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平铺在熨台上直接按压熨烫的针织面料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73249发布日期:2020-08-07 19:23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服装面料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平铺在熨台上直接按压熨烫的针织面料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服装加工的纺织面来分为三大类,机织面料、针织面料和非织造物。前两类面料是由纱线或长丝经织造工艺加工而成的,后一类面料是由纺织纤维经粘合、熔合或其它机械、化学方法加工而成。针织物,是用织针将纱线或长丝构成线圈,再把线圈相互串套而成。由于针织物的线圈结构特征,单位长度内储纱量较多,因此弹性较好,但是针织物的面料不易打理,穿着后需要高温烘干或熨烫才能保持其具有的透气舒适性能。

由于针织面料具有较好的弹性,为了避免在熨烫过程中直接用熨斗去烫会破坏面料组织的弹性,目前主要采用蒸汽熨斗喷水在褶皱处进行熨烫,而且由于针织面料易变形,因此在熨烫时只能轻轻按压,例如中国专利cn2015106378708公开了一种尺寸稳定性好的复合面料加工工艺,以及中国专利cn2013105747030公开了一种针织面料烫缩缩率的测试方法,均公开了采用蒸汽熨斗进行熨烫,而且考虑到针织面料易变形的特性,在熨烫过程中大多采用悬挂式的熨烫方法,悬挂式的熨烫方法由于没有着力点,不能90°平烫,而且在熨烫时需要一手拿着熨斗,一手拿着衣服,对于面料边角处的褶皱,在熨烫时不仅褶皱难以去除,而且容易烫到手,极易造成手部的烫伤;即使将面料平铺在熨烫台上进行熨烫,也只能进行轻轻的按压,使得面料需要长时间的来回熨烫才能去除褶皱,不仅熨烫效率低,而且长时间的来回熨烫更容易对面料的纤维结构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平铺在熨台上直接按压熨烫的针织面料处理工艺,通过对针织面料进行处理,改善了面料在高温熨烫时易变形的缺陷,并且减少直接熨烫时对面料组织弹性的破坏,从而使得熨烫后的针织面料可以维持很好的弹性,并且提高熨烫效率。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可平铺在熨台上直接按压熨烫的针织面料处理工艺,具体处理工艺如下:

1)按照质量配比为2-7:8-3,将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和苯基三甲氧基硅烷两种有机硅单体与去离子水混合,其中总的有机硅单体和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8-12,在转速为500-800r/min下搅拌1-3min,然后使用质量分数为20-30%的氨水调节ph值为9-10,反应4-6h,将反应后的产物经离心洗涤后进行喷雾干燥,即可获得有机硅微球;

2)按照质量比为1:100-150,将有机硅微球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在400-500w超声作用下均匀分散15-25min,然后按照反应体系总体积的4-7%,加入质量分数为20-25%的氨水,继续反应2-3h,待反应结束后,按照有机硅微球重量的20-30%,再滴加入kh560,继续反应2-3h,将反应后的产物经离心洗涤后进行喷雾干燥,即可获得环氧基官能团包覆有机硅微球;本发明中,通过向有机硅微球的分散液中加入适量的kh560,kh560与有机硅微球表面的硅羟基反应形成交联度较低的粘性聚合物附着在有机硅微球表面,有机硅微球之间的相互接触会导致一部分缩聚物脱离有机硅微球表面而形成缺口,从而使得有机硅微球表面的光滑度降低,使得表面粗糙度增大,并且由于有机硅微球表面附着有粘性聚合物,使得有机硅微球的表面积增大,从而增大了后续处理工艺中聚碳酸酯与环氧基官能团包覆有机硅微球之间的结合强度;

3)称取一定量的硅溶胶置于容器中,滴加浓度为0.3-0.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为9-10,在室温条件下,按照硅溶胶质量的1-1.5%,加入kh560,通过磁力搅拌器,在100-180r/min下搅拌反应3-4h,待反应结束后,按照硅溶胶与水性聚碳酸酯的质量比为2:3-6,加入水性聚碳酸酯,在1000-1300r/min下高速搅拌3-5min,再按照水性聚碳酸酯质量的10-15%,加入环氧基官能团包覆有机硅微球,继续高速搅拌20-30min,即可获得所需的面料处理乳液;本发明中,采用硅溶胶作为成膜物,利用水性聚碳酸酯对环氧基官能团包覆有机硅微球进行改性,通过高速搅拌,使得有机硅微球在硅溶胶中分散开来,同时kh560硅烷偶联剂充分发挥中间架桥的作用,使得聚碳酸酯可以很好的附着在有机硅微球的表面,发生接枝反应,从而形成聚碳酸酯改性有机硅微球,通过聚碳酸酯的改性处理,可以改善环氧基官能团包覆有机硅微球之间的团聚现象,使其可以均匀的堆积在面料的纤维表面,形成排序均匀的保护层,并且环氧基官能团包覆有机硅微球与聚碳酸酯基体形成三维网络结构,增强了基体之间的内结合力,使得由聚碳酸酯改性有机硅微球形成的保护层能够承受更大的应力而不被破坏,从而提高了保护层对面料纤维的保护作用的持久性;

