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制热功能的热泵干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42732发布日期:2021-03-12 13:18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制热功能的热泵干衣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干衣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制热功能的热泵干衣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干衣机已经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并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现有的干衣机只能够实现衣物的干燥,且功能单一,对于会形成连续潮湿天气的回南天、梅雨天以及很多沿海地带地区而言,除了衣服难以晒干外,室内的潮湿环境也给用户带来了一定困扰,长期的潮湿环境容易滋养细菌,造成皮肤、呼吸道感染,也造成家中霉菌滋生,这将不利于人们的健康。

此外,对于用户住所中阳台、厨房、洗手间等小空间的场所,通常不会配备空调,而住所内的空调又不能辐射到这些小空间的场所,在天气较冷时用户进入这些小空间场所,会感觉寒冷。而对于阳台,由于阳台直接面对室外,当其附近的窗户不严密时,冬季冷风可能会从窗户的缝隙进入阳台,导致用户位于阳台处时会感觉更冷。为解决上述问题,通常是用户额外购买空调安装于小空间场所来实现制热或除湿的目的,但是额外购买空调的成本较高且需要占用室内空间,而且空调的除湿不适用于回南天,其会导致室内温度更低,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制热功能的热泵干衣机,能够干衣的同时,还可以对室内进行制热。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制热功能的热泵干衣机,能够干衣和制热的同时,还可以对室内进行除湿。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制热功能的热泵干衣机,包括设有连通口的箱体,安装于所述箱体上且与所述连通口连通的干衣机风道,以及位于所述干衣机风道内的蒸发器和冷凝器,还包括位于所述箱体内且均与所述干衣机风道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设置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的第一挡风板,设置所述干衣机风道与所述连通口的连通位置处的第二挡风板,以及均所述干衣机风道连通的排气管和波纹管,所述进风口连通于室内,所述出风口连通有连接管;

处于制热模式时,所述第一挡风板将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的部分所述干衣机风道隔断,所述第二挡风板将所述干衣机风道与所述连通口的连通隔断,室内空气经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干衣机风道并被所述冷凝器加热,最终经所述排气管排至室内,同时室外空气经所述波纹管进入所述干衣机风道并被所述蒸发器冷却,最终经所述连接管排至室外。。

作为优选,所述出风口还连通于室内,处于除湿模式时,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打开,所述波纹管、所述连接管和所述排气管均关闭,所述第一挡风板将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的部分所述干衣机风道隔断,室内空气经所述进风口流入所述干衣机风道并被所述冷凝器加热,随后被所述蒸发器冷却后经所述出风口排至室内。

作为优选,所述出风口处设有排风机,所述排风机被配置为抽吸所述干衣机风道内的空气至室内或所述连接管内。

作为优选,所述排气管内转动设置有阀板,所述阀板能封闭或打开所述排气管。

作为优选,还包括制热模式驱动电机,所述制热模式驱动电机输出端驱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挡风板和所述阀板,并能同步驱动所述第二挡风板和所述阀板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挡风板固定有第二转轴,并通过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设置于所述干衣机风道与所述连通口的连通位置处。

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所述第二挡风板能转动至与所述第一挡块抵接以隔断所述干衣机风道与所述连通口的连通,以及所述第二挡风板能转动至与所述第二挡块抵接以导通所述干衣机风道与所述连通口的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挡风板固定有第一转轴,并通过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设置于所述干衣机风道内。

作为优选,还包括设置于干衣机风道内的第一密封片和第二密封片,所述第一密封片被配置为封闭和打开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二密封片被配置为封闭和打开所述出风口。

