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制造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特卷面料剖面缝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服装上使用的布料种类和用途存在多样性,因此,在服装制造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布料设置不同的缝制方法。
目前,一些特卷面料在剪断后需要首尾缝制形成环形,并将较宽的环形的特卷面料的两边对折后缝制呈较窄且双层的环形结构。由于特卷面料易卷的性质,在将成卷的特卷面料卷剪断成需要长度时,剪断后的特卷面料会即刻卷曲,导致后续的缝制过程需要手动铺平并缝制,且只能一边铺平一边缝制,操作极不方便,缝制效率极低,不利于企业流水线式的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特卷面料剖面缝装置,以在特卷面料卷的旁侧设置有折叠结构,同时,于折叠结构的出口处设置有拉布结构,使得通过拉布结构能拉动特卷布料卷上的特卷布料经过折叠结构,从而使得从特卷布料卷上出来的特卷布料能第一时间被折叠,同时,于拉布结构和折叠结构之间设置有缝制结构,使得从折叠结构出来的被对折的特卷面料能第一时间被缝制,形成较窄的双层特卷面料,另外,于拉布结构背离缝制结构的一侧设置有剪断结构,从而使得在缝制好的较窄的双层特卷面料能在被拉出需要长度后被剪断,使得特卷面料在通过缝制后减小其卷曲程度,便于了后续的首尾相连缝制后形成环形结构,方便了操作,且缝制工作量小,提高了缝制效率,利于企业流水线式生产。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特卷面料剖面缝装置,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工作台、原料放置架、折叠结构、缝制结构、拉布结构以及剪断结构,其中,
原料放置架设置于工作台上,原料放置架包括底板和转轴,转轴垂直设置于底板上,特卷面料卷卷设于转轴上;
折叠结构设置于工作台上且位于底板的旁侧,折叠结构包括上导布板和下导布板,上导布板和下导布板的侧边均弯折后形成上下两层的c字形结构,上导布板和下导布板上且均位于c字形结构的开口的一侧重合且两者的开口连通,上导布板和下导布板上且均位于c字形结构的开口的另一侧均呈分开设置,且上导布板和下导布板位于靠近原料放置架的一端的分开距离大于背离原料放置架的一端的分开距离;
拉布结构设置于工作台上且位于折叠结构背离原料放置架的一侧,拉布结构包括下辊轴和上压轮,下辊轴和上压轮平行设置,下辊轴连接有旋转驱动器;
缝制结构设置于工作台上且位于拉布结构和折叠结构之间;
剪断结构设置于工作台上且位于拉布结构背离缝制结构的一侧,剪断结构包括刀头和伸缩驱动器,刀头呈“l”字形设置,刀头包括下部横向布置的刀口段和上部倾斜布置的刀架段,刀口段背离刀架段的一端铰接于工作台上,刀架段背离刀口段的一端铰接于伸缩驱动器的驱动轴上,且伸缩驱动器的本体铰接于工作台上。
上述的一种特卷面料剖面缝装置,其中,伸缩驱动器的本体在工作台上的铰接处的高度高于刀口段在工作台上的铰接处的高度。
上述的一种特卷面料剖面缝装置,其中,下辊轴和上压轮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防滑套,或下辊轴和上压轮两者上均设置有防滑套。
上述的一种特卷面料剖面缝装置,其中,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电气连接于旋转驱动器、伸缩驱动器以及缝制结构上。
上述的一种特卷面料剖面缝装置,其中,还包括竖支架,竖支架垂直设置于工作台上,竖支架的上部且朝向缝制结构的一侧设置有压轮固定架和伸缩驱动器固定架,竖支架的下部且位于朝向缝制结构的一侧设置有旋转驱动器固定架。
上述的一种特卷面料剖面缝装置,其中,压轮固定架和旋转驱动器固定架对应,且上压轮的两端安装于压轮固定架上,下辊轴的两端安装于旋转驱动器固定架上,并且旋转驱动器固定架背离下辊轴的一侧还固定安装有旋转驱动器。
上述的一种特卷面料剖面缝装置,其中,伸缩驱动器固定架背离竖支架的一端上铰接有伸缩驱动器。
上述的一种特卷面料剖面缝装置,其中,旋转驱动器为伺服电机。
上述的一种特卷面料剖面缝装置,其中,伸缩驱动器为气缸或液压缸中的一种。
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
