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纶包芯纱多层管纱筒移纱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87345发布日期:2020-10-20 17:56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氨纶包芯纱多层管纱筒移纱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纺织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氨纶包芯纱多层管纱筒移纱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普通络筒车或单锭高速车(络筒机)氨纶包芯纱坯纱倒筒时,一定要在氨纶包芯纱纱管上套上筒套(也称袜套),并将氨纶包芯纱纱管两头多出的筒套塞进氨纶包芯纱纱管内进行倒纱,完成倒纱后再将两头的筒套拉出来包裹在氨纶包芯纱坯纱上,通过气缸压纱的方法将氨纶包芯纱坯纱(连筒套)压在染色管上后进行染色,染色完后进行脱水烘干,再将包裹在氨纶包芯纱上的筒套塞进染色管内才能进行色纱回倒。

采用现有的筒套结构进行倒纱染色的工艺过程复杂繁琐,由于筒套沾色影响染色质量;筒套极易破损,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会因为筒套破损和皱角引起断纱问题,严重影响色纱质量和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氨纶包芯纱多层管纱筒移纱器,氨纶包芯纱坯纱通过移纱工艺可以直接转移至染色管上,操作简单,避免了色纱因筒套原因产生质量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氨纶包芯纱多层管纱筒移纱器,包括:

氨纶包芯纱纱筒,由氨纶包芯纱坯纱绕设于多层管上形成;

压纱底座,用于固定染色管;

压纱板,沿z轴的压纱底座方向往复移动,用于压缩、转移氨纶包芯纱坯纱;

移纱管,设于压纱底座上,且活动的套设于染色管外;初次压纱后,移纱管处于氨纶包芯纱坯纱与染色管之间;

手持式压纱板,中心设有压纱孔,其孔的内径大于移纱管外径,其外径大于压纱板孔径;二次压纱时,手持式压纱板套设于移纱管上,移纱管通过外力f从氨纶包芯纱坯纱与染色管之间移出,氨纶包芯纱坯纱整体转移至染色管上。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染色管包括斜型染色管和直型染色管,压纱底座上开设有卡管孔,斜型染色管小直径一端或直型染色管有收口的一端垂直插入卡管孔内,压纱底座的z轴垂直方向设有卡管销孔及卡管销。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多层管包括斜型多层管和直型多层管,所述染色管形状与多层管形状匹配,直型多层管匹配直型染色管,斜型多层管匹配斜型染色管,斜型染色管的小直径端或直型染色管有收口的一端插入卡管孔,初次压纱时斜型多层管纱筒的小直径端置于移纱管的上端面进行压纱;直型多层管无防滑层的一端置于移纱管的上端面进行压纱。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移纱管包括具有光滑外侧面的直型管件、斜型管件、先直后斜型管件或先斜后直型管件,所述多层管的最小外径大于移纱管的最大外径,移纱管的最小内径大于染色管的最大外径。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当第二次压纱时,氨纶包芯纱坯纱的上端面设有手持式压纱板,手持式压纱板套设在移纱管上,压纱板在手持式压纱板上方压缩氨纶包芯纱坯纱,移纱管通过外力f从氨纶包芯纱坯纱与斜型或直型染色管之间移出,氨纶包芯纱坯纱整体转移至斜型或直型染色管上。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压纱板由气缸驱动沿着z轴的压纱底座方向往复移动,压纱板的中心开设有压纱孔,压纱孔的直径大于斜型或直型多层管的最大外径。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压纱板上设有至少三片氨纶包芯纱定位片,定位片呈伞状式设于压纱板上,压纱时,氨纶包芯纱纱筒在定位片的作用下自动向压纱板的中心定位,放置手持式压纱板手柄处不设置氨纶包芯纱定位片。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外力f包括将移纱管由下至上将移纱管向上推出的顶出力f1或向上拉出的移出拉力f2。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压纱底座上垂直设有中心轴,中心轴外径小于染色管内径,用于限定染色管及移纱管左右摆动;外力f为顶出力f1时,中心轴为空心轴,外力f为f2时,中心轴可以为空心轴也可以为实心轴。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f1由顶出装置顶出端设置于中心轴内,顶出装置包括气缸和顶出杆,气缸固定于压纱底座下方,顶出杆放置于中心轴内气缸上端,随气缸的伸缩而伸缩,当顶出杆一端抵至移纱管内腔上端面,气缸继续向上移动,直至移纱管完全从氨纶包芯纱坯纱与染色管之间移出。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移纱管的上端面上设有向管中心位置凸起的上小下大锥体台,锥体台下端直径小于等于多层管无防滑层一端的管孔直径,锥体台用于快速定位多层管纱筒的中心位置。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f2由吊起装置施于移纱管上端,吊起装置包括快速连接件、绳索和至少一个滑轮,绳索一端为动力端,绳索另一端绕过滑轮通过快速连接件与移纱管上端连接,作用力施于动力端,移纱管随快速连接件从氨纶包芯纱坯纱与染色管之间移出。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移纱管上端沿外圆开设有若干孔洞,快速连接件与孔洞连接,作用力施于动力端,移纱管随快速连接件从氨纶包芯纱坯纱与染色管之间移出。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移纱管上端口设有向管中心延伸的飞边,快速连接件与飞边连接,作用力施于动力端,移纱管随快速连接件从氨纶包芯纱坯纱与染色管之间移出。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快速连接件为吊钩。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氨纶包芯纱多层管纱筒移纱器,移纱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染色管套进中心轴直置于压纱座卡管孔内,用卡管销插入染色管最下端的任一管洞中,防止因移纱管与染色管接触的摩擦力跟随移纱管向上移动;

