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湿速干列车卧具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502561发布日期:2020-04-21 22:51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吸湿速干列车卧具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一种列车卧具制造方法,涉及一种吸湿速干列车卧具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铁路的大规模建设和发展,高铁网越来越密集,而对于长途旅行的人来讲,卧铺仍然是最舒适的长途选择,但长途旅行,一般均在十二个小时以上,卧铺车的卧具不可能在中途更换,若是遇到卧具沾湿,将会给旅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列车资源有限,不可能随时更换,因此,吸湿速干机织物应运而生,主要解决在长途旅行中的卧铺车因意外沾湿而给旅客带来的不舒适,从而满足广大旅客对于长途旅行舒适度的要求。

吸湿速干产品的起源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日本帝人公司早在1982年就着手对吸水性聚酯纤维进行研究,经过四年的研究推出中空微多孔纤维,此种纤维中有许多贯穿到中空部分的细孔,液态水可以从纤维表面渗透到中空部分,此种纤维以最大的吸水速度和含水率为目标,具有优良的吸湿速干风格,适用于作运动服装或运动装的衬里。

相比之下,我国大陆地区对吸湿速干纤维、织物、产品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在技术上与国外先进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随着吸湿速干产品消费市场的兴起,在消费需求的推动下,我国的研究机构、科研院所、生产企业也逐渐投入到吸湿速干纤维、织物及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之中。最早开发的是丝盖棉产品,之后随着纤维改性技术的传入,各大公司,通过改变纤维截面形状使纤维之间的空隙增大,从而使表面积增大及提高毛细管效应,使导湿性能提高。

为获得既具有良好的吸湿性能和速干性能,又要符合舒适性和美观性的机织织物,需要解决下列技术难题:在不增加生产成本和技术难度的条件下,实现机织物吸湿性、速干性的改善与提升,同时在进行工艺设计时避免因织物吸湿速干性能的提高而影响织物的手感或力学性能,机织物的吸湿速干性能是纤维、组织结构、生产工艺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赋予机织物吸湿速干功能的方法有多种,如何选取适用的方法、确定合理的工艺参数,使织物在具有吸湿速干功能的同时确保功能的稳定性是另一难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在不增加生产成本和技术难度的条件下,实现机织物吸湿性、速干性的改善与提升,同时在进行工艺设计时避免因织物吸湿速干性能的提高而影响织物的手感或力学性能,选取适用的方法、确定合理的工艺参数,使织物在具有吸湿速干功能两个难点,提供一种吸湿速干列车卧具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吸湿速干列车卧具制造方法,包括织造步骤和整理步骤,织造步骤中,采用条格小提花组织进行织造,所述条格小提花组织由棉纤维和改性聚酯纤维混纺的纱线织成,所述棉纤维/改性聚酯纤维为65±1/35±0.7,所述改性聚酯纤维为增加自身表面积或形成沟槽结构的改性聚酯纤维,

整理步骤中,选取聚氨基甲酸酯粘合剂fs-701r、缝端异氰酸酯df-818和吸湿速干助剂hmw8871为原料,其质量配比为1±0.05:0.8±0.04:1±0.05,对织物采用二浸二轧整理工艺,在90℃~100℃条件下预烘2±0.1min,在75℃条件下烘培3±0.1min。

织物要达到吸湿速干功能,大致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物理改性方法,即纤维截面异形化,主要是通过改变喷丝孔形状,使纤维纵向产生许多沟槽,通过沟槽的芯吸、扩散、传输等效应达到吸湿速干的目的;或生产中空/多孔纤维,利用毛细作用增加表面积将水分扩散出去;化学改性方法,即纤维表面化学改性、双组分复合共纺、纤维细旦化,将亲水性基团接枝或交联到大分子结构中,或借助共轭熔融纺丝技术,纺制海岛型超细纤维,或采用细旦纤维为原料,是织物表面纤维形成凹凸结构,增强织物的毛细芯吸效应,大大改善织物的透气性和疏水能力;结构设计方法,采用多层组织结构,以亲水纤维做内层,使汗液或水汽快速吸收,再经外层织物空隙传导,达到舒爽的效果。影响产品热湿舒适性的3个主要因素是人体的调节机能、服装或产品系统的热湿传递性能和环境,与人体和环境相比,产品系统的可控性和可设计性更高。在人体-服装-环境系统中,服装与人体和环境的关系是复杂的,在这一系统中存在2种形式的水、水汽及液态水,他们在这一系统中通过不同的方式传递。水汽的传递:在织物中,可以假设水汽通过纤维间及纤维内的空隙传递并且水汽可被纤维本身所吸收及释放。织物内部纤维之间和纱线之间的水蒸气浓度差所引起的水汽扩散是织物湿传递的第一种途径。通常这种传递形式是在潜汗状态下发生的。液体水的传递:可以通过芯吸或润湿传递,如常说的毛细效应,其过程分吸湿和放湿两部分。当织物处于较高湿度环境中,水汽在织物的高湿侧凝结成液态水,再在各种缝隙空洞中以毛细输送方式送到低温侧,然后再低温侧蒸发。通常这种传递形式是在显汗状态下发生的。