作为优选,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双轴驱动电机,由所述双轴驱动电机驱动转动的主动齿轮以及蜗杆,所述主动齿轮两侧啮合有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连接于所述第一密封片,所述第二从动齿轮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连接于所述第二密封片,所述蜗杆传动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固接于所述第一转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进行制热时,通过第一挡风板将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部分干衣机风道隔断,第二挡风板将干衣机风道与连通口的连通隔断,室内空气经进风口进入干衣机风道并被冷凝器加热,最终经排气管排至室内,同时室外空气经波纹管进入干衣机风道并被蒸发器冷却,最终经连接管排至室外。在需要干衣时,则通过第一挡风板将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部分干衣机风道导通,通过第二挡风板将干衣机风道与连通口导通,关闭连接管与室外的连通,关闭进风口和出风口,此时即可进行正常的衣物烘干。

本发明通过上述结构,仅需要设置进风口、出风口、第一挡风板、连接管、第二挡风板、排气管以及波纹管,即可实现热泵干衣机的干衣和制热功能,无需额外增设空调等设备,省去了采购成本,且不会因采购设备而占用室内空间。而且本发明只需要热泵干衣机本身自有的热泵系统,即可实现制热功能,无需增设其它功能部件,进一步降低了使用成本。此外,本发明能够适用于各种狭小空间的制热,有效改善狭小空间的舒适度。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具有制热功能的热泵干衣机还具有除湿模式,其只需将进风口和出风口打开,连接管和排气管均关闭,第一挡风板将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部分干衣机风道隔断,室内空气经进风口流入干衣机风道并被冷凝器加热,随后被蒸发器冷却后经出风口排至室内。进一步增加了具有制热功能的热泵干衣机的除湿功能,实现了具有制热功能的热泵干衣机的一机多用,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具有制热功能的热泵干衣机去除筒体后的俯视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具有制热功能的热泵干衣机的背面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有进风口、出风口、第一挡风板的局部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有进风口、出风口、第一挡风板的局部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有第二挡风板以及连接管的局部主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有第二挡风板以及连接管的局部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有第一壳体的局部主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有第一壳体的局部俯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箱体上显示有安装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蒸发器;2、冷凝器;3、进风口;4、出风口;5、第一挡风板;6、第二挡风板;7、排气管;8、阀板;9、制热模式驱动电机;10、第二转轴;11、第一挡块;12、第二挡块;13、第一转轴;14、第一密封片;15、第二密封片;16、双轴驱动电机;17、主动齿轮;18、蜗杆;19、第一从动齿轮;20、第二从动齿轮;21、第一转杆;22、第二转杆;23、蜗轮;24、第一限位块;25、第二限位块;26、第三限位块;27、第四限位块;28、第一壳体;29、驱动齿轮;30、第三从动齿轮;31、第四从动齿轮;32、第二壳体;33、箱体;331、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制热功能的热泵干衣机,其具有干衣模式和制热模式两种模式,其中干衣模式中干衣所用的部件均为现有技术,例如包括热泵系统,该热泵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压缩机、蒸发器1、节流元件以及冷凝器2,其中蒸发器1和冷凝器2置于一个干衣机风道内,干衣机风道安装于多功能热泵干衣机的箱体33上,且在箱体33后部设有与多功能热泵干衣机的筒体连通的连通口(图中未示出),该干衣机风道能与连通口连通,以实现气流与筒体的连通,通过该热泵系统来实现对衣物的烘干作业。上述制热模式主要是指对室内狭小空间的制热(具体是具有制热功能的热泵干衣机放置于狭小空间处,随后即可对狭小空间进行制热作业),其能够借用干衣功能所用的蒸发器1以及冷凝器2,来实现对室内狭小空间的制热,以使得用户处于该狭小空间位置时,不会感觉寒冷,达到提高用户体验的目的。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的具有制热功能的热泵干衣机除了包括干衣机风道、蒸发器1和冷凝器2外,还包括有进风口3、出风口4、第一挡风板5、第二挡风板6、排气管7、波纹管(图中未示出)以及连接管(图中未示出),其中进风口3和出风口4均位于箱体33内且位于底部,进风口3分别连通干衣机风道和室内,出风口4分别连通干衣机风道和和连接管,上述波纹管连通于干衣机风道,室内空气能够经进风口3进入干衣机风道,并在被冷凝器2加热,并经排气管7排至室内,室外空气能够经波纹管进入干衣机风道,被蒸发器1冷却后,经出风口4以及连接管排出至室外。