2)将移纱管套在染色管外,不论斜型纱筒或直型纱筒将多层管无防滑层的一端置于移纱管的上端面,进行压纱;

3)压纱板向压纱底座方向移动,将氨纶包芯纱坯纱与多层管分离,氨纶包芯纱坯纱整体压缩并整体移至移纱管上,移纱管处于氨纶包芯纱坯纱与染色管之间;

4)取走多层管后,将手持式压纱板套上移纱管再次压纱,外力f将移纱管从氨纶包芯纱坯纱与染色管之间移出,氨纶包芯纱坯纱整体转移至染色管上;

5)压纱板反向移动,取走移纱管和手持式压纱板,拔出卡管销,解锁染色管,即完成移纱工序。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当染色管为斜型染色管,多层管为斜型多层管时,斜型染色管的小直径端插入卡管孔内,斜型多层管纱筒的小直径端置于移纱管的上端面进行压纱;当染色管为直型染色管,多层管为直型多层管时,直型染色管有收口的一端插入卡管孔内,直型多层管无防滑层的一端置于移纱管的上端面进行压纱。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4)中,取走斜型或直型多层管后,压纱板远离氨纶包芯纱坯纱,将手持式压纱板套置于移纱管上,压纱板再次向压纱底座方向移动,压纱板压住手持式压纱板压缩氨纶包芯纱坯纱,外力f将移纱管从氨纶包芯纱坯纱与斜型或直型染色管之间移出,氨纶包芯纱坯纱整体转移至斜型或直型染色管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取消筒套结构,节约了成本;用移纱管、压纱板和外力将氨纶包芯纱坯纱整体转移至染色管上,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减少了纱线的浪费,节约成本,提高了色纱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特别是用直型染色管,多层管用直型多层管时,图中斜型染色管制图成直型染色管,把斜型多层管制图成直型多层管即可,用直型染色管时注意把多层管无防滑层的一端放置于移纱管上端面进行压纱,工序流程不变。其中:

图1是本发明氨纶包芯纱多层管纱筒移纱器较佳实施例的状态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氨纶包芯纱多层管纱筒移纱器的状态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氨纶包芯纱多层管纱筒移纱器的状态3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氨纶包芯纱多层管纱筒移纱器的状态4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氨纶包芯纱多层管纱筒移纱器的状态5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氨纶包芯纱多层管纱筒移纱器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状态1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氨纶包芯纱多层管纱筒移纱器的状态2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所示氨纶包芯纱多层管纱筒移纱器的状态3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6所示氨纶包芯纱多层管纱筒移纱器的状态4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6所示氨纶包芯纱多层管纱筒移纱器的状态5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压纱底座;2、染色管;3、压纱板;3-1、定位片;4、移纱管;5、多层管;6、氨纶包芯纱坯纱;7、卡管销;8、手持式压纱板;9、上气缸;10、中心轴;11、孔洞;12、吊钩;13、吊环;14、绳索;15、滑轮;16、飞边;17、下气缸;18、顶出杆;19、锥体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优选实施例1:如图1-5所示,

为了将绕设于斜型多层管5上的氨纶包芯纱坯纱6转移至斜型染色管2上,发明了一种氨纶包芯纱多层管纱筒移纱器,包括:

斜型氨纶包芯纱纱筒,由氨纶包芯纱坯纱6绕设于斜型多层管5上形成;该多层管5是指已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的氨纶包芯纱多层管。

压纱底座1,用于固定斜型染色管2;具体结构为:压纱底座1上开设有卡管孔,染色管2的小直径端垂直插入卡管孔内,通过卡管销7将染色管2与压纱底座1连接。

此外,压纱底座1上垂直设有空心中心轴10,中心轴10外径小于斜型染色管2内径,用于限定染色管2及移纱管4左右摆动。

压纱板3,沿z轴的压纱底座1方向往复移动,用于压缩、转移氨纶包芯纱坯纱6;