吸湿性指纤维表面或内部吸附或吸收气相水分的特性,放湿性指纤维吸湿后向外界环境放湿的特性,如果纤维大分子的化学结构中具有亲水基团,亲水基团能与水分子形成水合物,纤维就具有吸湿性,因此纤维大分子中存在亲水基团是纤维具有吸湿能力的主要原因。纤维中的大分子在结晶区紧密而有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在此晶区中,活性基团之间形成交联,使水分子不容易渗入结晶区,如果要使晶区分子吸湿,则必须破坏这种结构,使活性基团处于游离状态。因此,纤维的吸湿主要发生在无定形区,所以纤维的结晶度越低,吸湿能力越强。此外,微孔结构也可以有效提高纤维的吸湿率,由于合成纤维的致密性较高,缺少天然纤维结构中的孔隙,因此其吸湿性能与天然纤维相比较差。

吸湿速干是指织物能很快吸收水分,同时能及时将水分排出,从而保持人体的干爽状态,无论天然纤维还是合成纤维都很难兼备这两种性能,为能使织物同时具有快速吸湿、散湿的高舒适性能,除了采用的纤维原料外,织物的组织结构、后整理技术及物理形态的改变都是着手点。改变纤维原料的物理形态结构、利用合理的织物组织结构设计、通过适当的后整理技术赋予织物良好的吸湿速干性。本发明通过纱线原料配比、纱线组合方式、纺织技术等研究实现了机织物吸湿速干性能的提升。

棉纤维自身具有较好的吸湿性和保湿性,但水分由于氢键的作用而难以蒸发,不易导湿,速干性较差,当使用者出汗量较大时,棉纤维会因吸湿而膨胀,透气性下降并粘贴在皮肤上,妨碍身体活动,再加之其水分发散速度较慢,从而给人湿冷、不舒服的消费体验。聚酯纤维作为合成纤维中的最大品种之一,其断裂强度高、耐磨性好,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品领域,但聚酯纤维是疏水的,其吸湿性能较差,容易产生静电,穿着舒适性一般。而通过涤棉混纺制造涤棉织物则可同时赋予面料吸湿性和速干性,再加之二者的原料价格相对较为便宜、因此被作为吸湿速干产品的一类主要原料。因此本发明将通过合理的纤维结构设计、混纺比例设计、选取高效、环保、安全的亲水整理剂,选择合适的整理工艺,使其均匀牢固的附着在纤维上,可以赋予涤棉织物比较优异的吸湿速干性,从而使其应用于列车卧具等领域。

