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移给湿方法以及转移给湿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9287940发布日期:2019-11-30 00:46阅读:65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移给湿方法以及转移给湿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布料的生产和加工,具体涉及布料给湿。



背景技术:

在布料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常需要对经纬纱、弹力布等进行给湿与加热,目前,常见的给湿方法及其缺点如下:

1.蒸箱给湿------湿度不够;

2.喷雾给湿------仅在牛仔布的表面;

3.气蒸辊给湿---能耗大;

4.泡沫给湿------表面活性剂难于祛除,不环保。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移给湿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转移给湿装置。

转移给湿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于支撑或拖拽布料的辊轮带水,当布料经过辊轮时,水自辊轮转移到布料上,从而完成对布料的加湿。

优选,第一步,将布料被张紧在用于支撑或拖拽布料的辊轮上,至少一个辊轮的下方设有开口朝上的槽状体,所述槽状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辊轮的长度方向平行,以下方设有所述槽状体的辊轮作为第一辊轮;

第二步,向槽状体内加水至第一辊轮部分浸入水中;

第三步,布料前行,当布料经过第一辊轮时,水自第一辊轮转移到布料上,从而完成对布料的加湿。

所述第一辊轮的外侧壁上密布有凹陷,或者,所述第一辊轮的外侧壁上覆盖多孔材料。以使所述第一辊轮带水,改善对布料的加湿效果。

转移给湿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用于支撑或拖拽布料的辊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辊轮的下方设有开口朝上的槽状体,所述槽状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辊轮的长度方向平行;

以下方设有所述槽状体的辊轮作为第一辊轮,以下方没有所述槽状体的辊轮作为第二辊轮;

所述第一辊轮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槽状体内。

本专利在使用时,首先,向槽状体内加水至第一辊轮部分浸入水中,然后通过辊轮带动布料移动,在布料经过第一辊轮时,布料被带至槽状体内的水中,从而完成对布料的加湿。

第一辊轮优选只有一个,且位于支架的中部下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架包括位于前方的呈板状的前侧壁、位于后方的呈板状的后侧壁、位于上方且相互平行的两根上方连接杆、位于下方且相互平行的两根下方连接杆,两根上方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前侧壁、所述后侧壁,两根下方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前侧壁、所述后侧壁;

辊轮、所述槽状体垂直于所述前侧壁、所述后侧壁,且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前侧壁、所述后侧壁,所述槽状体的两端被所述前侧壁、所述后侧壁封闭。

槽状体的下方可以设有呈三角板状的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焊接在所述支架上。

所述支架上可以设有两个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槽状体的长度方向,所述槽状体的槽口处设有向外的翻边,两个翻边分别压在两个加强杆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的主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图1中结构的半剖图;

图3为本发明的图1中结构的走布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另一种结构的走布示意图;

图5为布料双面给湿时的走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参照图1、2、3、4、5,转移给湿方法,第一步,布料被张紧在用于支撑或拖拽布料的辊轮上,至少一个辊轮的下方设有开口朝上的槽状体3,槽状体3的长度方向与辊轮的长度方向平行,以下方设有槽状体3的辊轮作为第一辊轮1;第二步,向槽状体3内加水至第一辊轮1部分浸入水中;第三步,辊轮转动,布料前行,当布料经过第一辊轮1时,水自第一辊轮转移到布料上,从而完成对布料的加湿。第一辊轮1的外侧壁上密布有凹陷,或者,第一辊轮1的外侧壁上覆盖多孔材料。以使第一辊轮1带水,改善对布料的加湿效果。凹陷的话,优选直径0.5mm,凹陷间距0.5mm,等间距密布。多孔材料的话,优选,300目微孔橡胶材料。

转移给湿装置,包括支架4,支架4上设有用于支撑或拖拽布料的辊轮,至少一个辊轮的下方设有开口朝上的槽状体3,槽状体3的长度方向与辊轮的长度方向平行;以下方设有槽状体3的辊轮作为第一辊轮1,以下方没有槽状体3的辊轮作为第二辊轮2;第一辊轮1至少部分位于槽状体3内。本专利在使用时,首先,向槽状体3内加水至第一辊轮1部分浸入水中,然后通过辊轮带动布料移动,在布料经过第一辊轮1时,水自第一辊轮转移到布料上,从而完成对布料的加湿。

支架包括位于前方的呈板状的前侧壁、位于后方的呈板状的后侧壁、位于上方且相互平行的两根上方连接杆、位于下方且相互平行的两根下方连接杆,两根上方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前侧壁、后侧壁,两根下方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前侧壁、后侧壁。

