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织人棉染色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87948发布日期:2019-11-30 00:46阅读:8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织人棉染色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纺织品加工的
技术领域
,尤其是涉及一种机织人棉染色工艺。
背景技术
:人棉面料,简称人棉,是指人造棉,学名粘胶纤维,属于人造纤维,手感类似棉,价格比棉便宜。粘胶纤维的基本组成是纤维素,通常用于制作轮胎帘子线、运输带等工业用品。粘胶纤维是一种应用较广泛的化学纤维。人造棉非常光滑,色泽度比较高,可染性好,而且鲜艳度和牢度高,它的耐稀碱和吸湿性和棉比较接近,所以穿起来也是比较舒适的。可以纯纺,也可以与涤纶等化学纤维混纺。但普通的人棉面料穿久了就会失去弹性和蓬松性,会有板结感。而且湿力学强度低,经常洗的话还容易掉色,所以越到后面颜色会变暗变旧,衣物看起来也就旧旧的。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织人棉染色工艺,用以改善织物的手感,提高织物的耐洗性和耐久性。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机织人棉染色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s1:将坯布进行烧毛;s2:将烧毛后的坯布进行前处理;s3:将经过前处理后的坯布运入平幅水洗机内进行1次水洗;s4:将水洗后的坯布进行染色;s5:将染色后的坯布运入平幅水洗机内,进行皂洗;s6:将经过皂洗的坯布运入平幅水洗机内进行1次水洗;s7:将水洗后的坯布进行脱水;s8:在脱水后的坯布上喷涂第一助剂,再将喷涂有第一助剂后的布料进行烘干,然后将烘干后的布料浸没于第二助剂中,最后将经过第二助剂处理后的布料运送至定型机中进行烘干定型;s9:对定型后的坯布进行检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织物表面喷涂第一助剂后,再将织物进行烘干,然后将织物浸没在第二助剂中,最后将织物运入至定型机内进行烘干定型,用以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从而改善织物手感,以及提高织物的耐洗性和耐久性。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助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计原料:高碘酸钠6-10%、过氧化氢1-5%、纳米铜离子0.2-0.6%、丙三醇10-14%、壳聚糖2-6%、聚酯型聚氨酯16-20%、第一分散剂1-3%,以及水余量。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助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计原料:羊毛角蛋白26-30%、柔软剂6-10%、第二分散剂1-5%、抗菌剂2-6%、碳二亚胺1-3%,以及水余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羊毛角蛋白质是天然的高分子聚合物,利用其溶液中所含有的还原性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处理使其吸入织物,或是覆盖在其表面,从而改善了织物性能,提高织物弹性和蓬松杆,防止织物板结,降低泛黄现象。且由于羊毛角蛋白和人类的皮肤表皮层同属于角蛋白质,将它作为纺织品整理剂,符合绿色、生态、环保的趋势。羊毛角蛋白质还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性。高碘酸钠和双氧水复配使用,用以对人棉织物进行氧化,将人棉织物中的纤维素链单元的两个相邻的仲羟基分别氧化成醛基,以使其与羊角蛋白质中的氨基发生席夫碱反应而直接形成共价结合,提高羊角蛋白在织物表面的附着力度。碳二亚胺作为活化剂,用以活化羊毛角蛋白质,提高羊毛角蛋白质与织物之间交联速度和有效性,提高羊毛角蛋白质在织物上的附着力度。第一分散剂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用以改善各原料在溶液中的分散性。纳米铜离子可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具有较好的减摩抗磨作用,摩擦过程中在磨擦介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对摩擦表面起到自修复的作用,提高织物的光滑度和柔顺度。丙三醇作为助分散剂,与第一分散剂发生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各原料在溶液中的分散性。同时,作为为溶剂,提高有机为在水中的的溶解度。