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粘身凉爽服装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56068发布日期:2020-07-29 03:12阅读:56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不粘身凉爽服装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不粘身凉爽服装面料。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日益提高,对穿着的要求也不断提升,为了满足人民对衣着的高要求,市面上越来越多的功能性面料面世。如授权公告号cn202401217u,名称为“凉爽运动针织面料”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凉爽运动针织面料,由纬编双面机织成,其由经丝和纬丝交织,经丝是涤纶和纬丝是玉石冰凉纱,其特点是面料穿着人体感觉有较好的凉爽感,在32度以上的温度时,织物相对降温1.2-2度。上述的这种面料,虽然具有冰凉感效果,但是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在出汗时,容易贴在皮肤上,透气性能较差,影响穿着的舒适性。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气效果好、不易粘皮肤、穿着舒适的不粘身凉爽服装面料。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不粘身凉爽服装面料,包括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的面料本体,所述经纱包括第一经纱和受热时能收缩且冷却时能定型的第二经纱,所述纬纱包括第一纬纱和受热时能收缩且冷却时能定型的第二纬纱,所述第一经纱和所述第一纬纱均为冰凉纱,所述第一经纱的收缩率小于所述第二经纱,所述第一纬纱的收缩率小于所述第二纬纱,第二经纱包括第一交织段和第一浮起段,第一交织段与所述纬纱以平纹组织的方式交织,所述面料本体对应所述第一浮起段形成第一鼓起部,第一鼓起部与所述第一浮起段之间形成第一气流通道,所述第二纬纱包括第二交织段和第二浮起段,第二交织段与所述经纱以平纹组织的方式交织,所述面料本体上对应所述第二浮起段形成第二鼓起部,第二鼓起部与所述第二浮起段之间形成第二气流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面料本体由多个循环单元组成,每个循环单元包括60条所述经纱和48条所述纬纱,沿纬向从左向右数,第7条所述经纱、第13条所述经纱、第19条所述经纱、第25条所述经纱、第31条所述经纱、第37条所述经纱、第43条所述经纱、第49条所述经纱以及第55条所述经纱为所述第二经纱,沿经向从下向上数,第7条所述经纱的所述第一浮起段对应第36条所述纬纱至第44条所述纬纱设置,第13条所述经纱的所述第一浮起段对应第6条所述纬纱至第14条所述纬纱以及第32条所述纬纱至第40条所述纬纱设置,第19条所述经纱的所述第一浮起段对应第10条所述纬纱至第18条所述纬纱设置,第25条所述经纱的所述第一浮起段对应第24条所述纬纱至第32条所述纬纱设置,第31条所述经纱的所述第一浮起段对应第28条所述纬纱至第36条所述纬纱设置,第37条所述经纱的所述第一浮起段对应第4条所述纬纱至第12条所述纬纱设置,第43条所述经纱的所述第一浮起段对应第16条所述纬纱至第24条所述纬纱设置,第49条所述经纱的所述第一浮起段对应第42条所述纬纱至第49条所述纬纱设置,第55条所述经纱的所述第一浮起段对应第1条所述纬纱至第7条所述纬纱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沿经向从下往上数,第10条所述纬纱、第20条所述纬纱、第31条所述纬纱以及第44条所述纬纱为所述第二纬纱,沿纬向从左向右,第10条所述纬纱的所述第二浮起段对应第52条所述经纱至第60条所述经纱设置,第20条所述纬纱的所述第二浮起段对应第2条所述经纱至第10条所述经纱设置,第31条所述纬纱的所述第二浮起段对应第43条所述经纱至第51条所述经纱设置,第44条所述纬纱的所述第二浮起段对应第16条所述经纱至24条所述经纱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经纱和所述第一纬纱均为50d/72f玉石冰凉纱,所述第二经纱和所述第二纬纱均为50d/36f的涤纶高弹丝。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第一交织段与所述纬纱以平纹组织的方式交织,第二交织段与所述经纱以平纹组织的方式交织,保证了整个面料结构的稳定性,第一鼓起部和第二鼓起部形成在面料本体的正面,增加面料本体的立体感,同时减小了面料的反面与皮肤的接触面积,使得面料本体更加不容易粘在皮肤上,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则保证面料本体的透气性能,增加穿着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组织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剖面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b处剖面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