压纱板3上设有至少三片氨纶包芯纱定位片3-1,定位片3-1呈伞状式设于压纱板上,压纱时,氨纶包芯纱纱筒在定位片3-1的作用下自动向压纱板3的中心定位。

压纱板3由气缸9沿着z轴的压纱底座1方向往复移动,压纱板3的中心开设有压纱孔,压纱孔的直径大于斜型多层管5的最大外径。

本实施例优选气缸驱动。

移纱管4,设于压纱底座1上,且活动的套设于斜型染色管2外;经初次压纱移纱管4处于氨纶包芯纱坯纱6与斜型染色管2之间;取走斜型多层管5,将手持式压纱板8套在移纱管4上再次压纱,移纱管4通过顶出力f1从氨纶包芯纱坯纱6与斜型染色管2之间移出,使氨纶包芯纱坯纱6整体转移至斜型染色管2上。

f1由下至上施于移纱管4内腔上端面,顶出装置包括气缸17和顶出杆18,气缸17固定于压纱底座1下方,其输出端上方放有顶出杆18,顶出杆18在空心中心轴10内随气缸的伸缩而伸缩,当顶出杆18一端抵至移纱管4内腔上端面,顶出气缸17继续向上移动,直至移纱管4完全从氨纶包芯纱坯纱6与斜型染色管2之间移出。

其中,为了确保移纱质量,移纱管4可选择具有光滑外侧面的直型管件、斜型管件、先直后斜型管件或先斜后直型管件,所述斜型多层管5的最小外径大于移纱管4的外径,移纱管4的内径大于斜型染色管2的最大外径,斜型多层管5大小头外径是斜型染色管2大小头外径(相对应外径)的1.4~2.5倍。

本实施例的移纱管的上端面上设有向管中心位置凸起的上小下大锥体台19,锥体台19下端直径小于等于多层管无防滑层一端的管孔直径,锥体台19用于初次压纱时快速定位多层管纱筒的中心位置。

手持式压纱板8,中心设有压纱孔,其孔的内径大于移纱管4外径,其外径大于压纱板3孔径;二次压纱时,手持式压纱板8套设于移纱管4上,移纱管4通过外力f从氨纶包芯纱坯纱6与染色管2之间移出,氨纶包芯纱坯纱6整体转移至染色管2上。

本发明的移纱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斜型染色管2小直径端插入卡管孔内,并用卡管销7定锁斜型染色管2的位置,防止因移纱管4与染色管2接触的摩擦力跟随移纱管4向上移动;

2、将移纱管4套在斜型染色管2外,并将倒好氨纶包芯纱坯纱6的斜型氨纶包芯纱纱筒的小直径端置于移纱管4的上端面,如图1所示;

3、气缸9下行,带动压纱板3向压纱底座1方向移动,进行初次压纱,将氨纶包芯纱坯纱6与斜型多层管5分离,氨纶包芯纱坯纱6整体压缩并整体移至移纱管4上,移纱管4处于氨纶包芯纱坯纱6与斜型染色管2之间;如图2所示;

4、气缸9上行,取走斜型多层管5后,将手持式压纱板8放置在氨纶包芯纱坯纱6的上端面,并将手持式压纱板8套在移纱管上,气缸9再次下行,进行二次压纱,压纱板3在手持式压纱板8上方整体压缩氨纶包芯纱坯纱6;如图3所示;

5、启动气缸17,由下至上移动,当顶出杆18一端抵至移纱管4内腔上端面,气缸17继续向上移动,直至移纱管4完全从氨纶包芯纱坯纱6与斜型染色管2之间移出,氨纶包芯纱坯纱6整体转移至斜型染色管2上,如图4所示;

6、气缸9上行,拔出卡管销7,解锁染色管2,即完成斜型氨纶包芯纱纱筒的移纱工序,如图5所示。

优选实施例2:如图6-10所示,

为了将绕设于斜型多层管5上的氨纶包芯纱坯纱6转移至斜型染色管2上,发明了一种氨纶包芯纱多层管纱筒移纱器,包括:

斜型氨纶包芯纱筒,由氨纶包芯纱坯纱6绕设于斜型多层管5上形成;该多层管5是指已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的氨纶包芯纱多层管。

压纱底座1,用于固定斜型染色管2;具体结构为:压纱底座1上开设有卡管孔,斜型染色管2的小直径端插入卡管孔内,通过卡管销7将斜型染色管2与压纱底座1连接,用于限定斜型染色管的移动。