且丙三醇作为增塑剂,可以减弱成膜分子之间的次价键,增加成膜分子之间的移动性和可塑性,使成膜后的柔韧性增强,从而提高布料的耐久性和耐洗性。聚酯型聚氨酯作为成膜助剂,用以在喷涂完第一助剂后,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从而提高个原料在织物上的固着力,且可以改善织物的弹性。壳聚糖可以在高碘酸钠和双氧水的作用下发生氧化降解,使得壳聚糖可以与聚酯型聚氨酯发生交联,提高聚酯型聚氨酯成膜后的机械性能,提高聚酯型聚氨酯在织物上的固着力。降解后的壳聚糖还可以与羊角蛋白发生交联,从而提高羊角蛋白在织物上的固着力,从而提高织物的性能。且壳聚糖本身具有抗菌性,可以提高织物的抗菌效果。第二分散剂采用绍兴上虞斯莫有机化学研究所所生产的双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sm-4ed-70。柔软剂赋予布料良好的手感,使织物具有平滑、柔顺感。柔软剂采用南通润丰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所生产的阳离子柔软剂。阳离子柔软剂中含有的氨基可以与纤维素氧化生成的醛基发生反应,提高柔软剂在布料上的附着力度的同时,降低由于氨基的存在,造成织物黄化的问题,提高布料的耐久性。抗菌剂用以赋予布料良好的抗菌性。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抗菌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计原料:绿茶提取液6-10%、金黄洋甘菊提取液4-8%、番石榴叶提取液3-7%、薄荷提取液4-8%、异丙醇16-20%、三聚磷酸钠1-5%,以及水余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多种植物提取液皆具有抗菌作用,通过将上述多种织物复配而成,赋予织物抗菌作用的同时,还赋予织物一种清香气味,从而使得所产织物的性能更好,更加受人欢迎。异丙醇作为溶剂,用以提高各各植物提取液在溶液中的溶解度。三聚磷酸钠做为金属螯合剂,提高染料在布料的结合度,防止布料掉色,提高织物的耐久性和耐洗性。三聚磷酸钠还可以做为分散剂,提高各植物提取液在溶液中的稳定性和分散性,且还可以作为ph调节剂,用以调节抗菌剂的ph值,使得各植物提取液的稳定性提高。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3、s5、s6中的所述平幅水洗机包括水洗箱,设置在水洗箱进料端和出料端的导布辊,所述水洗箱靠近底部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三根相互平行的下喷水辊,所述水洗箱靠近顶部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两根相互平行的上喷水辊,所述下喷水辊和上喷水辊上下交错设置,且靠近水洗箱进料端和出料端皆设置为下喷水辊;所述上喷水辊和下喷水辊内部中空设置,且两者的外表面上沿其长度方向皆均匀设置有喷水孔,所述上喷水辊上的喷水孔朝上设置,所述下喷水辊上的喷水孔朝下设置,且所述上喷水辊和下喷水辊一端皆密封设置、另一端皆外接有与其自己内部相连通的进液管,所述进液管另一端连接有进液组件;所述上喷水辊和下喷水辊外表面呈梭型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上述平幅水洗机,提高布料的清洗效果,从而降低织物的清洗次数,且使得织物在染色完后,无需经过水洗,可直接进行皂洗,减少了染色所需的步骤,从而提高了工厂的工作效率和减少了能源的浪费。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喷水辊下方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上喷水辊上方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上皆设置有刷毛,且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中间皆未设置有刷毛;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皆呈弧形设置,且所述第一挡板弧形朝向下喷水辊凹陷设置,所述第二挡板弧形朝向上喷水辊凹陷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弧形设置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且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两侧皆设置有刷毛,用以阻挡喷射水流的同时,还可以刷除附着在布料上的有害物质和布屑绒毛,提高布料的清洗效果,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液组件包括进液箱和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一端与进液箱