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编织工装、支架编织成型方法及支架与流程

文档序号:20058139发布日期:2020-03-06 07:40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支架编织工装、支架编织成型方法及支架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架编织工装、支架编织成型方法及支架。



背景技术:

鼻窦炎(chronicrhinosinustis,crs)鼻息肉是鼻腔、鼻窦黏膜甚至涉及鼻腔、鼻窦骨质的慢性炎症疾病。鼻窦炎及过敏性鼻炎发病率高、感染人群广、难治愈过敏性鼻窦炎发病率高达10-14%,目前最常用有效的手术方法是鼻内窥镜鼻窦手术(fess),通过微创手术清除病变,开放被堵塞的窦口,恢复和重建鼻腔的生理功能。但是由于fess术后鼻腔粘连导致窦口再闭合,手术后无法对鼻粘膜进行缝合止血,需要填充膨胀海绵等物质压迫止血。

目前已有的支架样式主要为圆柱型支架,已有的支架编织方式及形状已有专利所述(wo2017206155,cn101945621b):上述专利公开的支架编织形式呈现圆柱样式,编织为网状结构(或钻石形样式),具有一定的鼻腔空间适应性,虽然也可以根据鼻腔内部不同的结构选择不同样式的支架,但以上专利中支架仅在端点处有以端点的形式固定于鼻窦中,中间位置靠支架的丝线贴合于鼻窦内侧,容易因支撑点不足导致在鼻窦中滑动移位。上述专利中所述支架虽然具有一定的径向力,但在实际临床应用过程中表现为径向力不足,不能够长时间维持一定径向力的支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支架编织工装及支架编织成型方法,于支架中部增加了固定点,一方面增加了在鼻窦中与腔体内壁的支撑点,防止支架的移位和脱扣;另一方面也增大了支架的整体径向力,较大限度的扩大支架支撑所形成的空腔体积,延长支架的支撑时间。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支架编织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和若干排绕线柱,所述绕线柱沿主体表面环绕设置,用于供丝线缠绕编织,所述绕线柱之间的间隔相同或不同。

一种支架编织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上述支架编织工装编织成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绕线柱包括初始绕线柱和编织绕线柱,将丝线固定在初始绕线柱上,然后依次缠绕在工装的编织绕线柱上,沿工装表面缠绕一周,其中丝线由可降解材料或不可降解材料制成;

步骤二:在进行第二周的编织时,丝线的缠绕路径与第一周的缠绕路径呈几何互补;

步骤三:在每一次进行新一周的编织时,丝线的缠绕路径均与前一周的缠绕路径呈几何互补,如此循环完成初步编织,形成初步成型的支架;

步骤四:对初步成型的支架进行局部连接固定,对初始编织、结束编织和丝线交叉的部位进行连接固定处理;

步骤五:对局部连接固定处理后的支架进行热处理,完成支架的热定型;

步骤六:对完成热定型的支架在低温下进行快速降温冷却,完成支架的整个编织定型。

进一步地,所述绕线柱包括初始绕线柱和编织绕线柱,所述编织绕线柱包括平行设置的四排绕线柱,依次分别为a区、b区、c区和d区,所述a区和d区的绕线柱的数量、间距均相同且上下对齐,所述b区和c区的绕线柱的数量、间距均相同且上下对齐。

进一步地,第一周编织方式以“v”字的路径方式进行逆时针或顺时针缠绕,第二周编织方式根据第一周编织方式形成几何构型的互补编织方式。

进一步地,在步骤一中,当a区和d区的绕线柱数分别为3n,b区和c区的绕线柱数n时,或当a区和d区的绕线柱数分别为3n+1,b区和c区的绕线柱数分别为n时,或当a区和d区的绕线柱数分别为3n+2,b区和c区的绕线柱数分别为n+1时,丝线的缠绕方式按照“大w”路径方式缠绕,其中n为1-15的整数。

进一步地,在步骤一中,当a区和d区的绕线柱数分别为4n,b区和c区的绕线柱数分别为2n时,或当a区和d区的绕线柱数分别为4n+1,b区和c区的绕线柱数分别为2n时,或当a区和d区的绕线柱数分别为4n+2,b区和c区的绕线柱数分别为2n+1时,或当a区和d区的绕线柱数分别为4n+3,b区和c区的绕线柱数分别为2n+1时,丝线的缠绕方式按照“大w小v”路径方式缠绕,其中n为1-15的整数。

进一步地,在步骤一中,当a区和d区的绕线柱数分别为5n,b区和c区的绕线柱数分别为n时,或当a区和d区的绕线柱数分别为5n+1,b区和c区的绕线柱数分别为n时,或当a区和d区的绕线柱数分别为5n+2,b区和c区的绕线柱数分别为n+1时,或当a区和d区的绕线柱数分别为5n+3,b区和c区的绕线柱数分别为n+1时,或当a区和d区的绕线柱数分别为5n+4,b区和c区的绕线柱数分别为n+1时,丝线的缠绕方式按照“大w大v”路径方式缠绕,其中n为1-15的整数。

