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针无线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09126发布日期:2020-12-08 13:43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起针无线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纫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起针无线头装置。



背景技术:

缝纫机是用一根或多根缝纫线,在缝料上形成一种或多种线迹,使一层或多层缝料交织或缝合起来的机器。缝纫机能缝制棉、麻、丝、毛、人造纤维等织物和皮革、塑料、纸张等制品,缝出的线迹整齐美观、平整牢固,缝纫速度快、使用简便。

目前的常规的缝纫机采用面线、底线进行缝制,此种方式缝制过程时,都是先由缝纫针带着面线从布料上侧面穿透到下侧面,与底线缠绕后由缝纫针带着面线从布料下侧面回到上侧面,之后重复上述步骤进行缝制,缝合完后需要人工或机械剪断面线,但是人工或机械剪完后,线的长度过长还需要人工进行二次剪线,工序复杂,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缝纫后无需人工二次剪切线头的起针无线头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起针无线头装置,包括有:缝纫机,所述缝纫机上设有加工台、缝纫机头,所述缝纫机头上设有用于缝纫的缝纫针,所述缝纫针一侧是布料进入侧,另一侧是布料移出侧,所述缝纫机头上设有面线切割装置,所述面线切割装置包括有切割架、切割刀、夹紧机构和下压机构,所述切割架与缝纫机头可拆卸连接,所述切割刀用于切断面线,所述夹紧机构用于夹紧面线,所述下压机构用于压住加工台上的布料,所述切割刀、夹紧机构和下压机构均设置在切割架上,所述切割刀设置在布料移出侧,切割刀的刀口朝布料进入侧,所述切割刀设置在夹紧机构的下侧,所述下压机构设置在切割刀的下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紧机构包括有抵触块、夹紧块,所述夹紧块受缝纫机上的驱动装置驱动,靠近或远离抵触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抵触块上设有滑槽,所述夹紧块滑移连接在滑槽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紧块呈长条形,所述夹紧块的前后分为夹紧部和驱动部,夹紧部分为夹紧头和穿透槽,所述穿透槽供缝纫针缝纫布料,所述穿透槽靠近夹紧头的一侧为锐角,所述夹紧头上设有引导面线进入穿透槽的引导边,所述引导边从前向后的倾斜方向为由穿透槽的槽底一侧向穿透槽的开口一侧倾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抵触块朝夹紧头的一侧设有摩擦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抵触块与夹紧块夹线的位置为夹线处,所述夹线处位于布料移出侧,切割刀的刀口与缝纫针之间的距离小于夹线处于缝纫针之间的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压机构为两根压布条,两根所述压布条均设置在切割架下侧,两根所述压布条均沿布料移动方向延伸,所述切割刀设置在两条压布条之间,所述压布条下侧面低于切割刀的刀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布条朝向布料进入侧的一端设有弧形的引导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有线头收集机构,所述线头收集机构设置在切割架上,所述线头收集机构用于收集切断的线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抵触块上开设有沿长度方向贯穿抵触块的通孔,所述通孔朝夹紧头的一侧为吸入口,另一侧为排出口,所述排出口与线头收集机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布料加工过程中切断面线的线头,同时,将面线的线头固定,之后下针时,面线的线头留在布料的上侧面,使面线的线头始终处于布料的上侧面,避免缝纫过程中面线的线头随机停留在布料的上侧导致面线头过长或停留在布料的下侧面导致下侧面出现鸟巢的情况,继续缝合使后一次落针的位置随着布料移动而移动,直至落针位置上的线头与切割刀的刀头相抵触,此时夹紧机构还是夹紧前一次起针时夹紧面线的位置,继续缝制布料,布料继续移动,使线头在与刀口抵触位置受到的压力不断增大,直致线头被切割刀切断,此时起针处与下一次落针处的线头均被切断,下压机构和夹紧机构夹紧面线后再进行切割,切断后布料上留下的线头短,仅2-3mm,无需人工进行二次剪切,操作方便,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

