,即便降低驱动马达的扭矩,也保持了洗涤性能。即,可以采用性能较低的驱动马达,因此能够减少洗衣机的制造成本。

此外,为了向驱动马达供应电流,可以将技术指标从现有技术的15安培ipm(intelligentpowermodule:智能功率模块)降低至5安培ipm,由此能够获得降低成本的效果。

当将行星齿轮的齿轮减速比设定为3.8比1,并且将定子铁芯的层叠高度设定为14mm时,驱动马达的最大扭矩为30.4nm,该方案不能满足内槽的直径为27英寸的洗衣机所需的最小扭矩、即33.5nm,从而可能会降低洗涤性能。

因此,在行星齿轮的齿轮减速比和包括驱动马达的直径和槽填充(slotfill)在内的尺寸保持为不变,并且将定子铁芯的层叠高度设定为13.5mm-14.5mm范围内(优选为14mm)的条件下,为了增加驱动马达的扭矩,有必要调整扭矩常数。

在此,所述槽填充是指,缠绕的线圈的面积与相邻的磁极之间限定的缠绕空间的面积的百分比(%)。缠绕于两个磁极的线圈,分别填充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磁极之间所形成的缠绕空间。

此外,分别缠绕于两个磁极的线圈不仅不能彼此发生干涉之外,还需要确保能够使卷绕机械臂在所述缠绕空间的内部自由地进行移动的最小限度的空间,使得卷绕机械臂将线圈缠绕在所述磁极上。因此,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大所述槽填充,所述槽填充最大不能超出42%,优选可以为33%。

驱动马达的扭矩值(nm)定义为扭矩常数kt和供应电流i的乘积,供应电流是经由称作为ipm(intelligentpowermodule:智能功率模块)的部件而供应到驱动马达的电流,其被定义为,是对马达扭矩产生影响的扭矩电流和对马达转速产生影响的弱场电流之和。

由于本发明通过使用行星齿轮模块来能够降低驱动马达的扭矩,因此降低了供应电流量,其结果,也能使ipm的容量从15安培ipm(是指能够供应到驱动马达的最大电流为15安培)降低至5安培ipm。但是,为了安全起见,将所述5安培ipm的额定容量限定为以3安培供应。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为了使所述驱动马达的扭矩增大,需要增加扭矩常数,为此,需要增加驱动马达的反电动势(counterelectromotiveforce)。即,若马达的反电动势上升,则马达的扭矩常数将会增加,其结果,马达的扭矩值将会增加。

作为用于提高马达的反电动势的方法,在如上所述那样被限制的条件下,可以提出降低线圈的线径的同时增加线圈的缠绕圈数(或匝数)的方案。

此处,若过度降低线圈的线径,可能会使电阻值增加且使线圈的温度变高,其结果,不仅马达的效率降低,而且还存在有发生火灾的隐患,因此,在减小线圈的线径方面上将会受到限制。

不仅如此,在增加线圈的匝数方面上也会受到限制。

第一、由于所述驱动马达的槽填充已被设定,因此存在有无法无限制地增加线圈的匝数的一个限制。

第二、反电动势随着线圈的匝数的增加而变大,其结果,在扭矩常数增大,相反会使弱场控制的进入时间点加快,所述弱场控制是为了提高马达的转速通过供应弱场电流来进行的控制。

弱场控制是为了使转速增加到比洗涤模式下的马达的转速更高的转速而提供弱电流的电流控制,为了在脱水模式下诱导驱动马达的高速旋转而执行。从所述ipm向驱动马达供应的电流定义为马达的扭矩电流和弱场电流之和,而所述供应电流值是固定值。

通常,在洗涤模式下,驱动马达约以500rpm进行旋转,而在脱水模式下,驱动马达约以700rpm以上进行旋转。此外,在驱动马达的转速约为600rpm时开始进行弱场控制。然而,如果马达的反电动势增大,则会使所述弱场控制的进入时间点加快。即,弱场控制开始的马达的转速值变小。

如果,弱场控制的进入时间点降低到洗涤模式下的转速,则在洗涤模式下也会进行弱场控制。此外,由于从所述ipm供应的电流量是固定的,因此,当供应到用于进行弱场控制的弱场电流时,则扭矩电流值会相应地减小,其结果,会使马达的转速增加,相反会降低马达的扭矩值。