进一步地,所述编织绕线柱还包括平行设置的e区和f区绕线柱,且e区和f区的绕线柱数量相等、上下对齐,所述e区设置在a区和b区之间,所述f区设置在c区和d区之间,其中a区和e区、e区和b区、c区和f区、f区和d区的间距相等。

进一步地,在步骤四中,连接固定处理为机械结构联结、焊接、粘接中的一种或多种方式的组合。

一种支架,由上述的任一支架编织成型方法制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丝线通过绕线柱进行编织,绕线柱沿主体表面环绕设置,使得丝线在编织过程中可以沿主体表面来回缠绕,丝线经过绕线柱的部分成为丝线的折拐点,由于多次缠绕最后成为支架的定型支撑点,对支架的整体形状起到支撑作用,使得支架可以适应鼻窦的内部结构;通过改变主体的直径、绕线柱的排与排之间、每排绕线柱的根与根之间的距离和丝线的缠绕方式,即可实现后期对成型支架的整体形状进行调整;对初步成型的支架进行局部处理、热定型和快速降温处理,提高了支架的自支撑强度;成型后的支架的径向支撑力和支撑时间都得到了大大地提高,支架更容易固定在鼻腔体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工装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中心轴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上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上主体全剖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主体全剖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绕线柱设置方式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绕线柱设置方式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绕线柱设置方式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绕线柱设置方式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其他一实施例的绕线柱设置方式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编织成的药物支架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编织工装ct1绕线柱区域排列图;

图1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编织工装ct1编织方法示例图;

图1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编织工装ct1编成支架展开图;

图1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编织工装ct1初始绕线柱o的两种位置和缠绕形式;

图18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丝线绕过绕线柱的方案;

图18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丝线绕过绕线柱的支架顶点示意图;

图19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丝线绕过绕线柱并内绕一圈的正视图方案;

图19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丝线绕过绕线柱并内绕一圈正视图的支架顶点示意图;

图20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丝线绕过绕线柱并内绕一圈的侧视图方案;,

图20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丝线绕过绕线柱并内绕一圈侧视图的支架顶点示意图;

图21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丝线绕过绕线柱并外绕一圈的正视图方案;

图21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丝线绕过绕线柱并外绕一圈正视图的支架顶点示意图;

图22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丝线绕过绕线柱并外绕一圈的侧视图方案;

图22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丝线绕过绕线柱并外绕一圈侧视图的支架顶点示意图;

图23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丝线外绕过绕线柱的方案;

图23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丝线外绕过绕线柱的支架顶点示意图;

图24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中部绕线柱处理方案的一种形式;

图24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中部绕线柱处理方案的另外一种形式;

图24c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中部绕线柱处理方案的又一种形式;

图24d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中部绕线柱处理方案的又一种形式;

图24e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中部绕线柱处理方案的又一种形式;

图24f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中部绕线柱处理方案的又一种形式;

图24g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中部绕线柱处理方案的又一种形式;

图2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支架编织起始和终止部分其中一种处理形式;

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编织工装ct2绕线柱区域排列图;

图2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编织工装ct2编织方法示例图;

图2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编织工装ct2编成支架展开图;

图29a作为拐点的绕线柱直径d2对支架丝线走向的影响;

图29b作为拐点的绕线柱直径d3对支架丝线走向的影响;

图30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编织工装ct3绕线柱区域排列图;

图3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编织工装ct3编织方法示例图;

图3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编织工装ct3编成支架展开图;

图33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所述编织方法编织成的支架展开示意图;

图34a为本发明实施例六中所述编织方法编织成的同编织起点支架展开示意图;

图34b为本发明实施例六中所述编织方法编织成的不同编织起点支架展开示意图;

图35a为本发明实施例七中所述编织方法编织成的同编织起点支架展开示意图;

图35b为本发明实施例七中所述编织方法编织成的不同编织起点支架展开示意图;

图36a为本发明实施例八中所述编织方法编织成的同编织起点支架展开示意图;

图36b为本发明实施例八中所述编织方法编织成的不同编织起点支架展开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1、主体,11、上主体,111、第一连接孔,112、第一方形孔,113、第一安置槽,114、第一柱体,115、第二柱体,12、下主体,121、第二连接孔,122、第二方形孔,123、第二安置槽,13、中心轴,131、方形柱体,132、外螺纹,14、紧固螺母,15、弹簧,16、插槽,17、通气孔,2、绕线柱,21、a区,22、b区,23、c区,24、d区,25、初始绕线柱,26、e区,27、f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描述。