本实施例中,上述进风口3和出风口4可以直接开设于干衣机风道上,且进风口3可以通过管路连通室内,即在具有制热功能的热泵干衣机的箱体上开设通孔,管路一端穿过通孔与进风口3连通,另一端则直接连通室内。且优选地,上述管路可以设置于具有制热功能的热泵干衣机的底部,或者采用非嵌入式的方式安装于具有制热功能的热泵干衣机上。

上述连接管能够实现干衣机风道内的空气向室外的流通,连接管的一端连接于出风口4,另一端可以直接通向室外,或者连接管的另一端接通至狭小空间处存在的公共排水管道或公共排气管道处,干衣机风道内的空气能经出风口4进入连接管,并经连接管排至公共排水管道或公共排气管道。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连接管伸入公共排水管道或公共排气管道的一端与公共排水管道或公共排气管道的侧壁平行,且其端口的布置方向应与公共排水管道的排水走向或公共排气管道的排气走向相同。进而避免公共排水管道的排水或公共排气管道的排气影响连接管对干衣机风道内空气的排放。

上述波纹管能够实现室外空气向干衣机风道内的流动,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可以通过在箱体33上设置安装孔331,来安装上述波纹管,具体的,该安装孔331设置于多功能热泵干衣机的筒门下部位置,波纹管的一端穿过安装孔331连接于干衣机风道,另一端可以直接通向室外,或者连接管的另一端接通至狭小空间处存在的公共排水管道或公共排气管道处,室外空气能够经波纹管进入干衣机风道内。上述连接管伸入公共排水管道或公共排气管道的一端与公共排水管道或公共排气管道的侧壁平行,且其端口的布置方向应与公共排水管道的排水走向或公共排气管道的排气走向相同。进而避免公共排水管道的排水或公共排气管道的排气影响室外空气流向波纹管。

更进一步地,上述波纹管伸入公共排水管道或公共排气管道的一端与上述连接管伸入公共排水管道或公共排气管道的一端之间的距离应该足够远,且优选地,波纹管位于连接管的上方,进而防止连接管排出的冷空气又直接从波纹管进入干衣机风道,影响制热效果。优选地,如图3所示,上述干衣机风道内还设置有第一密封片14和第二密封片15,其中第一密封片14被配置为封闭和打开进风口3,第二密封片15被配置为封闭和打开出风口4。即在具有制热功能的热泵干衣机处于干衣功能状态下时,第一密封片14封闭进风口3,第二密封片15封闭出风口4,具有制热功能的热泵干衣机通过热泵系统对衣物进行烘干作业。当具有制热功能的热泵干衣机处于制热功能状态下时,第一密封片14打开进风口3,第二密封片15打开出风口4。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密封片14和第二密封片15均转动设置于干衣机风道内部,能够减少干衣机风道外部的空间占用,且在打开进风口3和出风口4时,第一密封片14和第二密封片15均转动180°,进而能够避免第一密封片14和第二密封片15对空气流动产生阻力,即减小了因第一密封片14和第二密封片15的设置而产生的风阻。此外,当进行干衣功能时,第一密封片14和第二密封片15设置于干衣机风道内部,还能够受到风压的作用,自动压紧在干衣机风道侧壁,以更好的封闭进风口3和出风口4,使得干衣机风道内的空气不会经进风口3或出风口4泄漏,保证了干衣效果。

