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合缂丝的电子提花机纹版制作方法及纹版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76461发布日期:2019-05-28 20:14阅读:9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合缂丝的电子提花机纹版制作方法及纹版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纺织机械领域中用于机织设备的开口装置领域,特别是属于丝绸织造中缂丝的开口装置。



背景技术:

缂丝是传统丝织工艺,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缂丝的特点是通经断纬的平纹织物。目前借助木制缂丝机,完全依靠手工操作完成。一方面对缂丝操作者的技艺要求很高,另一方面极其费工,一幅不大的缂丝作品就要耗费数月甚至经年。这种古老、传统、精湛、又十分昂贵的缂丝技艺及缂丝产品正在淡出市场,同时后继乏人。

中国发明专利“一种自动缂丝织机”(申请号201711233469.x),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可变动程主动控制式有梭引纬机构”(申请号201721634237.0),公开了一种缂丝机的技术方案。这一技术方案实质上只是提出了一种可以区间引纬的方案,但是并没有给出区间与区间的引纬衔接(这时需要换梭),梭箱往复移动时梭中的丝线在织口外的浮丝如何处理,另外梭箱可以容纳多少个梭子,一幅缂丝在纬向可能分出数十个区间,这个梭箱能够容纳这么多梭子吗,这些问题不解决,不能制作出完整的缂丝作品。

“通经断纬”是缂丝区别于织锦的本质技术特征,“通经”好做,关键是如何理解与实现“断纬”。分析缂丝的制作工艺,“断纬”不只是“分区引纬”,或“区间引纬”,事实上还包括“分区开口”、“分区打纬”。传统织机的五大运动,其中送经、卷取与经纱相关;开口、引纬、打纬这三项都与纬纱相关,缂丝的“断纬”特征也就与这三项相关,都必须统筹考虑与缂丝相适应的工艺,尤其是“分区开口”是实现“断纬”织造的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缂丝的电子提花机纹版制作方法,该方法利用电脑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切实解决了缂丝的关键技术问题,织工可以轻松完成分区引纬、分区打纬的过程。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适合缂丝的电子提花机纹版制作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一种适合缂丝的电子提花机纹版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绘制意匠图

按设定的经密值纬密值绘制图案的意匠图,确定组织为单起平纹;

步骤2)处理一纬数据

取出意匠图中一纬的图形,定义相同颜色的连续格点为“区”,则图样的不同颜色将纬向格点分解为若干“区”,以相同颜色的“区”归集为“动”,并对“动”递增编号,得到本纬的总动数m,即本纬分解的分区开口动作数,也即本纬包含的不同颜色数;所述区的最小格点数为1,所述m为自然数最小值为1;

步骤3)处理动数据

顺序提取每“动”中的提针“上”数据,其余提针置为“下”,此为每“动”的纹针数据;在附加信息栏中写入附加信息,包括动编码、色号和本动中包含的区数,附加信息及纹针数据合并称为纹版数据,顺序保存每“动”的纹版数据;所述“上”数据定义为二进制“1”,所述“下”数据定义为二进制“0”;

步骤4)纬数据校验

将本纬中各“动”的纹针数据相加,奇数纬为十六进制的“aaaa......”偶数纬为十六进制的“5555......”,校验正确后保存本纬的纹版数据;所述奇数纬十六进制的“a”是二进制的“1010”,所述偶数纬十六进制的“5”是二进制的“0101”;

步骤5)重复执行步骤2至步骤4,直至图样终了,保存全部纹版数据为纹版文件,并在文件说明栏中写入总动数dmax及总纬数mmax。

进一步的,所述文件说明栏中还可以写入总颜色数cmax及对应的用梭清单。

进一步的,所述附加信息为4字节32位,其中,第1字节为所述动编码,第2、3字节为不同颜色的所述色号,第4字节为所述本动包含的区数;所述动编码为二进制码,所述色号为4位阿拉伯数字,bcd码,所述本动包含的区数为二进制码。

进一步的,所述动编码定义为“b7b6b5b4b3b2b1b0”,b7为首动标识,首动为1,后续动为0,b6~b0是一个二进制数,其数值为以本纬总动数m为首的降序数列,即m,m-1,m-2,......,1。

