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易污染面料的验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66721发布日期:2020-07-21 12:44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不易污染面料的验布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验布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不易污染面料的验布机。



背景技术:

验布机是服装行业生产前对棉、毛、麻、丝绸、化纤等特大幅面、双幅和单幅布进行检测的一套必备的专用设备。验布机基本结构包括(1)面料退解、曳行和再卷绕装置;(2)验布台、光源和照明;(3)记码装置。验布机主要有人工传统验布机和全自动验布机,但是为避免漏检以及设备故障处理,全自动验布机需要人工辅助检验。

现有技术中有一种验布机,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架体依次包括进料部2、验布台3和收料部,机架1包括位于验布台3与收料部之间的隔离板14,隔离板14下方形成空腔;面料先从进料部2出料,依次经过验布台3上方、验布台3下方、向下延伸至隔离板14下方,再穿出隔离板14至收料部处进行收料。工作人员可以隔离板14上活动或站立。

上述现有技术中,面料在验布台出料后,竖直进入隔离板这段区域内,是直接暴露在外的,而工人的下半身是直接正对着该区域的面料;工人在隔离板上活动时,容易踢到面料,或是把脏污带至面料表面,造成面料的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工人在隔离板上活动时,容易造成面料污染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不易污染面料的验布机,达到了对面料进行保护,减少面料被污染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不易污染面料的验布机,包括机架、依次设置于机架上的进料部、验布台和出料部,机架包括位于验布台和出料部之间的隔离板,隔离板下方形成穿设面料的空腔,隔离板靠近验布台设置有限位面料运输方向的第一限位杆,机架包括用于安装第一限位杆两端的安装板,隔离板靠近验布台的一侧垂直连接有用于隔离工人脚部与面料的挡板,挡板靠近验布台的侧面与安装板抵接;挡板包括与隔离板连接的下板体、铰接于下板体远离隔离板一侧边的上板体,上板体上连接有吸附面料表面脏污的吸尘部,下板体上设置有将上板体抵接于安装板侧面上的固定组件;吸尘部包括连接于上板体靠近验布台侧面上中空的吸尘箱、开设于吸尘箱上连通吸尘箱内外的吸尘口、连通吸尘箱和气泵的吸尘管;固定组件包括转动杆、与转动杆连接且抵接于上板体靠近出料部侧面上的固定杆、连接转动杆和下板体的连接件,连接件与转动杆转动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验布开始之前,将面料绕设完成后,将上板体转动至与安装板抵接,转动固定杆,将固定杆抵紧于上板体外侧面,由于下板体固定于隔离板上,同时固定杆和安装板分别抵接于上板体的两侧面,实现对上板体的固定,上板体翻起后,挡板起到隔离工人脚部和面料的作用,减少工人在隔离板上活动时,踢到面料或对面料造成污染的可能性,起到对面料的保护作用,减少面料被污染的可能性。需要翻下上板体时,将固定杆转动至脱离上板体表面,再翻下上板体即可。吸尘部可对面料表面的灰尘颗粒吸附,保持面料的洁净度。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下板体靠近出料部的侧面上开设有平行于隔离板的容纳槽,转动杆一端位于容纳槽内;连接件包括转动连接于转动杆位于容纳槽的端部的辅助块、连接于辅助块与容纳槽端面之间的抵紧弹簧;转动杆仅可在辅助块内转动,固定杆与上板体抵接时,抵紧弹簧处于拉伸状态。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杆和辅助块之间可相对转动,同时辅助块可以在容纳槽内滑动;固定杆抵接于上板体外壁面时,由于抵紧弹簧的作用,固定杆可以抵紧于上板体外壁面,另一方面,弹簧可以实现转动杆的周向移动,向外拉动固定杆可以减少固定杆与挡板之间的接触摩擦,使得固定杆的转动更加的省力和方便。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辅助块上靠近转动杆的端面上开设有横截面为圆形的插槽,固定杆为圆杆,固定杆一端插接于插槽中;插槽连通有仅与插槽连通的首尾相连的环形槽,转动杆上固定有在环形槽内滑动的转动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杆和辅助块之间只能发生相对转动,而不能发生轴向运动,实现辅助块与转动杆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下板体上开设有与容纳槽连通的嵌槽,嵌槽远离隔离板的一端与容纳槽连通,且靠近出料部的一侧贯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杆不使用时,转动至嵌槽所在位置,由于抵紧弹簧的回复作用力,松开手后,固定杆会嵌入嵌槽中,实现对固定杆的收纳,减少固定杆不使用时对挡板外空间的占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嵌槽长度方向的两侧连通有方便取出固定杆的拿取槽,拿取槽靠近出料部的一侧贯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操作者从嵌槽中取出固定杆。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开设于安装板上的插接槽、固定于上板体上与插接槽插接的插接块、连接插接块和插接槽的连接部,插接槽靠近出料部的一侧以及远离隔离板的一端均贯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板体翻转至与安装板抵接的过程中,插接块逐渐进入插接槽中,通过连接部实现插接槽与插接块之间的连接,实现二次固定,固定杆脱离上板体后,上板体不会马上翻下,提高挡板使用时的安全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连接部包括开设于安装板上与插接槽连通的放置槽、设置于放置槽中的碰珠和弹簧,连接弹簧连接于放置槽端面与碰珠之间,碰珠一端位于插接槽中,插接块靠近碰珠的侧面上开设有通过碰珠的通道,通道靠近下挡板的一端贯通;所述通道的开设深度,由靠近下板体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碰珠逐渐进入通道,并逐渐压紧于通道与抵紧连接弹簧之间,进一步提高对插接板的抵紧作用,提高卡接部的卡接作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通道贯通段设置有引导碰珠进入通道的导向槽,导向槽向远离碰珠的一侧开设延伸,导向槽与通道壁面平滑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碰珠进入通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挡板、转动杆和固定杆,实现对面料的隔离,减少工人在隔离板上活动时,踢到面料或对面料造成污染的可能性,起到对面料的保护作用,减少面料被污染的可能性;

