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结构的珊瑚绒针织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49350发布日期:2020-07-04 01:23阅读:4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层结构的珊瑚绒针织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面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层结构的珊瑚绒针织面料。



背景技术:

珊瑚绒面料是一种新颖、畅销的全涤面料,珊瑚绒面料受染柔软、蓬松保暖、质地细腻、吸水性好、透气性强,是睡衣或浴袍的理想面料,但是珊瑚绒的缺点也很明显,由于珊瑚绒面料过于柔软不适于外套服装的面料,如图1所示,珊瑚绒无绒毛的一面容易勾丝、起球、起毛,为了让珊瑚绒面料适用于外套服装,往往采用珊瑚绒面料的无绒面的一面上通过胶水复合有汗布、棉毛、珠地网眼或其他面料,这种复合的方式使得面料手感硬、易脱落、起泡、不环保;且需要将两种面料生产后再进行复合,生产流程长、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述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多层结构的珊瑚绒针织面料,所述针织面料的珊瑚绒层与表层为一体编织,生产流程短。

一种多层结构的珊瑚绒针织面料,包括珊瑚绒层,所述珊瑚绒层包括割圈层和里层,所述里层上设置有表层,所述里层与表层之间设置有分别与所述里层和表层以集圈或成圈编织方式连接的连接纱支,所述连接纱支与里层连接的同时锁住所述割圈层,所述里层与所述表层之间形成中空层。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进一步的是,所述针织面料克重在200g/m2—700g/m2之间。面料克重决定着面料的舒适性,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合适的面料克重防止了面料克重过小造成面料轻薄保暖性不佳,也防止了克重过大导致成本过高。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进一步的是,所述表层为纬平针组织、斜纹组织、珠地网眼组织或提花组织。多种表层的组织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所述面料的样式更新颖、多样化。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进一步的是,所述连接纱支是指100d以下的化纤。防止连接纱支与所述里层成圈时露底,防止拉绒,且富有弹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进一步的是,所述割圈层的纱支为超细旦dty涤纶长丝;所述里层的纱支为涤纶长丝;所述中空层的纱支为涤纶长丝;所述表层的纱支为棉纱或涤纶长丝。无需特殊的原料纱支,本实用新型所述针织面料对原料的适应性强。

一种针织面料的生产方法,采用双面机进行织造成型:

至少其中一路的针筒的若干跑道出针为成圈,喂入第二纱支,形成里层;

至少其中一路的针盘的若干跑道出针为成圈、集圈或不出针,喂入第三纱支,形成表层;

至少其中一路的针筒的若干的跑道出针为成圈,其余的任意一个跑道上的无舌扑头钩针出针,沿着针筒三角的挺针轨迹向外勾第一纱支,同时沉降片向远离圆心的方向运动,在所述若干跑道出针为成圈的织针中喂入连接纱支,作为锁绒地纱,当所述无舌扑头钩针挺针三角最高点时,所述若干跑道出针为成圈的织针沿着针筒的压针三角轨迹下降,同时沉降片向圆心方向挺进,所述若干跑道出针为成圈的织针到达针筒的压针三角轨迹的最低点时,吃入所述锁绒地纱与所述第一纱支,沉降片片喉握持所述第一纱支,所述无舌扑头钩针勾住所述第一纱支,形成毛圈,形成割圈层;

至少其中一路的针筒的任意一个跑道的织针沿着集圈或成圈三角挺针面上升,割断所述无舌扑头钩针勾住的所述第一纱支,形成珊瑚绒,同时在针盘与针筒的若干跑道的出针为集圈或成圈,喂入连接纱支,形成用于连接所述里层与所述表层的中空层;