参见图1,支架编织工装包括主体1和若干排绕线柱2,绕线柱2沿主体1表面环绕设置,用于供丝线缠绕编织,绕线柱2之间的间隔相同或不同。

丝线通过绕线柱2进行编织,绕线柱2沿主体1表面环绕设置,使得丝线在编织过程中可以沿主体1表面来回缠绕,丝线经过绕线柱2的部分成为丝线的折拐点,由于多次缠绕最后成为支架的定型支撑点,对支架的整体形状起到支撑作用,使得支架可以适应鼻窦的内部结构;通过改变主体1的直径、绕线柱2的排与排之间、每排绕线柱2的根与根之间的距离和丝线的缠绕方式,即可实现后期对成型支架的整体形状进行调整。

绕线柱2的直径范围为0.2mm-3.0mm,绕线柱2的直径为丝线直径的0.5-10倍。

参见图2,主体1包括上主体11、下主体12、中心轴13和紧固螺母14。上主体11和下主体12通过中心轴13连接,紧固螺母14与中心轴13螺纹连接,分别设置在上主体11和下主体12的外侧,配合中心轴13对上主体11、下主体12进行固定。

主体1由在高温或急剧降温状态下不发生裂解、软化、挥发等物理形变或化学变化的稳定性材料制成,材料可以但不仅限于特种玻璃、陶瓷、金属、金属合金、高分子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材质的组合。

主体1为圆柱形、类鼓形或类哑铃形,主体1的直径范围为10mm-100mm。

一种支架编织成型方法,采用上述支架编织工装编织成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绕线柱包括初始绕线柱25和编织绕线柱。将丝线固定在初始绕线柱25上,然后依次缠绕在工装的编织绕线柱上,沿工装表面缠绕一周,其中丝线由可降解材料或不可降解材料制成;

步骤二:在进行第二周的编织时,丝线的缠绕路径与第一周的缠绕路径呈几何互补;

步骤三:在每一次进行新一周的编织时,丝线的缠绕路径均与前一周的缠绕路径呈几何互补,如此循环完成初步编织,形成初步成型的支架;

步骤四:对初步成型的支架进行局部连接固定,对初始编织、结束编织和丝线交叉的部位进行连接固定处理;

步骤五:对局部连接固定处理后的支架进行热处理,完成支架的热定型;

步骤六:对完成热定型的支架在低温下进行快速降温冷却,完成支架的整个编织定型。

丝线的材料可以是专利cn101945621b和专利wo2017206155中提到的聚合物丝、可降解的聚合物材料和不可降解的聚合物材料,包含但不仅限于以下材料:聚乳酸、l-聚乳酸、聚乙交脂/丙交酯共聚物、聚己内酯、聚羟基丁酸戊酯、聚乙酰谷氨酸、聚正酯和聚氧化乙烯/聚丁烯共聚物、聚对二氧环己酮、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葵二酸甘油酯、壳聚糖、pva等共聚物或共混物,镁金属、镁合金、锌基合金、铁、铁基合金、钨、钨基合金。专利中涉及的材料也可以包括以下材料,不可降解材料可以是聚氨酯(polyurethane)、聚丙烯(polypropylene)、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fluorinatedethylenepropylene)、丙烯酸树脂(acrylicresin)、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bma)、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等聚合物材料,镍钛合金等金属材料。可降解材料还可以是聚碳酸亚丙酯(ppc)、聚碳酸亚乙酯(pec)、聚碳酸亚丙亚乙酯(ppec)、聚-β-羟丁酸(phb)、聚氧化乙烯(peo)等共聚物、聚己内酯(pcl)及其改性聚合物、聚乙烯醇接枝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va-lga)、磷酸胆碱聚合物等。丝线需是匀质的,表面可以是光滑或粗糙的,可以根据植入位置、空间大小、受力需求、植入时间长短等因素来选择不同材料、规格的丝线,影响植入支架物理性质的因素有丝线材质、直径、编织方法、支架形状等。影响支架的降解性能的因素有丝线材质、丝线直径等。优选的,丝线的材质可以选择聚乳酸、l-聚乳酸、聚乙交脂/丙交酯共聚物等高分子材料。

在一实施例中,编织绕线柱包括平行设置的四排绕线柱,依次分别为a区21、b区22、c区23和d区24,a区21和d区24的绕线柱的数量、间距均相同且上下对齐,b区22和c区23的绕线柱的数量、间距均相同且上下对齐。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对编织绕线柱的排数不做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周编织方式可以是以“v”字的路径方式进行逆时针或顺时针缠绕,第二周编织方式根据第一周编织方式形成几何构型的互补编织方式。

步骤一中,当a区21和d区24的绕线柱数分别为3n,b区22和c区23的绕线柱数n时,或当a区21和d区24的绕线柱数分别为3n+1,b区22和c区23的绕线柱数分别为n时,或当a区21和d区24的绕线柱数分别为3n+2,b区22和c区23的绕线柱数分别为n+1时,丝线的缠绕方式可以选择按照“大w”路径方式缠绕,其中n为1-15的整数。