若在洗涤模式下马达的扭矩值变小,则意味着波轮的扭矩值降低,这将会导致洗涤性能的下降。基于这种原因,有必要最大限度地延迟弱场控制的进入时间点,使得弱场控制只有在脱水模式下执行。因此,在增加线圈的匝数方面上也会受到限制,并且通过适当地调整所述线圈的匝数来确定最优的线圈匝数和线径尤为重要。

图14是所谓的重叠等高线图表,考虑到最大扭矩、发电制动电流以及马达效率,用于推导出线圈相对于定子铁芯的层叠高度的适当匝数

图14中的重叠等高线,示出了在将定子铁芯的层叠范围限定为13.5mm-14.5mm的状态下,马达效率、发电制动电流值以及最大扭矩值的变化。

详细而言,图表的x轴是定子铁芯的层叠高度(mm),y轴是线圈的匝数(圈数)。此外,曲线s1和s2表示发电制动(dynamicbraking)电流值,发电制动电流值随着从s1朝向s2逐渐增加。

在此,所述发电制动电流是马达停止时所产生的反向电流,是逆流到所述ipm的电流。若所述发电制动电流值超过ipm的额定供应电流或最大供应电流值,则会发生ipm烧损的现象。因此,可以理解为,所述发电制动电流值越小,马达越安全。

另外,曲线e1和e2表示马达的效率,效率随着从e1到e2逐渐变高。

另外,曲线t1和t2表示马达的最大扭矩,最大扭矩值随着从t1到t2逐渐增加。

在此,定子的层叠高度和线圈的匝数相交的点,优选位于由所述曲线e1、t1、s2、t2所形成的区域内。

例如,若定子铁芯的层叠高度和线圈的匝数相交的点位于曲线e1的左侧,则马达效率将会降低,若该点位于曲线t1的左侧,则存在有马达的最大扭矩值将会过度减小的缺点。

另外,即使该点靠向曲线t2的右侧,也会使马达的最大扭矩值不必要地增加,若该点靠向曲线s2的下侧,则存在有会使发电制动电流过度增加的缺点。

基于这种原因,所述定子的层叠高度和线圈的匝数相交的点,优选位于由所述曲线e1、t1、s2、t2所形成的区域内。

在此,当定子铁芯的层叠高度为13.5mm时,最优的线圈匝数为100圈,若超过100圈,则马达效率将会下降。

并且,当定子铁芯的层叠高度为14.5mm时,最优的线圈匝数为100圈,若超过100圈,则会使发电制动电流减小且扭矩增大,但是会使马达效率下降。

此外,可以确认到,当定子铁芯的层叠高度为14mm时,线圈的匝数的变化范围最宽。因此,优选在定子铁芯的层叠高度设定为14mm的状态下对所述线圈的匝数进行调整。

在所述定子铁芯的层叠高度为14mm的条件下,优选地,所述线圈的最少匝数为80圈,最大匝数为140圈。在线圈的最小圈数小于80圈的情况下,虽然马达效率将会增加,但是无法产生足够的反电动势,因此,不仅使马达的最大扭矩值降低,还会使发电制动电流值增大。最重要的是,为了产生27英寸的洗衣机所需的扭矩,优选地,在定子铁芯的层叠高度为14mm的条件下,将所述线圈的最小匝数设定为100圈以上。

另外,在所述定子铁芯的层叠高度为14mm的条件下,所述线圈的最大匝数优选为140圈以下。这是因为,若线圈的最大匝数超过140圈,虽然会使最大扭矩增大且使发电制动电流值减小,但是,有不能无法满足槽填充的条件,并且存在有马达的效率也会下降的缺点。

另外,确认到:在所述定子铁芯的层叠高度为14mm的条件下,当同时考虑到所述重叠等高线图表和所述槽填充条件时,所述线圈的最大匝数为120圈时是最优的。

当所述线圈的匝数为120圈时,所述线圈的线径优选为此时的槽填充为33%。

此外,当所述线圈的匝数为140圈时,所述线圈的线径优选为此时的槽填充为42%。

此外,当所述线圈的匝数为100圈时,所述线圈的线径优选为此时的槽填充为39.6%。在此,所述线圈的匝数为120圈时的槽填充小于100圈时的槽填充的原因是因为线径更小。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确认到:在行星齿轮的减速比为3.8比1、定子铁芯的层叠高度为14mm、线圈的匝数为120圈、线圈的线径为的条件下,测量到的马达的最大扭矩约为37.62nm,该值超过了27英寸的顶入式洗衣机所需的扭矩、即33.5nm。

如上所述,确认到:在不改变马达的尺寸的前提下,通过适当地调整线圈的匝数和线径来也能提高马达的最大扭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