4)将待处理的针织面料浸渍于面料处理乳液中,室温下浸渍5-10min,将面料取出,用涂布器将面料表面多余的乳液刮除,然后将针织面料在50-60℃下恒温固化5-10h,然后在温度100-120℃,压力1-3mpa下热压复合5-8min,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可完成对针织面料的处理;本发明中,通过将针织面料浸渍在面料处理乳液中,经过热压复合,使得乳液在针织面料的纤维表面形成保护层,该保护层是由聚碳酸酯改性有机硅微球组成,均匀的附着在面料的纤维表面,可以起到有效的高温保护作用,避免高温蒸汽直接与面料的纤维组织接触,从而可以降低熨烫过程中对面料组织弹性的破坏作用,使得熨烫后的针织面料依然具有很好的弹性,而且由于聚碳酸酯改性有机硅微球是由聚碳酸酯和环氧基官能团包覆有机硅微球通过kh560硅烷偶联剂粘结在一起的,并且二者间形成的结合力强度高,使得保护层不易在高温蒸汽作用下发生蠕变,从而使得面料在熨烫时,施加一定的外力并不会使得面料发生变形,增强了高温熨烫时,针织面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尺寸稳定性,从而实现了针织面料可平铺在熨台上进行直接按压熨烫,提高了熨烫效果以及效率。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针织面料的处理工艺,通过在面料的纤维表面形成由聚碳酸酯改性有机硅微球排列组成的保护层,避免了蒸汽熨烫过程中高温蒸汽直接与面料的纤维组织接触,从而可以降低熨烫过程中对面料组织弹性的破坏作用,使得熨烫后的针织面料依然具有很好的弹性,而且该保护层在高温蒸汽作用下不易发生蠕变,从而使得面料在熨烫时,施加一定的外力并不会使得面料发生变形,增强了高温熨烫时,针织面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尺寸稳定性,从而实现了针织面料可平铺在熨台上进行直接按压熨烫,提高了熨烫效果以及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可平铺在熨台上直接按压熨烫的针织面料处理工艺,具体处理工艺如下:

1)按照质量配比为2:8,将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和苯基三甲氧基硅烷两种有机硅单体与去离子水混合,其中总的有机硅单体和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8,在转速为500r/min下搅拌3min,然后使用质量分数为20%的氨水调节ph值为9,反应4h,将反应后的产物经离心洗涤后进行喷雾干燥,即可获得有机硅微球;

2)按照质量比为1:100,将有机硅微球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在400w超声作用下均匀分散25min,然后按照反应体系总体积的4%,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氨水,继续反应2h,待反应结束后,按照有机硅微球重量的20%,再滴加入kh560,继续反应2h,将反应后的产物经离心洗涤后进行喷雾干燥,即可获得环氧基官能团包覆有机硅微球;

3)称取一定量的硅溶胶置于容器中,滴加浓度为0.3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为9,在室温条件下,按照硅溶胶质量的1%,加入kh560,通过磁力搅拌器,在100r/min下搅拌反应4h,待反应结束后,按照硅溶胶与水性聚碳酸酯的质量比为2:3,加入水性聚碳酸酯,在1000r/min下高速搅拌5min,再按照水性聚碳酸酯质量的10%,加入环氧基官能团包覆有机硅微球,继续高速搅拌30min,即可获得所需的面料处理乳液;