上述的特卷面料剖面缝装置,包括工作台、原料放置架、折叠结构、缝制结构、拉布结构以及剪断结构,通过将原料放置架上的成卷设置的特卷面料卷经过折叠结构进行对折,然后通过拉布结构拉出,并于拉布结构和折叠结构之间设置有缝制结构,使得特卷面料在对折都能第一时间进行缝制,避免了特卷面料的过渡卷曲,且在缝制后再通过剪断结构进行剪断来控制长度,后续只需进行首尾拼接缝制呈环形结构即可,防止了因为特卷面料在剪断后缝制不及时造成的面料卷曲的问题,从而便于了后续的首尾相连缝制后形成环形结构,方便了操作,并且只需首尾拼接,缝制工作量小,缝制效率更高,更利于企业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特卷面料剖面缝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折叠结构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剪断结构的结构图。
附图中:1、工作台;2、原料放置架;21、底板;22、转轴;3、折叠结构;31、上导布板;32、下导布板;4、缝制结构;5、拉布结构;51、下辊轴;52、上压轮;6、剪断结构;61、刀头;62、伸缩驱动器;611、刀口段;612、刀架段;7、竖支架;71、压轮固定架;72、伸缩驱动器固定架;73、旋转驱动器固定架;8、特卷面料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附图3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作具体阐述,但以下内容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特卷面料剖面缝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特卷面料剖面缝装置包括:工作台1、原料放置架2、折叠结构3、缝制结构4、拉布结构5以及剪断结构6,原料放置架2、折叠结构3、缝制结构4以及拉布结构5和剪断结构6均设置于工作台1上,原料放置架2上卷设有呈卷设置的特卷面料卷8,并于原料放置架2的旁侧设置有折叠结构3,使得原料放置架2上的特卷面料卷8的布头被拉出后能穿过折叠结构3而被折叠,实现对特卷面料的自动折叠,另外,于折叠结构3背离原料放置架2的一侧设置有拉布结构5,特卷面料从折叠结构3中被折叠后送出至拉布结构5上,通过拉布结构5拉动被折叠后的特卷面料运动,从而实现了自动运料,为后续截断至需求长度提供了结构接触,另外,于拉布结构5和折叠结构3之间设置有缝制结构4,使得被折叠结构3折叠的特卷面料能第一时间被缝制结构4缝制,从而防止了特卷面料出料后的发生卷曲而难以缝制的问题,且缝制过程为自动缝制,无需人工进行,操作更加方便,另外,还于拉布结构5背离缝制结构4的一侧设置有剪断结构6,通过剪断结构6能将折叠且缝制完成的特卷布料自动剪断至需求长度,同样使得操作更加方便,且过程均为自动化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避免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同时后续只需对特卷布料进行首尾拼接即可,缝制工作量小,从而更利于企业流水线式的生产。
具体的,原料放置架2设置于工作台1上的一侧,原料放置架2包括底板21和转轴22,底板21的底部固定于工作台1上,转轴22垂直设置于底板21的上端面上,呈卷设置的特卷面料卷8卷设于转轴22上,使得特卷面料卷8能绕转轴22转动,从而通过拉动布头将特卷面料从特卷面料卷8上拉出,结构更合理。
具体的,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折叠结构的结构图,如图1和图2所示,折叠结构3设置于工作台1上且位于底板21的旁侧,使得布头能第一时间穿过折叠结构3而被折叠。另外,折叠结构3包括上导布板31和下导布板32,上导布板31和下导布板32的侧边均弯折后形成上下两层的c字形结构,使得上导布板31和下导布板32之间均设置有通过槽,从而便于特卷面料的通过,并且,上导布板31和下导布板32上且均位于c字形结构的开口的一侧重合且两者的开口连通,使得特卷面料沿其长度方向上的一半区域通过上导布板31内的通过槽,特卷布料沿其长度方向上的另一半区域通过下导布板32内的通过槽,特卷布料沿其长度方向上的中间区域通过上导布板31和下导布板32两者连通的开口,同时,上导布板31和下导布板32上且均位于c字形结构的开口的另一侧均呈分开设置,且上导布板31和下导布板32位于靠近原料放置架2的一端的分开距离大于背离原料放置架2的一端的分开距离,使得分开距离大的一端的上导布板31和下导布板32能适应原料放置架2上刚被拉出的特卷面料的宽度,而分开距离小的一端的上导布板31和下导布板32能适应特卷面料被折叠后的宽度,从而使得特卷面料从折叠结构3出来后即被折叠,实现了自动折叠操作,结构更合理。
