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袜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32875发布日期:2021-03-02 17:05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翻袜机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袜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具体为一种翻袜机。


背景技术:

[0002]
在袜子的制造过程中,通过织袜机编织完成的袜子为反面的状态,即,袜子的缝线朝外,需要将袜子翻转,使缝线面朝里,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相关技术中,采用翻袜机进行翻袜作业,翻袜机包括吸袜管,吸袜管为竖直向下或水平管状,由于相关技术中的吸袜管的形状和位置固定,操作人员作业时,需要长时间反复同样的作业动作。因此,相关技术的不足在于,由于吸袜管位置固定,操作者长期反复进行同样的动作后,容易导致局部肌肉酸痛,影响工作效率。
[0003]
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翻袜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辅助管总成的翻袜机,辅助管总成中的第二管可用作吸袜管,且第二管的位置可调节,利于操作人员灵活更换作业位置,缓解单一动作引起的肌肉酸痛现象,利于提高作业效率。
[0005]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翻袜机,包括:吸袜管和翻袜主机,所述吸袜管与所述翻袜主机相连,其中,所述翻袜机还包括辅助管总成,所述辅助管总成包括:顺次相连的第一管、连接软管和第二管,所述第一管套设于所述吸袜管的远离所述翻袜主机的一端,所述第一管和所述吸袜管之间设有密封环,所述第一管的靠近所述吸袜管的一端设有环状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卡箍,所述辅助管总成还包括伸缩组件和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包括:扇形板、连接板、连接架、螺纹连接件,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管的外壁,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扇形板的一端固定;所述扇形板上设有多组第一安装孔,所述连接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管,所述连接架的另一端设有一组第二安装孔,所述螺纹连接件贯穿一组所述第二安装孔和一组所述第一安装孔以连接所述连接架和所述扇形板;所述伸缩组件包括:外套管、内套管和插接件,沿所述外套管的长度方向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插孔,沿所述内套管的长度方向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插孔,所述内套管的一端伸入所述外套管内,所述外套管和所述内套管通过所述插接件插接相连,所述外套管的远离所述内套管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管的外壁,所述内套管的远离所述外套管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管的外壁。
[0006]
优选的,所述凹槽为两个,所述卡箍为两个,两个所述卡箍一一对应两个所述凹槽设置。
[0007]
优选的,所述密封环为两个,两个所述密封环分别正对两个所述卡箍设置。
[0008]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为沿所述第一管的轴线呈环状分布的多块。
[0009]
优选的,多组所述第一安装孔沿所述第一管的轴线呈环状分布。
[0010]
优选的,每组所述第一安装孔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圆柱孔,每组所述第二安装孔
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圆柱孔。
[0011]
优选的,所述插接件为弹簧插销。
[0012]
优选的,第一管和第二管均由金属材料制成。
[0013]
优选的,第二管下方固定设有两个支撑叉。
[0014]
优选的,所述连接软管为金属软管或所述连接软管为波纹塑料管。
[0015]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翻袜机,通过增设了辅助管总成,辅助管总成中的第二管可用作吸袜管,且第二管的位置可调节,利于操作人员灵活更换作业位置,缓解单一动作引起的肌肉酸痛现象,利于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001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翻袜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图1中a向的向视图的放大图。
[0019]
图中:
[0020]
