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染色机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28181发布日期:2019-12-27 15:07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染色机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染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染色机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染色机用于羊毛衫、晴纶和棉毛衫等成衣的染色、漂白、煮炼和水洗等工艺,也可以用于手套、袜子、毛巾等成品的漂染处理,是一种适应范围广泛的成品之理想的漂染设备。

目前,市面上的染色机本身具有一定的高度,且其进料口是位于上端的,因此在对染色机进行上料时,需要人工将物料一袋一袋搬运上去,非常的麻烦,而且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工劳动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染色机上料机构,实现了物料的自动上料从而节约了人工劳动力。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染色机上料机构,包括机架、升降台和收料桶,所述机架上设有驱动升降台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台上设有伸缩件,所述伸缩件伸长时驱动收料桶滑移至进料口的正上方,所述收料桶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开口,所述收料桶的下端转动连接有用于封闭开口的封闭件,所述封闭件在封闭于开口时抵触于升降台的上表面,所述升降台上设有呈倾斜设置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位于封闭件的正下方,所述导向杆靠近升降台的一端高于导向杆远离升降台的一端,所述导向杆的轴线与封闭件转轴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人将物料放置到收料桶后,升降结构将驱动收料桶上升至进料口的侧上方,伸缩件将伸长带动收料桶移动至进料口的正上方,在收料桶移动过程中,封闭件将抵触于导向杆并逐渐发生转动使得收料桶底部开口露出,物料将从开口滑出到进料口内实现自动上料,节约了人工劳动力;

在上料完成后,伸缩件将收缩使得收料桶逐渐靠近于升降台,封闭件将抵触于导向杆并逐渐转动封闭于收料桶底部开口,待收料桶移动至升降台上时,封闭件将抵触于升降台上表面使得开口完全封闭,以防物料滑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封闭件为两组转动连接于收料桶下端的封闭板,两组所述封闭板的转轴相互平行,两组所述封闭板远离于转轴的一端相互抵触,所述导向杆在升降台上设有两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组封闭板呈对开门设置,相比于单开门而言减少了收料桶与进料口之间的距离,使得升降结构更容易达到收料桶所要求的高度;同时两组封闭板远离于转轴的一端相互抵触,使得收料桶内的物料不易滑出到外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台上设有两组夹持于收料桶外壁的限位杆,所述收料桶的外壁上固定有两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抵触于限位杆的上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组限位杆夹持于收料桶且抵触于限位板的下表面,实现了对收料桶运动方向的限位且对收料桶提供了一定的支撑作用,提高了收料桶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杆转动连接于升降台,所述限位杆和升降台上固定连接有同一扭簧,所述扭簧处于正常状态时限位杆呈竖直设置,所述导向杆和限位杆通过连接杆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伸缩件伸长时,限位板将推动限位杆和导向杆转动,扭簧将发生形变并对限位杆上的收料桶提供一定的支撑作用,连接杆提高了导向杆和限位杆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使得收料桶可更为稳固地放置在限位杆上;待伸缩件收缩时,收料桶将移动至升降台上,扭簧将驱动限位杆呈竖直设置,使得限位杆与导向杆不易与染色机发生空间干涉。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台上固定有两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限位杆的正下方且抵触于限位杆的下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伸缩件伸长时,限位块将抵触于限位杆的下表面从而对限位杆提供了一定的支撑作用,使得收料桶可更为稳固地放置在限位杆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杆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撑杆,所述限位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围成一个三角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围成一个三角形,提高了对收料桶的支撑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两组呈竖直设置的穿设杆、两组链条和用于收卷链条的收卷机构,所述穿设杆固定连接于机架且穿设于升降台,所述链条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升降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卷机构将对链条进行收卷从而牵引着升降台沿着穿设杆的轴向上升,调节了收料桶的高度从而实现了物料的自动上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卷机构包括放置架、两组链轮、转动杆和驱动电机,所述放置架固定在机架上,所述链条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链轮,所述链轮啮合于链条且固定套设在转动杆外,所述转动杆转动连接于放置架,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放置架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于转动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可驱动转动杆和两组链轮转动,链条将缠绕在链轮上并牵引着升降台上升实现物料的自动上料。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伸缩件、升降机构、封闭板、导向杆的设置,只需将物料放置在收料桶内即可实现物料的自动上料,节约了人工劳动力;

