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发热混纺双层衬衫面料

文档序号:25469818发布日期:2021-06-15 20:19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发热混纺双层衬衫面料

本实用新型涉及功能性面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发热混纺双层衬衫面料。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物质的不断丰富,功能性纺织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在纺织品的设计上也以穿着舒适、触感温馨、绿色健康为主要风格,利用多组分纤维进行混纺或者交织所制成的面料能充分发挥各种纤维的优良性能,成为当前面料设计的一个主要方向。如今,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也更倾向于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现时在保暖服饰市场中,市面上出现的保暖服饰分成两大类:一种是传统保暖服装,通过增加静止空气含量来阻隔热量的传递,增加保暖性能,另外一种则是积极发热式保暖服,即通过充电或太阳能、化学反应等方式主动产热,为人体提供额外热量。前者只是单纯靠人体自身的肌肉血管收缩来调节身体温度,非常厚重,保暖效果也有限,严重影响户外工作和运动,积极发热式发热服饰显然是更好的选择。所以发热材料与面料服饰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目前发热材料包括以下几种:吸湿发热材料、光能发热材料、化学发热材料、充电发热材料、相变发热材料。充电发热材料服饰加了发热膜或者碳纤维后服用性及可洗性目前无法解决;化学能发热材料服饰反应不可逆,不能重复使用;太阳能发热材料服饰能量转化效率低,生产成本高,所以,它们彼此都有一定的缺陷,总体来说性能应用远不如吸湿发热纤维。

现市场上发展比较成熟的吸湿发热纤维主要有以下几种:(1)softwarm纤维:softwarm纤维是由东丽公司开发出的,是一种能发热保暖且具有柔软触感的纤维,其通过超细旦抗起球腈纶与人造粘胶复合而成,属于物理合成发热材料;(2)thermogear纤维:thermogear纤维是由日本开发出来的一种吸湿发热纤维,其通过超细旦抗起球腈纶与铜氨丝复合而成的,属于物理合成发热材料;(3)n38纤维:n38纤维是由东洋纺研发,具有很好的吸湿性,其是以聚丙烯酸作为原料,通过改性技术,将大分子超亲水化并高度交联化制得,属于化学合成发热材料,具有抗菌消臭和防霉性能;(4)eks纤维:eks纤维也是由东洋纺开发的,是通过交联反应将亲水基团引入到聚丙烯酸分子上,属于化学合成发热材料。吸湿发热纤维性能优异,近年来在内衣、运动服饰上有所运用,但是把吸湿发热纤维和其他纤维混纺或者交织开发面料较少。因为内衣、运动服饰主要运用针织面料编制而成,针织面料结构相对机织面料结构的透气性、保暖性、吸湿性较好。而衬衫面料属于机织面料,常规结构来说其紧度、密度较大,就算能迅速吸湿也不能及时将热湿传递到织物外的空气中,出汗后织物与皮肤之间发生粘贴、发冷的状况,严重影响热湿舒适性。所以把吸湿发热纤维和其他纤维混纺或者交织开发面料较少,特别是在衬衫面料是比较少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发热混纺双层衬衫面料。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发热混纺双层衬衫面料,由经纱和纬纱交叉编织构成,该混纺双层衬衫面料的组织结构为下接上的接结双层组织,其中表组织为经面组织,接结组织为纬面组织,里组织的反面组织为纬面组织,所述经纱为高支棉纱,所述纬纱为羊毛纤维/吸湿发热纤维混纺纱。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湿发热纤维为舒热丝纤维。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羊毛纤维的长度为30~40mm,平均直径为15~18μm。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高支棉纱为4.2tex×2精梳棉纱股线。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经纱的密度为440根/10cm,所述纬纱的密度为280根/10cm。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表组织的纬纱采用密度为20tex的混纺纱,所述里组织的纬纱采用密度为25.6tex的混纺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混纺面料结构及其原料选用的特殊改良,使得该混纺面料正面呈现经纱光泽柔和、触感顺滑的特性同时面料反面呈现纬纱贴肤舒适、吸湿发热、排汗干爽的特性,特别适用于高档衬衫的面料,从而有效提高了衬衫的透气性、悬垂性和机洗耐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层结构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层结构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接上的接结双层组织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双层结构中的具体组织结构示意图(其中,4a为表组织结构示意图、4b为接结组织结构示意图、4c为里组织及其反面组织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机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舒热丝纤维的扫描电镜图(其中,6a为横向截面扫描电镜图、6b为纵向截面扫描电镜图);

附图标记说明:110-表经、111-表经经组织点、120-表纬、200-接结组织点、310-里经、311-里经经组织点、320-里纬、400-引入里纬时表经提起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以便于所属技术领域的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有必要在此特别指出的是,实施例只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熟练人员,根据上述实用新型内容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非本质性的改进和调整,应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同时下述所提及的原料未详细说明的,均为市售产品;未详细提及的工艺步骤或制备方法为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工艺步骤或制备方法。

