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液双泵、液体投放系统、洗衣机和洗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34000发布日期:2019-10-09 04:28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加液双泵、液体投放系统、洗衣机和洗碗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液双泵,还涉及一种包括该加液双泵的液体投放系统,一种包括该液体投放系统的洗衣机,以及一种包括该液体投放系统的洗碗机。



背景技术:

用于洗衣机、洗碗机等家用电器通常使用加液泵进行液体投放。随着洗衣机,洗碗机越来越智能化,其内部用于实现智能化的零部件数量也越来越多,势必会占据很大一部分空间,相对紧张的空间就要求内部的零部件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具备更小的体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加液双泵,其包括:泵壳体;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电机;第一传动系统,其联接在电机和第一腔体之间,用于将电机的转动运动转换为第一腔体体积的改变;以及第二传动系统,其联接在电机和第二腔体之间,用于将电机的转动运动转换为第二腔体体积的改变,其中,电机的轴线、第一腔体的轴线和第二腔体的轴线至少两两平行且两两在同一平面内,所述电机的轴线经过其输出轴,所述第一腔体的轴线和所述第二腔体的轴线分别与其往复运动方向平行。

由于电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这样的布置,加液双泵能够尽可能少地占用体积。此外,加液双泵在垂直于电机、第一腔体、第二腔体所在平面方向上的高度较小,特别有利于安装到洗衣机、洗碗机等设备中,在这些设备中,加液双泵占用体积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液双泵还包括蜗杆,其接收电机的转动运动;第一传动系统联接在所述蜗杆和第一腔体之间,第二传动系统联接在所述蜗杆和第二腔体之间。

由于第一传动系统和第二传动系统经由共同的蜗杆联接到电机,因此,减小了加液双泵所占用的体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传动系统包括第一蜗轮和第一齿轮,第二传动系统包括第二蜗轮与第二齿轮,第一蜗轮与所述蜗杆啮合,并经由第一齿轮联接到第一腔体,第二蜗轮与所述蜗杆啮合,并经由第二齿轮联接到第二腔体,第一蜗轮与第一齿轮以及第二蜗轮与第二齿轮分别通过第一单向传动机构和第二单向传动机构联接,使得当蜗杆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时,第一蜗轮通过第一单向传动机构将扭矩传递到第一齿轮,而第二蜗轮不将扭矩传递到第二齿轮,并且当蜗杆在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时,第一蜗轮不将扭矩传递到第一齿轮,而第二蜗轮通过第二单向传动机构将扭矩传递到第二齿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腔体、电机和第二腔体在垂直于电机的轴线的平面中看呈品字布置,其中电机位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

这样布置的第一腔体、电机、第二腔体可以更加紧凑。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腔体、电机和第二腔体在垂直于电机的轴线的平面中呈一字形布置,其中电机位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

这样布置的第一腔体、电机、第二腔体可以有利于进一步减小在垂直于电机、第一腔体、第二腔体所在平面方向上的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传动系统和第二传动系统分别相对于电机的轴线对称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腔体、第一传动系统、电机、第二传动系统和第二腔体依序呈W形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液双泵还包括传感系统,其用于感测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体积的改变,所述电机为直流电机。

直流电机占用体积小,但不易于控制,可以通过传感系统感测感测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体积的改变,以控制直流电机的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液体投放系统,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加液双泵。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洗衣机,其包括如上所述的液体投放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洗碗机,其包括如上所述的液体投放系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贯穿本说明书,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加液双泵的透视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加液双泵的分解透视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加液双泵的透视图,其中泵壳体被移除;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加液双泵的俯视图,其中泵壳体被移除;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加液双泵的沿直流电机的轴线看的视图,其中泵壳体被移除;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加液双泵的沿直流电机的轴线看的示意图,其示出了直流电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布置,其中省略了第一传动系统和第二传动系统;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加液双泵的一部分的剖视俯视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蜗轮和第一齿轮的剖视图;

图9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蜗轮的透视图;

图9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蜗轮的另一透视图;

图10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齿轮的透视图;

图10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齿轮的另一透视图;

图1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加液双泵的俯视图;

图12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加液双泵的侧视图,其示出了传感系统,并且拉杆运动到第一位置;

图12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加液双泵的俯视图,其示出了传感系统,并且拉杆运动到第二位置;

图13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加液双泵的侧视剖视图;

图13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沿直流电机的轴线看的传感系统的视图;