2.限位杆、限位板、扭簧和连接杆的设置,使得限位杆与导向杆不易与染色机发生空间干涉,且提高了收料桶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3.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设置,提高了对收料桶的支撑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表示收料桶与升降台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表示收料桶与升降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升降台;21、导向杆;22、限位杆;23、扭簧;24、连接杆;25、限位块;26、第一支撑杆;27、第二支撑杆;3、收料桶;31、封闭板;32、限位板;4、升降机构;41、穿设杆;42、链条;43、放置架;44、链轮;45、转动杆;46、驱动电机;5、伸缩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染色机上料机构,包括机架1、升降台2和收料桶3,机架1上设有升降机构4用于带动升降台2升降,升降台2上设有伸缩件5,伸缩件5为固定在升降台2上的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于收料桶3,伸缩件5在伸长时将驱动收料桶3滑移至进料口的正上方。

收料桶3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开口,收料桶3的下端转动连接有封闭件,封闭件为两组转动连接于收料桶3下端的封闭板31,两组封闭板31的转轴相互平行,使得两组封闭板31呈对开门设置,两组封闭板31远离于转轴的一端相互抵触。

如图2所示,升降台2上转动连接有两组夹持于收料桶3外壁的限位杆22,限位杆22和升降台2上固定连接有同一扭簧23,扭簧23处于正常状态时限位杆22呈竖直设置。收料桶3的外壁上固定有两组限位板32,限位板32抵触于限位杆22的上表面,提高了收料桶3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限位杆22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26和第二支撑杆27,第一支撑杆26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撑杆27,限位杆22、第一支撑杆26和第二支撑杆27围成一个三角形,从而提高了对收料桶3的支撑效果。

如图2和图3所示,两组封闭板31的正下方均设有呈倾斜设置的导向杆21,导向杆21和限位杆22通过连接杆24相连,导向杆21靠近升降台2的一端高于导向杆21远离升降台2的一端,导向杆21的轴线与封闭件转轴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收料桶3在移动的过程中,封闭板31将抵触于导向杆21并发生转动,实现了收料桶3底部开口的启闭从而便于物料的自动上料。

如图2所示,升降台2上固定有两组限位块25,限位块25位于限位杆22的正下方且抵触于限位杆22的下表面从而对限位杆22提供了一定的支撑作用,使得收料桶3可更为稳固地放置在限位杆22上。

如图1所示,升降机构4包括两组呈竖直设置的穿设杆41、两组链条42和收卷机构,收卷机构包括放置架43、两组链轮44、转动杆45和驱动电机46;穿设杆41固定连接于机架1且穿设于升降台2,使得升降台2仅可沿着竖直方向运动,链条4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升降台2和链轮44从而牵引着升降台2运动,链轮44啮合于链条42且固定套设在转动杆45外,转动杆45转动连接于放置架43,驱动电机46固定在放置架43上,驱动电机4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于转动杆45,放置架43固定在机架1上。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先将物料放置到收料桶3后,通过驱动电机46带动转动杆45和两组链轮44转动,链条42将缠绕在链轮44上并牵引着升降台2上升至进料口的侧上方,伸缩件5将伸长带动收料桶3横向移动,收料桶3将推动限位杆22转动至抵触于限位块25。

然后限位板32将抵触于限位杆22上表面保证了收料桶3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转动板将抵触于导向杆21并逐渐发生转动使得收料桶3底部开口露出,物料将从收料桶3底部开口滑出到进料口内实现自动上料,节约了人工劳动力。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