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驱杀蚊虫织物的整理液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640380发布日期:2019-05-11 00:37阅读:7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驱杀蚊虫织物的整理液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驱蚊织物药物混合物;特别是一种用于驱杀蚊虫织物的整理液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许多疾病如登革热、疟疾、查加斯病等都是通过蚊虫感染和传播的,每年有超过100-300万余人死于蚊虫传播疾病。其传播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因此控制蚊传疾病的传播是全球广泛关注的问题。对于这类疾病并没有有效药物和预防疫苗,所以唯一可以控制这类疾病的传播方法是运用驱蚊产品。

大规模的疟疾预防措施很难实现,尤其在像非洲这类不太发达的地区。所以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价格相对低廉的虫媒控制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广泛推荐,把织物用品经过杀虫剂或驱避用品后处理,如蚊帐、帐篷、服装等。这一方法作为控制蚊虫传疾病的重要方法,保护人类健康。

目前被who广泛推荐的用于沙蝇和蚊子在夜间疾病的传播的方法有长效驱蚊蚊帐,驱蚊织物液处理后的织物等。而目前作为整理长效驱蚊蚊帐所使用的杀虫剂主要是拟除虫菊酯类化合物,随着这类杀虫剂的广泛应用,蚊虫对该类杀虫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抗性,驱蚊效果越来越弱。所以提高驱蚊蚊帐的驱蚊效果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664227a)中公开了一种制备驱杀蚊虫用的织物整理液,该配方包括杀虫剂和驱避剂,粘合剂,交联剂,经过该织物整理液整理的织物制品驱杀蚊虫能力强,耐水洗,但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蚊虫会对该织物整理液中杀虫剂拟除虫菊酯产生抗性,导致生物药效降低。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99825)中公开了一种防蚊、杀蚊、杀菌织物,配方包括驱蚊剂、杀蚊剂、杀菌剂、增效剂等组成的药液浸泡烘干后,得到的织物,有防蚊、杀蚊、杀菌功能,但是该种配方作为驱蚊整理液,持续药效时间仅为半年,存在持续药效时间较短的缺点。仅可进行适当的清洗和日晒。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473988)中公开了一种蚊帐用防虫织物的生产方法,他们的处理液配方包括拟除虫菊酯、有机芳烃溶剂、表面活性剂、交联剂、催化剂等组分,制定的上述驱蚊处理液对织物进行了处理工艺,该处理工艺是在浸轧设备上进行的。但是该配方组合物中用的是有机溶剂,给环境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并且该方法没有述及任何织物耐水洗方面的性能。

公开号wo2011/078375a1公开的树脂组合物可以通过在载体上负载拟除虫菊酯化合物,增效剂和磷系抗氧化剂中的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的成分,然后用热塑性树脂熔融混炼而制成。并且该专利中使用的拟除虫菊酯类为原药,使用原药的缺点是会导致药物的释放不稳定,并且不容易控制。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149860b)描述了经改善的纺织品含有至少两种不同的纱类型,第一纱类型释放选自杀昆虫剂的至少一种活性成分,而第二纱类型释放不同于第一纱的选自杀昆虫剂、昆虫驱避剂、农药增效剂和化学绝育剂的至少一种活性成分。但是该方法制作工艺复杂,造价成本高。

有关杀虫防治研究,杀虫剂整合到聚合物材料中,以防止昆虫贯穿该材料。但是,如何控制聚合物基质中杀虫剂的释放速率,也是当今难题。因为杀虫剂释放太快能迅速耗尽基质,影响杀虫效果,因为洗涤会造成杀虫剂脱落,或者太慢释放不具有所需杀虫效率等。

针对传统驱蚊织物整理液,使用有机溶剂会造成环境污染,使用单剂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持续药效短,耐洗效果不好的问题。以及其它专利发明采用的是热塑性树脂熔融混炼而成,会有造价高昂,生产不便利,释放不稳定的问题。本发明设计制备一种驱蚊织物整理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驱杀蚊虫效果的织物整理液。针对现有驱蚊织物整理液会产生药物抗性,环境污染和药效持续时间短的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具有驱杀蚊虫效果的织物整理液,该织物整理液不含有有机溶剂,对环境安全问题没有造成威胁,能做到清洁生产。经该织物整理液整理的织物具有长效驱杀蚊虫效果,并对抗性蚊种同样有作用。同时解决了药效持续时间短以及耐洗性能差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驱杀蚊虫织物的整理液,其组分和质量百分含量如下:

有效成份为5%-30%的拟除虫菊酯类:2%-10%;

有效成份为5%-30%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3%-10%;

含固量为10%-30%的粘合剂:10%-50%;

交联剂:0.15%-1.50%;

防腐剂:1%-2%;

其余为水。

所述整理液中,拟除虫菊酯类有效含量范围:0.2%-0.6%;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有效含量范围:0.5%-1.2%;粘合剂含固量范围:3%-5%。

所述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是以聚氨酯为囊壁;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出的核壳结构的微粒,将毒死蜱进行胶囊化制备成微胶囊悬浮剂。

所述拟除虫菊酯类为顺式氯氰菊酯、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氯菊酯或溴氰菊酯杀虫剂的一种。

所述交联剂选自环氧树脂或环氧硅烷交联剂一种;或多官能氮丙啶交联剂与三羟甲基丙烷物质中质量比为1:1的两种。

所述防腐剂为富马酸二甲酯或卡松。

所述粘合剂为水性聚氨酯乳液、水性聚丙烯酸乳液或水性醋酸乙烯酸酯乳液一种或两种,两种的质量比为1:1。

本发明在药物组合物配方中添加另外一种杀虫剂毒死蜱;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于蚊虫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昆虫的神经冲动在传导过程中,神经元的轴突有大量的钠离子和钾离子的进出,并受离子通道的控制,该类药剂就是破坏神经元轴突的离子通道扰乱钠离子的进出,导致其神经功能紊乱,中毒死亡。有机磷类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通过吸附昆虫体内神经元释放的乙酰胆碱酯酶,使传导昆虫神经冲动的乙酰胆碱无法水解,在突触处大量积累,从而干扰神经冲动的正常传导,诱发神经毒素,导致昆虫死亡。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包括溴氰菊酯、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甲氰菊酯等,本发明使用的有机磷杀虫剂主要是毒死蜱。

本发明的织物整理液使用方法,其特征是步骤如下:

1)首先采用浸轧设备整理织物使织物均匀的展开;

2)将整理液放入一个液槽中;然后将织物通过液槽充分浸渍整理液;

3)将充分浸渍整理液的织物经过轧辊,调节轧辊压力,使织物带液率控制在60%-110%;随后进入烘干定型机,烘干定型温度为60-120℃;

4)得到具有驱蚊效果的织物。

本发明还可以采用两步法进行织物整理液使用方法,将步骤2)中将整理液放入两个液槽中;两个液槽分别放入有效成份为5%-30%的拟除虫菊酯类和有效成份为10%-30%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按照配方其他组成按质量比例为1~5:5~1分为两部分放入两个液槽中;然后将织物通过第一个液槽充分浸渍整理液;完成步骤3)后,将得到具有驱蚊效果的织物再放入第二个液槽充分浸渍整理液;再进行步骤3);得到具有驱蚊效果的织物。

使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织物,该织物制品含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有效成份为每平方米织物含量80-270毫克,毒死蜱有效成份为每平方米织物含量130-650毫克。

织物材料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所述的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可以采用任何方法制备,也可以使用现有的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优选聚氨酯壁材微胶囊;

也可以采用丁向东在【用界面聚合法制备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j].农药,2007,46(10):666-668】中,介绍了采用界面聚合的方式,以聚氨酯为囊材制备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的方法。制备过程是:1)将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pm-130与聚氧化丙烯三元醇tmn-350在40-50℃反应0.5-1h,生成低活性聚氨酯预聚体;2)加入毒死蜱原药在60-70℃下混合均匀后,倒进60-70℃水中(内含开孔调节剂cz和乳化剂),以8000-9000r/min高剪切乳化10min,形成稳定的水包油(o/w)型乳化液;3)将乳化液移入合适的容器中,在60-68℃下继续保温搅拌反应4h后,滴入20%乙二胺水溶液,若反应物料没有片状物出现即为反应终点,结束反应。4)待乳化液冷却至30℃左右,再加入适量的湿润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搅拌0.5h,制成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