图1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加液双泵的俯视图,其中泵壳体被移除;

图1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加液双泵的俯视图,其中泵壳体被移除。

附图标记列表

泵壳体 110

第一半壳体 111

第二半壳体 112

端盖 113

直流电机 120、220、320、420

第一传动系统 130

第一蜗轮 131

第一齿轮 132

第二传动系统 130’

第二蜗轮 131’

第二齿轮 132’

第一棘齿部分 1321

第一棘爪部分 1311

第一凸台 1312

第一凸起 1313

第一筋部 1322

第一凹入部 1323

第一储油腔 C

第一腔体 140、340、440

第一拉杆 141

第二腔体 140’、340’、440’

第二拉杆 141’

第一液体进出部 150

第二液体进出部 150’

蜗杆 160

第一子传感元件 171

第二子传感元件 172

第三子传感元件 173

第一传感元件 271

第二传感元件 27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加液双泵。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因此,以下对结合附图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文使用的术语旨在解释实施例,并且不旨在限制和/或限定本实用新型。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而且,除非上下文另有定义,否则单数形式包括复数形式。在整个说明书中,术语“包括”、“具有”、等在本文中用于指定所述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部件或其组合的存在,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部件或其组合。

另外,即使包括诸如“第一”、“第二”等序数的术语可用于描述各种部件,但这些部件并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制,并且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元件与其他元件。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部件可以被称为第二部件,并且类似地,第二部件可以被称为第一部件。

图1和图2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加液双泵的透视图和分解透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加液双泵包括泵壳体110、电机120、第一传动系统130、第二传动系统130’、第一腔体140、第二腔体140’、第一液体进出部150、第二液体进出部150’和固定到电机120的蜗杆160(参加图3、图4)。

泵壳体110包括第一半壳体111、第二半壳体112和端盖113,第一半壳体111、第二半壳体112和端盖113相互配合以彼此固定并限定用于容纳电机120、第一和第二传动系统130、130’、第一和第二腔体140、140’的容纳腔。第一半壳体111、第二半壳体112和端盖113例如通过粘结、螺旋连接、卡扣、焊接等固定在一起。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腔体140和第二腔体140’以及第一传动系统130和第二传动系统130’分别相对于电机120的轴线轴对称布置,电机120的轴线经过其输出轴。因此,第一腔体140和第二腔体140’以及第一传动系统130和第二传动系统130’的结构基本相同,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图3和图4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加液双泵的透视图和俯视图,其中泵壳体110被移除。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传动系统130联接在固定到电机120的输出轴的蜗杆160和第一腔体140之间,以将电机120的转动运动转换为的第一腔体140的第一拉杆141的往复运动,第一拉杆141的往复运动导致第一腔体140的体积的改变。第一腔体140还可以包括第一波纹管142,其固定到第一拉杆141,并随第一拉杆141进行往复运动,以实现液体的从第一液体进出部150的抽吸和输出,第一液体进出部150设置在端盖113处,并且与第一腔体140流体连通。在本示例中,由于拉杆141的一端做圆周运动,因此,波纹管142在往复运动期间变形。

第一传动系统130包括第一级蜗轮蜗杆传动、第二级齿轮传动以及第三级齿轮传动。在第一级蜗轮蜗杆传动中,蜗杆160固定到或一体成型到电机120的输出轴,第一蜗轮131与第二级齿轮传动中的主动齿轮,即第一齿轮132,同轴联接,第二级齿轮传动中的从动齿轮与第三级齿轮传动中的主动齿轮同轴联接,第三级齿轮传动中的从动齿轮联接到第一拉杆141。

如上所述,同样地,第二传动系统130’联接在蜗杆160和第二腔体140’之间,以将电机120的转动运动转换为的第二腔体140’的第二拉杆141’的往复运动。第二传动系统130’包括同轴联接的第二蜗轮131’和第二齿轮132’。

传动系统130、130’不限于上述配置。例如,在另一示例中,第一传动系统130和第二传动系统130’是不同的。又例如,在又一示例中,传动系统130、130’仅包括第一级蜗轮蜗杆传动、第二级齿轮传动。再例如,在再一示例中,传动系统130、130’仅包括第一级蜗轮蜗杆传动。

