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纺织的升降平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57231发布日期:2020-07-29 03:16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纺织的升降平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纺织的升降平衡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实生活中,纺织面料加工完成后,要对纺织面料进行清洗,纺织面料清洗设备中涉及升降平衡装置。

当下对纺织面料的清洗多为人工清洗,人工清洗时间长,且耗时耗力增加成本,清洗完成后,纺织面料中含有大量的水分,人工搬运较难,并且现有的纺织升降装置升降不平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纺织的升降平衡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人工清洗时间长,且耗时耗力增加成本,清洗完成后,纺织面料中含有大量的水分,人工搬运较难,并且现有的纺织升降装置升降不平稳,并且都是人工搬运料筒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纺织的升降平衡装置,包括清洗池、第三固定板和固定杆,所述清洗池左侧贯穿有进水口,且清洗池右侧底部贯穿有出水口,所述清洗池内部设置有清洗桶,且清洗桶通过第一空心螺纹固定件和第二空心螺纹固定件分别与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相连接,所述清洗桶上侧设置有第一固定板,且第一固定板的两端均开设有螺纹通孔,同时螺纹通孔内部分别贯穿有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一固定板贯穿有液压缸,且液压缸与液压杆相连接,同时液压杆与第二固定板相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板和第一从动轮上均贯穿有第一螺纹杆,且第一从动轮设置在第三固定板的上侧,同时第一从动轮与第一主动轮相连接,所述第一主动轮通过第一电机轴与第一电机相连接,所述第一从动轮的右侧设置有第二从动轮,且第二从动轮与第二主动轮相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板和第二从动轮上贯穿有第二螺纹杆,且第三固定板设置在第二从动轮下侧,所述第二主动轮通过第二电机轴与第二电机相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板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滑轮,所述固定杆内部设置有滑道,且滑道与滑轮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清洗桶四周及底部均匀设置有直径相同的孔洞。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均与第三固定板垂直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第一固定板、第一从动轮、第一主动轮、第一电机、第二从动轮、第二主动轮、第二电机和清洗桶构成升降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从动轮中心点和第一主动轮中心点在同一条横向直线上,且第一从动轮的直径大于第一主动轮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第三固定板、固定杆、滑轮和滑道构成滑动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用于纺织的升降平衡装置,

(1)设置有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第一固定板、第一从动轮、第一主动轮、第一电机、第二从动轮、第二主动轮、第二电机和清洗桶,第一从动轮转动带动第一螺纹杆向下移动,第二从动轮转动带动第二螺纹杆向下移动,这样就带动与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连接的清洗桶和第一固定板向下移动,就可以将清洗桶中的纺织面料移动至清洗池,清洗完成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反方向转动,就可以将清洗桶向上提升对纺织面料进行沥水,这样操作省时、省力、节约成本,并且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的设置,使整体装置上下升降更为稳定;

(2)设置有第三固定板、固定杆、滑轮和滑道,纺织面料沥水完成后,第三固定板通过固定杆中的滑道就可以将其运输至晾晒区域,这样操作简单便捷,实用性强;

(3)设置有第一固定板、液压缸、液压杆和第二固定板,液压缸转动带动液压杆上下移动,液压杆上下移动,带动第二固定板上下移动,这样就可以对纺织面料上下挤压,达到清洗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螺纹通孔和第一固定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固定板、固定杆、滑轮和滑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固定板、固定杆和滑轮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清洗池,2、进水口,3、出水口,4、清洗桶,5、第一空心螺纹固定件,6、第二空心螺纹固定件,7、第一螺纹杆,8、第二螺纹杆,9、螺纹通孔,10、第一固定板,11、液压缸,12、液压杆,13、第二固定板,14、第一从动轮,15、第一主动轮,16、第一电机,17、第一电机轴,18、第二从动轮,19、第二主动轮,20、第二电机,21、第二电机轴,22、第三固定板,23、固定杆,24、滑轮,25、滑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纺织的升降平衡装置,如图1、图2、图6和图7所示,清洗池1左侧贯穿有进水口2,且清洗池1右侧底部贯穿有出水口3,清洗池1内部设置有清洗桶4,且清洗桶4通过第一空心螺纹固定件5和第二空心螺纹固定件6分别与第一螺纹杆7和第二螺纹杆8相连接,清洗桶4四周及底部均匀设置有直径相同的孔洞,清洗桶4设置有孔洞,这样清洗池1中的水就可以通过孔洞进入清洗桶4中,从而达到清洗纺织面料的作用,清洗桶4向上提升,水就从孔洞流出从而达到沥水的作用,清洗桶4上侧设置有第一固定板10,且第一固定板10的两端均开设有螺纹通孔9,同时螺纹通孔9内部分别贯穿有第一螺纹杆7和第二螺纹杆8。