上述进风口3和出风口4可以是圆形结构,相对应的第一密封片14和第二密封片15也是圆板状结构,且第一密封片14和第二密封片15的面积大于对应的进风口3和出风口4的面积。此外,为了更好的实现密封效果,本实施例还可以在第一密封片14和第二密封片15上设置密封胶条(图中未示出),以便在第一密封片14和第二密封片15封闭进风口3和出风口4时,密封胶条的一部分能嵌入进风口3和出风口4,进而达到完全避免空气的泄漏的目的。

如图3和图4所示,上述第一挡风板5设置于进风口3和出风口4之间,其能够在具有制热功能的热泵干衣机进行制热时,将进风口3和出风口4之间的部分干衣机风道隔断,进而在制热时,经出风口排出的热空气不会从进风口3进入干衣机风道。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上述第一挡风板5可以滑动置于干衣机风道内,即其相对于干衣机风道可滑动,进而通过滑动实现对干衣机风道的隔断以及导通。当然在滑动过程中,需要保证第一挡风板5与干衣机风道之间的密封性,以避免空气泄漏。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如图3所示,上述第一挡风板5转动设置于干衣机风道内,具体可以通过第一挡风板5固设第一转轴13,通过第一转轴13转动连接于干衣机风道。当需要隔断干衣机风道时,第一挡风板5转动至其板面与干衣机风道内的空气流通方向垂直,即可将干衣机风道隔断。上述第一挡风板5的第一转轴13垂直于干衣机风道内的空气流通方向,其可以是如图4所示的纵向,也可以是前后方向,均能够实现对干衣机风道的隔断。

在干衣机风道内设有第一限位块24和第二限位块25,上述第一挡风板5隔断部分干衣机风道时,第一挡风板5位于第一转轴13两侧的端部分别抵接于第一限位块24以及第二限位块25。也就是说,当第一挡风板5转动至隔断干衣机风道时,其两端分别被第一限位块24和第二限位块25限位,以避免第一挡风板5过度转动,导致不能完全隔断干衣机风道。优选地,第一挡风板5的端部与第一限位块24和第二限位块25处于面接触,进而使得第一挡风板5与第一限位块24以及第二限位块25的接触位置也处于密封状态,进一步达到完全隔断干衣机风道的目的。如图3所示,当第一挡风板5位于第一转轴13两侧的端部分别抵接于第一限位块24以及第二限位块25时,其一端抵接于第一限位块24的右侧,另一端则抵接于第二限位块25的左侧。

更为优选地,上述第一限位块24沿纵向设置于第二限位块25的上方,且第一转轴13的轴线至第二限位块25的距离大于第一转轴13的轴线至第一限位块24的距离,进而使得第一挡风板5被第一转轴13分成的上部分的面积小于下部分的面积。通过该结构的设置,相较于第一转轴13设置于第一挡风板5的一端位置的结构,本实施例能够减小第一挡风板5转动所需的空间,且不会在转动时和进风口3或出风口4产生干涉;相较于第一转轴13设置于第一挡风板5的正中心位置的结构,本实施例的第一挡风板5转动至与第一限位块24和第二限位块25抵接时,也就是第一挡风板5转动至纵向时,来自蒸发器1的风压同时施加于第一挡风板5位于第一转轴13上下两部分,由于下部分的面积更大,其受到的风压也就更大,进而使得第一挡风板5与第一限位块24和第二限位块25的面接触更紧,也就进一步提高了第一挡风板5的密封隔断效果,保证了隔断可靠性。进一步地,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的上述第一限位块24和第二限位块25为通达两端的条状结构,且第一限位块25至少与第一挡风板5接触的表面具有弹性,进而能够在第一挡风板5抵接第一限位块24和第二限位块25时,其能够确保接触更充分,提高密封效果。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上述出风口4沿纵向的位置高于进风口3沿纵向的位置,也就是说,如图3所示,出风口4设置于干衣机风道侧壁的上端处,进风口3设置于干衣机风道侧壁的下端处。该结构设置,能够避免进风口3和出风口4与第一挡风板5干涉,此外,上述结构还能够使得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于横向空间上更为紧凑,完全不影响现有产品的设计、布局,不增加现有产品的尺寸和体积。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还可以在干衣机风道内设有第三限位块26,该第三限位块26沿图3所示的水平方向设置于靠近进风口3的一侧,在第一挡风板5转动至一端抵接于第三限位块26时,进风口3和出风口4之间的部分干衣机风道导通,也即是第一挡风板5不会再隔断干衣机风道,此时通常是烘干除湿两用热泵干衣机在进行干衣作业,烘干除湿两用热泵干衣机筒体内的空气内循环,不会受到第一挡风板5的干扰,确保第一挡风板5对空气的流动干扰最小,即降低了风阻,进而提高了干衣效率。