第一腔体140和第二腔体140’的轴线分别与其往复运动的方向平行。如图3和图4所示,电机120的轴线与第一腔体140的轴线和第二腔体140’的轴线平行,并且第一腔体140、第一传动系统130、电机120、第二传动系统130’和第二腔体140’依序呈大致W形布置,该W形由并列的两个U形组成,其中两个U形具有公共臂,该公共臂包括电机120。第一腔体140的与第一拉杆’相对的端面以及第二腔体140’的与第二拉杆141’相对的端面分别形成W形的两端,电机120的与输出端相对的端面形成W形的中间端。

由于这样的平行布置以及这样的W形布置,加液双泵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空间,实现整体结构的小型化,更有利于安装到洗碗机、洗衣机等电器设备上。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加液双泵的沿电机120的轴线看的视图,其中泵壳体110被移除,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加液双泵的沿电机120的轴线看的示意图,其中省略了第一传动系统130和第二传动系统130’。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腔体140、电机120和第二腔体140’呈品字布置,其中,第一腔体140和第二腔体140’对称布置在电机120的两侧。这样的品字布置增大了结构强度,优化了结构布局,避免空间浪费。第一腔体140的轴线和电机120的轴线的连线与第一腔体140的轴线和第二腔体140的轴线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α可根据需要调整,α越大,则加液双泵的宽度越窄,高度越高,α优选在0-60°的范围内,在本示例中为45°。在其他实施例中,当α被选为0°时,第一腔体140、电机120和第二腔体140’呈一字布置。

第一传动系统130和第二传动系统130’可以分别选择性地将电机120输出轴的旋转运动传递并转换为第一腔体140的第一拉杆141和第二腔体140’的第二拉杆141’的往复运动。如上所述,第一传动系统130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蜗轮131和第一齿轮132,第二传动系统130’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二蜗轮131’与第二齿轮132’,第一蜗轮131和第二蜗轮131’分别与所述蜗杆160啮合。图7示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加液双泵的一部分的剖视俯视图。如图7所示,第一蜗轮131与第一齿轮132通过第一单向传动机构联接,第二蜗轮131’与第二齿轮132’通过第二单向传动机构联接,使得当蜗杆160在第一旋转方向A上旋转时,第一蜗轮131通过第一单向传动机构将扭矩传递到第一齿轮132,而第二蜗轮131’不将扭矩传递到第二齿轮132’,并且当蜗杆160在与第一旋转方向A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时(未示出),第一蜗轮131不将扭矩传递到第一齿轮132,而第二蜗轮131’通过第二单向传动机构将扭矩传递到第二齿轮132’。

因此,当蜗杆160在第一旋转方向A上旋转时,仅驱动第一拉杆141进行往复运动,而不驱动第二拉杆141’进行往复运动。相反,当蜗杆160在与第一旋转方向A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时,仅驱动第二拉杆141’进行往复运动,而不驱动第一拉杆141进行往复运动。这样,可以选择蜗杆160的驱动方向,即电机的转动方向,以选择性地使第一腔体140或第二腔体140’改变体积,从而抽吸和输出液体。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蜗轮131和第一齿轮132的剖视图,图9a和图9b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蜗轮131的透视图,图10a和图10b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齿轮132的透视图。如图7-10b所示,第一单向传动机构包括多个第一棘齿部分1321和第一棘爪部分1311,该第一棘爪部分1311可以为悬臂式结构。第一齿轮132包括圆筒状的第一筋部1322,多个第一棘齿部分1321周向间隔地分布在第一筋部1322的内周表面上,第一蜗轮131包括圆柱状的第一凸起1313,多个第一棘爪部分1311周向间隔地分布在第一凸起1313的外周表面上。第一筋部1322围绕第一凸起1312的外周,以形成留存诸如润滑油或润滑膏的润滑剂的第一储油腔C,并且在该第一储油腔C内,多个第一棘齿部分1321与多个第一棘爪部分1311各自配合。此外,为了更好地使润滑剂留存在第一储油腔C内,第一筋部1322的自由端具有第一凹入部1323,第一涡轮131还包括第一凸台1312,其从第一涡轮131的一端面轴向突出,第一凸起1313进一步地从第一凸台1312轴向突出,第一凸台1312的外周边缘接收到第一凹入部1323中。

同样地,第二单向传动机构与第一单向传动机构的结构相同,并且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二棘齿部分和第二棘爪部分。