进一步的,所述用梭清单包括:色号、用丝量、用梭数;所述用丝量可从所述纹版统计得到,所述用梭数是指对应色号在一动中最大分区数。

优选的,所述步骤1至步骤5及所述附加信息栏、所述文件说明栏的编辑借助电脑cad软件完成。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缂丝的电子提花机纹版,所述电子提花机纹版的每一次纹针数据输出定义为一“动”,若干“动”合并为一“纬”;每一“动”的数据包含至少一个“区”数据,在同一“动”中的“区”对应相同的纬纱颜色;每一“动”的纹版数据中还包含附加信息,执行所述电子提花机纹版的装置可以从所述附加信息中提取控制信息及提示信息,以运行所述装置中的动指针与纬指针;所述动指针与纬指针是所述装置内部的软件计数器,用以控制对纹版数据的顺序读取与输出;所述纹版文件的说明部分,包含有本纹版的总动数dmax和本纹版的总纬数mmax。

进一步的,所述附加信息为4字节32位,其中,第1字节为所述动编码,第2、3字节为不同颜色的所述色号,第4字节为所述本动包含的区数;所述动编码为二进制码,所述色号为4位阿拉伯数字,bcd码,所述本动包含的区数为二进制码。

进一步的,所述动编码定义为“b7b6b5b4b3b2b1b0”,b7为首动标识,首动为1,后续动为0,b6~b0是一个二进制数,其数值为以本纬总动数m为首的降序数列,即m,m-1,m-2,......,1。

进一步的,所述动指针的运行方式为在装置正转时,每读取输出一次动数据,动指针+1;在装置反转时,每读取输出一次动数据,动指针-1;动指针以dmax为模,即dmax+1=1,1-1=dmax;所述纬指针的运行方式为在装置正转时,每遇到首动标识,纬指针+1;在装置反转时,每遇到动编码b6~b0表示的二进制数为1时,纬指针-1;纬指针以mmax为模,即mmax+1=1,1-1=mmax。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利用电脑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切实解决了缂丝的关键技术问题。表面看,缂丝的通经断纬是一个“区间引纬”的问题。但是实际上,缂丝艺人对照图样要选择合适颜色的丝线小梭,在合适的经纱位置穿入,在合适的经纱位置穿出,完成一个局部的与图样吻合的“断纬”织造,正是缂丝的难点。因此,确定丝线颜色及其在特定区间的织入,是缂丝的关键技术问题。同时,还要兼顾多个“断纬”最终要合成一个整纬,不能有交叠,也不能有空档。本发明的缂丝纹版制作方法,正是解决了颜色与对应区间织入的关键技术问题。电脑纹版的制作过程是可以借助电脑cad技术在电脑上完成的。可以反复修改、对比、调整,直至达到满意效果。还可以整纬校验,防止疏漏、错误。有了执行这种缂丝纹版的电子提花机装置,织工可以按照提示的颜色选择丝线,并在相应的开口区间投梭引纬(开口处的经纱高出布面,是非常明显的)以及随后的拨纬操作,有了电脑完成的分区开口,织工可以轻松完成分区引纬、分区打纬过程。

2、本发明提出以颜色归集“区”为“动”,大大减少开口动作次数,减少对经纱的损伤,也减少了纹版数据量,节省电脑资源。在实际操作中,减少对丝线颜色的辨识,方便缂丝操作,甚至方便多人同时操作,提高工效。

3、本发明提出的双指针方案,即动指针与纬指针同时关联动作,解决了区间纬与整纬之间的关系。而双指针的正确动作,得益于一字节包含首动标识的动编码,在保证每纬127动的高容量下,解决了动指针/纬指针之间的运算及关联,保证整个织造过程的正确运行。

4、在纹版中写入的附加信息设计,可使电子提花机装置在彩色显示屏上显示相关的“区”信息、“动”信息及丝线颜色信息,方便织工手工引纬及打纬,降低了对织工的技能要求,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保证缂丝图样的准确性、一致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示例图案意匠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示例图案的起始4纬的纹版制作示意。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附加信息编码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器显示内容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是一个云纹图案,按照经密24纬密40绘制的图案意匠图,148x104点,借助电脑cad对图样进行处理,完成了步骤1绘制意匠图的工作。由于经密小纬密大,图样在纬向有压缩。右上角的小图是原图,实际的织物按照设定的经密纬密制作出来正是小图不失真的效果。(由于专利申请的附图只能是黑白图,黑白图无法表示丰富的颜色,本图就用黑、灰、白三种颜色的图案对缂丝纹版的制作方法及制成的纹版加以说明)。