一种自发热混纺双层衬衫面料,由经纱和纬纱交叉编织构成,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经纱具有表经110和里经310,所述纬纱具有表纬120和里纬320。所述表经110和里经310均为高支棉纱,所述表纬120和里纬320均为羊毛纤维/吸湿发热纤维混纺纱。如图3和图4所示,该混纺双层衬衫面料的组织结构为下接上的接结双层组织,是通过表经组织点111、里经经组织点311、接结组织点200和引入里纬时表经提起点400的定位设计用经纱和纬纱编织构成的,并将该面料分为了外层、中间层和里层,其由表经110和表纬120构成表组织,里经310和表纬120构成接结组织,里经310和里纬320构成里组织。

具体地,根据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表层的表组织是3上2下双面斜纹,有一定长度的浮长线的经面组织,主要体现经纱高支棉纱的特征,作为衬衫面料的表面,柔软滑糯、细腻光洁。中层是1上4下的纬面组织,将里层的水分快速输出,同时储存由吸湿所释放的热能,可以很好的吸湿发热蓄热,里层的里组织是3上2下的斜纹,其反面组织是2上3下的纬面斜纹,直接接触皮肤时,一方面柔软舒适,另外一方面及时吸收皮肤表面的湿气,有利于保持皮肤干燥。本实用新型的混纺面料与人体肌肤表面保持干燥不贴身,保证高湿状态下服用的舒适性。而且由于里层纱线集束造成表面的凹凸不平整,里层面料与皮肤之间的接触形式是点接触,不与皮肤紧密接触,在二者之间留有适当的微气候区,使服装不紧贴人体肌肤表面,以便提高该混纺面料的透气性,降低该混纺面料与皮肤的表面摩擦力,改善舒适性。

而传统的衬衫面料的组织结构对其面料的透气性提高有限,特别是对于高密棉织物。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高支棉作为经纱,羊毛纤维与吸湿发热纤维的混纺纱作为纬纱,设计特殊的表组织、里组织、接结组织构成下接上的接结双层组织结构,进一步提高了该衬衫面料的保暖性、透气性。实际上,由于吸湿发热纤维的贴肤触感欠佳,现有的面料中大多将其作为中间层面料或外表层面料的纱线原料。本实用新型通过选用羊毛纤维/吸湿发热纤维混纺纱,同时克服了单用吸湿发热纤维贴肤触感欠佳或单用羊毛纤维透气性差的缺陷,赋予了该混纺面料反面兼具保暖、吸湿排汗、透气性好的功能,且形成的混纺面料悬垂性好、机洗耐用,从而使得该混纺面料特别适用于高档衬衫面料。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吸湿发热纤维为舒热丝纤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中舒热丝纤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舒热丝纤维的纵向结构粗糙,有非常明显的纵向沟槽,其有利于水分子的附着,而沟槽能够增加纤维的芯吸效应,从而有助于纤维的吸湿性能。舒热丝纤维是通过吸湿人体产生的汗水来释放热量,达到保暖效果。舒热丝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发热性能,在高湿环境中,最高升温值比常规腈纶高出7℃左右,发热效果十分明显。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羊毛纤维的长度为30~40mm,平均直径为15~18μm。具体地,本发明对羊毛纤维的具体限定有利于适应棉纺设备的要求,同时有利于提高羊毛纤维/吸湿发热纤维混纺纱的综合性能。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高支棉纱为4.2tex×2精梳棉纱股线。具体地,精梳棉纱股线作为经纱,其吸湿良好,手感细腻,滑爽高档。另外,经纱支数较高,纱线较细,织造难度大,故必须选用优质棉纱来保证织造效率和织物质量。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精梳棉纱股线的原棉配棉采用40%新疆长绒棉,使其质量达到n2013乌斯特公报25%左右水平,其原纱质量需要严格控制,特别是条干cv值、单纱断裂强度、单强cv值、粗节、细节、棉结等指标至关重要。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精梳棉纱股线的原纱质量指标如下:条干cv值17.0%、单纱断裂强度23.8cn/tex、单纱强力cv值4.52%、粗节(+50%)50个/km、细节(-50%)3个/km、棉结(+200%)30个/km。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经纱的密度为440根/10cm,所述纬纱的密度为280根/10cm。具体地,经纱的密度较大,使得衬衫面料光泽较好,比较硬挺,纬纱的密度较小,有较多孔隙结构,便于保温。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表组织的纬纱采用密度为20tex的混纺纱,所述里组织的纬纱采用密度为25.6tex的混纺纱,其能有效地使该混纺面料的各层结构之间产生附加压力差,形成较强的水分传输,从而使该混纺面料的双层结构内部形成稳定的水分传导通道,从而实现了与人体皮肤接触面之间能够保持干爽同时也能调节人体与该混纺面料之间微环境的温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常规的络筒、整经、浆纱、织造和潮联胶液氨进行后整理工艺进行加工编织而成。根据现行国家检测方法对本实用新型的自发热混纺双层衬衫面料进行了相关性能检测,其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产品性能检测结果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凡与本实用新型类似的工艺及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