本方法以水替代有机溶剂作为分散介质,避免了使用有机溶剂造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可降低对人体的刺激性,不使用毒性较大的苯类助剂,属环境友好型制剂。微胶囊结构能控制毒死蜱缓慢释放,使活性物质毒死蜱能够长时间发挥作用。使用这种结构物质制成驱蚊整理液而后对织物进行处理,能够减少因洗涤对毒死蜱释放造成的影响,保证毒死蜱能够稳定持续的释放,能达到长效驱蚊的效果。

具体说明如下:

进一步:所述杀虫剂为毒死蜱与拟除虫菊酯类:溴氰菊酯、苄氯菊酯、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氯菊酯和三氟氯氰菊酯中的一种复配;

进一步:当进行拟除虫菊酯类和毒死蜱两种有效成分复配时,图2和图3可以看出毒死蜱和溴氰菊酯复配后,两种物质都存在于织物整理液中。所用的定型工艺为一步法或者两步法。

进一步:目前织物的现有的材质主要有聚乙烯(pe)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本发明所采用的织物材料是pet(商品名称为涤纶,以下使用涤纶代替),相比于其他的热塑性材料,该材料具有以下优点:易采购,价格低廉。强度高,耐热性好,可在70~170℃使用。耐磨性好,能够使用长时间不破损。

进一步:所述粘合剂为含固量10%-30%的水剂型粘合剂,粘合剂实际含固量范围:2%-5%;可以选用下列物质中的一种:水性聚氨酯乳液、水性聚丙烯酸乳液、水性醋酸乙烯酸酯乳液、聚丁二烯乳液;或选用质量比为1:1的两种粘合剂,如水性聚氨酯乳液和水性聚丙烯酸乳液,水性聚氨酯乳液和水性聚丙烯酸乳液进行复配使用。

进一步:所述的交联剂选自下列物质中的一种,环氧聚合物交联剂或羟甲基交联剂或羧基体系交联剂:双酚a型环氧树脂交联剂、环氧硅烷交联剂xr-500、多官能氮丙啶交联剂cx-100,三羟甲基丙烷交联剂。或选用质量比为1:1的两种,如多官能氮丙啶交联剂和三羟甲基丙烷交联剂。

进一步:所述防腐剂为富马酸二甲酯、卡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与拟杀虫剂除虫菊酯单剂相比,本发明采用有机磷类杀虫剂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共同使用,这两种杀虫剂不存在交互抗性,有协同作用提升杀灭蚊虫的能力。本发明经过该整理液整理的织物对驱杀蚊虫有明显的增效,减少了的使用剂量,并且在织物整理液中不使用任何有机溶剂,减少了杀虫剂对环境的影响。

第二,本发明使用的水剂型杀虫剂,该整理液为水性溶液,其均匀分散性、浸润性、稳定性良好,体系粘度适中,整理液组成简单,配制方便,因此可以实现即配即用,整理或使用方法很简单,工艺流程短,适应各种织物。

第三,具有长效耐洗性能,由于织物整理液配方中所涉及的交联剂、粘合剂和杀虫剂具有良好的结合性,可与织物的纤维能形成良好的固着力,同时织物上杀虫剂或驱避剂施加量通过带液率可精确控制、并分布均匀,所以利用本发明织物整理液和整理方法整理获得的驱杀蚊虫织物制品具有持久的耐水洗性能,驱杀蚊虫效力强。本发明已经经过了实验室实验和实际生产实验,实验中数据稳定、可操作性好.实验表明,所述的织物制品在经过20次who标准洗涤后(洗涤程序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程序),杀虫剂的耐洗指数仍可以达到80%-98%,生物测试也可达到who规定的标准要求。

第四,本发明直接通过浸渍,轧辊,烘干处理后即可得到驱蚊织物。该生产工艺流程简单,易操作,可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生产成本较使用熔融混炼方法低。

附图说明

图1(a):为实施例1长效驱蚊蚊帐对不同蚊种的击倒率;

图1(b):为实施例1长效驱蚊蚊帐对不同蚊种的致死率;

图2为实施例1得到的长效驱蚊蚊帐样品毒死蜱含量的液相色谱谱图;

