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羽绒被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88889发布日期:2019-05-03 21:35阅读:10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羽绒被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纺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层羽绒被面料。



背景技术:

羽绒被的填充物主要是羽绒,羽绒是长在鹅、鸭的腹部,成芦花朵状的绒毛,成片状的叫羽毛。由于羽绒是一种动物性蛋白质纤维,比棉花(植物性纤维素)保温性高,且羽绒球状纤维上密布千万个三角形的细小气孔,能随气温变化而收缩膨胀,产生调温功能,可吸收人体散发流动的热气,隔绝外界冷空气的入侵,因此羽绒被作为最保温的被子被人们广泛的使用,羽绒被在生产制作时通常先将被面通过针线分割成单个方形小格,羽绒被通过小格分割阻挡作用,可防止羽绒随意位移,使羽绒充绒更加均匀,但现有的羽绒被面料防钻绒性能差,加工步骤繁琐,生产周期长,制造成本高,使用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层羽绒被面料,采用二次表里换层,通过第一交织线和第二交织线形成充绒单元格,解决了现有的羽绒被面料防钻绒性能差,加工步骤繁琐,生产周期长,制造成本高,使用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层羽绒被面料,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为双层织造结构,包括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所述面料本体采用双层平纹组织结构织造,所述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都采用细旦丙纶丝作为经纱,采用细旦尼龙丝作为纬纱;所述面料本体在织造过程中,采用表里换层结构,通过纬纱二次表里换层形成沿经向的第一交织线,通过经纱二次表里换层形成沿纬向的第二交织线;所述第一交织线依次等间隔排列设置;所述第二交织线依次等间隔排列设置;所述第一交织线和第二交织线相互交错,形成阵列排布的充绒单元格;在所述第一交织线上具有间断,位于两相邻所述第二交织线中间处;在所述第一交织线的间断处,所述纬纱未进行表里换层,在所述第一交织线的间断处形成充绒缺口;所述充绒缺口连通两相邻所述第二交织线之间的所述充绒单元格。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面料本体的单层经密为80-100根/cm,所述面料本体的单层纬密为70-90根/cm。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细旦丙纶丝为20d,所述细旦尼龙丝为20d。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交织线为间断的波浪形结构,所述第二交织线呈波浪形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交织线呈间隔的直线结构,所述第二交织线呈直线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相邻所述第一交织线和相邻所述第二交织线的间距相同;所述充绒单元格的面积为20-65cm2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充绒缺口的宽度小于所述充绒单元格边长的三分之一。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面料本体的外表面设置有水性泡沫整理涂层;所述水性泡沫整理涂层的厚度为30-40μm。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面料本体的外表面设置有拒水拒油整理涂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合理,面料织造完成后,直接充绒封边即可,无需后期进行绗缝缝制,简化了生产步骤,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第一交织线和第二交织线来代替缝纫线,密封性好,不易出现跑绒现象;同时通过双层面料立体织造,采用细旦丝进行高支高密织造,防钻绒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纬纱二次表里换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1、第一交织线2、第二交织线3、充绒单元格

4、上层面料5、下层面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结合图1、图2,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层羽绒被面料,采用多臂织机进行编织,包括面料本体。面料本体为双层织造结构,包括上层面料4和下层面料5。面料本体采用双层平纹组织结构织造,表面平滑,孔隙小,编织紧实,不易钻绒。上层面料4和下层面料5都采用细旦丙纶丝作为经纱,采用细旦尼龙丝作为纬纱。优选的,细旦丙纶丝为20d,细旦尼龙丝为20d。采用细旦丙纶丝和细旦尼龙丝具有良好的防钻绒效果,抗菌性能好,导湿透气性能好,表面耐磨性能好。结合图2,面料本体在织造过程中,采用表里换层结构,通过纬纱二次表里换层形成沿经向的第一交织线1,通过经纱二次表里换层形成沿纬向的第二交织线2。具有的,可以采用表里表的二次表里换层结构,也可以采用里表里的二次表里换层结构。第一交织线1依次等间隔排列设置;第二交织线2依次等间隔排列设置。第一交织线1和第二交织线2相互交错,形成阵列排布的充绒单元格3。为了能够快速对各个充绒单元格3进行充绒,在第一交织线1上具有间断,位于两相邻第二交织线2中间处;在第一交织线1的间断处,纬纱未进行表里换层,在第一交织线1的间断处形成充绒缺口。充绒缺口连通两相邻第二交织线2之间的充绒单元格3。

为了使本发明具有适合的经纬密,在保证防绒效果下,提高织造效率,面料本体的单层经密为80-100根/cm,面料本体的单层纬密为70-90根/cm。

本发明可以根据需要织造不同形状的充绒单元格3,具体的,结合图1,可以第一交织线1为间断的波浪形结构,第二交织线2呈波浪形结构。也可以,第一交织线1呈间隔的直线结构,第二交织线2呈直线结构。

为了使羽绒被面料内的羽绒均匀舒适,同时保证充绒效率,相邻第一交织线1和相邻第二交织线2的间距相同;充绒单元格3的面积为20-65cm2。充绒缺口的宽度小于充绒单元格3边长的三分之一。

为了具有良好的防水防绒效果,在面料本体的外表面设置有水性泡沫整理涂层;水性泡沫整理涂层的厚度为30-40μm。

为了具有良好的防污效果,在面料本体的外表面设置有拒水拒油整理涂层。

通过上述具体实施例,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合理,面料织造完成后,直接充绒封边即可,无需后期进行绗缝缝制,简化了生产步骤,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第一交织线1和第二交织线2来代替缝纫线,密封性好,不易出现跑绒现象;同时通过双层面料立体织造,采用细旦丝进行高支高密织造,防钻绒效果好。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