当a区21和d区24的绕线柱数分别为4n,b区22和c区23的绕线柱数分别为2n时,或当a区21和d区24的绕线柱数分别为4n+1,b区22和c区23的绕线柱数分别为2n时,或当a区21和d区24的绕线柱数分别为4n+2,b区22和c区23的绕线柱数分别为2n+1时,或当a区21和d区24的绕线柱数分别为4n+3,b区22和c区23的绕线柱数分别为2n+1时,丝线的缠绕方式可以选择按照“大w小v”路径方式缠绕,其中n为1-15的整数。

当a区21和d区24的绕线柱数分别为5n,b区22和c区23的绕线柱数分别为n时,或当a区21和d区24的绕线柱数分别为5n+1,b区22和c区23的绕线柱数分别为n时,或当a区21和d区24的绕线柱数分别为5n+2,b区22和c区23的绕线柱数分别为n+1时,或当a区21和d区24的绕线柱数分别为5n+3,b区22和c区23的绕线柱数分别为n+1时,或当a区21和d区24的绕线柱数分别为5n+4,b区22和c区23的绕线柱数分别为n+1时,丝线的缠绕方式可以选择按照“大w大v”路径方式缠绕,其中n为1-15的整数。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编织绕线柱还包括平行设置的e区和f区绕线柱,且e区和f区的绕线柱数量相等、上下对齐,e区设置在a区21和b区22之间,f区设置在c区23和d区24之间,其中a区21和e区、e区和b区22、c区23和f区、f区和d区24的间距相等。

步骤四中,连接固定处理可以使用不破坏支架整体结构和支架强度的连接固定方式,可以是机械结构联结、焊接与粘接等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方式的组合。具体的,机械结构连接方式可以是紧固件连接、铰链连接、螺纹连接、收缩连接、卡扣连接等方式;焊接的方式可以是加热焊接、超声焊接、震动焊接、电阻焊、感应焊接、定位焊接、铆焊接等,在适合的情况下连接方式也可以是激光焊接;粘接可使用市售可植入的医疗器械胶水粘接,可以使用较低玻璃化温度的高分子材料进行粘接,也可以使用溶剂粘接或高分子材料的有机溶剂溶液进行粘接等。较优的,粘接时选择同种高分子材料或同种高分子材料的有机溶剂溶液进行粘接,降低引入其他溶液或物料对支架带来的其他风险。具体的,在图16所示的支架中,可以选择在交叉点进行粘结,适当时也可以对b、c绕线柱区间丝线接触的地方进行连接,可适当减少支架在压缩变形时的形变,使操作者更好的压缩支架。

在步骤五中,需要对支架进行热定型处理,处理后的支架才拥有编织的形状,可以提供较长时间的支撑作用和较大的径向力。具体的,支架定型的温度选择跟编织支架的材料有关,一般的,当选择丝线的材料为高分子聚合物时,热定型的温度要高于所选择材料的玻璃化温度和低于材料的熔化温度,较优的选择在100℃-180℃下热定型5-20min,例如在160℃下热定型10min。

在步骤六中,支架在完成热定型后,需要将支架在低温下快速降温,类似于金属的淬火过程,该降温的温度和时间需要将支架在较短时间下降温到室温左右,较优的温度可以选择在-20℃到-60℃下降温3-8min。例如在-40℃降温5min。

在支架完成编织定型后,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使支架的内部或表面载药。具体的可以选择涂覆、浸淋、离子交换、吸附等方法。药物包括但不仅限于抗炎药物、抗过敏药物、抗凝血药物、抗凝血酶类药物、免疫调节药物、止血药物等。涂覆和浸淋药物涂层时,具体的药物涂层包含药物、载药基层、塑化剂、缓释剂等,载药基层可以是可生物降解的,也可以是具有微孔状的特殊材料,如聚丙交酯、聚乙交脂、聚乙丙交酯共聚物、壳聚糖、明胶、纤维蛋白质、医用凝胶等。离子交换和吸附载药需要借助化学手段选择在支架编织前或编织完成后将药物负载在支架表面或支架内部。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架编织工装,包括主体1和若干排绕线柱2,绕线柱2沿主体1表面环绕设置,用于供丝线缠绕编织,绕线柱2之间的间隔相同或不同。

绕线柱2的直径为0.4mm-1.6mm,绕线柱2的直径为丝线直径的0.5-10倍。

参见图2,主体1包括上主体11、下主体12、中心轴13和紧固螺母14。上主体11和下主体12通过中心轴13连接,紧固螺母14与中心轴13螺纹连接,分别设置在上主体11和下主体12的外侧,配合中心轴13对上主体11、下主体12进行固定。主体1包括上主体11、下主体12、中心轴13和紧固螺母14。上主体11和下主体12通过中心轴13连接,紧固螺母14与中心轴13螺纹连接,分别设置在上主体11和下主体12的外侧,配合中心轴13对上主体11、下主体12进行固定。

