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水刺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096572发布日期:2020-06-16 20:2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抗菌水刺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s1.开松:将抗菌型无纺布单体纤维用无菌水清洗4-5次,然后在50-55℃的水中浸入30-35分钟,完成无纺布单体纤维的开松;

s2.覆膜:将蛋白类水凝胶进行搅拌溶解得到覆膜液,将开松后的无纺布单体纤维至少一次的浸入覆膜液中,干燥后,在无纺布单体纤维表面复合形成指定厚度的水凝胶膜层;

s3.梳理成网:纤维网至少包括两层非平行的纤维,且每层纤维的梳理均为:通过超声震动,将多根覆有水凝胶膜层的无纺布单体纤维并列平铺,且平铺后的相邻单体纤维相互接触;

s4.水刺成型:将步骤s3中梳理成型的纤维网置于喷射器上,先通过ph>11.5,温度在30-85℃之间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水刺处理5-10分钟,然后通过雾化水进行水刺处理25-30分钟,制得多孔抗菌水刺无纺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水刺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单体纤维包括茶纤维芯材和耐碱聚氨酯覆膜表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菌水刺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单体纤维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a)取耐碱玻璃纤维为原料,在分切剪切作用下与熔融状态的聚氨酯、抗菌剂混合,充分搅拌,形成无纺布单体纤维表层;其中,所述耐碱玻璃纤维、聚氨酯与抗菌剂的混合质量比为1:2-5:1;

b)取纳米级茶纤维为芯材;

c)将芯材通过挤出机模头圆孔挤出,将无纺布单体纤维表层通过挤出机模头外侧圆环挤出,得到表层包裹芯材的抗菌型无纺布单体纤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水刺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中,无纺布单体纤维的每次浸入时间均为10-30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抗菌水刺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中,每完成一次无纺布单体纤维的浸入操作后,还包括执行超声除气泡和烘干操作,且烘干时间为30-60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水刺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中,超声震动频率为30khz-35khz。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水刺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4中,进行氢氧化钠溶液的水刺处理时,正面喷射,且喷射压强为10-15kpa。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水刺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4中,进行雾化水水刺处理时包括:

第一阶段,喷射压强为10-15kpa,正面喷射,且喷射时间为2-5分钟;

第二阶段,喷射压强为15-25kpa,正、反面交替喷射,且正面喷射时间为5-6分钟,反面喷射时间为3-4分钟。

9.一种抗菌水刺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且制得的抗菌水刺无纺布为多孔结构;

所述抗菌水刺无纺布至少包括两层非平行的纤维层,且每层纤维层中均包括多根等距排列的抗菌型无纺布单体纤维。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无纺布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抗菌水刺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开松;覆膜:将蛋白类水凝胶进行搅拌溶解得到覆膜液,将开松后的无纺布单体纤维至少一次的浸入覆膜液中,干燥后,在无纺布单体纤维表面复合形成指定厚度的水凝胶膜层;梳理成网:纤维网至少包括两层非平行的纤维,且每层纤维的梳理均为:通过超声震动,将多根覆有水凝胶膜层的无纺布单体纤维并列平铺;水刺成型:将梳理成型的纤维网置于喷射器上,先通过PH>11.5,温度在30‑85℃之间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水刺处理5‑10分钟,然后通过雾化水进行水刺处理25‑30分钟,制得多孔抗菌水刺无纺布,并基于上述步骤能有效保证无纺布中通孔尺寸的均匀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业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市三泰汽车内饰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28
技术公布日:2020.06.1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