第一单向传动机构和第二单向传动机构不限于上述设置,还可以具有其他的结构。

为了感测加液双泵的加液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加液双泵还包括传感系统。图1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加液双泵的俯视图。图12a和图12b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加液双泵的侧视图。如图11、图12a和图12b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传感系统包括第一传感装置和第二传感装置。第一传感装置包括固定到泵壳体110的第一子传感元件171和固定到第一拉杆141的第二子传感元件172。第二传感装置包括固定到泵壳体110的第三子传感元件173和固定到第二拉杆141’的第四子传感元件174。第一子传感元件171和第三子传感元件173可以为霍尔元件,第二子传感元件172和第四子传感元件174可以为与霍尔元件配合的磁钢。

图12a示出了第一拉杆141运动到第一位置的视图,其中,第二子传感元件172随第一拉杆141运动到第一位置。如图12a所示,当在第一位置时,第一拉杆141处于最大压缩状态,此时,固定到第一拉杆141的第二子传感元件172距离第一子传感元件171最远,第一子传感元件171感测到的磁场最小。图12b示出了第一拉杆141运动到第二位置的视图,其中,第二子传感元件172随第一拉杆141运动到第二位置。如图12b所示,当在第二位置时,第一拉杆141处于最大拉伸状态,此时,固定到第一拉杆141的第二传感元件172距离第一子传感元件171最近,第一子传感元件171感测到的磁场最大。因此,第一传感装置可以准确感测到第一拉杆141的往复运动周期和/或速度。类似地,第二传感装置可以准确感测到第二拉杆141’的往复运动周期和/或速度。因此,传感系统的第一传感装置和第二传感装置可以分别将相关信息反馈到控制装置以控制电机120的输出,从而精确控制加液双泵的投放量。此外,由于第二子传感元件172设置于第一拉杆141并且第四子传感元件174设置于第二拉杆141’,因此,相比于设置在输出轴或传动系的之前的传动位置,传感系统能够更精确地感测第一拉杆141和第二拉杆141’的往复运动,进而感测到两个腔体的当前加液量的大小,从而更精确地控制加液双泵的投放量。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加液双泵采用的电机120为直流电机,因此,相对于同步电机,直流电机120能够在占用相同体积的情况下,提供更大的扭矩以及输出更大的流量。同时,传动系统允许采用直流电机120的加液双泵能够实现精确液体的输出。

图13a和图13b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加液双泵的传感系统。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加液双泵的传感系统包括第一传感元件271和第二传感元件272,第二传感元件272设置在电机220的输出轴上,第一传感元件271则设置在第二传感元件272附近的电机壳体端部处,相对于泵壳体固定。该传感系统可以感测到电机220的输出轴的转速。由于第一传动系统和第二传动系统的传动比是一定的,因此,也可以利用感测到电机220的输出轴的周期和/或速度来间接地得到第一腔体140和第二腔体140’的往复运动的周期和/或速度,从而控制电机220的输出。为了更有效地利用空间,第二感测元件272可以设置在与电机220的输出端相反的一侧上。第一感测元件271可以为霍尔元件,第二感测元件272可以为磁环,其可以具有一个N极和一个S极。随着第二感测元件272的旋转,当其N极靠近第一感测元件271时,产生高电信号或低电信号,当其S极靠近第一感测元件271时,产生相反的信号。

传感系统不限于霍尔元件和磁钢、霍尔元件和磁环,还可以包括用于感测相对位置或转速的其他部件,例如干簧管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加液双泵中的各个部件可以具有各种不同的布置。下面介绍加液双泵的其他的布置,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可以根据客户需求以及加液双泵所要安装到的电器设备等的需求对加液双泵中各个部件的布置进行调整。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加液双泵的俯视图。如图14所示,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加液双泵中,第一腔体340和第二腔体340’的轴线彼此平行,其二者的轴线均垂直于电机320的轴线。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加液双泵的俯视图。如图15所示,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加液双泵中,电机420、第一腔体440和第二腔体440’的轴线相互平行,电机420的与输出端相对的端面远离第一腔体440和第二腔体440’的与其拉杆相对的端面布置。

此外,第一腔体140、340、440和第一传动系统130以及第二腔体140’、340’、440’以及第二传动系统130’不限于相对于电机120、220、320、420对称布置。

上述加液双泵可以用于洗衣机或洗碗机等家用电器中。例如,包括于洗衣机中的加液双泵可用于向洗衣机中自动投放洗衣液。又例如,包括于洗碗机中的加液双泵可用于向洗碗机中自动投放洗涤液。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非由上述描述的实施方式来限定,而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物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