100.辅助管总成,200.吸袜管,300.翻袜主机,1.第一管,2.连接软管,3.第二管,4.密封环,5.卡箍,6.伸缩组件,7.旋转组件,8支撑叉,61.外套管,62.内套管,63.插销,71.扇形板,72.连接板,73.连接架,611.第一插孔,621.第二插孔,711.第一安装孔,731.第二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2]
请参附图1-2,一种翻袜机,包括:吸袜管200和翻袜主机300,吸袜管200与翻袜主机300相连,其中,本实用新型一种翻袜机还包括辅助管总成100,辅助管总成100包括:顺次相连的第一管1、连接软管2和第二管3,第一管1套设于吸袜管200的远离翻袜主机300的一端,第一管1和吸袜管200之间设有密封环4,第一管1的靠近吸袜管200的一端设有环状的凹槽,凹槽内设有卡箍5,辅助管总成100还包括伸缩组件6和旋转组件7,旋转组件7包括:扇形板71、连接板72、连接架73、螺纹连接件,连接板72的一端固定于第一管1的外壁,连接板72的另一端与扇形板71的一端固定;扇形板71上设有多组第一安装孔711,连接架73的一端固定于第二管3,连接架73的另一端设有一组第二安装孔731,螺纹连接件贯穿一组第二安装孔731和一组第一安装孔711以连接连接架73和扇形板71;伸缩组件6包括:外套管61、内套管62和插接件,沿外套管61的长度方向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插孔611,沿内套管62的长度方向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插孔621,内套管62的一端伸入外套管61内,外套管61和内套管62通过插接件插接相连,外套管61的远离内套管62的一端铰接于第一管1的外壁,内套
管62的远离外套管61的一端铰接于第二管3的外壁。多组第一安装孔711沿第一管1的轴线呈环状分布。第二管3下方固定设有两个支撑叉8。支撑叉8用于支撑第二管3。连接软管2为金属软管或连接软管2为波纹塑料管。
[0023]
本实用新型一种翻袜机在使用初期时,可先不安装辅助管总成100,利用翻袜主机300和吸袜管200进行工作,具体为,将需要翻转的袜子套设于吸袜管200的远离翻袜主机300的一端,操作人员固定袜口边缘,避免袜子被全部吸入吸袜管200内,在翻袜主机300提供的吸力的作用下,吸袜管200内的吸风将袜子的内部吸入吸袜管200内,实现翻袜的动作,操作人员将完成翻袜的袜子取下,将新的需要翻转的袜子套设于吸袜管200的远离翻袜主机300的一端,重复上述动作。当同一操作人员在该工作连续作业时间较长时,由于操作者长期反复进行同样的动作,容易导致局部肌肉酸痛,影响工作效率。此时,将辅助管总成100与吸袜管200相连,利用卡箍5实现卡紧固定,辅助管总成100中的第二管3可用作新的吸袜管,翻袜作业的方式与前述的相同,这里不再赘述,且第二管3的位置可调节,利于操作人员灵活更换作业位置,缓解单一动作引起的肌肉酸痛现象,利于提高作业效率。
[0024]
请参附图1,伸缩组件6用于调节第一管1和第二管3在立面(立面为平行于图1的纸面的平面)中的夹角。具体为:由于连接软管2为软管结构,第一管1和第二管3可相对旋转,选择不同的第一插孔611和不同的第二插孔621对齐,再插入插销63,可灵活调节第一管1与第二管3的相对位置,可调节第一管1和第二管3在立面中的旋转角度。
[0025]
请参附图1和附图2,旋转组件7用于调节第一管1和第二管3在水平面(水平面面为过水平线且垂直于图1的纸面的平面)中的夹角。具体为:由于连接软管2为软管结构,第一管1和第二管3可相对扭转,第二安装孔731和不同的第一安装孔711对齐后,再插入螺纹连接件锁紧,可灵活调节第一管1与第二管3的相对扭转位置,可调节第一管1和第二管3在立面中的夹角。
[0026]
通过伸缩组件6和旋转组件7的共同作用,可实现第二管3的位置的灵活调节,利于操作人员灵活更换作业位置,操作人员的作业路劲灵活多变,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0027]
具体地,凹槽为两个,卡箍5为两个,两个卡箍5一一对应两个凹槽设置。该设计利于保证第一管1稳固固定于吸袜管200的下方。
[0028]
更具体地,密封环4为两个,两个密封环4分别正对两个卡箍5设置。两个密封环4利用保证第一管1和吸袜管200之间有效密封,两个卡箍5正对两个两个密封环4,用于压紧密封环4,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
[0029]
更具体地,连接板72为沿第一管1的轴线呈环状分布的多块。该设计利于辅助管总成100的整体轻量化。
[0030]
更具体地,每组第一安装孔711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圆柱孔,每组第二安装孔731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圆柱孔。通过2个圆柱孔可有效防止连接固定后发生相对扭转,提高稳定性。
[0031]
更具体地,插接件为弹簧插销63。插接件由弹性材料制成,利于快速插入和取出,提高调整时的便利性。
[0032]
更具体地,第一管1和第二管3均由金属材料制成。第一管1和第二管3的材料选择需保证其具有一定的强度,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管1和第二管3还可由硬度较硬的塑料材料制成。
[0033]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翻袜机,通过增设了辅助管总成,辅助管总成中的第二管可用作吸袜管,且第二管的位置可调节,利于操作人员灵活更换作业位置,缓解单一动作引起的肌肉酸痛现象,利于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
[003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