具体的,拉布结构5设置于工作台1上且位于折叠结构3背离原料放置架2的一侧,拉布结构5包括下辊轴51和上压轮52,下辊轴51和上压轮52平行设置,从折叠结构3出来后的被折叠的特卷面料能穿过下辊轴51和上压轮52之间的距离,且下辊轴51和上压轮52能将被折叠的特卷面料压紧,另外,下辊轴51连接有旋转驱动器,使得通过旋转驱动器驱动下辊轴51转动时,能拉动特卷面料运动,从而实现特卷面料的自动出料,结构更合理。
具体的,缝制结构4设置于工作台1上且位于拉布结构5和折叠结构3之间,通过缝制结构4能第一时间将从折叠结构3中出来的被折叠的特卷面料进行缝制,从而防止了特卷面料缝制不及时而出现卷曲的问题,从而避免了特卷面料因卷曲而造成后续缝制不便以及缝制效率低下的问题,从而节省了人工,避免了人力物力的浪费,更利于企业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
具体的,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剪断结构的结构图,如图1和图3所示,剪断结构6设置于工作台1上且位于拉布结构5背离缝制结构4的一侧,使得拉布结构5将折叠且缝制好的特卷面料送出时能被剪断结构6剪断至需求长度。并且,剪断结构6包括刀头61和伸缩驱动器62,刀头61呈“l”字形设置,刀头61包括下部横向布置的刀口段611和上部倾斜布置的刀架段612,刀口段611背离刀架段612的一端铰接于工作台1上,刀架段612背离刀口段611的一端铰接于伸缩驱动器62的驱动轴上,且伸缩驱动器62的本体铰接于工作台1上,使得在伸缩驱动器62的驱动轴伸出时,刀头61能绕刀口端铰接于工作台1上的铰接处转动,从而实现了对特卷面料的剪断,结构更合理。
更加具体的,伸缩驱动器62的本体在工作台1上的铰接处的高度高于刀口段611在工作台1上的铰接处的高度,使得伸缩驱动器62的驱动轴在伸出时能通过刀架段612实现力方向的转变,从而实现刀头61段下压,从而实现对特卷面料的剪断。
更加具体的,下辊轴51和上压轮52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防滑套,或下辊轴51和上压轮52两者上均设置有防滑套,能增大下辊轴51或上压轮52以及下辊轴51和上压轮52之间的摩擦力,防止了特卷面料在拉布结构5上发生滑动而造成打滑的问题,保证了拉动的可靠性,为剪断至需求长度的长度精度以及缝制特卷面料均提供了方便,结构更合理。
更加具体的,设备还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电气连接于旋转驱动器、伸缩驱动器62以及缝制结构4上,能通过控制器分别控制旋转驱动器、伸缩驱动器62以及缝制结构4的动作,从而实现自动拉布、剪断以及缝制的操作。另外,通过控制器还能计算拉布结构5的拉布距离,即记录下辊轴51或上压轮52的转圈数来得到拉布距离,从而保证了能将特卷面料剪断至需求长度。
更加具体的,工作台1上还垂直设置有竖支架7,竖支架7的上部且朝向缝制结构4的一侧设置有压轮固定架71和伸缩驱动器固定架72,另外,竖支架7的下部且位于朝向缝制结构4的一侧设置有旋转驱动器固定架73,为拉布结构5和剪断结构6提供了安装载体。压轮固定架71和旋转驱动器固定架73对应,且上压轮52的两端安装于压轮固定架71上,下辊轴51的两端安装于旋转驱动器固定架73上,使得上压轮52和下辊轴51能上下对应,从而实现对两者之间通过的特卷面料进行压紧,并且旋转驱动器固定架73背离下辊轴51的一侧还固定安装有旋转驱动器,通过旋转驱动器带动下辊轴51转动,从而拉动特卷面料运动。另外,伸缩驱动器固定架72背离竖支架7的一端上铰接有伸缩驱动器62,设计的伸缩驱动器62可在伸缩驱动器固定架72上转动,从而适应刀具在剪断时下沉而导致的伸缩器驱动器转动的问题,结构更合理。
更加具体的,旋转驱动器为伺服电机,使得下辊轴51的转动更加平稳,从而便于计算得到特卷面料的送出长度,保证了剪断的特卷面料的长度更精准,结构更合理。
更加具体的,伸缩驱动器62为气缸或液压缸中的一种,结构简单且获取容易,运行成本低,满足流水线式生产的使用需求。
本实施例提供的特卷面料剖面缝装置,包括工作台1、原料放置架2、折叠结构3、缝制结构4、拉布结构5以及剪断结构6;通过在将成卷设置的特卷面料卷8卷设于原料放置架2上,并于原料放置架2旁侧设有折叠结构3,且折叠结构3背离原料放置架2一侧设置有拉布结构5,并于拉布结构5和折叠结构3之间设置有缝制结构4,并于拉布结构5背离缝制结构4的一侧设置有剪断结构6,使得特卷面料卷8的布头通过折叠结构3后被自动折叠,且能第一时间被缝制结构4缝制,避免了缝制不及时而导致特卷面料形变卷曲不便于缝制的问题,并通过拉布结构5拉至需求长度后被剪断结构6剪断,整个过程均为自动化操作,操作简单,减少人工,同时也能提高加工效率,更符合企业流水线式的生产需求。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