通过上述步骤循环编织成所述针织面料。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纱支为dty150d/288f涤*2;所述第二纱支为dty150d/48f涤;所述第三纱支为精32sjc棉;所述连接纱支为100d/48f涤。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进一步的是,所述珊瑚绒长为3.2cm。合适的珊瑚绒长度使得本实用新型所述针织面料赋予蓬松感,手感更加,提高实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针织面料的珊瑚绒层通过中空层一体编织有表层,改变了传统的复合流程,免复合,减短了生产流程,且更加环保;由于以集圈或成圈结构的中空层,使得所述面料更加蓬松保暖、手感舒适;表层将珊瑚绒层的无绒毛的一面覆盖,不会勾丝、抗起球、抗起球;所述表层的结构组织可以进行变换,提高了所述针织面料的新颖、美观;可以全涤纱线,也可以仅珊瑚绒层为涤纶、其余为全棉,面料的原料适应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珊瑚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针织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针织面料的表层为斜纹组织的三角排列和织针排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3所述,一种多层结构的珊瑚绒针织面料,包括珊瑚绒层,所述珊瑚绒层包括割圈层1和里层2,所述里层2上设置有表层3,所述里层2与表层3之间设置有分别与所述里层2和表层3以集圈或成圈编织方式连接的连接纱支41,所述连接纱支41与里层连接的同时锁住所述割圈层1,所述里层2与所述表层3之间形成中空层。

如图1所示,为传统珊瑚绒的结构,传统的珊瑚绒包括割圈层1和无绒毛的平面,其无绒毛的平面容易勾丝、起球、起毛;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针织面料,在里层2与表层3之间设置有中空层,中空层是指通过连接纱支41以成圈或集圈的结构将里层2与表层3连接起来,为了防止所述中空层的连接纱支41与所述里层2成圈时产生露底,所以所述连接纱支41选用的是100d以下的化纤,例如:100d/48f涤。

所述针织面料克重在200g/m2—700g/m2之间。光坯的克重范围200g/m2-------700g/m2。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针织面料的克重在400g/m2—500g/m2之间。

所述表层3为纬平针组织、斜纹组织、珠地网眼组织或提花组织。本实施例所述采用的是以表层3为斜纹组织。

所述割圈层1的纱支为超细旦dty涤纶长丝;所述里层2的纱支为涤纶长丝;所述中空层的纱支为涤纶长丝;所述表层3的纱支为棉纱或涤纶长丝。当然,所述表层3也可以是涤纶,即所述针织面料全为涤纶材质,或仅所述表层3为棉质,其余为涤纶材质;使得所述针织面料的种类更加多样化。

表层3的纱支可以棉纱、涤棉纱、棉粘纱等短纤纱,也可以合成纤维长丝(涤纶长丝,尼龙长丝);纺纱的方式可以环锭纺,涡流纺,紧密纺,赛络紧密纺等,表层3的组织结构可以纬平针组织,珠地网眼,斜纹组织,提花组织,割绒面的绒纱吃纱可以各种变化排列。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绒纱的材料为所述第一纱支。

一种针织面料的生产方法,采用双面机进行织造成型:

至少其中一路的针筒的若干跑道出针为成圈,喂入第二纱支,形成里层2;

至少其中一路的针盘的若干跑道出针为成圈、集圈或不出针,喂入第三纱支,形成表层3;

至少其中一路的针筒的若干的跑道出针为成圈,其余的任意一个跑道上的无舌扑头钩针出针,沿着针筒三角的挺针轨迹向外勾第一纱支,同时沉降片向远离圆心的方向运动,在所述若干跑道出针为成圈的织针中喂入连接纱支41,作为锁绒地纱,当所述无舌扑头钩针挺针三角最高点时,所述若干跑道出针为成圈的织针沿着针筒的压针三角轨迹下降,同时沉降片向圆心方向挺进,所述若干跑道出针为成圈的织针到达针筒的压针三角轨迹的最低点时,吃入所述锁绒地纱与所述第一纱支,沉降片片喉握持所述第一纱支,所述无舌扑头钩针勾住所述第一纱支,形成毛圈,形成割圈层1;

至少其中一路的针筒的任意一个跑道的织针沿着集圈或成圈三角挺针面上升,割断所述无舌扑头钩针勾住的所述第一纱支,形成珊瑚绒,同时在针盘与针筒的若干跑道的出针为集圈或成圈,喂入连接纱支41,形成用于连接所述里层2与所述表层3的中空层;