参见图5,上主体11中心设有第一连接孔111,第一连接孔111贯穿上主体11;下主体12中心设有第二连接孔121,第二连接孔121贯穿下主体12。中心轴13两端分别穿过第一连接孔111和第二连接孔121,将上主体11和下主体12穿接在一起。

中心轴13穿透上主体11和下主体12,对上主体11和下主体12之间的左右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制,使得上主体11和下主体12在同一中轴线上。同时,在上主体11和下主体12的两端外侧,分别设置紧固螺母14,配合中心轴13两端的螺纹进行紧固,使得上主体11和下主体12之间沿中心轴13方向的相对位移得到限制。

参见图3,中心轴13的中段为方形柱体131,中心轴13的两端均设有外螺纹132。上主体11和下主体12上均设有方形孔,分别为第一方形孔112和第二方形孔122。上主体11、下主体12均通过方形孔与方形柱体131的配合和中心轴13形成定位。第一方形孔112、第二方形孔122配合方形柱体131,使得上主体11和下主体12之间的轴向相对位移得到了限制。

参见图2,主体1还包括弹簧15。上主体11和下主体12上均设有安置槽,分别为第一安置槽113和第二安置槽123。弹簧15的两端分别抵在第一安置槽113和第二安置槽123,设置在上主体11和下主体12的安置槽内,即分别抵在第一安置槽113和第二安置槽123的底部,对上主体11和下主体12形成弹性支撑。当紧固螺母14松动时,由于弹簧15的弹力支撑作用,在一定范围内,上主体11和下主体12之间仍然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参见图2,主体1的外壁上设有插槽16,绕线柱2通过插槽16固定在主体1上。绕线柱2与主体1表面垂直或倾斜固定,绕线柱2与主体1表面的倾斜角度为90°-135°。在本实施例中,插槽16的形状为圆柱形,在其他实施例中,插槽16的形状也可以为长方形或多棱柱形。

参见图8,在本实施例中,绕线柱2为端部圆滑的柱状结构,且绕线柱2与主体1表面呈90°设置。参见图9-12,在其他实施例中,绕线柱2的柱体也可以呈弯曲状,可以为一头弯曲,也可以为两头弯曲,可以为单侧柱面弯曲,也可以为双侧柱面弯曲,绕线柱2也可以与主体1表面呈夹角设置。根据插槽16形状的不同,绕线柱2与插槽16连接的部分的形状也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主体1的直径为20mm-60mm。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4-7,上主体11包括一体式的第一柱体114和第二柱体115,且第一柱体114的外径大于第二柱体115。下主体12的外径与第一柱体114的外径相同。第一柱体114、第二主体114和下主体12均为圆柱形。第二柱体115的直径小于第一柱体114和下主体12的直径的设置,能够使得丝线更加方便地编织。

参见图4-5,主体1上还设有通气孔17,用于工装中心和外部的空气流通,有助于提高支架在后期定型时工装的升温和降温速度。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架编织工装和对应的支架编织成型方法,采用实施例一中的支架编织工装进行编织。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4,绕线柱2分为四排,均绕主体1呈环状设置,分别为a区21、b区22、c区23和d区24。a区21和d区24的绕线柱的数量和间距均相同且上下对齐,分别设置在第一柱体114和下主体12上。b区22和c区23的绕线柱数量和间距均相同且上下对齐,均设置在第二柱体115上。且b区22和c区23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丝线直径。

其中a、b两区域和c、d两区域在轴向的距离相等为h1,b、c两区域的轴向距离h2,a、d两区域的绕线柱围绕上下对齐且各自均匀的分布于一个圆周,距离l1;b、c两区域绕线柱上下对齐且各自均匀的分布于一个圆周,在圆周方向每两个绕线柱距离2l1,且绕线柱b1在圆周方向距离a2为1/2个l1。

在本实施例中,工装为14柱工装ct1,即根据a区和d区的绕线柱数分别为14根,b区和c区的绕线柱数分别为7根,排列方式为等距平分圆周排列。

绕线柱2还包括初始绕线柱25,用于确定丝线的初始编织位置,确保丝线在编织的过程中不发生相对滑动。在本实施例中,初始绕线柱25设置于a区绕线柱或d区绕线柱21的上方。

支架编织成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丝线固定在初始绕线柱上,按照特定的编织方法依次缠绕在工装的绕线柱上,沿工装表面缠绕一周,其中丝线由可降解材料或不可降解材料制成;

步骤二:在进行第二周的编织时,丝线的缠绕路径与第一周的缠绕路径呈几何互补;

步骤三:在每一次进行新一周的编织时,丝线的缠绕路径均与前一周的缠绕路径呈几何互补,如此循环完成初步编织,形成初步成型的支架;