图3为实施例1得到的长效驱蚊蚊帐样品溴氰菊酯含量的液相色谱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1)制备织物整理液;其配方组成为:

将上述原料在配液料槽中均匀混合后即可得到驱杀蚊虫整理液。

(2)制备毒死蜱微胶囊悬浮液:

采用有效含量为30%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可以采用任何方法制备,也可以使用现有的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或采用如下步骤制备:

1)将1.88g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pm-130与0.62g聚氧化丙烯三元醇tmn-350在44℃反应1h,生成低活性聚氨酯预聚体;

2)加入占总溶液质量250g30%的毒死蜱原药,即往预聚体中加入75g毒死蜱原药在60℃下混合均匀后,倒入165g的60℃水中(内含0.019g开孔调节剂cz和1.0g乳化剂),以8500r/min高剪切乳化10min,形成稳定的水包油(o/w)型乳化液;

3)将乳化液移入三口烧瓶中,在65℃下继续保温搅拌反应4h后,滴入10滴20%乙二胺水溶液,若反应物料没有片状物出现即为反应终点,结束反应。

4)冷却至30℃左右,再加入2g湿润分散剂、2.5g增稠剂、3g防冻剂搅拌0.5h,即可获得30%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

(3)制造驱杀蚊虫织物。

织物:100%100旦尼尔,36f,克重为38毫克/平方米的涤纶蚊帐布。

将所得的织物整理液和待整理的上述织物放入带轧车的定型机中;采用一步法制造驱杀蚊虫织物制品;先通过浸轧设备整理织物使织物均匀的展开,然后将织物通过液槽充分浸渍整理液,再将充分浸渍整理液的织物经过轧辊,调整压辊压力,使织物的带液率为110%,最后进入烘干机烘干,烘干温度120℃、车速60米/分钟,即可工业化得到耐水性的驱杀蚊虫涤纶蚊帐布。

(4)织物制品整理效果:

经整理后:所述织物上的毒死蜱和溴氰菊酯的有效含量分别为(液相色谱法测定,下同)445毫克/平方米织物和150毫克/平方米织物;

(5)生物测试(按who推荐的标准程序)效果:

再生时间(按照who推荐的标准程序,锥瓶实验):

用冈比亚按蚊(敏感蚊种)进行实验,实验结果从60分钟击倒率和24小时致死率两方面考察,实验结果为,对于0洗的蚊帐布其60分钟击倒率为100%,24小时致死率为90%,连续洗涤3次,再生1天后,测得60分钟击倒率为100%,24小时致死率为95%,利用t检验,测得再生时间为2,3,5,7天的60分钟击倒率和24小时致死率与0洗的相比其p>0.05,说明再生一天后生物效果与0洗相比没有显著变化。从而得出有效成分为毒死蜱和溴氰菊酯的长效驱蚊蚊帐的再生时间为1天。

洗涤后的生物效果:

经过20次who标准水洗后(洗涤程序按who推荐的标准程序):

织物上毒死蜱和溴氰菊酯的有效含量为:196毫克/平方米织物和66毫克/平方米织物,其耐洗指数为96%。

以再生时间为一天分别对敏感性伊蚊、按蚊和抗性按蚊进行洗涤后的生物效果测试,测试结果如下:

经过20次who标准洗涤之后(洗涤程序按照who推荐的标准程序),

对敏感性伊蚊的60分钟击倒率为:100%

24小时致死率为:99%

对敏感性按蚊的60分钟击倒率为:100%

24小时致死率为:99%

对抗性按蚊的60分钟击倒率为:99%

24小时致死率为:86%

20次洗涤后对不同蚊种的击倒率和致死率如图1a、图1b所示,60分钟击倒率都达到了95%,24小时致死率达到80%以上符合who规定的标准。

实施例2:

(2)制备毒死蜱微胶囊悬浮液:

(3)采用有效含量为5%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可以采用任何方法制备,也可以使用现有的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或采用如下步骤制备:

1)将1.88g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pm-130与0.62g聚氧化丙烯三元醇tmn-350在40℃反应1h,生成低活性聚氨酯预聚体;

