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挂烫机的收纳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12045发布日期:2019-09-06 20:28阅读:63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挂烫机的收纳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蒸汽熨斗,具体是一种便携式挂烫机的收纳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挂式蒸汽熨斗为方便用户使用,普遍呈一体式的折弯状设置,这种结构虽然可方便用户使用,但蒸汽熨斗的折弯状结构占用空间较大,导致其不利于收纳。

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设计简单、结构合理、性能可靠、收纳操作方便、占用空间小的便携式挂烫机的收纳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便携式挂烫机的收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蒸汽喷头和熨斗本体,蒸汽喷头一端设有第一倾斜端面,熨斗本体一端设有与第一倾斜端面配合的第二倾斜端面;所述第一倾斜端面上设有转接结构,第二倾斜端面上设有转接配合结构,转接配合结构与转接结构相互转动式装配,实现熨斗本体与蒸汽喷头的转动连接;所述蒸汽喷头相对熨斗本体转动至一定位置时,便携式蒸汽熨斗切换至直筒型的收纳状态;所述蒸汽喷头相对熨斗本体转动至又一位置时,便携式蒸汽熨斗切换至折弯型的工作状态。

所述转接结构为第一倾斜端面上的环形凸台,转接配合结构为第二倾斜端面上的插接轴孔,环形凸台转动式插入插接轴孔上,使蒸汽喷头与熨斗本体彼此定位转动连接。

所述环形凸台上设有卡钩,卡钩随环形凸台插入插接轴孔内,且最终倒扣于插接轴孔的内侧面上。

所述环形凸台由若干段圆弧凸筋组成,相邻两圆弧凸筋之间有避让间隙,卡钩设置于一段以上圆弧凸筋上。

所述第一倾斜端面上设有限位凸点,第二倾斜端面上设有导向槽,限位凸点至少部分伸入导向槽中,蒸汽喷头相对熨斗本体转动时,限位凸点滑动在导向槽上。

所述第一倾斜端面上设有具有一定弹性的摆动块,限位凸点设置于摆动块上、且在摆动块的作用下相对第一倾斜端面弹性复位活动;所述导向槽上设有一个以上限位凹孔,限位凸点随蒸汽喷头转动至与相应的限位凹孔对应时,摆动块作用限位凸点弹性卡入相应的限位凹孔上,使蒸汽喷头相对熨斗本体定位。

所述导向槽两端分别设有所述限位凹孔;当所述限位凸点随蒸汽喷头转动至卡入导向槽一端的限位凹孔时,便携式蒸汽熨斗切换至直筒型的收纳状态;当所述限位凸点随蒸汽喷头转动至卡入导向槽另一端的限位凹孔时,便携式蒸汽熨斗切换至折弯型的工作状态。

所述熨斗本体和/或蒸汽喷头上设置有开关装置;所述开关装置至少在便携式蒸汽熨斗切换至直筒型收纳状态时处于常开状态;所述开关装置至少在便携式蒸汽熨斗切换至折弯型工作状态时处于闭合状态。

所述开关装置为磁控开关,磁控开关包括设置于蒸汽喷头上的磁性件和设置于熨斗本体上的磁控感应器;当便携式蒸汽熨斗切换至直筒型收纳状态时,磁性件脱离磁控感应器的感应范围,控制电路断开;当便携式蒸汽熨斗切换至折弯型工作状态时,磁性件进入磁控感应器的感应范围,控制电路闭合。

所述开关装置为微动开关,微动开关设置于一倾斜端面上、且微动开关上的开关键外露于所在的倾斜端面上,另一倾斜端面上设置有随蒸汽喷头或熨斗本体的转动而活动的挡块,开关键位于挡块的活动轨迹上;当便携式蒸汽熨斗切换至直筒型收纳状态时,挡块不触发开关键,微动开关常开;当便携式蒸汽熨斗切换至折弯型工作状态时,挡块触发开关键,微动开关闭合,或者,所述开关装置为红外开关,红外开关由光感端以及反射端组成,光感端设置在蒸汽喷头A或熨斗本体B上,反射端对应设置在熨斗本体B或蒸汽喷头A上,当便携式蒸汽熨斗切换至直筒型收纳状态时,光感端以及反射端错位,光感端接收不到反射信号,红外开关断开;当便携式蒸汽熨斗切换至折弯型工作状态时,光感端以及反射端处于同一直线,光感端接收到反射信号,红外开关闭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蒸汽熨斗分为彼此转动连接的蒸汽喷头和熨斗本体,且通过相互配合的倾斜端面,使蒸汽熨斗可切换成直筒型收纳状态和折弯型工作状态,方便用户使用蒸汽熨斗的同时可方便蒸汽熨斗的收纳,且操作十分方便、性能可靠,结构稳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便携式蒸汽熨斗处于直筒型收纳状态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便携式蒸汽熨斗处于折弯型工作状态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蒸汽喷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熨斗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便携式蒸汽熨斗处于折弯型工作状态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便携式蒸汽熨斗处于直筒型收纳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图6,本便携式挂烫机的收纳结构,包括蒸汽喷头1和熨斗本体2,蒸汽喷头1一端设有第一倾斜端面101,熨斗本体2一端设有与第一倾斜端面101配合的第二倾斜端面201;第一倾斜端面101中央位置设有转接结构,第二倾斜端面201中央位置设有转接配合结构,转接配合结构与转接结构相互转动式装配,实现熨斗本体2与蒸汽喷头1的转动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转接结构与转接配合结构的设置位置可以对换;蒸汽喷头1相对熨斗本体2转动至一定位置时,便携式蒸汽熨斗切换至直筒型的收纳状态,直筒型结构可有效减少便携式蒸汽熨斗的蒸汽占用空间,因此方便收纳;蒸汽喷头1相对熨斗本体2转动至又一位置时,便携式蒸汽熨斗切换至折弯型的工作状态,折弯形结构可方便用户使用便携式蒸汽熨斗。