步骤四:对初步成型的支架进行局部连接固定,对初始编织、结束编织和丝线交叉的部位进行连接固定处理;

步骤五:对局部连接固定处理后的支架进行热处理,完成支架的热定型;

步骤六:对完成热定型的支架在低温下进行快速降温冷却,完成支架的整个编织定型。

在本实施例中,丝线的材料为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之一的乙丙交酯共聚物[poly(latide-co-glycolide),plga],拥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体内可降解性、降解产物无毒可吸收、良好的成型性和良好的机械性能,已是美国fda认证的可以作为药用辅料的材料之一,被广泛用于医疗行业,如手术缝合线、药物载体等。丝线的直径选择范围为0.1mm-2.0mm。

丝线的编织方式可以选择单根丝线按照“大w小v”路径方式编织;即图15提供的编织方法绕制成支架图13,编织好的支架展开图如图16所示。具体的,以工装的圆周方向为缠绕方向。丝线以初始绕线柱25作为编织起始点,将丝线固定在初始绕线柱25上后直接向绕线柱d2延伸,在逆时针缠绕d2一周半后向绕线柱c1延伸,在逆时针缠绕c1一周半后向绕线柱d3延伸,在逆时针缠绕d3一周半后向绕线柱a4延伸,至此完成了一个“大w”的缠绕;继续编织,在逆时针缠绕a4一周半后向绕线柱b2延伸,在逆时针缠绕b2一周半后向绕线柱a5延伸,即完成一个“小v”的缠绕。以上完成了一个“大w小v”单元的编织,重复以上“大w小v”路径完成第一周的编织。第二周的编织与第一周互补,如图15的灰色线条部分,编织方法相同,丝线交叉部分可以选择全部覆盖编织,也可以覆盖和下穿两种方式交替进行。

更具体的,初始绕线柱25是固定丝线在编织开始的位置,确保丝线在编织过程中不发生相对滑动,初始绕线柱25的直径和形状可以与普通绕线柱相同,其位置可以在绕线柱a1上方的方案1(图17中灰色线条)或右方的方案2(图17中黑色线条)两种方案,具体位置根据丝线的缠绕方式和线径来确定,当编织结束后,要求首尾丝线能够并齐无缝隙,如图25所示。

支架两端绕线柱缠绕方式可以是丝线逆时针绕过绕线柱的形式,缠绕方式如图18a所示和成型后的支架顶点如图18b所示;可以是丝线逆时针绕过绕线柱并缠绕一圈的形式,缠绕方式如图19a的正视图和图20a的侧视图所示,成型后的支架顶点如图19b的正视图和20b的侧视图所示;也可以是丝线顺时针绕过绕线柱的形式,缠绕方式如图21a所示和成型后的支架顶点如图21b所示;也可以是丝线顺时针绕过绕线柱并缠绕一圈的形式,缠绕方式如图22a的正视图和图23a的侧视图所示,成型后的支架顶点如图22b的正视图和23b的侧视图所示。

在b、c绕线柱区域的缠绕可以按照图24a-图24g所示,图24a、24d所示为两根绕线柱距离为两倍丝线直径,缠绕方案包含缠绕内圈1/2周(图24a)和缠绕内圈3/2(图24d)两种形式,图24b、24c、24e、24f、24g所示为两根绕线柱距离为单根丝线直径,缠绕方式包括缠绕内圈半周(图24b)、缠绕内圈一周半(图24e)、缠绕1/4周(图24c)、缠绕外圈5/4周(图24f)和缠绕外圈3/2周(图24g)等多种形式。不同的缠绕形式为支架提供的径向力不同,为了使支架的径向力较均匀,一般的,一个支架内采用的编织形式为同一种。支架编织到最后,丝线经过围绕线工装缠绕两周后回到绕线柱a1,在绕线柱a1绕过3/2周后向d2延伸,与初始的绕线并齐。编织完成后的支架展开图如图16所示。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架编织工装和对应的支架编织成型方法,采用实施例一中改进后的支架编织工装进行编织。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绕线柱2分为六排,均绕主体1呈环状设置,分别为a区21、b区22、c区23、d区24、e区26和f区27。

e区26和f区27的绕线柱数量相等、上下对齐,e区26设置在a区21和b区22之间,f区27设置在c区23和d区24之间,其中a区21和e区26、e区26和b区22、c区23和f区27、f区27和d区24的间距相等。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6,工装为工装ct2,a区21和d区24的绕线柱数分别为14,b区22和c区23的绕线柱数分别为14,e区26和f区27的绕线柱数分别为28,绕线柱的排列方式均为平分圆周等距排列。

e区26和f区27的绕线柱作为支架拐点,增加支架在压缩时的周向支撑力从而增加药物支架的整体径向力。如图29a和图29b,e区26和f区27的绕线柱的直径d2或d3可以与a、b、c、d区绕线柱直径d1相同,也可以不相同,理论上绕线柱的直径在一定范围内时,直径d2或d3越大,即拐角α和β越大,提供给药物支架的径向力越大。可选的,当编织的丝线从绕线柱a1延伸向绕线柱b1时,丝线绕过绕线柱e1的方式,可以是仅仅绕过绕线柱,也可以增加在绕线柱e1的缠绕周数;可以是顺时针,也可以是逆时针,顺时针和逆时针是根据药物支架的径向力需求来进行选择。