2)加入占总溶液质量250g5%的毒死蜱原药,即往预聚体中加入12.5g毒死蜱原药在60℃下混合均匀后,倒入227.5g的60℃水中(内含0.019g开孔调节剂cz和1.0g乳化剂),以9000r/min高剪切乳化10min,形成稳定的水包油(o/w)型乳化液;

3)将乳化液移入三口烧瓶中,在70℃下继续保温搅拌反应4h后,滴入10滴20%乙二胺水溶液,若反应物料没有片状物出现即为反应终点,结束反应。

4)冷却至30℃左右,再加入2g湿润分散剂、2.5g增稠剂、3g防冻剂搅拌0.5h,即可获得10%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

(4)制造驱杀蚊虫织物制品。

织物:100%100旦尼尔,36f,涤纶蚊帐布,克重为38克/平方米。

将所得的织物整理液和待整理的上述织物放入带轧车的定型机中。采用一步法制造驱杀蚊虫织物制品。先通过浸轧设备整理织物使织物均匀的展开,然后将织物通过液槽充分浸渍整理液,再将充分浸渍整理液的织物经过轧辊,调整压辊压力,使织物的带液率为60%,最后进入烘干机烘干,烘干温度60℃、车速60米/分钟,即可工业化得到耐水性的驱杀蚊虫涤纶蚊帐布。

(5)织物制品的整理效果:

经整理后;织物上的毒死蜱和苄氯氰菊酯的有效含量(液相色谱测定法)分别为135毫克/平方米和270毫克/平方米。

(6)生物测试(按who推荐的标准程序)效果:

再生时间(按照who推荐的标准程序,锥瓶实验):

用冈比亚按蚊(敏感蚊种)进行实验,实验结果从60分钟击倒率和24小时致死率两方面考察,实验结果为,对于0洗的蚊帐布其60分钟击倒率为100%,24小时致死率为90%,连续洗涤3次,再生1天后,测得60分钟击倒率为100%,24小时致死率为95,利用t检验,测得再生时间为2,3,5,7天的60分钟击倒率和24小时致死率与0洗的相比其p>0.05,说明再生一天后生物效果与0洗相比没有显著变化。从而得出有效成分为毒死蜱和苄氯菊酯的长效驱蚊蚊帐的再生时间为1天。

洗涤后的生物效果:

经过20次who标准水洗后(洗涤程序按who推荐的标准程序):

织物上毒死蜱的有效含量为:60毫克/平方米织物,高效苄氯菊酯的含量为119毫克/平方米,其耐洗指数为96%。

以再生时间为一天分别对敏感性伊蚊、按蚊和抗性按蚊进行洗涤后的生物效果测试,测试结果如下:

经过20次who标准洗涤之后(洗涤程序按照who推荐的标准程序),

对敏感性伊蚊的60分钟击倒率为:100%

24小时致死率为:99%

对敏感性按蚊的60分钟击倒率为:100%

24小时致死率为:99%

对抗性按蚊的60分钟击倒率为:99%

24小时致死率为:90%

实施例3:

(1)制备织物整理液。其配方组成为:

将上述原料在配液料槽中均匀混合后即可得到驱杀蚊虫整理液。

(2)制备毒死蜱微胶囊悬浮液:

采用有效含量为10%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可以采用任何方法制备,也可以使用现有的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或采用如下步骤制备:

1)将1.88g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pm-130与0.62g聚氧化丙烯三元醇tmn-350在40℃反应1h,生成低活性聚氨酯预聚体;

2)加入占总溶液质量250g10%的毒死蜱原药,即往预聚体中加入25g毒死蜱原药在60℃下混合均匀后,倒进215g的60℃水中(内含0.019g开孔调节剂cz和1.0g乳化剂),以9000r/min高剪切乳化10min,形成稳定的水包油(o/w)型乳化液;

3)将乳化液移入三口烧瓶中,在60℃下继续保温搅拌反应4h后,滴入10滴20%乙二胺水溶液,若反应物料没有片状物出现即为反应终点,结束反应。

4)冷却至30℃左右,再加入2g湿润分散剂、2.5g增稠剂、3g防冻剂搅拌0.5h,即可获得10%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

(3)制造驱杀蚊虫织物:

织物:100%80旦尼尔,36f,克重为38克/平方米的涤纶蚊帐布。

将所得的织物整理液和待整理的上述织物放入带轧车的定型机中。采用一步法制造驱杀蚊虫织物制品。先通过浸轧设备整理织物使织物均匀的展开,然后将织物通过液槽充分浸渍整理液,再将充分浸渍整理液的织物经过轧辊,调整压辊压力,使织物的带液率为85%,最后进入烘干机烘干,烘干温度105℃、车速70米/分钟,即可工业化得到耐水性的驱杀蚊虫涤纶蚊帐布。

(4)织物制品的整理效果:

经整理后:所述织物上的毒死蜱和氟氯氰菊酯的有效含量分别为(液相色谱法测定,下同)250毫克/平方米和140毫克/平方米;

(5)生物测试(按who推荐的标准程序)效果:

再生时间(按照who推荐的标准程序,锥瓶实验):

用冈比亚按蚊(敏感蚊种)进行实验,实验结果从60分钟击倒率和24小时致死率两方面考察,实验结果为,对于0洗的蚊帐布其24小时致死率为100%,60分钟击倒率为89%,连续洗涤3次,再生1天后,测得24小时致死率为100%,60分钟击倒率为80%,利用t检验,测得再生时间为2,3,5,7天的60分钟击倒率和24小时致死率与0洗的相比其p>0.05,说明再生一天后生物效果与0洗相比没有显著变化。从而得出有效成分为毒死蜱和氟氯氰菊酯的长效驱蚊蚊帐的再生时间为1天。

洗涤后的生物效果:

经过20次who标准水洗后(洗涤程序按who推荐的标准程序):

织物上毒死蜱和氟氯氰菊酯的有效含量分别为:90毫克/平方米织物和50毫克/平方米织物,其耐洗指数为95%。

以再生时间为一天分别对敏感性伊蚊、按蚊和抗性按蚊进行洗涤后的生物效果测试,测试结果如下:

经过20次who标准洗涤之后(洗涤程序按照who推荐的标准程序),

对敏感性伊蚊的60分钟击倒率:100%

24小时致死率:96%

对敏感性按蚊的60分钟击倒率:100%

24小时致死率为:96%

对抗性按蚊的60分钟击倒率为:99%

24小时致死率为:89%

实施例4:

(1)制备织物整理液。其配方组成为:

(2)制备毒死蜱微胶囊悬浮液:

采用有效含量为15%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可以采用任何方法制备,也可以使用现有的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或采用如下步骤制备:

1)将1.88g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pm-130与0.62g聚氧化丙烯三元醇tmn-350在50℃反应1h,生成低活性聚氨酯预聚体;

2)加入占总溶液质量250g15%的毒死蜱原药,即往预聚体中加入37.5g毒死蜱原药在60℃下混合均匀后,倒进204g的60℃水中(内含0.019g开孔调节剂cz和1.0g乳化剂),以9000r/min高剪切乳化10min,形成稳定的水包油(o/w)型乳化液;

3)将乳化液移入三口烧瓶中,在68℃下继续保温搅拌反应4h后,滴入10滴20%乙二胺水溶液,若反应物料没有片状物出现即为反应终点,结束反应。

4)冷却至30℃左右,再加入2g湿润分散剂、2.5g增稠剂、3g防冻剂搅拌0.5h,即可获得15%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

(3)制造驱杀蚊虫织物制品:

织物:100%100旦尼尔,36f,涤纶蚊帐布,克重为38克/平方米。

将所得的织物整理液和待整理的上述织物放入带轧车的定型机中。采用一步法制造驱杀蚊虫织物制品。先通过浸轧设备整理织物使织物均匀的展开,然后将织物通过液槽充分浸渍整理液,再将充分浸渍整理液的织物经过轧辊,调整压辊压力,使织物的带液率为100%,最后进入烘干机烘干,烘干温度120℃、车速55米/分钟,即可工业化得到耐水性的驱杀蚊虫涤纶蚊帐布。

(4)织物制品的整理效果:

经整理后;织物上的毒死蜱和三氟氯氰菊酯的有效含量(液相色谱测定法,下同)分别为340毫克/平方米和270毫克/平方米。

(5)生物测试(按who推荐的标准程序)效果:

再生时间(按照who推荐的标准程序,锥瓶实验):