4)将待处理的针织面料浸渍于面料处理乳液中,室温下浸渍5min,将面料取出,用涂布器将面料表面多余的乳液刮除,然后将针织面料在50℃下恒温固化10h,然后在温度100℃,压力1mpa下热压复合8min,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可完成对针织面料的处理。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处理工艺,针对纯棉纤维织造的针织面料进行处理,然后将得到的针织面料进行多次的折叠按压,使得面料出现大量褶皱,设定为实验组;采用同样的按压折叠的方法,使得纯棉纤维织造的针织面料出现大量褶皱,设定为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针织面料的规格大小相同,为100cm×60cm,两组面料的褶皱程度以及折痕数量相差无几,并且实验组的试样面料为30份,对照组的试样面料为60份;将实验组的针织面料平铺在熨烫台上,使用蒸汽熨斗对面料的褶皱处进行来回反复的按压熨烫,蒸汽熨斗的熨烫温度为115℃,熨烫时间1min;将对照组的针织面料分成两组,a组采用悬挂式熨烫方式进行熨烫,熨烫温度为140℃,熨烫时间1min,熨烫时熨斗与面料间距为1cm,b组采用平铺在熨烫台上进行熨烫,熨烫温度为140℃,熨烫时间1min,并且b组面料在熨烫时采用的按压力度相比较实验组,不及实验组的1/5,待熨烫结束后,将面料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重复上述按压折叠-熨烫的操作方法,重复操作10次,操作的间隔时间为30min,待操作过程全部结束后,对三组针织面料第10次的熨烫效果进行观察和测试,结果发现,实验组的面料熨烫效果最佳,面料中褶皱去除率75.1%,其次是对照组的b组,面料中褶皱去除率53.2%,对照组的a组中褶皱去除率34.1%,并且对面料的弹性进行测试发现,实验组的面料,试验前后的弹性损失平均为0.13%,对照组a的弹性损失平均为2.52%,对照组b的弹性损失平均为3.46%。注:试验中,褶皱去除率=(试验前面料褶皱面积-试验后面料褶皱面积)/试验前面料褶皱面积×100%。

实施例2

一种可平铺在熨台上直接按压熨烫的针织面料处理工艺,具体处理工艺如下:

1)按照质量配比为6:4,将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和苯基三甲氧基硅烷两种有机硅单体与去离子水混合,其中总的有机硅单体和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10,在转速为700r/min下搅拌2min,然后使用质量分数为25%的氨水调节ph值为9.5,反应5h,将反应后的产物经离心洗涤后进行喷雾干燥,即可获得有机硅微球;

2)按照质量比为1:120,将有机硅微球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在450w超声作用下均匀分散20min,然后按照反应体系总体积的5%,加入质量分数为23%的氨水,继续反应2.5h,待反应结束后,按照有机硅微球重量的25%,再滴加入kh560,继续反应2.5h,将反应后的产物经离心洗涤后进行喷雾干燥,即可获得环氧基官能团包覆有机硅微球;

3)称取一定量的硅溶胶置于容器中,滴加浓度为0.4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为9.5,在室温条件下,按照硅溶胶质量的1.3%,加入kh560,通过磁力搅拌器,在150r/min下搅拌反应3.5h,待反应结束后,按照硅溶胶与水性聚碳酸酯的质量比为2:5,加入水性聚碳酸酯,在1200r/min下高速搅拌4min,再按照水性聚碳酸酯质量的12%,加入环氧基官能团包覆有机硅微球,继续高速搅拌25min,即可获得所需的面料处理乳液;

4)将待处理的针织面料浸渍于面料处理乳液中,室温下浸渍7min,将面料取出,用涂布器将面料表面多余的乳液刮除,然后将针织面料在55℃下恒温固化8h,然后在温度110℃,压力2mpa下热压复合6min,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可完成对针织面料的处理。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处理工艺,针对纯棉纤维织造的针织面料进行处理,然后将得到的针织面料进行多次的折叠按压,使得面料出现大量褶皱,设定为实验组;采用同样的按压折叠的方法,使得纯棉纤维织造的针织面料出现大量褶皱,设定为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针织面料的规格大小相同,为80cm×40cm,两组面料的褶皱程度以及折痕数量相差无几,并且实验组的试样面料为30份,对照组的试样面料为60份;将实验组的针织面料平铺在熨烫台上,使用蒸汽熨斗对面料的褶皱处进行来回反复的按压熨烫,蒸汽熨斗的熨烫温度为110℃,熨烫时间40s;将对照组的针织面料分成两组,a组采用悬挂式熨烫方式进行熨烫,熨烫温度为130℃,熨烫时间40s,熨烫时熨斗与面料间距为1cm,b组采用平铺在熨烫台上进行熨烫,熨烫温度为130℃,熨烫时间40s,并且b组面料在熨烫时采用的按压力度相比较实验组,不及实验组的1/6,待熨烫结束后,将面料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重复上述按压折叠-熨烫的操作方法,重复操作3次,操作的间隔时间为30min,待操作过程全部结束后,对三组针织面料第10次的熨烫效果进行观察和测试,结果发现,实验组的面料熨烫效果最佳,面料中褶皱去除率71.3%,其次是对照组的b组,面料中褶皱去除率47.5%,对照组的a组中褶皱去除率30.1%,并且对面料的弹性进行测试发现,实验组的面料,试验前后的弹性损失平均为0.10%,对照组a的弹性损失平均为1.83%,对照组b的弹性损失平均为2.91%。注:试验中,褶皱去除率=(试验前面料褶皱面积-试验后面料褶皱面积)/试验前面料褶皱面积×100%。