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水洗箱相连通,所述进液管另一端连接在进液箱上,所述进液管上连接有抽水泵,所述进液箱内还设置有与所述进液箱相适配的过滤网板,且所述进液管和连接管在进液箱上的连接口分别位于过滤网板的两侧;所述进液箱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两端皆与所述进液箱内表面相接触,且所述过滤网板滑移连接在安装孔内,位于安装孔两端的进液箱两侧壁上设置有滑移块,所述过滤网板上设置有滑移槽,所述滑移块与所述滑移槽滑移连接,且所述过滤网板上设置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设置在过滤网板上的连接块,以及设置在连接板上并与连接板螺纹连接的固定螺栓,所述进液箱上开设有与所述固定螺栓螺纹连接的螺纹孔,且与所述安装孔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卡块,所述过滤网板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相卡接;所述进液箱靠近其顶端的一侧开设有防泄口,所述防泄口与所述连接管通过回液管相连通,且所述安装孔周侧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采用弹性橡胶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结构简单,方便工人操作,且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工人工作效率。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8中的定型机包括进布机构,所述进布机构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机架上的送布辊,所述进布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喷淋组件和烘干组件;所述喷淋组件包括设置在机架上并与所述送布辊平行设置的喷淋管,所述喷淋管位于所述送布辊上方,且所述喷淋管内设置有供液管,所述供液管上设置有供液组件,所述喷淋管沿其长度方向还均匀设置有喷淋孔,所述喷淋孔内设置有喷头,所述喷头与所述供液管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均流组件;所述均流组件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支撑架和设置在支撑架上的转动轴,所述支撑架位于喷淋管上方并与所述喷淋管平行设置,所述转动轴与所述喷淋孔对应设置并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远离支撑架的一端位于喷淋管下方,且所述转动轴这一端上设置有均流桨叶,所述喷淋孔靠近均流桨叶远离转动轴的一端设置,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驱动多跟转动轴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驱动电机、同轴设置在驱动电机输出轴上的转动齿轮,以及同轴设置在转动轴上的从动齿轮,所述转动齿轮和多个从动齿轮上套设有与转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皆啮合的传动链条;所述送布辊呈梭型设置,且多个所述喷头之间的连线与所述送布辊的弧形相适配,多根所述转动轴之间的连线也与所述送布辊的弧形相适配;所述供液组件包括设置在喷淋组件和烘干组件下方的料液箱,所述供液管与所述料液箱相连接,且所述料液箱与供液管连接口处设置有过滤网,所述供液管上还连接有为料液提供动力的抽液泵。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进布机构上设置有喷淋组件和烘干组件,实现在定型机上完成对布料的喷涂和烘干,便于工人操作,降低的工人的负担,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通过设置有均流组件,用以对喷射而处的水流进行均流,使得喷淋组件对布料的喷涂更均匀,从而提高布料的效果和便于布料之后的烘干。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烘干组件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烘干辊组,所述烘干辊组设置有至少两组,且多个所述烘干组上下交错设置;所述烘干辊组包括第一烘干辊和第二烘干辊,所述第一烘干辊和第二烘干辊上下平行设置,且两者之间存在有供布料穿过的间隙,间隙小于布料厚度设置;所述第一烘干辊内部中空设置,且所述第一烘干辊内设置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两端分别外接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另一端连接有气体加