在本实施例中,支架编织成型方法与实施例二整体相同,其中不同的是步骤一、步骤二的丝线缠绕方式。在本实施例中,丝线的缠绕方式可以选择单根丝线按照“大w小v”路径方式进行编织支架。初始绕线柱25选择图17的1号位置,在支架端点的绕线柱处依据图19a的缠绕方案,在支架的e区26和f区27绕线柱处依据图24c和24d的缠绕方案。丝线从初始绕线柱25固定后,向绕线柱e1右侧延伸并顺时针绕过并向绕线柱b1延伸,分别绕线柱b1的左侧逆时针和绕线柱c1的右侧顺时针绕过后向绕线柱f2延伸,丝线从绕线柱f2左逆时针侧绕过向绕线柱d2延伸,从绕线柱d2逆时针缠绕一周半后向绕线柱f3延伸,从绕线柱f3右侧逆时针绕过后向绕线柱c2延伸并缠绕一周半后向绕线柱f4延伸,丝线在绕线柱f4左侧逆时针绕过一周半后向绕线柱f5延伸,并在绕线柱f5右侧逆时针绕过后向绕线柱c3延伸,丝线从绕线柱c3左侧顺时针绕过和从绕线柱b3右侧逆时针绕过后向绕线柱e6延伸,丝线从绕线柱e6左侧顺时针绕过后向绕线柱a4延伸,在绕线柱a4缠绕一周半后完成“大w”的编织。从绕线柱a4缠绕后的丝线从绕线柱e7右侧顺时针绕过后向绕线柱b4延伸,丝线在绕线柱b4缠绕一周半后向e8延伸并从绕线柱e8左侧绕过后向a5延伸,在绕线柱a5缠绕一周半后完成“小v”的编织。至此,丝线完成了一个“大w小v”单元的编织,接下来重复此编织方法完成绕线工装的第一周编织,第二周的编织路径与第一周编织好路径呈几何互补形状,编织方法参照第一周绕线方案,完成整个支架的编织。丝线的编织方法如图27所示,其中黑色线条部分为支架的第一周编织,灰色线条为支架的第二周编织。尾部的处理方法参照图25。根据此编织方法编织成的支架展开图如图28所示。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架编织工装和对应的支架编织成型方法,采用实施例一中改进后的支架编织工装进行编织。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支架编织工装为工装ct3,绕线柱2分为四排,包括a区21、b区22、c区23和d区24,其中b区22、c区23的设置位置和工装ct2上的e区26、f区27的设置位置相同。

参见图30,工装ct3为13柱工装,a区21和d区24的绕线柱数分别为13根,b区22和c区23的绕线柱数分别为26根,绕线柱的排列方式均为平分圆周等距排列。

在本实施例中,支架编织成型方法与实施例二整体相同,其中不同的是步骤一、步骤二的丝线缠绕方式。在本实施例中,丝线的缠绕方式选择单根丝线按照“大v”的路径方式进行编织支架。初始绕线柱25选择图17的其中一种位置,支架端点的绕线柱处的缠绕方案依据图19a。丝线从初始绕线柱25固定后,向绕线柱b1右侧延伸并逆时针绕过绕线柱b1,向绕线柱c2左侧延伸并绕过绕线柱c2向b2延伸,丝线从绕线柱b2逆时针缠绕一周半后向绕线柱c3右侧延伸,逆时针绕过绕线柱c3后向绕线柱b4左侧延伸,从绕线柱b4左侧顺时针绕过后向绕线柱a3左侧延伸,丝线从绕线柱缠绕一周半后完成一个“v”字单元的编织,接下来丝线的编织重复“v”字单元的编织方法,控制丝线的走向,完成第一周的编织,第二周丝线编织的路径与第一周丝线编织路径呈几何互补形状,编织方法参照第一周丝线的编织路径,丝线的编织方法如图31所示,其中黑色线条部分为支架的第一周编织,灰色线条为支架的第二周编织。编织成的支架展开图如图32所示。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架编织工装和对应的支架编织成型方法,采用实施例一中改进后的支架编织工装进行编织。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绕线柱2分为六排,均围绕主体1呈环状设置,分别为a区21、b区22、c区23、d区24、e区26和f区27。