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还可以沿图3所示的水平方向在靠近出风口4的一侧设置第四限位块27,第三限位块26和第四限位块27的连线与上述第一限位块24和第二限位块25的连线垂直。在第一挡风板5转动至一端抵接于第三限位块26时,另一端抵接于第四限位块27,以更好的对第一挡风板5进行限位。优选地,第三限位块26和第四限位块27呈水平连线,使得第三限位块26和第四限位块27对空气的流动干扰最小。

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挡风板5的转动、第一密封片14以及第二密封片15的转动均由驱动组件驱动完成,示例性地,如图3以及图4所示,上述驱动组件包括双轴驱动电机16,该双轴驱动电机16的两个输出轴沿纵向设置,且位于上端的输出轴连接于主动齿轮17,该主动齿轮17两侧有第一从动齿轮19和第二从动齿轮20,第一从动齿轮19连接有第一转杆21,第一转杆21连接于第一密封片14,第二从动齿轮20连接有第二转杆22,第二转杆22连接于第二密封片15。通过双轴驱动电机16带动主动齿轮17转动,由主动齿轮17带动第一从动齿轮19和第二从动齿轮20同步且同向转动,进而使得第一密封片14和第二密封片15能够同时转动,以打开或封闭进风口3以及出风口4。

上述双轴驱动电机16位于下端的输出轴连接有蜗杆18,该蜗杆18传动连接有蜗轮23,蜗轮23固接于上述第一转轴13,以便在双轴驱动电机16带动蜗杆18转动时,蜗轮23能够带动第一转轴13以及第一挡风板5转动。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蜗杆18和蜗轮23的结构来实现第一挡风板5的转动,在第一挡风板5旋转到限位位置(即第一限位块24或第三限位块26处)时,蜗轮23和蜗杆18的特性决定了蜗杆18会对蜗轮23起到限位锁紧作用,确保第一挡风板5在准确的位置,需要密封隔断干衣机风道时严丝合缝,需要将干衣机风道导通时,空气流动毫无阻力。

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驱动组件,其能够同时驱动第一挡风板5、第一密封片14以及第二密封片15转动,进而在进行制热时,可以同时打开进风口3和出风口4,并同时使第一挡风板5转动至隔断干衣机风道的位置,提高了第一挡风板5、第一密封片14以及第二密封片15的反应速度。而且本实施例仅通过一个双轴驱动电机16,即可实现第一挡风板5、第一密封片14以及第二密封片15的转动,降低了整个具有制热功能的热泵干衣机的制造成本。

此外,通过设计蜗杆18与蜗轮23的传动比,使得蜗杆18和蜗轮23带动第一挡风板5转动,蜗轮23的行程只需要转动1/4圈,第一挡风板5即可转动90°,而第一密封片14和第二密封片15则会转动180°。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上述双轴驱动电机16可以是力矩电机,进而在其驱动第一挡风板5转动至限位位置(即第一限位块24或第三限位块26处)时,第一挡风板5受到的阻力会传递给力矩电机,此时力矩电机可立即断电停止运行。