纤维的材料与形状特征影响纤维的性能,纤维及纤维在纱线中的排布方式影响纱线的性能,而纱线在织物中的排列影响织物的性能,环环相扣,因此纤维的形状特征是影响纱线和织物性能的根本。纤维表面对水分的吸附对有亲水基团的纤维吸水性能的影响不大,但疏水性纤维大部分或全部的吸湿是由于外表面吸附所造成,表面吸附是由表面能产生的,物体表面上的分子受到内层分子与外界的引力不同,会产生各种表面现象。当纤维至于大气中时,纤维表面就会吸附一定量的水汽和其他分子,纤维表层的化学组成和物理结构不同,对水汽的吸附能力也不同。表面积越大,表面上的分子水越多,表面能也越大,吸附其他物质的倾向也就越大。因此纤维越细,纤维内部缝隙越多,表面呈现微细的凹凸状态越明显,则纤维截面的异形度越大,单位质量纤维所具有的表面积就越大,吸湿能力就越强。当织物组织结构较为松散时,织物中交织点少、浮长线长、表面毛羽多、纤维间空隙率大,因而水分更容易发生渗透和传递,同时水分在重力的影响下集中于织物的渗透面,会具有较高的单向传递性能,促使织物具有速干的性能,相反,织物的密度和紧度越大,则水分在纱线见的传递阻力上升,吸水速率降低,水分越不容易沿着纤维传递。与普通圆形截面纤维相比,异形截面纤维通过增加自身表面积或形成沟槽结构,如多边形、扁平、沟槽、中空、超细等,可以加大液态水分的吸附和传导区域的面积,增强毛细效应,使得纤维能够快速的传输、扩散和挥发,能迅速吸收皮肤表面湿气和汗水,并传递到外层蒸发,从而提升纤维的吸湿和导湿性能,并降低纤维表面局部的水分的分压,促进水分的蒸发。将含有亲水基团的改性聚酯与普通聚酯共混,并改变喷丝口形状,生产出外观呈米字形的异形截面聚酯纤维,使聚酯纤维表面具有凹槽,大大增加了聚酯纤维的空隙并改善了聚酯纤维不吸湿的缺点。同时对聚酯纤维异形化处理后,使纤维的光泽、抗静电性、耐磨性、耐污性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本发明通过合理的配置棉纤维与聚酯纤维的混纺比,可以进一步改善织物的吸湿速干性能。经过多次尝试,最终设计了65/35的棉纤维/改性聚酯的混纺比和15tex的纱线细度。采用条格小提花组织,使织物具有较长的浮长线且组织比较松散,纱线间的摩擦力较小,使水分更容易渗透,同时利用织物组织在织物表面形成特殊图案,增强织物的美观性。织造过程中经纬纱系统均以混纺比为65/35的棉/改性聚酯混纺纱为原料,设计纬密为370根/10cm,经密为480根/10cm,在织物组织中,三上一下破斜纹组织形成宽纵条,一上三下破斜纹组织形成宽横条。除此之外,仅依靠单一的方式很难获得持久有效的吸湿速干性能,需要化学、物理多种方法并进。为此,在对纤维进行改性的基础上,本发明又开发了一种适用于涤棉织物的吸湿速干整理剂,使整理后的织物吸湿速干性能更强更有持久性。目前市场上吸湿排汗助剂产品主要是聚酯聚醚类,其分子结构是由疏水芳环链段和亲水聚醚组成,适用于各类聚酯、醋酯、聚酰胺纤维产品的吸湿排汗整理剂,虽然这类化学助剂可以赋予产品较好的吸湿速干性能,但其对产品的其他性能如色牢度具有不利影响。在大量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最终选取聚氨基甲酸酯粘合剂fs-701r、缝端异氰酸酯df-818和吸湿速干助剂hmw8871为原料,其质量配比为1.0:0.8:1.0,采用二浸二轧整理工艺,在90℃~100℃条件下预烘2min,在75℃条件下烘培3min。

作为优选,所述纱线为15tex细度的纱线。

作为优选,所述改性纤维的由以下步骤进行生产:

步骤s1、将含有亲水基团羧基磺酸盐的改性聚酯与普通聚酯按50:50的比例共混,

步骤s2,熔融纺丝,通过喷丝板,生产出具有吸湿速干性能的改性聚酯纤维。

所述改性纤维的由以下步骤进行生产:所述步骤s2中,熔融纺丝时最高纺丝温度低于280℃,其中熔融纺丝过程中的螺杆从输入端到输出端温度依次为235℃、280℃、265℃和255℃,冷却条件为吹风温度为15℃~17℃,风速为1.0m/s。

作为优选,在步骤s2中,改性聚酯纤维通过异形喷丝板后获得,改性聚酯纤维的相对径向异形度为0.3,相对截面异形度为0.52,纤维圆整度为0.6。

作为优选,所述的异形喷丝板为开设有米字形喷丝槽的喷丝板。

作为优选,条格小提花组织的设计纬密为370根/10cm,经密为480根/10cm,在条格小提花组织中,三上一下破斜纹组织形成宽纵条,一上三下破斜纹组织形成宽横条。