热箱,所述加热箱内设置有加热件和抽气泵,所述出气管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加热箱内;所述加热管呈螺旋状设置,且所述加热管外部还设置有散热片;所述第一烘干辊两端分别通过两转轴设置在机架上,所述第一烘干辊与所述转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且所述加热管两端分别穿过两转轴并所述转轴同轴设置;所述第一烘干辊和第二烘干辊上外表面上皆设置有凸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第一烘干辊和第二烘干辊,用以对布料进行挤压,从而使得布料内多余的水分被挤出,提高布料的烘干效率,且使得位于布料表面的助剂会进入到布料的内部,提高布料的手感,且使得热气流更易穿过布料,提高布料的烘干效率。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8中喷涂完第一助剂后的烘干温度为50-70℃;所述s8中喷涂时布料的的运送速度为1-3m/min。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烘干温度和布料运输速度,从而控制布料上喷涂的第一助剂量和布料浸没在第二助剂内的时间,且可以控制布料的烘干程度,赋予布料更好的手感。由于第一助剂采用喷涂的方法,避免了第一助剂的量过多后,还要对布料进行清洗,减少了染色时所需的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一助剂的量过少后,影响布料的性能。第一助剂采用喷涂,赋予第一助剂一定的加速度,使得第一助剂可以在加速度的作用下,可以向织物内部运行,提高第一助剂在织物上的附着量,从而提高布料性能。第一助剂喷涂完后,在50-70℃烘干布料,使得第一助剂内的各物质之间与布料之间反应,提高第一助剂在布料上的附着效果。防止温度过高后,导致副产物的产生,从而影响布料的性能;温度过低,影响第一助剂与布料之间的反应,从而影响布料的性能同时,使得布料呈50%-70%的干度,防止布料过干后,导致第一助剂完全在在布料表面成膜,影响第二助剂在织物表面的附着和第二助剂向织物内部的渗透,从而影响织物的性能。布料过湿,会导致第一助剂无法很好的附着在织物上,易在织物浸没与第二助剂内时,从织物表面迁移到第二助剂中,影响布料性能的同时,还会造成织物失效。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在织物表面喷涂第一助剂后,再将织物进行烘干,然后将织物浸没在第二助剂中,最后将织物运入至定型机内进行烘干定型,用以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从而改善织物手感,以及提高织物的耐洗性和耐久性;2、通过在平幅水洗机设置有上喷水辊和下喷水辊,提高布料的清洗效果,从而降低织物的清洗次数,且使得织物在染色完后,无需经过水洗,可直接进行皂洗,减少了染色所需的步骤,从而提高了工厂的工作效率和减少了能源的浪费。附图说明图1是平幅水洗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平幅水洗机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圆圈部分放大图;图4是定型机进布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示出了喷淋组件、烘干组件和浸没箱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图5为图4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主要示出了喷淋组件和烘干组件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图6为图5的b部放大图;图7为第一烘干辊的平面剖视图。附图标记:100、水洗箱;110、进料端;120、出料端;130、导布辊;200、下喷水辊;210、上喷水辊;211、喷水孔;220、进液管;221、抽水泵;230、第一挡板;240、第二挡板;231、刷毛;300、进液组件;310、进液箱;320、连接管;330、安装孔;331、密封圈;340、滑移块;350、卡块;360、防泄口;361、回液管;370、过滤网板;371、滑移槽;380、观察窗;400、定位组件;410、连接块;420、固定螺栓;430、螺纹孔;500、机架;510、送布辊;610、喷淋管;611、喷头;612、管道;620、均流组件;621、支撑架;622、转动轴;623、均流桨叶;630、驱动组件;631、驱动电机;632、转动齿轮;633、从动齿轮;634、传动链条;640、供液管;650、供液组件;651、料液箱;652、抽液泵;700、烘干辊组;710、第一烘干辊;711、转轴;720、第二烘干辊;721、凸起;730、加热管;731、散热片;740、加热箱;741、进气管;742、出气管;743、抽气泵;744、废气管;800、浸没箱;810、导向辊;820、运布辊。