用冈比亚按蚊(敏感蚊种)进行实验,实验结果从60分钟击倒率和24小时致死率两方面考察,实验结果为,对于0洗的蚊帐布其24小时致死率为100%,60分钟击倒率为85%,连续洗涤3次,再生1天后,测得24小时致死率为100%,60分钟击倒率为90%,利用t检验,测得再生时间为2,3,5,7天的60分钟击倒率和24小时致死率与0洗的相比其p>0.05,说明再生一天后生物效果与0洗相比没有显著变化。从而得出有效成分为毒死蜱和三氟氯氰菊酯的长效驱蚊蚊帐的再生时间为1天。

洗涤后的生物效果:

经过20次who标准水洗后(洗涤程序按who推荐的标准程序):

织物上毒死蜱和三氟氯氰菊酯的有效含量分别为:122毫克/平方米织物和97毫克/平方米织物,其耐洗指数为95%。

以再生时间为一天分别对敏感性伊蚊、按蚊和抗性按蚊进行洗涤后的生物效果测试,测试结果如下:

经过20次who标准洗涤之后(洗涤程序按照who推荐的标准程序),

对敏感性伊蚊的60分钟击倒率:100%

24小时致死率为:97%

对敏感性按蚊的60分钟击倒率:100%

24小时致死率为:97%

对抗性按蚊的60分钟击倒率:98%

24小时致死率为:81%

实施例5:

(1)制备织物整理液。其配方组成为:

(2)制备毒死蜱微胶囊悬浮液:

采用有效含量为20%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可以采用任何方法制备,也可以使用现有的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或采用如下步骤制备:

1)将1.88g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pm-130与0.62g聚氧化丙烯三元醇tmn-350在45℃反应0.5h,生成低活性聚氨酯预聚体;

2)加入占总溶液质量250g20%的毒死蜱原药,即往预聚体中加入50g毒死蜱原药在60℃下混合均匀后,倒进190g的60℃水中(内含0.019g开孔调节剂cz和1.0g乳化剂),以8000r/min高剪切乳化10min,形成稳定的水包油(o/w)型乳化液;

3)将乳化液移入三口烧瓶中,在65℃下继续保温搅拌反应4h后,滴入10滴20%乙二胺水溶液,若反应物料没有片状物出现即为反应终点,结束反应。

4)冷却至30℃左右,再加入2g湿润分散剂、2.5g增稠剂、3g防冻剂搅拌0.5h,即获得20%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

(3)制造驱杀蚊虫织物。

织物:100%100旦尼尔,36f,克重为38克/平方米的涤纶蚊帐布。

采用两步法制造驱杀蚊虫织物。整理液分为两部分放在两个液槽中;两个液槽分别放入氯菊酯和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按照配方其他组成按质量比例为2:1分为两部分放入两个液槽中;然后将织物通过第一个液槽充分浸渍整理液;将充分浸渍整理液的织物经过轧辊,调整压辊压力,使织物的带液率为80%,最后进入烘干机烘干,烘干温度90℃、车速60米/分钟,制得织物;再将得到的织物放入第二个液槽充分浸渍整理液;再次通过浸轧设备整理织物使织物均匀的展开,然后将织物通过液槽充分浸渍第二部分整理液,将充分浸渍药液的织物经过轧辊,调整压辊压力,使织物的带液率为80%,最后进入烘干机烘干,烘干温度90℃、车速60米/分钟,即可工业化得到耐水性的驱杀蚊虫涤纶蚊帐布。

(4)织物制品的整理效果:

经整理后:所述织物上的毒死蜱和氯菊酯的有效含量(液相色谱测定法,下同)为240毫克/平方米织物和198毫克/平方米织物;

(5)生物测试(按who推荐的标准程序)效果:

再生时间(按照who推荐的标准程序,锥瓶实验):

用冈比亚按蚊(敏感蚊种)进行实验,实验结果从60分钟击倒率和24小时致死率两方面考察,实验结果为,对于0洗的蚊帐布其24小时致死率为100%,60分钟击倒率为88%,连续洗涤3次,再生1天后,测得24小时致死率为100%,60分钟击倒率为85%,利用t检验,测得再生时间为2,3,5,7天的60分钟击倒率和24小时致死率与0洗的相比其p>0.05,说明再生一天后生物效果与0洗相比没有显著变化。从而得出有效成分为毒死蜱和氯菊酯的长效驱蚊蚊帐的再生时间为1天。