通过上述步骤循环编织成所述针织面料。

所述第一纱支为dty150d/288f涤*2;所述第二纱支为dty150d/48f涤;所述第三纱支为精32sjc棉;所述连接纱支41为100d/48f涤。

所述珊瑚绒长为3.2cm。合适的珊瑚绒长度使得本实用新型所述针织面料赋予蓬松感,手感更加,提高实用性。

针对所述针织面料的路数及其采用的纱支原料,我们给出了以下几个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所采用的路数为15路,以15路为一个编织循环进行;其中,第2/4/7/9/12/14路用于编织表层3(本实施例中,所述表层3的组织结构为斜纹组织),所述3/8/13路用于编织里层2,所述5/10/15用于编织割圈层1,形成毛圈,所述1/6/11用于编织用于连接所述里层2与所述表层3的中空层,并将所述毛圈割断,形成珊瑚绒。

本实用新型所述针织面料的织造机型为双面机(4+6跑道);机号:24g(针盘)/12g(针筒);筒径:34英寸;

用纱:表层3的第三纱支为:32sjc棉;

中空层的连接纱支41为100d/48f涤;

里层2的第二纱支为dty150d/48f涤;

割圈层1的第一纱支为dty150d/288f涤*2;

织针、三角排列图:如图3所示;

线圈长度:第1/6/11路为12.3cm/50枚针,第2/4/7/9/12/14路为13.5cm/50枚针,第3/8/13路为11.3cm/50枚针,第5/10/15路为8.5cm/50枚针,割圈绒长:3.2cm;

毛坯落机克重:420g/m2

本实施例所采用的路数为15路,以15路为一个编织循环进行;其中,第2/4/7/9/12/14路用于编织表层3(本实施例中,所述表层3的组织结构为斜纹组织),所述3/8/13路用于编织里层2,所述5/10/15用于编织割圈层1,形成毛圈,所述1/6/11用于编织用于连接所述里层2与所述表层3的中空层,并将所述毛圈割断,形成珊瑚绒。

编织过程:(整个组织结构为15路为一个编织循环)

第1路:针筒3跑道的织针沿着集圈三角挺针面上升,上升的过程,由无舌扑头勾针勾住的绒纱被针筒3跑道织针的刀片割断,针盘1、3跑道与针筒1、2、3跑道织针全部出针为集圈状态,同时喂入联结纱100d/48f涤;

第2路:针盘1、3跑道织针出针为成圈状态,针盘2跑道织针不出针,同时喂入棉纱32sjc棉;

第3路:针筒1、2、3跑道的织针全部出针为成圈状态,同时喂入dty150d/48f涤;

第4路:针盘2、3跑道的织针出针为成圈状态,针盘1跑道织针不出针,同时喂入棉纱32sjc棉;

第5路:针筒2、3跑道的织针出针为成圈状态,针筒4跑道的无舌扑头勾针出针,沿着针筒三角的挺针轨迹,针筒4跑道的无舌扑头勾针向外勾住绒纱dty150d/288f涤*2,同时沉降片向远离圆心方向运动,同时地纱喂入100d/48f涤在针筒2、3跑道的织针中,作为锁绒地纱,当到达挺针三角最高点时,沉降片离圆心最远的位置,织针沿着针筒的压针三角轨迹下降,同时沉降片向圆心方向挺进,当织针达到压针三角最低点时,织针同时吃进绒纱与地纱,沉降片片喉握持绒纱,同时针筒4跑道的无舌扑头勾针在片鄂握持面以下位置,此位置距离大小,就决定割绒纱绒面的高度。

第6路:针筒1跑道的织针沿着集圈三角挺针面上升,上升的过程,由无舌扑头勾针勾住的绒纱被针筒1跑道织针的刀片割断,针盘2、3跑道与针筒1、2、3跑道织针全部出针为集圈状态,同时喂入联结纱100d/48f涤。

第7路:针盘1、2跑道织针出针为成圈状态,针盘3跑道织针不出针,同时喂入棉纱32sjc棉;

第8路:针筒1、2、3跑道的织针全部出针为成圈状态,同时喂入dty150d/48f涤;