此外,压纱底座1上垂直设有中心轴10,中心轴10外径小于染色管2内径,用于限定染色管2及移纱管4左右摆动。

压纱板3,沿z轴的压纱底座1方向往复移动,用于压缩、转移氨纶包芯纱坯纱6;

压纱板3上设有至少三片氨纶包芯纱定位片3-1,定位片3-1呈伞状式设于压纱板上,压纱时,氨纶包芯纱纱筒在定位片3-1的作用下自动向压纱板3的中心定位。

压纱板3由气缸9沿着z轴的压纱底座1方向往复移动,压纱板3的中心开设有压纱孔,压纱孔的直径大于斜型多层管5的最大外径。

移纱管4,设于压纱底座1上,且活动的套设于斜型染色管2外;经初次压纱移纱管4处于氨纶包芯纱坯纱6与斜型染色管2之间;取走斜型多层管5,将手持式压纱板8套在移纱管4上再次压纱,移纱管4通过移出拉力f2从氨纶包芯纱坯纱6与斜型染色管2之间移出,使氨纶包芯纱坯纱6整体转移至斜型染色管2上。

f2由吊钩12,绳索14和一个滑轮15,绳索14一端为动力端,绳索14另一端绕过滑轮15通过吊钩12与移纱管4上端连接,拉动吊环13,移纱管4随吊钩12从氨纶包芯纱坯纱6与斜型染色管2之间移出。

移纱管4上端口设有向管中心延伸的飞边16或在移纱管最上端外周设有若个孔洞11,吊钩12与飞边16或孔洞11连接,作用力施于动力端,动力端设有吊环13,人力拉动吊环13,移纱管4随吊钩12从氨纶包芯纱坯纱6与斜型染色管2之间移出。

其中,为了确保移纱质量,移纱管4可选择具有光滑外侧面的直型管件、斜型管件、先直后斜型管件或先斜后直型管件,所述斜型多层管5的最小外径大于移纱管4的外径,移纱管4的内径大于斜型染色管2的最大外径,斜型多层管5大小头外径是斜型染色管2大小头外径(相对应外径)的1.4~2.5倍。

手持式压纱板8,中心设有压纱孔,其孔的内径大于移纱管4外径,其外径大于压纱板3孔径;二次压纱时,手持式压纱板8套设于移纱管4上,移纱管4通过外力f从氨纶包芯纱坯纱6与染色管2之间移出,氨纶包芯纱坯纱6整体转移至染色管2上。

本发明的移纱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斜型染色管2小直径端插入卡管孔内,并用卡管销7定锁斜型染色管2;

2、将移纱管4套在斜型染色管2外,并将倒好氨纶包芯纱坯纱6的斜型氨纶包芯纱纱筒的小直径端置于移纱管4的上端面,如图6所示;

3、气缸9下行,带动压纱板3向压纱底座1方向移动,,进行初次压纱,将氨纶包芯纱坯纱6与斜型多层管5分离,氨纶包芯纱坯纱6整体压缩并整体移至移纱管4上,移纱管4处于氨纶包芯纱坯纱6与斜型染色管2之间;

4、气缸9上行,取走斜型多层管5后,将手持式压纱板8放置在氨纶包芯纱坯纱6的上端面,同时将手持式压纱板套在移纱管上,气缸9再次下行,进行二次压纱,压纱板3压住手持式压纱板8整体压缩氨纶包芯纱坯纱6;如图7和8所示;

5、压纱板3压住手持式压纱板8,用吊钩12钩住移纱管4上端的飞边16或移纱管4上端的孔洞11,人力拉动吊环13,移纱管4随吊钩12从氨纶包芯纱坯纱6与染色管2之间移出,氨纶包芯纱坯纱6整体转移至斜型染色管2上,如图9所示;

6、气缸9上行,拔出卡管销7,解锁染色管2,即完成斜型氨纶包芯纱筒的移纱工序,如图10所示。

实施例1-2中,移纱管4可选择外侧表面光滑的直型管件、斜型管件、先直后斜型管件、先斜后直型管件或任意作为中间过度管件用于移纱的管件形式,其材质为金属或非金属均能够实现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技术效果。

尺寸满足以下条件:多层管5的最小外径大于移纱管4的最大外径,移纱管4的最小内径大于染色管2的最大外径。

作用于移纱管4上外力f包括将移纱管由下至上将移纱管向上推出的顶出力f1或向上拉出的移出拉力f2,具体的顶出结构和拉出结构不局限于实施例1-2所示的结构。

综上所述,本发明取消筒套结构,节约了成本;用移纱管、压纱板和外力将氨纶包芯纱坯纱整体转移至染色管上,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减少了纱线的浪费,节约成本,提高了色纱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