洗涤后的生物效果:

经过20次who标准水洗后(洗涤程序按who推荐的标准程序):

织物上氯菊酯的有效含量为:72毫克/平方米织物,其耐洗指数为95%。

毒死蜱的有效含量为:61平方米织物,其耐洗指数为93%。

以再生时间为一天分别对敏感性伊蚊、按蚊和抗性按蚊进行洗涤后的生物效果测试,测试结果如下:

经过20次who标准洗涤之后(洗涤程序按照who推荐的标准程序),

对敏感性伊蚊的60分钟击倒率:100%

24小时致死率为:98%

对敏感性按蚊的60分钟击倒率:100%

24小时致死率为:98%

对抗性按蚊的致60分钟击倒率:98%

24小时致死率为:91%

实施例6:

(1)制备织物整理液。其配方组成为:

(2)制备毒死蜱微胶囊悬浮液: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五。

(3)制造驱杀蚊虫织物制品。

织物:100%100旦尼尔,36f,克重为38克/平方米的涤纶蚊帐布。

采用两步法制造驱杀蚊虫织物。整理液分为两部分放在两个液槽中;两个液槽分别放入溴氰菊酯菊酯和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按照配方其他组成按质量比例为5:1分为两部分放入两个液槽中;然后将织物通过第一个液槽充分浸渍整理液;将充分浸渍整理液的织物经过轧辊,调整压辊压力,使织物的带液率为100%,最后进入烘干机烘干,烘干温度110℃、车速60米/分钟,制得织物;再将得到的织物放入第二个液槽充分浸渍整理液;再次通过浸轧设备整理织物使织物均匀的展开,然后将织物通过液槽充分浸渍第二部分整理液,将充分浸渍药液的织物经过轧辊,保持压辊压力,使织物的带液率为80%,最后进入烘干机烘干,烘干温度110℃、车速60米/分钟,即可工业化得到耐水性的驱杀蚊虫涤纶蚊帐布。

(4)织物制品的整理效果:

经整理后:织物上的毒死蜱醚(气相色谱测定法,下同)和溴氰菊酯(液相色谱测定法,下同)的有效含量分别为630毫克/平方米和80毫克/平方米。

(5)生物测试(按who推荐的标准程序)效果:

再生时间(按照who推荐的标准程序,锥瓶实验):

用冈比亚按蚊(敏感蚊种)进行实验,实验结果从60分钟击倒率和24小时致死率两方面考察,实验结果为,对于0洗的蚊帐布其24小时致死率为100%,60分钟击倒率为92%,连续洗涤3次,再生1天后,测得24小时致死率为100%,60分钟击倒率为90%,利用t检验,测得再生时间为2,3,5,7天的60分钟击倒率和24小时致死率与0洗的相比其p>0.05,说明再生一天后生物效果与0洗相比没有显著变化。从而得出有效成分为毒死蜱和溴氰菊酯的长效驱蚊蚊帐的再生时间为1天。

洗涤后的生物效果(按照who推荐的标准程序,锥瓶实验):

经过20次who标准水洗后(洗涤程序按who推荐的标准程序):

织物上毒死蜱的有效含量为:183毫克/平方米织物,其耐洗指数为94%。

溴氰菊酯的有效含量为:44毫克/平方米织物,其耐洗指数为97%。

以再生时间为一天分别对敏感性伊蚊、按蚊和抗性按蚊进行洗涤后的生物效果测试,测试结果如下:

经过20次who标准洗涤之后(洗涤程序按照who推荐的标准程序),

对敏感性伊蚊的60分钟击倒率为:100%

24小时致死率为:99%

对敏感性按蚊的60分钟击倒率为:100%

24小时致死率为:95%

对抗性按蚊的60分钟击倒率为:98%

24小时致死率为:92%

本发明公开和提出的一种用于处理驱蚊织物的整理液及使用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通过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变条件等环节实现,尽管本发明的技术已通过较佳实施例子进行了描述,相关技术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技术进行改动或重新组合,来实现最终的制备技术。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相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他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精神、范围和内容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