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皮草织物、仿皮草鞋面及仿皮草织物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653343发布日期:2020-07-29 03:07阅读:562来源:国知局
仿皮草织物、仿皮草鞋面及仿皮草织物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皮草织物、鞋面及织物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市面的毛绒面料,例如摇粒绒面料,其具有毛绒感和保暖效果,其加工过程一般包括编织、刷毛梳毛、剪毛、摇粒等工序,加工制作较为麻烦,且绒毛的长度一般较短。

鉴于此,本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暖效果好、绒感佳的仿皮草面料。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采用该仿皮草面料制作的鞋面,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该仿皮草面料的制作方法,其具有工艺简单、能够增加绒毛长度的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仿皮草织物,包括由针织编织机器一体编织的面料本体,面料本体具有平整区和毛绒区,毛绒区包括多个毛绒单元,毛绒单元包括毛绒线圈,毛绒线圈具有第一基部、第二基部以及形成在第一基部与第二基部之间的悬弧,第一基部和第二基部均以交织的方式固定在平整区中。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每个所述毛绒单元中包括多个所述毛绒线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多个所述毛绒单元分成多个横列,多个横列沿纵向排布,每个横列中包括沿横向间隔排布的多个所述毛绒单元。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悬弧的长度为0.5至2cm。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基部以集圈和成圈的方式交织在所述平整区中,所述第二基部以集圈和成圈的方式交织在所述平整区中。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相邻所述横列之间的所述平整区中,纱线以纬平针组织的方式交织。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仿皮草鞋面,包括鞋面本体,鞋面本体具有对应脚掌前部的前掌部、对应脚后跟的后跟部以及形成前掌部与后跟部之间的足弓部,鞋面本体的贴近足部的一面为内表面,相对的另一面为外表面,鞋面本体包括由针织编织机器一体编织的面料本体,面料本体具有平整区和毛绒区,毛绒区包括多个毛绒单元,毛绒单元包括毛绒线圈,毛绒线圈具有第一基部、第二基部以及形成在第一基部与第二基部之间的悬弧,第一基部和第二基部均以交织的方式固定在平整区中,所述毛绒单元设置在鞋面本体的内表面上。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仿皮草织物的制作方法,仿皮草织物包括由针织编织机器一体编织的面料本体,面料本体具有平整区和毛绒区,毛绒区包括多个毛绒单元,毛绒单元包括毛绒线圈,毛绒线圈具有第一基部、第二基部以及形成在第一基部与第二基部之间的悬弧,第一基部和第二基部均以交织的方式固定在平整区中,采用具有前针床和后针床的针织编织机器,以如下方式进行编织:

步骤a,由纱嘴携带纱线从左向右运动,后针床的织针勾取纱线进行成圈,形成一行编织线圈;

步骤b,纱嘴携带纱线从右向左运动,依次在后针床的织针上成圈、后针床的织针上集圈、前针床的第一织针上成圈;

步骤c,纱嘴携带纱线从左向右运动,依次在前针床的第二织针上成圈、前针床的第三织针上成圈、后针床的织针上集圈、后针床的织针上成圈;

重复步骤b和步骤c,形成与毛绒区对应的毛绒编织区;

重复步骤a,形成平整区;

前针床的织针的线圈脱圈,毛绒编织区上的线圈脱圈后形成毛绒线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织针与所述第二织针之间形成第一浮线段,所述第二织针与所述第三织针之间形成第二浮线段。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执行一次步骤b和步骤c对应一个毛绒单元,执行下一次步骤b和步骤c时,后针床的织针上成圈的位置向左位移三个针位。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后,毛绒线圈利用现有的针织编织机器一体编织在面料本体上,形成仿皮草织物,其具有较佳的毛绒感,相邻毛绒线圈之间可以形成储存空气的空间,提升面料本体的保暖效果。将本发明的仿皮草织物用于鞋面上,能够提升鞋面的保暖效果,提升接触舒适性,本发明还提出了该仿皮草织物的制作方法,其具有步骤简易的优点,能够自由地控制毛绒线圈的长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仿皮草织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仿皮草织物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仿皮草鞋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仿皮草织物的编织原理示意图。

图中:

面料本体10平整区11

毛绒区12毛绒线圈13

鞋面本体20前掌部21

足弓部22后跟部23

第一基部131第二基部132

悬弧13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

参照图1至图4,仿皮草织物,包括由针织编织机器一体编织的面料本体10,面料本体10具有平整区11和毛绒区12,毛绒区12包括多个毛绒单元,毛绒单元包括毛绒线圈13,毛绒线圈13具有第一基部131、第二基部132以及形成在第一基部131与第二基部132之间的悬弧133,第一基部131和第二基部132均以交织的方式固定在平整区11中。在实施例中,悬弧133以可活动地方式设置在面料本体10上,通过拨动或者整烫等,可以改变悬弧133的朝向,悬弧133可以搭靠在面料本体10上,也可以使纱线矗立在面料本体10上。