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一种机织人棉染色工艺,包括以下工艺步骤:s1:将坯布进行烧毛;s2:将烧毛后的坯布进行前处理;s3:将经过前处理后的坯布运入平幅水洗机内进行1次水洗;s4:将水洗后的坯布进行染色;s5:将染色后的坯布运入平幅水洗机内,进行皂洗;s6:将经过皂洗的坯布运入平幅水洗机内进行1次水洗;s7:将水洗后的坯布进行脱水;s8:在脱水后的坯布上喷涂第一助剂,再将喷涂有第一助剂后的布料进行烘干,然后将烘干后的布料浸没于第二助剂中,最后将经过第二助剂处理后的布料运送至定型机中进行烘干定型;配置第一助剂:将8%的高碘酸钠、3%的过氧化氢、0.4%的纳米铜离子、12%的丙三醇、4%的壳聚糖、18%的聚酯型聚氨酯、2%的第一分散剂和52.6%的水混合均匀,制得第一助剂;配置抗菌剂:将绿茶提取液、金黄洋甘菊提取液、番石榴叶提取液、薄荷提取液、异丙醇、三聚磷酸钠和水混合均匀,制得抗菌剂;配置第二助剂:将羊毛角蛋白、柔软剂、第二分散剂、抗菌剂、碳二亚胺和水混合均匀后,制得第二助剂;s8中喷涂完第一助剂后的烘干温度为60℃;喷涂时布料的的运送速度为2m/min;s9:对定型后的坯布进行检验。参照图1和图2,s3、s5、s6中所用的平幅水洗机包括水洗箱100,转动连接在水洗箱100进料端110和出料端120的导布辊130。水洗箱100靠近底部的一侧固定有三根相互平行的下喷水辊200,且其靠近顶部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两根相互平行的上喷水辊210。下喷水辊200和上喷水辊210上下交错设置,且靠近水洗箱100进料端110和出料端120皆设置为下喷水辊200。参照图1和图2,上喷水辊210和下喷水辊200内部皆中空设置,且两者外表面上皆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与各自内部相连通的喷水孔211。上喷水辊210上的喷水孔211朝上设置,下喷水辊200上的喷水孔211朝下设置,且上喷水辊210和下喷水辊200一端皆密封设置、另一端皆外接有与其自己内部相连通的进液管220,进液管220另一端连接有进液组件300。参照图1和图2,下喷水辊200下方设置有弧形设置的第一挡板230,第一挡板230的弧形朝向下喷水辊200凹陷设置。上喷水辊210上方设置有弧形设置的第二挡板240,第二挡板240的弧形朝向上喷水辊210凹陷设置。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挡板230和第二挡板240皆焊接在水洗箱100内。参照图1和图2,第一挡板230和第二挡板240上皆粘贴设置有刷毛231,且第一挡板230和第二挡板240中间皆未设置有刷毛231,防止高压水流冲击刷毛231,从而使得刷毛231无法接触布料,无法起到刷洗布料的效果,且影响刷毛231的使用寿命,造成资源的浪费,提高企业成本。在本实施例中,上喷水辊210和下喷水辊200外表面呈梭型设置,用以对布料进行开幅,防止布料折叠,提高布料的清洗效果。参照图1和图2,进液组件300包括进液箱310和连接管320,连接管320一端与进液箱310相连通、另一端与水洗箱100相连通。进液管220另一端连接在进液箱310上,且进液管220上连接有用于抽水的抽水泵221。进液箱310内还设置有与进液箱310相适配的过滤网板370,且进液管220和连接管320在进液箱310上的连接口分别位于过滤网板370的两侧。参照图2和图3,进液箱310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安装孔330,安装孔330两端皆与进液箱310内表面相接触,且过滤网板370滑移连接在安装孔330内。参照图2和图3,位于安装孔330两端的进液箱310两侧壁上一体设置有滑移块340,过滤网板370上开设有滑移槽371,滑移块340与滑移槽371滑移连接。且与安装孔330相对的侧壁上一体设置有卡块350,过滤网板370上开设有卡槽(图中未显示),卡块350与卡槽相卡接,用以对过滤网板370进行初步固定。参照图2和图3,过滤网板370与设置有卡槽相对的一侧上设置有定位组件400,其包括一体设置在这一端上的连接块410,以及设置在连接板上并与连接板螺纹连接的固定螺栓420,进液箱310上开设有与固定螺栓420螺纹连接的螺纹孔430,用以将过滤网板370固定在进液箱310上。参照图1和图3,进液箱310靠近其顶端的一侧开设有防泄口360,防泄口360与连接管320通过回液管361相连通,且安装孔330周侧粘贴设置有密封圈331,密封圈331采用弹性橡胶块。在安装完成后,连接板靠近安装孔330的一侧与密封圈331相抵接,且密封圈331被压缩。参照图1和图2,进液箱310上还设置有观察窗380,便于工人观察过滤网板370上布屑和脏污的附着情况,使得工人可以及时更换过滤网板370或清理过滤网板370,提高过滤网板370的过滤效果。参照图4和图5,s8中的定型机包括进布机构,进布机构包括机架500和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机架500上的送布辊510,且进布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机架500上的喷淋组件和烘干组件。