槽状体3的纵截面可以呈半圆状、圆弧状、梯形状、三角形状等。优选槽状体3包括位于下方的槽底、位于两侧的侧壁,槽底位于水平方向上,两个侧壁的下边缘分别连接槽底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两个侧壁与槽底的夹角优选相等,进一步优选10度-60度。槽状体3的槽口的宽度优选大于槽底的宽度,从而方便布料进入。可以,槽状体3直接两端固定在支架上,例如:焊接固定、螺栓固定、粘胶固定等。此时,槽状体3的两端被支架封闭,再具体的是,优选方案1中的侧壁,或者优选方案2中的前侧壁和后侧壁。槽状体3的下方可以设有加强结构,加强结构焊接在支架上。以增加槽状体3的承压能力。加强结构优选呈三角板状。还可以,槽状体3可拆卸的连接支架上。优选,支架上设有加强筋,加强筋抵在槽状体3的槽底下方。支架上还可以设有两个加强杆6,加强杆6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槽状体3的长度方向,槽状体3的槽口处设有向外的翻边,两个翻边分别压在两个加强杆上。通过增加加强筋、加强杆架设槽状体3。在这种结构下,槽状体3还包括两个挡板,两个挡板分别位于槽底的两端,并且将槽状体3的两端封闭。从而使槽状体3可以座位一个整体拿下或放入,从而方便对槽状体3进行清洗。

关于第一辊轮1

第一辊轮1至少有一个,优选只有一个。第一辊轮1的外径优选大于第二辊轮2的外径。优选第一辊轮1的外径大于10cm。以增加布料与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接触时间。第一辊轮1的外侧壁上优选密布有凹陷。凹陷的间距不大于0.05mm,凹陷的口径不大于0.05mm,凹陷的深度不小于0.01mm。以利用凹陷容置水,以使水布料的上表面也可以直接接触水,而不仅是依靠渗透来获取水。凹陷的口径自内向外可以先逐渐增大再逐渐减小,以增加水量。还可以第一辊轮1的外侧壁上覆盖多孔材料。多孔材料优选300目微孔橡胶材料。以利用多孔材料容置水。为方便给布料加热,可以直接向槽状体3内注入温水或热水,优选水温在30度-70度的水。以加快布料去浆。进一步优选60度。

关于第二辊轮2

第二辊轮2的外侧壁上可以布设电加热丝,从而对布料进行预加热,改善布料去浆效果。优选在a辊轮上加设电加热丝,电加热丝可以呈螺栓状的缠绕在第二辊轮2外。在第二辊轮2的外侧壁上布设电加热丝时,电加热丝的外部优选包绕导热层。以使热量分散均匀。

第二辊轮2可以有三个,分别是a辊轮、b辊轮、c辊轮;a辊轮位于第一辊轮1左侧,b辊轮位于第一辊轮的右侧,c辊轮位于最上方,b辊轮位于c辊轮和第一辊轮1之间。优选走布方向为:以a辊轮所在侧为进布料侧,布料依次经过a辊轮下方、第一辊轮1上方、b辊轮的下方、c辊轮的上方后出去。a辊轮优选固定在支架4的外侧。第一辊轮1、b辊轮优选固定在支架4的内侧。c辊轮部分位于支架4的外侧,部分位于支架4的内侧。

第二辊轮2可以有五个,分别是d辊轮、e辊轮、f辊轮、g辊轮、h辊轮;d辊轮位于第一辊轮1左侧下方,e辊轮位于第一辊轮1右侧下方,f辊轮位于第一辊轮1右侧、g辊轮位于第一辊轮1左侧、h辊轮位于最上方。优选走布方向为:以d辊轮所在侧为进布料侧,布料依次经过d辊轮下方、e辊轮下方、f辊轮上方、第一辊轮1上方、g辊轮下方、h辊轮的上方后出去。

在需要对布料双面加湿的情况下,三个辊轮的转移加湿装置和五个辊轮的转移加湿装置可以前后排布,使布料依次通过即可。

转移给湿装置还可以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通过传送装置连接至少一个第二辊轮2的转轴。以通过驱动电机调整第二辊轮2的转动速度,从而调整布料的行进速度,进而调整布料和水的接触时间,以满足不同布料的湿度要求。优选驱动电机通过传送装置连接c辊轮。b辊轮的下方还可以设辅助辊5。辅助辊、b辊轮均优选可以上下移动。从而可以根据布料的厚度、给湿程度等,调整辅助辊、b辊轮的位置,进而调整布料在第一辊轮1上的压紧程度。为使布料上未被吸收的多余的水尽量多的回流至槽状体3内,从而节约水资源,槽状体3在右侧槽口处设有延长边,延长边延伸至b辊轮的下方。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