在本实施例中,支架编织工装为工装ct4,各个区域的绕线柱的设置位置与实施例三中的ct2的设置位置相同,但是本实施例选择的工装为14柱工装,即a区和d区的绕线柱数分别为14根,b区和c区的绕线柱数分别为7根,e区和f区的绕线柱数分布为28根时,排列方式均为等距平分圆周排列。

在本实施例中,支架编织成型方法与实施例二整体相同,其中不同的是步骤一、步骤二的丝线缠绕方式。本实施例涉及的丝线缠绕方式同实施例二中同为单根丝线按照“大w小v”路径方式编织,初始绕线柱和每个绕线柱的绕线方式均相同。与其不同的是,每次丝线从端部绕线柱向内部绕线柱延伸时,要经过e区和f区绕线柱的右侧或左侧增加丝线的拐点,具体局部编织方法参照实施例三中局部编织方法。编织成的支架展开图如图33所示,图中黑色线条为支架的第一周编织路径,灰色线条为支架的第二周编织路径。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架编织工装和对应的支架编织成型方法,采用实施例一中改进后的支架编织工装进行编织。

具体的,支架编织工装为工装ct5,以工装ct1为基础,通过改变b区和c区的绕线柱数量和排列规律,实现另外一种形式支架的编织。工装ct5为12柱工装,a区和d区的绕线柱数量分别为12根,b区和c区的绕线柱数量为4根,绕

线柱均为等距平分圆周排列。

在本实施例中,支架编织成型方法与实施例二整体相同,其中不同的是步骤一、步骤二的丝线缠绕方式。本实施例涉及的丝线缠绕方式选择双根丝线按照“大w”路径方式编织。但此编织方法是有两根丝线编织,故当第一根丝线按照实施例二中所述的“w”部分编织方法循环完成第一周编织后,需要对第一周编织的丝线首尾部进行连接处理后,再开始第二周丝线的编织。为保证支架具有较均匀的径向支撑力,第二周的编织起始点可以选择与第一周编织的起点相同,也可以是对向位置,编织方向可以与第一周编织同向,也可反向。支架编织完成后的展开图如图34a和34b所示,两图中的灰色线条和黑色线条分别为两根丝线的编织路径。图34a中所示为其中一根丝线(黑色线条所示)以绕线柱a1为编织起始绕线柱开始编织,另一种丝线(灰色线条所示)以绕线柱d1为编织起始绕线柱开始编织。图34b中所示为其中一根丝线(黑色线条所示)以绕线柱a1为编织起始绕线柱开始编织,而另一种丝线(灰色线条所示)以绕线柱d7为编织起始绕线柱开始编织。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架编织工装和对应的支架编织成型方法,采用实施例一中修改后的支架编织工装进行编织。

具体的,支架编织工装为工装ct6,以工装ct1为基础,通过改变b区和c区的绕线柱数量和排列规律,实现另外一种形式支架的编织。工装ct6为12柱工装,a区和d区的绕线柱数量分别为12根,b区和c区的绕线柱数量为6根,绕线柱均为等距平分圆周排列。

在本实施例中,支架编织成型方法与实施例二整体相同,其中不同的是步骤一、步骤二的丝线缠绕方式。本实施例丝线的编织路径同实施例二,按照“大w小v”路径方式编织,与实施例二中不同的是a区和d区的绕线柱数量,编织丝线数量为两条。在支架的编织过程中,丝线的具体编织路径按照实施例二中所述。同实施例六中所述,编织过程中,当支架完成第一周的编织后需要对第一周的丝线进行连接处理,再进行第二周的编织,对编织起点的选择同实施例六中所述。

通过上述方法编织成的支架展开图如图35a和图35b所示,图中两种颜色的线条标识支架编织的两条丝线,图35a所示分别以a1和d1为编织起点,图35b所示分别以a1和d7为编织起点。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架编织工装和对应的支架编织成型方法,采用实施例一中修改后的支架编织工装进行编织。

具体的,支架编织工装为工装ct7,以工装ct1为基础,通过改变b区和c区的绕线柱数量和排列规律,实现另外一种形式支架的编织。工装ct7为12柱工装,a区和d区的绕线柱数量分别为15根,b区和c区的绕线柱数量为3根,绕线柱均为等距平分圆周排列。

在本实施例中,支架编织成型方法与实施例二整体相同,其中不同的是步骤一、步骤二的丝线缠绕方式。本实施例丝线编织的路径按照“大w大v”路径方式编织,其中编织过程中局部细节的缠绕同实施例二。不同的是此实施例编织方法为双线编织,双线编织过程及处理方式同实施例六和实施例七。

此实施例编织成的支架展开图如图36a和图36b所示,图中两种颜色的线条标识支架编织的两条丝线,图36a所示分别以a1和d1为编织起点,图36b所示分别以a1和a8为编织起点。

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架,按照实施例二到实施例八提供的支架编织成型方法编织而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