参照图4和图5,喷淋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机架500上的喷淋管610,喷淋管610与送布辊510平行设置的,且喷淋管610位于送布辊510上方设置。参照图5和图6,喷淋管610一端密封设置、另一端连接有供液管640,供液管640上设置有供液组件650,且喷淋管610沿其长度方向还均匀设置有喷淋孔(图中未显示),喷淋孔处设置有喷头611。喷头611与喷淋孔通过管道612相连通,且机架500上还设置有均流组件620。在本实施例中,喷头611采用螺旋喷头且与管道612螺纹连接,喷淋管的喷淋量为5m3/h。参照图5和图6,均流组件620包括设置在机架500上的支撑架621和设置在支撑架621上的转动轴622,支撑架621位于喷淋管610上方并与所述喷淋管610平行设置,转动轴622与喷淋孔对应设置并与支撑架621转动连接。转动轴622远离支撑架621的一端位于喷淋管610下方,且转动轴622这一端上焊接有均流桨叶623,喷淋孔靠近均流桨叶623远离转动轴622的一端设置,机架500上还设置有驱动多跟转动轴622转动的驱动组件630。参照图5和图6,驱动组件630包括通过螺钉固定设置在机架500上的驱动电机631、同轴设置在驱动电机631输出轴上的转动齿轮632,以及同轴设置在转动轴622上的从动齿轮633,转动齿轮632和多个从动齿轮633上套设有与转动齿轮632和从动齿轮633皆啮合的传动链条634,用以带动多根转动轴622同时转动。在本实施例中,送布辊510呈梭型设置,且多个喷头611之间的连线与送布辊510的弧形相适配,多根转动轴622之间的连线也与送布辊510的弧形相适配,提高喷淋组件对布料的喷淋均匀性。参照图4和图5,供液组件650包括设置在喷淋组件和烘干组件下方的料液箱651,料液箱651摆放在地面上,且供液管640与料液箱651相连接,且料液箱651与供液管640连接口处卡接有过滤网(图中未显示),供液管640上还连接有为料液提供动力的抽液泵652。参照图4和图5,烘干组件包括设置在机架500上的烘干辊组700,烘干辊组700设置有两组,且两个烘干组上下交错设置。在本实施例中,送布辊510和两个烘干组件之间上下交错设置,使得布料在送布辊510和两个烘干组件之间呈s型运输。参照图4和图5,烘干辊组700包括第一烘干辊710和第二烘干辊720,第一烘干辊710和第二烘干辊720上下平行设置,且两者之间存在有供布料穿过的间隙,间隙小于布料厚度设置。参照图5和图6,第一烘干辊710和第二烘干辊720上外表面上一体设置有凸起721,提高第一烘干辊710和第二烘干辊720对布料的挤压力。参照图5和图7,第一烘干辊710内部中空设置,且第一烘干辊710内设置有加热管730,加热管730呈螺旋状设置,且加热管730外部还焊接有散热片731,用以提高热传递的效果,提高布料的烘干效果。参照图5和图7,第一烘干辊710两端分别通过两转轴711设置在机架500上,转轴711焊接在机架500上。第一烘干辊710与转轴71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且加热管730两端分别穿过两转轴711并转轴711同轴设置。参照图4和图5,加热管730两端分别外接有进气管741和出气管742。进气管741另一端连接有气体加热箱740,加热箱740内设置有加热件和抽气泵743,出气管742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加热箱740内。在本实施例中,加热件包括与定型机烘箱相连通废气管744,用以将烘箱内的高温废气进行回收利用,降低工厂的生产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且进气管741靠近加热箱740的一端卡接有过滤网(图中未显示),用以过滤高温废气中的粉尘和布屑。参照图4,进布机构上还设置有浸没箱800,料液箱651和浸没箱800依次设置。浸没箱800进料端110和出布端皆转动连接有导向辊810,且浸没箱800内还转动连接有多根运布辊820,多根运布辊820上下交错设置,使得布料在导向辊810和运布辊820之间作蛇形上下运动,运动过程中织物通过多次反复浸没在第二助剂中,提高第二助剂在织物表面的附着力度。工作过程:当要清洗布料时,将布料依次穿过位于进料端110的导布辊130、上下交错设置的下喷水辊200和上喷水辊210,以及位于出布端的导布辊130,使得布料作蛇形上下运动,增大布料的运动路程,从而提高布料的清洗效果。当安置完布料后,启动抽水泵221,用以将水洗箱100内的清洗液通过连接管320将其运输到进液箱310内,并经过设置在水洗箱100内过滤网板370过滤后,被输送至进液管220内。进液管220将过滤后的清洗液运输至上喷水辊210和下喷水辊200内,位于上喷水辊210和下喷水辊200内的清洗液从喷水孔211喷射而出,用以对布料进行清洗。且位于第一挡板230和第二挡板240上的刷毛231会对经过的布料进行刷洗,用以刷除附着在布料上的有害物质和布屑绒毛,提高布料的清洗效果。当高流速的水流穿过布料喷射在第一挡板230和第二挡板240上时,第一挡板230可以对水流进行一定阻挡和导流,使得高速的水流会在沿第一挡板230和第二挡板240的弧形向上或向下运动时,清洗掉附着在刷毛231中脏污和布屑。