图2为面线切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面线切割装置的整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面线切割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面线切割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压布条、切割刀压住布料切割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切断起针位置线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切割落针位置线头的结构示意图。

标记说明:1、缝纫机;11、加工台;12、缝纫机头;121、缝纫针;2、面线切割装置;21、切割架;22、切割刀;23、夹紧机构;231、抵触块;2311、滑槽;232、夹紧块;233、摩擦边;31、夹紧部;32、驱动部;311、夹紧头;3111、引导边;312、穿透槽;33、夹线处;24、下压机构;241、压布条;2410、引导部;4、线头收集机构;40、通孔;401、吸入口;402、排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述。

参照图1一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起针无线头装置,包括有:缝纫机1,所述缝纫机1上设有加工台11、缝纫机头12,所述缝纫机头12上设有用于缝纫的缝纫针121,所述缝纫针121一侧是布料进入侧,另一侧是布料移出侧,所述缝纫机头12上设有面线切割装置2,所述面线切割装置2包括有切割架21、切割刀22、夹紧机构23和下压机构24,所述切割架21与缝纫机头12可拆卸连接,所述切割刀22用于切断面线,所述夹紧机构23用于夹紧面线,所述下压机构24用于压住加工台11上的布料,所述切割刀22、夹紧机构23和下压机构24均设置在切割架21上,所述切割刀22设置在布料移出侧,切割刀22的刀口朝布料进入侧,所述切割刀22设置在夹紧机构23的下侧,所述下压机构24设置在切割刀22的下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布料放在缝纫机1的加工台11上的布料进入侧,之后缝纫机头12上的缝纫针121对布料进行缝制,并将布料输出到布料移出侧,下压机构24始终压住加工台11上已经缝纫后的布料,当缝纫针121停止缝纫时,夹紧机构23夹住布料上侧的面线,此时布料上侧面上的面线被布料限制在起针处,面线位于切割刀22上方一处被夹紧机构23固定,缝纫机1继续工作时,布料继续向布料移出侧移动,随着布料移动,面线起针处移动,移动过程中面线位于切割刀22上方一处被夹紧机构23固定位置保持不变,使移动过程中面线与切割刀22的刀口相抵触,布料继续移动,使面线在与刀口抵触位置受到的压力不断增大,直致面线被切割刀22切断。同时,面线的线头被夹紧机构23固定,之后下针时,面线的线头留在布料的上侧面,避免目前的缝纫机1缝纫过程中面线的线头随机停留在布料的上侧导致面线头过长或停留在布料的下侧面导致下侧面出现鸟巢的情况,继续缝合使后一次落针的位置随着布料移动而移动,直至落针位置上的线头与切割刀22的刀头相抵触,此时夹紧机构23还是夹紧前一次起针时夹紧面线的位置,继续缝制布料,布料继续移动,使线头在与刀口抵触位置受到的压力不断增大,直致线头被切割刀22切断,此时起针处与下一次落针处的线头均被切断,下压机构24和夹紧机构23夹紧面线后再进行切割,切断后布料上留下的线头短,仅2-3mm,无需人工进行二次剪切,操作方便,效率高。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夹紧机构23包括有抵触块231、夹紧块232,所述抵触块231可拆卸的设置在切割架21上,所述夹紧块232在切割架21上可活动,所述夹紧块232受缝纫机1上的驱动装置驱动,靠近或远离抵触块231。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抵触块231位置保持固定,驱动装置带动夹紧块232靠近或远离来固定面线,结构简单,固定效果好,抵触块231、夹紧块232均为独立的零件,可以单独更换,减少更换成本。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抵触块231上设有滑槽2311,所述夹紧块232滑移连接在滑槽2311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夹紧块232滑移连接在滑槽2311上,与抵触块231连接紧密,进一步提高夹紧块232与抵触块231夹紧面线的稳定性,避免夹紧后的面线滑移,进而提高切割刀22切割面线的稳定性。