实施例3

一种可平铺在熨台上直接按压熨烫的针织面料处理工艺,具体处理工艺如下:

1)按照质量配比为7:3,将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和苯基三甲氧基硅烷两种有机硅单体与去离子水混合,其中总的有机硅单体和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12,在转速为800r/min下搅拌1min,然后使用质量分数为30%的氨水调节ph值为10,反应6h,将反应后的产物经离心洗涤后进行喷雾干燥,即可获得有机硅微球;

2)按照质量比为1:150,将有机硅微球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在500w超声作用下均匀分散15min,然后按照反应体系总体积的7%,加入质量分数为25%的氨水,继续反应3h,待反应结束后,按照有机硅微球重量的30%,再滴加入kh560,继续反应3h,将反应后的产物经离心洗涤后进行喷雾干燥,即可获得环氧基官能团包覆有机硅微球;

3)称取一定量的硅溶胶置于容器中,滴加浓度为0.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为10,在室温条件下,按照硅溶胶质量的1.5%,加入kh560,通过磁力搅拌器,在180r/min下搅拌反应3h,待反应结束后,按照硅溶胶与水性聚碳酸酯的质量比为2:6,加入水性聚碳酸酯,在1300r/min下高速搅拌3min,再按照水性聚碳酸酯质量的15%,加入环氧基官能团包覆有机硅微球,继续高速搅拌20min,即可获得所需的面料处理乳液;

4)将待处理的针织面料浸渍于面料处理乳液中,室温下浸渍10min,将面料取出,用涂布器将面料表面多余的乳液刮除,然后将针织面料在60℃下恒温固化5h,然后在温度120℃,压力3mpa下热压复合5min,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可完成对针织面料的处理。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处理工艺,针对纯棉纤维织造的针织面料进行处理,然后将得到的针织面料进行多次的折叠按压,使得面料出现大量褶皱,设定为实验组;采用同样的按压折叠的方法,使得纯棉纤维织造的针织面料出现大量褶皱,设定为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针织面料的规格大小相同,为80cm×40cm,两组面料的褶皱程度以及折痕数量相差无几,并且实验组的试样面料为30份,对照组的试样面料为60份;将实验组的针织面料平铺在熨烫台上,使用蒸汽熨斗对面料的褶皱处进行来回反复的按压熨烫,蒸汽熨斗的熨烫温度为110℃,熨烫时间1min;将对照组的针织面料分成两组,a组采用悬挂式熨烫方式进行熨烫,熨烫温度为140℃,熨烫时间40s,熨烫时熨斗与面料间距为1cm,b组采用平铺在熨烫台上进行熨烫,熨烫温度为140℃,熨烫时间40s,并且b组面料在熨烫时采用的按压力度相比较实验组,不及实验组的1/5,待熨烫结束后,将面料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重复上述按压折叠-熨烫的操作方法,重复操作3次,操作的间隔时间为30min,待操作过程全部结束后,对三组针织面料第10次的熨烫效果进行观察和测试,结果发现,实验组的面料熨烫效果最佳,面料中褶皱去除率73.5%,其次是对照组的b组,面料中褶皱去除率50.6%,对照组的a组中褶皱去除率32.6%,并且对面料的弹性进行测试发现,实验组的面料,试验前后的弹性损失平均为0.11%,对照组a的弹性损失平均为2.17%,对照组b的弹性损失平均为3.05%。注:试验中,褶皱去除率=(试验前面料褶皱面积-试验后面料褶皱面积)/试验前面料褶皱面积×100%。

通过上述试验可知,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工艺方法对针织面料进行处理,不仅可以提高熨烫效果以及熨烫效率,而且熨烫后的面料弹性损失小,并且相比较未经处理的面料,可以采用较低的熨烫温度进行熨烫,在减小能源消耗的同时可以降低熨烫蒸汽对人体的伤害。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换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