如图1所示,第一固定板10贯穿有液压缸11,且液压缸11与液压杆12相连接,同时液压杆12与第二固定板13相连接,第三固定板22和第一从动轮14上均贯穿有第一螺纹杆7,且第一从动轮14设置在第三固定板22的上侧,同时第一从动轮14与第一主动轮15相连接,第一主动轮15通过第一电机轴17与第一电机16相连接,第一从动轮14中心点和第一主动轮15中心点在同一条横向直线上,且第一从动轮14的直径大于第一主动轮15的直径,第一螺纹杆7和第二螺纹杆8均与第三固定板22垂直设置,第一螺纹杆7、第二螺纹杆8、第一固定板10、第一从动轮14、第一主动轮15、第一电机16、第二从动轮18、第二主动轮19、第二电机20和清洗桶4构成升降结构,第一电机16转动带动第一电机轴17转动,第一电机轴17转动带动第一主动轮15转动,第一主动轮15转动带动第一从动轮14转动,第一从动轮14转动带动第一螺纹杆7向下移动,同理第二螺纹杆8也向下移动,清洗桶4通过第一空心螺纹固定件5、第二空心螺纹固定件6分别固定在第一螺纹杆7和第二螺纹杆8上,第一螺纹杆7和第二螺纹杆8向下移动带动清洗桶4向下移动,这样就可以将清洗桶4中的纺织面料移动至清洗池1中,清洗完成后,第一电机16和第二电机20反方向转动,就可以将清洗桶4向上提升对纺织面料进行沥水,这样操作省时、省力、节约成本,第一从动轮14的右侧设置有第二从动轮18,且第二从动轮18与第二主动轮19相连接,第三固定板22和第二从动轮18上贯穿有第二螺纹杆8,且第三固定板22设置在第二从动轮18下侧,第二主动轮19通过第二电机轴21与第二电机20相连接。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第三固定板22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滑轮24,固定杆23内部设置有滑道25,且滑道25与滑轮24相连接,第三固定板22、固定杆23、滑轮24和滑道25构成滑动结构,第三固定板22两侧设置有滑轮24,滑轮24镶嵌在滑道25中,滑道25设置在固定杆23中,纺织面料沥水完成后,第三固定板22通过固定杆23中的滑道25就可以将纺织面料运输至晾晒区域进行晾晒,这样操作简单便捷,实用性强。

工作原理:首先将要清洗的纺织面料装入清洗桶4中,接通外部电源,启第一电机16和第二电机20,第一电机16转动带动第一电机轴17转动,第一电机轴17转动带动第一主动轮15转动,第一主动轮15转动带动第一从动轮14转动,第一从动轮14转动带动第一螺纹杆7向下移动,同理第二螺纹杆8也向下移动,第一固定板10螺纹连接在第一螺纹杆7和第二螺纹杆8上,同时也跟着向下移动,清洗桶4通过第一空心螺纹固定件5和第二空心螺纹固定件6分别固定在第一螺纹杆7和第二螺纹杆8上,第一螺纹杆7和第二螺纹杆8向下移动带动清洗桶4向下移动,这样就可以将清洗桶4中的纺织面料移动至清洗池1中,液压缸11转动带动液压杆12上下移动,液压杆12上下移动,带动第二固定板13上下移动,第二固定板13对纺织面料上下进行挤压,这样就可以达到清洗的作用,清洗完成后,第一电机16和第二电机20反方向转动,就可以将清洗桶4向上提升对纺织面料进行沥水,纺织面料沥水完成后,推动清洗桶4,清洗桶4向右滑动带动第三固定板22向右滑动,就可以将纺织面料运输至晾晒区域进行晾晒,这就完成整个工作,且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