作为优选,所述喷丝板呈圆形,所述喷丝板上开设有沿喷丝板圆心均匀环形布置的喷丝槽,所述喷丝板上开设有沿喷丝板圆心均匀环形布置的静电吸附块,每个静电吸附块与一个喷丝槽相对应,所述静电吸附块位于所述喷丝槽的外侧。静电吸附块的设计使得喷丝的过程中可以对抗内吹冷却时对喷丝的影响,降低喷丝走形的可能性。

一种吸湿速干列车卧具,所述条格小提花组织为增加自身表面积或形成沟槽结构的改性聚酯纤维与棉纤维混纺制成,所述条格小提花组织为通过整理剂二浸二轧整理,在90℃~100℃条件下预烘2±0.1min,在75℃条件下烘培3±0.1min处理的条格小提花组织,所述的整理剂为选取聚氨基甲酸酯粘合剂fs-701r、缝端异氰酸酯df-818和吸湿速干助剂hmw8871为原料,其质量配比为1±0.05:0.8±0.04:1±0.05的整理剂。本发明的实质性效果是:利用本发明获得的吸湿速干列车卧具其各项重要技术指标如下:吸水率:224%;滴水扩散时间:≤1s;芯吸高度:145mm;蒸发速率:0.28g/h;透湿量:8810g/(m2·d)。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中喷丝槽与聚酯纤维的一种对照示意图;

图2本发明中喷丝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中喷丝板的一种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喷丝板,2、喷丝槽,3、静电吸附块,4、聚酯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吸湿速干列车卧具制造方法(参见附图1至3),包括织造步骤和整理步骤,织造步骤中,采用条格小提花组织进行织造,所述条格小提花组织由棉纤维和改性聚酯纤维混纺的纱线织成,所述棉纤维/改性聚酯纤维为65±1/35±0.7,所述改性聚酯纤维为增加自身表面积或形成沟槽结构的改性聚酯纤维,

整理步骤中,选取聚氨基甲酸酯粘合剂fs-701r、缝端异氰酸酯df-818和吸湿速干助剂hmw8871为原料,其质量配比为1±0.05:0.8±0.04:1±0.05,对织物采用二浸二轧整理工艺,在90℃~100℃条件下预烘2±0.1min,在75℃条件下烘培3±0.1min。

织物要达到吸湿速干功能,大致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物理改性方法,即纤维截面异形化,主要是通过改变喷丝孔形状,使纤维纵向产生许多沟槽,通过沟槽的芯吸、扩散、传输等效应达到吸湿速干的目的;或生产中空/多孔纤维,利用毛细作用增加表面积将水分扩散出去;化学改性方法,即纤维表面化学改性、双组分复合共纺、纤维细旦化,将亲水性基团接枝或交联到大分子结构中,或借助共轭熔融纺丝技术,纺制海岛型超细纤维,或采用细旦纤维为原料,是织物表面纤维形成凹凸结构,增强织物的毛细芯吸效应,大大改善织物的透气性和疏水能力;结构设计方法,采用多层组织结构,以亲水纤维做内层,使汗液或水汽快速吸收,再经外层织物空隙传导,达到舒爽的效果。影响产品热湿舒适性的3个主要因素是人体的调节机能、服装或产品系统的热湿传递性能和环境,与人体和环境相比,产品系统的可控性和可设计性更高。在人体-服装-环境系统中,服装与人体和环境的关系是复杂的,在这一系统中存在2种形式的水、水汽及液态水,他们在这一系统中通过不同的方式传递。水汽的传递:在织物中,可以假设水汽通过纤维间及纤维内的空隙传递并且水汽可被纤维本身所吸收及释放。织物内部纤维之间和纱线之间的水蒸气浓度差所引起的水汽扩散是织物湿传递的第一种途径。通常这种传递形式是在潜汗状态下发生的。液体水的传递:可以通过芯吸或润湿传递,如常说的毛细效应,其过程分吸湿和放湿两部分。当织物处于较高湿度环境中,水汽在织物的高湿侧凝结成液态水,再在各种缝隙空洞中以毛细输送方式送到低温侧,然后再低温侧蒸发。通常这种传递形式是在显汗状态下发生的。