参照图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每个所述毛绒单元中包括多个所述毛绒线圈13,仿佛从平整区11中长出多个毛绒线圈13,形成更像皮草的效果,增加毛绒感和保暖性能。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多个所述毛绒单元分成多个横列,在图1中显示了4个横列,4个横列沿纵向排布,每个横列中包括沿横向间隔排布的多个所述毛绒单元。本发明中横向即为图1的左右方向,纵向即为图1中的上下方向。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悬弧133的长度为0.5至2cm,当然,本发明中悬弧133的长度并不局限于此,其也可以3cm、5cm,甚至更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基部131以集圈和成圈的方式交织在所述平整区11中,所述第二基部132以集圈和成圈的方式交织在所述平整区11中,第一基部131和第二基部132能够稳固地编织在平整区11中,毛绒线圈13不易脱散。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相邻所述横列之间的所述平整区11中,纱线以纬平针组织的方式交织。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仿皮草鞋面,包括鞋面本体20,鞋面本体20具有对应脚掌前部的前掌部21、对应脚后跟的后跟部23以及形成前掌部21与后跟部23之间的足弓部22,鞋面本体20的贴近足部的一面为内表面,相对的另一面为外表面,鞋面本体20包括由针织编织机器一体编织的面料本体10,面料本体10具有平整区11和毛绒区12,毛绒区12包括多个毛绒单元,毛绒单元包括毛绒线圈13,毛绒线圈13具有第一基部131、第二基部132以及形成在第一基部131与第二基部132之间的悬弧133,第一基部131和第二基部132均以交织的方式固定在平整区11中,所述毛绒单元设置在鞋面本体20的内表面上,具体地,毛绒单元可以设置在足弓部22上,或者后跟部23上。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仿皮草织物的制作方法,仿皮草织物包括由针织编织机器一体编织的面料本体10,面料本体10具有平整区11和毛绒区12,毛绒区12包括多个毛绒单元,毛绒单元包括毛绒线圈13,毛绒线圈13具有第一基部131、第二基部132以及形成在第一基部131与第二基部132之间的悬弧133,第一基部131和第二基部132均以交织的方式固定在平整区11中,参照图4,在图中,a区域表示毛绒线圈13的编织,b区域表示平整区11的编织,c区域表面毛绒线圈13从针床的织针上脱离,d处的符号表示在后针床成圈,e处的符号表示在后针床集圈,f处的符号表示不编织,拉浮线,g处的符号表示在前针床编织,h处的符号表示前针床脱圈,图中,横向的数字表示列数,纵向的数字表示行数,采用具有前针床和后针床的针织编织机器,在实施例中,针织编织机器选用具有前针床和后针床的横编机,以如下方式进行编织:

步骤a,由纱嘴携带纱线从左向右运动,后针床的织针勾取纱线进行成圈,形成一行编织线圈;在第一行中,以满针的方式在后针床成圈编织;

步骤b,纱嘴携带纱线从右向左运动,依次在后针床的织针上成圈、后针床的织针上集圈、前针床的第一织针上成圈,对应第2行;具体是在第29、第30、第31列成圈,在第28行在后针床集圈,在第21列在前针床成圈,不编织符号位置表示拉浮线;

步骤c,纱嘴携带纱线从左向右运动,依次在前针床的第二织针上成圈、前针床的第三织针上成圈、后针床的织针上集圈、后针床的织针上成圈,对应第3行;具体是第19列在前针床上成圈,第23列在前针床上成圈;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织针与所述第二织针之间形成第一浮线段,所述第二织针与所述第三织针之间形成第二浮线段,本发明中,将前针床的三根织针上成圈,从而在前针床上暂时形成3个挂点,3个挂点间形成两段浮线。其中第21列前针床成圈用于暂时固定第一浮线段,第23列前针床成圈用于暂时固定第二浮线段;第19列前针床成圈,则确定了第一浮线段和第二浮线段的长度,可根据纺织仿皮草组织在满足不同使用场景的需求下,实现自由控制织物表面浮线编织组织的长短。本发明中第一织针、第二织针以及第三织针代表了不同位置的织针。

重复步骤b和步骤c,形成与毛绒区12对应的毛绒编织区;即第4行至第15行,重复第2行和第3行的编织方式,在第2行至第15行中,每两行,形成一个毛绒线圈1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执行一次步骤b和步骤c对应一个毛绒单元,执行下一次步骤b和步骤c时,后针床的织针上成圈的位置向左位移三个针位,如第1行中,后针床成圈起始位置为第31列,第4行后针床成圈起始位置为第28列,第6行,后针床成圈起始位置为第25列,这三个针位形成相邻毛绒线圈13的间隔,对应的在前针床上成圈的位置也移动三个针位。本发明也可以向左位移四个针位或者五个针位,用于控制相邻毛绒线圈13的间隔。

重复步骤a,形成平整区11,在实施例中,第17行和第18行以满针的方式在后针床成圈;

前针床的织针的线圈脱圈,使得纱线从前针床的织针上脱离,毛绒编织区上的线圈脱圈后形成毛绒线圈13,在实施例中,第19行和第20行为脱圈动作。

本发明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