当工人通过观察窗380观察到过滤网板370上的布屑和脏污的附着较多时,工人可拧动固定螺栓420,使得固定螺栓420不再与螺纹孔430螺纹连接,然后工人将过滤网板370取出,更换干净的过滤网板370。安装过滤网板370时,将过滤网板370设置有卡槽的一端对应安装孔330设置,并使得设置在过滤网板370上的滑移槽371与滑移块340对应设置,然后将过滤网板370插接在安装孔330内,滑移块340滑移连接在滑移槽371内,再推动过滤网板370,使其沿滑移块340长度方向运动。当开设在过滤网板370上的卡槽与设置在进液相底部的卡块350相卡接后,完成对过滤网板370的初步固定。然后工人拧动固定螺栓420,使得固定螺栓420与螺纹孔430螺纹连接,用以固定过滤网板370。当要定型布料时,工人启动抽液泵652、抽气泵743和驱动电机631的电源。抽液泵652用以将料液箱651内的第一助剂通过供液管640运送至喷淋管610内,使得第一助剂通过管道612运输至位于喷淋孔内的喷头611内,最后从喷头611处喷射而出。驱动电机631带动位于输出轴上的转动齿轮632转动,使得位于转动齿轮632上传动链条634转动,从而带动多个从动齿轮633转动。从动齿轮633转动,带动同轴设置在其上的均流桨叶623转动,用以对喷头611处喷射而出的第一助剂进行分散和雾化。喷射而出的第一助剂经过均流组件620均流后,用以对送布辊510上的布料进行喷涂,提高布料喷涂助剂的均匀性。喷淋第一助剂后,布料被运输至第一烘干辊710和第二烘干混之间的间隙内,用以对布料进行挤压,减少布料内的含水量,便于布料被烘干。同时,抽气泵743用以将位于定型机烘箱内的高温废气抽取至加热箱740内,并将高温废气运输至进气管741内;然后将经过滤网过滤后的高温废气运输至加热管730内,用以对布料进行烘干加热;最后高温废气通过出气管742回流至加热箱740内,再次加热后,重复上述循环。将烘至半干的布料浸没在盛放有第二助剂的浸没箱800中,最后将其运入至定型机的烘箱内进行烘干定型。实施例2-5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助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计原料:实施例6-9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二助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计原料:实施例10-1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抗菌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计原料:实施例14-17,s8中的坯布喷涂完第一助剂后的烘干温度如下表所示:实施例实施例14实施例15实施例16实施例17温度/℃50556570实施例18-21,s8中的坯布进入定型机的运送速度如下表所示:实施例实施例18实施例19实施例20实施例21速度/(m/min)11.52.53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不喷涂第一助剂,也无需烘干;对比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不浸没于第二助剂中;对比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喷涂完第一助剂后,无需烘干;对比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不喷涂第一助剂和浸没于第二助剂中,也不进行烘干操作,坯布脱水完成后,直接对布料进行定型;将实施例1-3和对比例1-4中所制备的人棉织物按照以下检测方法测定:耐皂洗色牢度按照gb/t3921-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皂洗色牢度》方法d(4)测定;耐摩擦色牢度按照gb/t3920-2008《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测定。将实施例1-3和对比例1-4中的布料进行50次清洗和100次清洗,并用手触摸的方式来感觉织物不同次数水洗后的蓬松度和柔软度,手感共分为5各等级,级别越高越好,5级最好,1级最低,表中手感等级数据通过五位有经验技术员的用手触摸评价得出。由上表可知,通过在定型时,在织物表面喷涂第一助剂后,再将织物进行烘干,然后将织物浸没在第二助剂中,最后将织物运入至定型机内进行烘干定型,提高织物的耐洗性和耐久性的同时,还可以改善织物多次水洗后的手感。通过实施例1-3和对比例1-2对比可知,通过第一助剂和第二助剂复配使用,可以提高织物的耐洗性和耐久性,从而可以得出第一助剂可提高第二助剂在布料上的附着力度。通过实施例1-3和对比例3对比可知,喷涂完第一助剂后,对布料进行烘干,可以提高织物的耐洗性和耐久性,从而可以得出喷涂完第一助剂后,对布料进行烘干,可以提高第一助剂在布料上附着力度。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