第一经纱11第二经纱12

第一浮起段121第一纬纱21

第二纬纱22第二浮起段221

第一鼓起部30第一气流通道31

第二鼓起部40第二气流通道4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不粘身凉爽服装面料,包括由经纱和纬纱通过梭织的方式交织而成的面料本体,所述经纱包括第一经纱11和受热时能收缩且冷却时能定型的第二经纱12,所述纬纱包括第一纬纱21和受热时能收缩且冷却时能定型的第二纬纱22,所述第一经纱11和所述第一纬纱21均为冰凉纱,所述第一经纱11的收缩率小于所述第二经纱12,所述第一纬纱21的收缩率小于所述第二纬纱22,第二经纱12包括第一交织段和第一浮起段121,第一交织段与所述纬纱以平纹组织的方式交织,第一浮起段121以浮线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纬纱上,所述面料本体对应所述第一浮起段121形成第一鼓起部30,第一鼓起部30与所述第一浮起段121之间形成第一气流通道31,所述第二纬纱22包括第二交织段和第二浮起段221,第二交织段与所述经纱以平纹组织的方式交织,第二浮起段221以浮线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经纱上,所述面料本体上对应所述第二浮起段221形成第二鼓起部40,第二鼓起部40与所述第二浮起段221之间形成第二气流通道41。本实用新型中受热时能收缩且冷却时能定型,具体指常规的染整工艺,在染整工艺中,第一浮起段121收缩大于第一经纱11的收缩,第一浮起段121周围的第一经纱11和第一纬纱21形成第一鼓起部30,第一鼓起部30沿纬向延伸,第二浮起段221收缩大于第二纬纱22的收缩,在第二浮起段221的周围的第一纬纱21和第一纬纱21形成第二鼓起部40,第二鼓起部40沿经向延伸。

参照图1,在图1中,黑色填充的方框表示经组织点,图标121所在区域的方框表示第一经纱11浮在对应的纬纱上,图标221所在区域额方框表示第二纬纱22浮在经纱上,具体地,所述面料本体由多个循环单元组成,每个循环单元包括60条所述经纱和48条所述纬纱,沿纬向从左向右数,第7条所述经纱、第13条所述经纱、第19条所述经纱、第25条所述经纱、第31条所述经纱、第37条所述经纱、第43条所述经纱、第49条所述经纱以及第55条所述经纱为所述第二经纱12,沿经向从下向上数,第7条所述经纱的所述第一浮起段121对应第36条所述纬纱至第44条所述纬纱设置,第13条所述经纱的所述第一浮起段121对应第6条所述纬纱至第14条所述纬纱以及第32条所述纬纱至第40条所述纬纱设置,第19条所述经纱的所述第一浮起段121对应第10条所述纬纱至第18条所述纬纱设置,第25条所述经纱的所述第一浮起段121对应第24条所述纬纱至第32条所述纬纱设置,第31条所述经纱的所述第一浮起段121对应第28条所述纬纱至第36条所述纬纱设置,第37条所述经纱的所述第一浮起段121对应第4条所述纬纱至第12条所述纬纱设置,第43条所述经纱的所述第一浮起段121对应第16条所述纬纱至第24条所述纬纱设置,第49条所述经纱的所述第一浮起段121对应第42条所述纬纱至第49条所述纬纱设置,第55条所述经纱的所述第一浮起段121对应第1条所述纬纱至第7条所述纬纱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沿经向从下往上数,第10条所述纬纱、第20条所述纬纱、第31条所述纬纱以及第44条所述纬纱为所述第二纬纱22,沿纬向从左向右,第10条所述纬纱的所述第二浮起段221对应第52条所述经纱至第60条所述经纱设置,第20条所述纬纱的所述第二浮起段221对应第2条所述经纱至第10条所述经纱设置,第31条所述纬纱的所述第二浮起段221对应第43条所述经纱至第51条所述经纱设置,第44条所述纬纱的所述第二浮起段221对应第16条所述经纱至24条所述经纱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经纱11和所述第一纬纱21均为50d/72f玉石冰凉纱,所述第二经纱12和所述第二纬纱22均为50d/36f的涤纶高弹丝。其中d,业界亦称为丹尼尔数,其系指9000米纱线的重量(单位为克)。其中的f,其系指一根纱线中微细纤维的根数。

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