第9路:针盘1、3跑道的织针出针为成圈状态,针盘2跑道织针不出针,同时喂入棉纱32sjc棉;

第10路:针筒1、3跑道的织针出针为成圈状态,针筒5跑道的无舌扑头勾针出针,沿着针筒三角的挺针轨迹,针筒5跑道的无舌扑头勾针向外勾住绒纱dty150d/288f涤*2,同时沉降片向远离圆心方向运动,同时地纱喂入100d/48f涤在针筒1、3跑道的织针中,作为锁绒地纱,当到达挺针三角最高点时,沉降片离圆心最远的位置,织针沿着针筒的压针三角轨迹下降,同时沉降片向圆心方向挺进,当织针达到压针三角最低点时,织针同时吃进绒纱与地纱,沉降片片喉握持绒纱,同时针筒5跑道的无舌扑头勾针在片鄂握持面以下位置,此位置距离大小,就决定割绒纱绒面的高度。

第11路:针筒2跑道的织针沿着集圈三角挺针面上升,上升的过程,由无舌扑头勾针勾住的绒纱被针筒2跑道织针的刀片割断,针盘1、2跑道与针筒1、2、3跑道织针全部出针为集圈状态,同时喂入联结纱100d/48f涤。

第12路:针盘2、3跑道织针出针为成圈状态,针盘1跑道织针不出针,同时喂入棉纱32sjc棉;

第13路:针筒1、2、3跑道的织针全部出针为成圈状态,同时喂入dty150d/48f涤;

第14路:针盘1、2跑道的织针出针为成圈状态,针盘3跑道织针不出针,同时喂入棉纱32sjc棉;

第15路:针筒1、2跑道的织针出针为成圈状态,针筒6跑道的无舌扑头勾针出针,沿着针筒三角的挺针轨迹,针筒6跑道的无舌扑头勾针向外勾住绒纱dty150d/288f涤*2,同时沉降片向远离圆心方向运动,同时地纱喂入100d/48f涤在针筒1、2跑道的织针中,作为锁绒地纱,当到达挺针三角最高点时,沉降片离圆心最远的位置,织针沿着针筒的压针三角轨迹下降,同时沉降片向圆心方向挺进,当织针达到压针三角最低点时,织针同时吃进绒纱与地纱,沉降片片喉握持绒纱,同时针筒6跑道的无舌扑头勾针在片鄂握持面以下位置,此位置距离大小,就决定割绒纱绒面的高度。

染整工艺流程:

毛坯预定型→梳毛→烫光→碱减量处理→染涤染棉→脱水→拉幅烘干→轧柔软处理→拉毛→梳毛→烫光→剪毛→摇粒→复定型。

关键流程工艺参数如下:

预定型工艺:八节烘箱温度分别为165℃,175℃,195℃,175℃,175℃,175℃,175℃,175℃,超喂40%,车速30米/分钟。

梳毛工艺:针型:直针,车速18米/分钟,梳2遍。

烫光工艺:温度185℃,车速10米/分钟。

碱减量处理工艺:除油剂1g/l,片碱2g/l,温度130℃,时间30分钟。

染涤染棉前处理工艺:精炼剂2g/l,双氧水3/l,有硅类消泡剂0.1g/l,浴比1:10;

染涤染棉染色工艺:染涤阶段分散,染料2%,分散剂1g/l,匀染剂0.25g/l,hac0.3g/l,出酸钠0.35g/l,ph值1.5~5,浴比1:10。染棉阶段,活性染料2%,元明粉60g/l,纯碱15g/l,浴比1:10。

轧柔软处理工艺:超喂10%,风量100%,布边力0.5,变检压力1.5.

摇粒工艺:温度80℃,蒸汽时间10min,热风时间20min,冷风时间5min。

复定型工艺:温度100℃,车速35米/分钟,超喂10%,布边力0.5,入布力0.5,变检压力1.5,风量100%。

最终光坯克重430g/m2

光坯面料测试:根据国家针织休闲服装执行标准fz/t73020-2004。此面料表层3抗起毛起球等级为3级

在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