优选地,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进风口3、出风口4、第一挡风板5、第一限位块24、第二限位块25、第三限位块26、第四限位块27、第一密封片14、第二密封片15以及驱动组件集成为一个整体部件,随后将整体部件置于干衣机风道内。具体地,可参照图7和图8,本实施例的具有制热功能的热泵干衣机在干衣机风道内设有第一壳体28,上述进风口3、出风口4、挡风板、第一限位块24、第二限位块25、第三限位块26、第四限位块27、第一密封片14、第二密封片15以及驱动组件均置于第一壳体28上。通过集成为一个整体部件,能够使得本实施例的上述零部件形成可拆卸的整体部件,进而当出现问题时,便于维修和更换。

上述第一壳体28的两端分别连通干衣机风道,以使空气能够经第一壳体28进入干衣机风道并被冷凝器2加热,以及使经蒸发器1冷却后的空气进入第一壳体28。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上述驱动件组的主动齿轮17、第一从动齿轮19以及第二从动齿轮20设置于第一壳体28的外侧,以避免其设置于第一壳体28内部时,对空气流动造成干扰。

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挡风板6设置于干衣机风道与连通口的连通位置处,其能够将干衣机风道和连通口的连通隔断,以使空气无法经连通口进入筒体。如图5和图6所示,上述第二挡风板6固定有第二转轴10,其能够通过第二转轴10设置于干衣机风道与连通口的连通位置处。当需要隔断干衣机风道和连通口的连通时,第二挡风板6转动至其板面与干衣机风道内的空气流通方向垂直,即可将干衣机风道和连通口的连通隔断。当需要导通干衣机风道和连通口时,第二挡风板6转动至其板面与干衣机风道内的空气流通方向平行,此时即可将干衣机风道和连通口导通,而且此时第二挡风板6处于图6所示的水平状态,其对空气的流动干扰最小,即降低了风阻。

在上述干衣机风道和连通口的连通位置处设置于第一挡块11和第二挡块12,其中第一挡块11能够在第二挡风板6转动至隔断干衣机风道和连通口的连通位置时,与第二挡风板6抵接并将第二挡风板6限位。第二挡块12能够在第二挡风板6转动至导通干衣机风道和连通口时,与第二挡风板6抵接并将第二挡风板6限位。

在上述排气管7内转动设置有阀板8,该阀板8能够转动以封闭或打开排气管7。此外,本实施例的排气管7的一端伸出具有制热功能的热泵干衣机外,且与室内连通。

优选地,上述排气管7可以是扁平管,其不会占用太大空间,进而使得具有制热功能的热泵干衣机整体体积较小。

本实施例的上述第二挡风板6和阀板8可以通过制热模式驱动电机9驱动转动,例如可以是制热模式驱动电机9输出端连接驱动齿轮29,上述第二转轴10的端部固接与驱动齿轮29啮合的第三从动齿轮30,上述阀板8的一端固接有与驱动齿轮29啮合的第四从动齿轮31,通过驱动电机带动驱动齿轮29转动,驱动齿轮29则能够同时驱动第三从动齿轮30以及第四从动齿轮31转动,进而带动第二挡风板6和阀板8同步转动。

优选地,上述制热模式驱动电机9优选可以是力矩电机,进而在其驱动第二挡风板6转动至限位位置(即第一挡块11或第二挡块12处)时,第二挡风板6受到的阻力会传递给力矩电机,此时力矩电机可立即断电停止运行。

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转轴10优选地偏心设置于第二挡风板6上,通过该结构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减小第三从动齿轮30的尺寸,降低成本。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该结构,其在多功能热泵干衣机正常干衣过程中对气流的阻力最小。而且即使是制冷模式驱动电机9彻底失效,也不会影响多功能热泵干衣机最核心的干衣功能的正常使用。