进一步地,转接结构为第一倾斜端面101中央位置的环形凸台102,转接配合结构为第二倾斜端面201中央位置的插接轴孔202,环形凸台102转动式插入插接轴孔202内侧,使蒸汽喷头1与熨斗本体2彼此定位转动连接,结合两倾斜端面的相互配合,使便携式蒸汽熨斗可在直筒型与折弯型之间自由切换,操作方便,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进一步地,环形凸台102顶部设有周向延伸的卡钩103,卡钩103随环形凸台102插入插接轴孔202内,且最终倒扣于插接轴孔202的内侧面上,有效防止环形凸台102脱离插接轴孔202,使整体装配结构更加稳固可靠。

进一步地,环形凸台102由若干段圆弧凸筋1021组成,相邻两圆弧凸筋1021之间有避让间隙1022,卡钩103设置于一段以上圆弧凸筋1021上;环形凸台102的分段式设置可使其具有一定形变能力,方便环形凸台102插入插接轴孔202中,使操作更加方便轻松。

进一步地,第一倾斜端面101上凸起有限位凸点105,第二倾斜端面201上成型有弧形的导向槽203,限位凸点105至少部分伸入导向槽203中,蒸汽喷头1相对熨斗本体2转动时,限位凸点105滑动在导向槽203中;限位凸点105与导向槽203的相互作用,可有效引导蒸汽喷头1与熨斗本体2按指定轨迹相互转动,而且可限定彼此的转动轨迹。需要说明的是,限位凸点105与导向槽203的设置位置可以对换

进一步地,第一倾斜端面101上设有具有一定弹性的摆动块104,摆动块104一端连接第一倾斜端面101、另一端悬空式设置,限位凸点105设置于摆动块104的悬空端、且在摆动块104的作用下相对第一倾斜端面101弹性复位活动;导向槽203两端分别设有限位凹孔204,限位凸点105随蒸汽喷头1转动至与相应的限位凹孔204对应时,摆动块104作用限位凸点105弹性卡入相应的限位凹孔204上,使蒸汽喷头1相对熨斗本体2定位;当限位凸点105随蒸汽喷头1转动至卡入导向槽203一端的限位凹孔204时,便携式蒸汽熨斗切换至直筒型的收纳状态;当限位凸点105随蒸汽喷头1转动至卡入导向槽203另一端的限位凹孔204时,便携式蒸汽熨斗切换至折弯型的工作状态;具体是,当蒸汽喷头A相对熨斗本体B转动至工作状态或收纳状态时,限位凸点105与限位凹孔204的相互卡接而产生适当的限位力,保证蒸汽喷头A不会随意转动,进而确保便携式蒸汽熨斗稳定在相应的状态,避免误操作切换使用状态。

进一步地,熨斗本体2和/或蒸汽喷头1上设置有开关装置;开关装置至少在便携式蒸汽熨斗切换至直筒型收纳状态时处于常开状态;开关装置至少在便携式蒸汽熨斗切换至折弯型工作状态时处于闭合状态。

进一步地,开关装置为磁控开关,磁控开关包括设置于蒸汽喷头1上的磁性件3和设置于熨斗本体2上的磁控感应器4;当便携式蒸汽熨斗切换至直筒型收纳状态时,磁性件3脱离磁控感应器4的感应范围,控制电路断开;当便携式蒸汽熨斗切换至折弯型工作状态时,磁性件3进入磁控感应器4的感应范围,控制电路闭合。需要说明的是,磁性件3与磁控感应器4的设置位置可以对换。

第二实施例

本便携式挂烫机的收纳结构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之处在于:开关装置为微动开关,微动开关设置于一倾斜端面上、且微动开关上的开关键外露于所在的倾斜端面上,另一倾斜端面上设置有随蒸汽喷头1或熨斗本体2的转动而活动的挡块,开关键位于挡块的活动轨迹上;当便携式蒸汽熨斗切换至直筒型收纳状态时,挡块不触发开关键,微动开关常开;当便携式蒸汽熨斗切换至折弯型工作状态时,挡块触发开关键,微动开关闭合。需要说明的是,微动开关与挡块的设置位置可以对换。

其他未述部分同第一实施例,这里不再详细说明。

第三实施例

本便携式挂烫机的收纳结构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之处在于:开关装置为红外开关,具体是,红外开关由光感端以及反射端组成,光感端设置在蒸汽喷头A或熨斗本体B上,反射端对应设置在熨斗本体B或蒸汽喷头A上,当便携式蒸汽熨斗切换至直筒型收纳状态时,光感端以及反射端错位,光感端接收不到反射信号,红外开关断开;当便携式蒸汽熨斗切换至折弯型工作状态时,光感端以及反射端处于同一直线,光感端接收到反射信号,红外开关闭合。

其他未述部分同第一实施例,这里不再详细说明。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