2、通过设置抵紧弹簧和辅助块,固定杆可以抵紧于上板体外壁面,另一方面,抵紧弹簧可以实现转动杆的周向移动,向外拉动固定杆可以减少固定杆与挡板之间的接触摩擦,使得固定杆的转动更加的省力和方便;

3、通过设置插接槽、插接块和连接部,实现二次固定,固定杆脱离上板体后,上板体不会马上翻下,提高挡板使用时的安全性;

4、通过设置深度减小的通道,进一步提高对插接板的抵紧作用,提高卡接部的卡接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安装板、第一限位杆、隔离板、挡板、吸尘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去除吸尘部后的俯视图;

图5是图4中a-a剖切面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图4中b-b剖切面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插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架;11、左侧架;12、右侧架;13、安装板;14、隔离板;15、运输辊;16、第一限位杆;17、第二限位杆;18、第三限位杆;2、进料部;21、进料辊;3、验布台;31、灯光;4、出料部;41、出料电机;42、出料辊;5、挡板;51、上板体;52、下板体;521、容纳槽;522、嵌槽;523、拿取槽;6、吸尘部;61、吸尘箱;62、吸尘口;63、吸尘管;64、气泵;7、固定组件;71、转动杆;711、转动块;72、固定杆;73、插接槽;74、插接块;741、通道;742、导向槽;8、连接件;81、辅助块;811、插槽;812、环形槽;82、抵紧弹簧;9、连接部;91、放置槽;92、连接弹簧;93、碰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不易污染面料的验布机,如图2所示,包括机架1、依次设置于机架1上的进料部2、验布台3和出料部4,机架1包括平行的左侧架11和右侧架12,验布台3与出料部4之间设置有连接左侧架11和右侧架12的隔离板14,隔离板14上铰接有隔离工人脚部和面料的挡板5。

进料部2包括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左侧架11和右侧架12上的进料辊21,出料部4包括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左侧架11和右侧架12上的出料辊42,以及驱动出料辊42转动的出料电机41。验布台3上方固定有灯光31,验布台3上表面由进料部2至出料部4向下倾斜。