优选地,本实施例还可以于干衣机风道与连通口的连通位置处设置第二壳体32,该第二壳体32的两端分别连通上述干衣机风道和连通口,上述第二挡风板6、制热模式驱动电机9、第二转轴10、第一挡块11和第二挡块12可以均安装于第二壳体32内,上述排气管7的一端与该第二壳体32连通。上述驱动齿轮29、第三从动齿轮30和第四从动齿轮31设置于第二壳体32外侧,以避免其设置于第二壳体32内部时,对空气流动造成干扰。通过该结构的设置,使得上述第二挡风板6、第二转轴10、第一挡块11和第二挡块12、制热模式驱动电机9、驱动齿轮29、第三从动齿轮30和第四从动齿轮31与第二壳体32集成为一个整体部件,使得该整体部件可拆卸,进而在出现问题时,便于维修和更换。

本实施例的具有制热功能的热泵干衣机在使用时,其初始状态为干衣模式时的状态,此时进风口3被第一密封片14封闭,出风口4被第二密封片15封闭,第一挡风板5转动至与第三限位块26和第四限位块27抵接以使得进风口3和出风口4之间的部分干衣机风道导通,第二挡风板6转动至与第二挡块12抵接,以使得干衣机风道和连通口导通,阀板8转动至封闭排气管7,波纹管处于关闭状态(具体可以在波纹管上设置阀门实现其关闭和打开),此时筒体内的空气通过热泵系统内循环,来实现对衣物的烘干。

当需要进行制热时,第一密封片14打开进风口3,第二密封片15打开出风口4,第一挡风板5转动至与第一限位块24和第二限位块25抵接,以将进风口3和出风口4之间的部分干衣机风道隔断,第二挡风板6转动至与第一挡块11抵接,以隔断干衣机风道和连通口的连通,阀板8转动至打开排气管7,波纹管被打开,此时会形成室内制热和室外排冷两个循环,其中室内制热循环具体为:室内空气经进风口3进入干衣机风道,然后被干衣机风道内的冷凝器2加热,之后经排风管7排至室内。室外排冷循环具体为:室外空气经波纹管进入干衣机风道,并被蒸发器1冷却,随后经出风口4以及连接管排出至室外。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实现干衣机风道内热空气高效率的排出至室内,还可以在出风口4处设置排风机(图中未示出),通过排风机来抽吸干衣机风道内的热空气,以达到更好的制热效果。

此时,当进行制热时,本实施例的具有制热功能的热泵干衣机的筒体不需要转动,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本实施例通过上述结构,无需额外增设空调等设备即可实现室内制热,省去了采购空调的成本,且不会因采购设备而占用室内空间。而且本发明只需要热泵干衣机本身自有的热泵系统,即可实现制热功能,无需增设其它功能部件,进一步降低了使用成本。此外,本发明能够适用于各种狭小空间的制热,有效改善狭小空间的舒适度。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具有制热功能的热泵干衣机还具有除湿功能,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具有制热功能的热泵干衣机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区别仅在于出风口4连通于室内,具体可以是通过管路连通于室内,也就是说,出风口4分别与管路和连接管连通,且出风口4应择一的连通于连接管或管路。例如其可以通过电磁三通阀(图中未示出)的方式,将管路和连接管与出风口4连通。

当进行除湿时,通过电磁三通阀切断出风口4与连接管的连通,并使得出风口4与管路连通,随后通过驱动组件驱动第一密封片14打开进风口3,第二密封片15打开出风口4,第一挡风板5转动至与第一限位块24和第二限位块25抵接,以将进风口3和出风口4之间的部分干衣机风道隔断,第二挡风板6则转动至第二挡块12,以将干衣机风道和连通口连通,且阀板8转动至封闭排气管7,随后室内潮湿空气可经进风口3流入干衣机风道并被冷凝器2加热,随后被蒸发器1冷却形成干燥空气,随后经出风口4流入室内,循环一定时间后,即可完成室内的除湿。本实施例通过上述先经过冷凝器2加热空气,后经蒸发器1冷却被加热的空气,能够进一步增加空气前后的相对温差,使得被蒸发器1冷却后的空气内的水分冷凝的更彻底,水分析出更完全,进而实现对室内空气更好的除湿。而且本实施例先经过冷凝器2加热空气,后经蒸发器1冷却被加热的过程,而非先经过蒸发器1再经过冷凝器2,也是由于现有技术的干衣机的结构中,其冷凝器一侧的空间很小,不足以放置上述进风口3、出风口4以及挡风板5等结构。优选地,在进行除湿时,多功能干衣机的筒体不转动,以达到节能的目的。需要指出的是,当进行除湿时,可以仅通过具有制热功能的热泵干衣机的冷凝器2处的风扇进行空气流动的驱动,也可以冷凝器2处的风扇以及出风口4处的排风机同时运行。