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夹紧块232呈长条形,所述夹紧块232的前后分为夹紧部31和驱动部32,夹紧部31分为夹紧头311和穿透槽312,所述穿透槽312供缝纫针121缝纫布料,所述穿透槽312靠近夹紧头311的一侧为锐角,所述夹紧头311上设有引导面线进入穿透槽312的引导边3111,所述引导边3111从前向后的倾斜方向为由穿透槽312的槽底一侧向穿透槽312的开口一侧倾斜。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驱动装置与驱动部32连接,带动夹紧块232移动,在起始状态时,夹紧块232从滑槽2311内伸出,缝纫针121位于穿透槽312内,在布料上进行缝制,缝纫针121起针后,驱动装置带动驱动部32向后移动,此时夹紧头311、穿透槽312向后移动,移动过程中面线顺着穿透槽312的槽壁进入穿透槽312的槽底,之后继续移动,将面线钩到与抵触块231相抵触,面线被固定在抵触块231与夹紧头311之间。之后进行切线时,缝纫针121起针时驱动装置带动驱动部32移动,进而使夹紧头311向前移动,此时面线顺着引导边3111移动,随着夹紧头311前移进入穿透槽312内,之后驱动装置带动夹紧头311向后移动,将面线固定。穿透槽312靠近夹紧头311的一侧为锐角,避免面线进入凹槽内后脱离穿透槽312的情况,提高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抵触块231朝夹紧头311的一侧设有摩擦边233。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装置驱动夹紧块232移动时,夹紧头311将面线拉向抵触块231,将面线固定在夹紧头311与抵触块231之间时,面线与抵触块231一侧的接触面是锯齿状或者磨砂的摩擦系数高的面,避免夹紧头311与抵触块231夹紧面线后面线滑移,使切割刀22能更加稳定的切断面线。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抵触块231与夹紧块232夹线的位置为夹线处33,所述夹线处33位于布料移出侧,切割刀22的刀口与缝纫针121之间的距离小于夹线处33于缝纫针121之间的距离。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面线与切割刀22的刀口抵触位置突出,如“<”或“>”,更易切断面线,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下压机构24为两根压布条241,两根所述压布条241均设置在切割架21下侧,两根所述压布条241均沿布料移动方向延伸,所述切割刀22设置在两条压布条241之间,所述压布条241下侧面低于切割刀22的刀口。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压布条241在布料缝合线的两侧压住布料,此时中间的缝合线部分鼓起,使切割刀22的刀口更加靠近起针处或落针处,进一步缩短线头的长度,进而使成品布料更加美观、精致。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压布条241朝向布料进入侧的一端设有弧形的引导部2410。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布料移动过程中,弧形引导部2410将从布料进入侧移动过来的布料引导到压布条241下侧,使布料能更加稳定的被下压,提高生产过程中的稳定性。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有线头收集机构4,所述线头收集机构4设置在切割架21上,所述线头收集机构4用于收集切断的线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布料上的面线两端被切断后,变成独立的线头,线头收集机构4将线头回收,无需进行二次清理,提高效率。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抵触块231上开设有沿长度方向贯穿抵触块231的通孔40,所述通孔40朝夹紧头311的一侧为吸入口401,另一侧为排出口402,所述排出口402与线头收集机构4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面线被切断后,夹紧头311保持位置固定,使线头一直被固定在夹紧头311与抵触块231之间,当面线另一处需要进行切断时,驱动装置带动夹紧块232向前移动,此时线头脱离固定状态,线头收集装置形成负压,吸入口401位置产生吸力,将抵触块231上的线头吸入通孔40,经过通孔40后从排出口402进入线头收集机构4被收集,在抵触块231上设置通孔40进行收集线头,减小设备体积,减少零件数量,降低成本,并且与线头距离近,能稳定的回收线头,同时程序简单,当面线另一处需要进行切断时,夹紧头311前移将另一出的面线固定,只需在夹紧头311前移时开启线头回收装置即可稳定的回收线头,并且无需长期开启线头回收装置,更加省电,节能环保。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