吸湿性指纤维表面或内部吸附或吸收气相水分的特性,放湿性指纤维吸湿后向外界环境放湿的特性,如果纤维大分子的化学结构中具有亲水基团,亲水基团能与水分子形成水合物,纤维就具有吸湿性,因此纤维大分子中存在亲水基团是纤维具有吸湿能力的主要原因。纤维中的大分子在结晶区紧密而有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在此晶区中,活性基团之间形成交联,使水分子不容易渗入结晶区,如果要使晶区分子吸湿,则必须破坏这种结构,使活性基团处于游离状态。因此,纤维的吸湿主要发生在无定形区,所以纤维的结晶度越低,吸湿能力越强。此外,微孔结构也可以有效提高纤维的吸湿率,由于合成纤维的致密性较高,缺少天然纤维结构中的孔隙,因此其吸湿性能与天然纤维相比较差。

吸湿速干是指织物能很快吸收水分,同时能及时将水分排出,从而保持人体的干爽状态,无论天然纤维还是合成纤维都很难兼备这两种性能,为能使织物同时具有快速吸湿、散湿的高舒适性能,除了采用的纤维原料外,织物的组织结构、后整理技术及物理形态的改变都是着手点。改变纤维原料的物理形态结构、利用合理的织物组织结构设计、通过适当的后整理技术赋予织物良好的吸湿速干性。本发明通过纱线原料配比、纱线组合方式、纺织技术等研究实现了机织物吸湿速干性能的提升。

棉纤维自身具有较好的吸湿性和保湿性,但水分由于氢键的作用而难以蒸发,不易导湿,速干性较差,当使用者出汗量较大时,棉纤维会因吸湿而膨胀,透气性下降并粘贴在皮肤上,妨碍身体活动,再加之其水分发散速度较慢,从而给人湿冷、不舒服的消费体验。聚酯纤维作为合成纤维中的最大品种之一,其断裂强度高、耐磨性好,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品领域,但聚酯纤维是疏水的,其吸湿性能较差,容易产生静电,穿着舒适性一般。而通过涤棉混纺制造涤棉织物则可同时赋予面料吸湿性和速干性,再加之二者的原料价格相对较为便宜、因此被作为吸湿速干产品的一类主要原料。因此本发明将通过合理的纤维结构设计、混纺比例设计、选取高效、环保、安全的亲水整理剂,选择合适的整理工艺,使其均匀牢固的附着在纤维上,可以赋予涤棉织物比较优异的吸湿速干性,从而使其应用于列车卧具等领域。