当需要制热时,电磁三通阀切断出风口4和管路的连通,并使得出风口4和连接管连通,随后驱动组件驱动第一密封片14打开进风口3,第二密封片15打开出风口4,第一挡风板5转动至与第一限位块24和第二限位块25抵接,以将进风口3和出风口4之间的部分干衣机风道隔断,第二挡风板6转动至与第一挡块11抵接,以隔断干衣机风道和连通口的连通,阀板8转动至打开排气管7,波纹管处于打开状态,此时会形成室内制热和室外排热两个循环,其中室内制热循环具体为:室内空气经进风口3进入干衣机风道,然后被干衣机风道内的冷凝器2加热,之后经排风管7排至室内。室外排冷循环具体为:室外空气经波纹管进入干衣机风道,并被蒸发器1冷却,随后经出风口4以及连接管排出至室外。

需要指出的是,出风口4连接的管路可以设置于具有制热功能的热泵干衣机的底部,或者采用非嵌入式的方式安装于具有制热功能的热泵干衣机上。此外,进风口3连通的管路与出风口4连通的管路的端口应该具有一定距离,以避免在除湿过程中,出风口4排出的空气直接进入进风口3,影响除湿效果,本实施例中,进风口3连通的管路可以设置于具有制热功能的热泵干衣机底部贴近墙壁的一侧,出风口4连通的管路则可以设置于具有制热功能的热泵干衣机底部面向室内的一侧。

本实施例的上述具有制热功能的热泵干衣机,其能够实现干衣、除湿以及制热三个功能,实现了具有制热功能的热泵干衣机的一机多用,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对驱动第一挡风板5、第一密封片14和第二密封片15的驱动结构,以及驱动第二挡风板6和阀板8的驱动结构进行了改进。

具体地,本实施例并非通过驱动件组同时驱动第一挡风板5、第一密封片14和第二密封片15转动,而是通过设置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其中第一驱动件驱动连接于第一挡风板5,以带动第一挡风板5转动,第二驱动件驱动连接于第一密封片14和第二密封片15,以带动第一密封片14和第二密封片15转动。本实施例的上述结构,其将第一挡风板5的转动以及第一密封片14和第二密封片15的转动分隔开,能够在其中一个出现问题时,仅对出现问题的结构进行维修或更换,而不会影响没有出现问题的部件。

上述第一驱动件可以是力矩电机,第二驱动件可以是力矩电机带动齿轮的结构,当然也可以是其它能够实现第一密封片14和第二密封片15转动的结构。或者可以将第二驱动件设置为两个,一个第二驱动件驱动连接于第一密封片14,另一个第二驱动件驱动连接于第二密封片15。

本实施例还设置有第三驱动件和第四驱动件,其中第三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二挡风板6转动,第四驱动件用于驱动阀板8转动,而非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制热模式驱动电机9同时驱动第二挡风板6和阀板8转动。通过该第三驱动件和第四驱动件,其将第二挡风板6的转动以及阀板8的转动分隔开,能够在其中一个出现问题时,仅对出现问题的结构进行维修或更换,而不会影响没有出现问题的部件。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