图2为示例图案的起始4纬的纹版制作示意。

取出图1图案底部第一纬的图形,可以看到黑、灰、白三色将这一纬的148个点分为19个区。在缂丝织造中,每一个区要对应一个小梭,这就是“断纬”,这一纬断成了19区。

如果从左至右,每区顺序打开,顺序用小梭织造,当然也可以完成这种缂丝的“断纬”织造。但是这种操作方式,提花机要做19次开口,相应的纹版变成了19倍的数据量。

如果以颜色归集这些区,形成开口动作,称作“动”,则这一纬可以分为3动。第1动是黑色,包含5区;第2动是灰色,包含9区;第3动是白色,包含5区。

依照“单起平纹”织物的动作原则,即单数纬时单数针上偶数针下,标出区中应该“上”的提针为1,其余不作标识的即为0。可得数据如下(以16进制表示):

3动5区0000400140000001500150000001540000000

2动8区0015100415555554005405555554014000000

第四纬1动4区5540055000000000050000000000001555555

3动5区0000a002a0000000a000a0000000aa0000000

2动9区002a08080aaaaaaa082a0a802aaa00a000000

第三纬1动5区aa8002a0000000000280002a8000000aaaaaa

3动5区0001400140000000500154000000550000000

2动9区0054100415555555041401001555005000000

第二纬1动5区5500055000000000014000554000000555555

3动5区0000a00280000000a000aa0000002a8000000

2动9区002a08082aaaaaaa082a00802aaa802000000

第一纬1动5区aa8002a0000000000280002a8000000aaaaaa

以上数据与图1对应,从下向上生成。

每纬的各动数据可以求和校验,第一纬、第三纬为aaaa......,第二纬、第四纬为5555......

这种一纬分解为多个区的形式,容易出错。有了校验手段,就可以发现错误,避免错误,是非常必要的手段。

图3为附加信息编码图。

通常电子提花机的纹版数据每纬都留有4字节作为与织机交连时的控制信息,比如纬纱选色,停撬等。本发明充分利用这4字节的空间,合理安排信息编码,详述如下:

第1字节为“动编码”。定义b7为首动标识,即每纬的第1动为首动,此位为1,其余动为0。有了首动标识,提花机就可以在连续的动数据中分出“纬”信息。b6~b0是一个二进制数,以本纬总动数m为首的降序数列,即m,m-1,m-2,......,1。

第2、3字节用于表示“色号”,即关于颜色的编码,可以用企业自定义的色号,也可以用国际通用的pms编号(潘通色卡)中的数字部分。

第4字节是二进制数,用于表示本动的区数。

按此附加信息编码规则,图2所示前四纬的附加信息为(以16进制表示):

3动5区01f60705

2动8区02f53608

第四纬1动4区83f44704

3动5区01f60705

2动9区02f53609

第三纬1动5区83f44705

3动5区01f60705

2动9区02f53609

第二纬1动5区83f44705

3动5区01f60705

2动9区02f53609

第一纬1动5区83f44705

以上数据与图1对应,从下向上生成。

附加信息可以放在每动的纹针数据之前,也可以放在每动的纹针数据之后,由纹版格式定义。

这种编码方式可支持的缂丝分区容量很大,比如每纬可容纳最大127动,即127色;每动可容纳最大255区。

当然,附加信息也可以根据需要增加其它信息,甚至增加字节。此处只是给出一种示例。

接收并执行此纹版的电子提花机装置,可以根据这些信息作出适当的提示,比如:

显示当前纬的总动数及当前是第几动,显示当前动的纬丝颜色及对应的潘通色卡号,显示当前动的总区数。

有了这些提示信息,操作缂丝的织工很容易在开口区进行投梭引纬,及用拨子打纬。对于幅宽较大的织机,可以同时容纳2~3个织工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