验布台3靠近进料部2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两个上下排列的运输辊15,面料从两个运输辊15之间通过后进入验布台3上表面。验布台3上表面靠近出料部4的一侧固定有第三限位杆18,以及转动连接有两个运输辊15;两个运输辊15沿上下方向排列,第三限位杆18位于运输辊15和验布台3上方。面料经过验布台3上表面后,先经过验布台3与第三限位杆18之间,再依次绕设上方的运输辊15外、下方的运输辊15与验布台3之间。

验布台3与隔离板14之间连接有两块安装板13,两块安装板13分别与左侧架11和右侧架12固定连接;两块安装板13之间固定有两根上下排列的第一限位杆16(参见图3);隔离板14与出料部4之间固定有一根第二限位杆17,第二限位杆17两端固定于左侧架11和右侧架12上。面料从两根第一限位杆16与验布台3之间穿过后,再通过隔离板14饶设于第二限位杆17与出料部4之间,再饶设于出料辊42外进行收料。

挡板5包括竖直固定于隔离板14上表面的下板体52、铰接于下板体52上侧边的上板体51,上板体51和下板体52靠近验布台3的侧面均与安装板13抵接;上板体51和下板体52之间的相对位置通过固定组件7固定,上板体51上设置有吸尘部6。

如图3所示,吸尘部6包括固定于上板体51靠近验布台3的竖直侧面上中空的吸尘箱61、开设于吸尘箱61靠近验布台3一侧面上的吸尘口62、与吸尘箱61连通的吸尘管63、连通于吸尘管63远离吸尘箱61一端的气泵64。

如图4和图5所示,固定组件7包括与下板体52转动连接的水平设置的转动杆71、与转动杆71连接且竖直抵接于上板体51和下板体52外壁面的固定杆72、连接下板体52和转动杆71的连接件8。

如图5所示,下板体52靠近出料部4的竖直侧面上水平开设有容纳槽521,转动杆71一端位于容纳槽521中;连接件8包括与转动杆71转动连接的辅助块81,连接容纳槽521端面与辅助块81的抵紧弹簧82,辅助块81靠近转动杆71的一端面上水平开设有横截面为圆形的插槽811,转动杆71一端插接于插槽811中;辅助块81上还开设有仅与插接槽73连通的首尾相连的环形槽812,转动杆71外壁面上固定有在环形槽812内转动的转动块711。

容纳槽521下侧连通有用于容纳固定杆72的嵌槽522,嵌槽522靠近出料部4的一侧贯通,转动固定杆72至对准嵌槽522,松开手后固定杆72可进入嵌槽522中,减少对挡板5外空间的占用。

如图6所示,固定组件7还包括开设于安装板13上端面上的插接槽73、固定于上板体51上插接于插接槽73中的插接块74、连接插接槽73和插接块74的连接部9。插接槽73靠近上板体51的一侧贯通,插接槽73和插接块74的横截面均为矩形。连接部9包括水平开设于安装板13上与插接槽73连通横截面为圆形的放置槽91、设置于放置槽91中的连接弹簧92和碰珠93,连接弹簧92连接于放置槽91端面与碰珠93之间,碰珠93一端延伸至插接槽73内。

如图7所示,插接块74靠近碰珠93的一侧面上开设有通过碰珠93的通道741,通道741呈弧形延伸,通道741下端贯通;通道741下端连通有导向槽742,导向槽742一端与通道741连通,另一端贯通插接块74,导向槽742向远离碰珠93的一侧延伸开设;导向槽742与通道741平滑连接。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将上板体51翻转至与安装板13抵接,插接块74逐渐进入插接槽73,碰珠93将插接块74抵紧于插接槽73中,再转动固定杆72,将固定杆72抵接于上板体51外壁面即可实现上板体51的固定;需要翻下上板体51时,将固定杆72转动至与嵌槽522对准,松开固定杆72,固定杆72进入嵌槽522中,再将下板体52翻下即可。打开抽气泵64即可实现对面料表面脏污的吸附。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