纤维的材料与形状特征影响纤维的性能,纤维及纤维在纱线中的排布方式影响纱线的性能,而纱线在织物中的排列影响织物的性能,环环相扣,因此纤维的形状特征是影响纱线和织物性能的根本。纤维表面对水分的吸附对有亲水基团的纤维吸水性能的影响不大,但疏水性纤维大部分或全部的吸湿是由于外表面吸附所造成,表面吸附是由表面能产生的,物体表面上的分子受到内层分子与外界的引力不同,会产生各种表面现象。当纤维至于大气中时,纤维表面就会吸附一定量的水汽和其他分子,纤维表层的化学组成和物理结构不同,对水汽的吸附能力也不同。表面积越大,表面上的分子水越多,表面能也越大,吸附其他物质的倾向也就越大。因此纤维越细,纤维内部缝隙越多,表面呈现微细的凹凸状态越明显,则纤维截面的异形度越大,单位质量纤维所具有的表面积就越大,吸湿能力就越强。当织物组织结构较为松散时,织物中交织点少、浮长线长、表面毛羽多、纤维间空隙率大,因而水分更容易发生渗透和传递,同时水分在重力的影响下集中于织物的渗透面,会具有较高的单向传递性能,促使织物具有速干的性能,相反,织物的密度和紧度越大,则水分在纱线见的传递阻力上升,吸水速率降低,水分越不容易沿着纤维传递。与普通圆形截面纤维相比,异形截面纤维通过增加自身表面积或形成沟槽结构,如多边形、扁平、沟槽、中空、超细等,可以加大液态水分的吸附和传导区域的面积,增强毛细效应,使得纤维能够快速的传输、扩散和挥发,能迅速吸收皮肤表面湿气和汗水,并传递到外层蒸发,从而提升纤维的吸湿和导湿性能,并降低纤维表面局部的水分的分压,促进水分的蒸发。将含有亲水基团的改性聚酯与普通聚酯共混,并改变喷丝口形状,生产出外观呈米字形的异形截面聚酯纤维4,使聚酯纤维表面具有凹槽,大大增加了聚酯纤维的空隙并改善了聚酯纤维不吸湿的缺点。同时对聚酯纤维异形化处理后,使纤维的光泽、抗静电性、耐磨性、耐污性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本发明通过合理的配置棉纤维与聚酯纤维的混纺比,可以进一步改善织物的吸湿速干性能。经过多次尝试,最终设计了65/35的棉纤维/改性聚酯的混纺比和15tex的纱线细度。由于加入亲水基团的改性聚酯切片在纺丝时受到高温作用容易发生降解,过高的纺丝温度容易造成纺丝困难,并会产生刺激性气体,纺制的纤维质量下降,但异形行为的比表面积大于圆形纤维,需要提供足够的纺丝温度来确保熔体的流动性,经过充分考虑,设计的最高纺丝温度不应超过280℃,其中熔融纺丝过程中的螺杆区温度分别为235℃/280℃/265℃/255℃,同时为了提高异形纤维的成型度,有必要提高冷却风的风速和降低冷却风温度,故冷却条件设置为吹风温度为15℃~17℃,风速为1.0m/s。最终获取的改性异形截面聚酯纤维的相对径向异形度为0.3,相对截面异形度为0.52,纤维圆整度为0.6。采用条格小提花组织,使织物具有较长的浮长线且组织比较松散,纱线间的摩擦力较小,使水分更容易渗透,同时利用织物组织在织物表面形成特殊图案,增强织物的美观性。织造过程中经纬纱系统均以混纺比为65/35的棉/改性聚酯混纺纱为原料,设计纬密为370根/10cm,经密为480根/10cm,在织物组织中,三上一下破斜纹组织形成宽纵条,一上三下破斜纹组织形成宽横条。除此之外,仅依靠单一的方式很难获得持久有效的吸湿速干性能,需要化学、物理多种方法并进。为此,在对纤维进行改性的基础上,本发明又开发了一种适用于涤棉织物的吸湿速干整理剂,使整理后的织物吸湿速干性能更强更有持久性。目前市场上吸湿排汗助剂产品主要是聚酯聚醚类,其分子结构是由疏水芳环链段和亲水聚醚组成,适用于各类聚酯、醋酯、聚酰胺纤维产品的吸湿排汗整理剂,虽然这类化学助剂可以赋予产品较好的吸湿速干性能,但其对产品的其他性能如色牢度具有不利影响。在大量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最终选取聚氨基甲酸酯粘合剂fs-701r、缝端异氰酸酯df-818和吸湿速干助剂hmw8871为原料,其质量配比为1.0:0.8:1.0,采用二浸二轧整理工艺,在90℃~100℃条件下预烘2min,在75℃条件下烘培3min。

所述的异形喷丝板为开设有米字形喷丝槽2的喷丝板1。所述喷丝板呈圆形,所述喷丝板上开设有沿喷丝板圆心均匀环形布置的喷丝槽,所述喷丝板上开设有沿喷丝板圆心均匀环形布置的静电吸附块3,每个静电吸附块与一个喷丝槽相对应,所述静电吸附块位于所述喷丝槽的外侧。静电吸附块的设计使得喷丝的过程中可以对抗内吹冷却时对喷丝的影响,降低喷丝走形的可能性。

一种吸湿速干列车卧具,根据上述方法由条格小提花组织织造制成,所述条格小提花组织为增加自身表面积或形成沟槽结构的改性聚酯纤维与棉纤维混纺制成,所述条格小提花组织为通过整理剂二浸二轧整理,在90℃~100℃条件下预烘2±0.1min,在75℃条件下烘培3±0.1min处理的条格小提花组织,所述的整理剂为选取聚氨基甲酸酯粘合剂fs-701r、缝端异氰酸酯df-818和吸湿速干助剂hmw8871为原料,其质量配比为1±0.05:0.8±0.04:1±0.05的整理剂。

利用本发明获得的吸湿速干列车卧具其各项重要技术指标如下:吸水率:224%;滴水扩散时间:≤1s;芯吸高度:145mm;蒸发速率:0.28g/h;透湿量:8810g/(m2·d)。其与国内外吸湿速干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对比如表1所示。

表1国内外吸湿速干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对比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