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膜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76886发布日期:2021-06-08 17:13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面膜纸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面膜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面膜纸。


背景技术:

2.面膜是美容保养品的一种载体,敷在脸上用于美容功能例如补水保湿、美白、抗衰老、平衡油脂等。现有技术中的面膜均为用美容液浸湿后贴敷于面部,其面膜纸多采用无纺布材料制成,而面膜纸不与皮肤贴合的一面的美容液容易蒸发,造成浪费,也影响面膜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面膜纸。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面膜纸,包括面膜纸本体,所述面膜纸本体由内层、亲水性中间层和疏水性外层组成,且所述内层、所述亲水性中间层和所述疏水性外层由内到外依次设置,且所述内层、所述亲水性中间层和所述疏水性外层通过复合水刺工艺进行复合。
5.进一步地,所述内层为棉纤维层。
6.进一步地,所述内层的克重为15~40g/m2。
7.进一步地,所述亲水性中间层为粘胶纤维层、麻纤维层、莱赛尔纤维层、竹纤维层或蚕丝纤维层中的一种。
8.进一步地,所述亲水性中间层的克重为10~40g/m2。
9.进一步地,所述疏水性外层为涤纶层、丙纶层、锦纶层、氨纶层、腈纶层或维纶层中的一种。
10.进一步地,所述疏水性外层的克重为10~40g/m2。
11.进一步地,所述复合水刺采用六道水刺处理,其中,第一道水刺处理的压力值为10~40bar,第二、三、四道水刺处理的压力值为10~100bar,第五、六道水刺处理的压力值为10~130bar。
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面膜纸,其内层具有柔软舒适、透气性好和环保等优点,亲水性中间层可提高面膜纸整体的吸水性,美容液会往吸水性更佳的一侧移动,轻轻按压面膜,美容液会往接触皮肤的一侧渗透,润湿皮肤,疏水性外层能防止水分从远离皮肤的一面蒸发,提高面膜的保水性,也能从而能减少美容液的用量,且化学纤维材料的疏水性外层还能增强面膜纸的强力。此外,还具有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面膜纸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15.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面膜纸,包括面膜纸本体10,所述面膜纸本体10由内层11、亲水性中间层12和疏水性外层13组成,且所述内层11、所述亲水性中间层12和所述疏水性外层13由内到外依次设置,且所述内层11、所述亲水性中间层12和所述疏水性外层13通过复合水刺工艺进行复合,其中,所述内层11为棉纤维层,所述亲水性中间层12为粘胶纤维层、麻纤维层、莱赛尔纤维层、竹纤维层或蚕丝纤维层中的一种,所述疏水性外层13为涤纶层、丙纶层、锦纶层、氨纶层、腈纶层或维纶层中的一种,所述内层11的克重为15

40g/m2,所述亲水性中间层12的克重为10

40g/m2,所述疏水性外层13的克重为10

40g/m2。
16.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面膜纸本体10为由内层11、亲水性中间层12和疏水性外层13三层纤维材料组成的复合纤维材料制成,其中内层11为全棉材料,具有柔软舒适、透气性好和环保等优点,亲水性中间层12可提高面膜纸整体的吸水性,疏水性外层13能防止水分从远离皮肤的一面蒸发,提高面膜的保水性,也能从而能减少美容液的用量。其中,将内层11的纤维原料经开松、混合、清棉、梳理、铺网工序第一层纤维网,亲水性中间层12的纤维原料经开松、混合、梳理、铺网工序成第二层纤维网,疏水性外层13的纤维原料经开松、混合、梳理、铺网工序成第三层纤维网,将第一层纤维网、第二层纤维网和第三层纤维网依次重叠后喂入水刺区域,依次经预湿、复合水刺工艺处理,得到复合纤维材料。复合水刺工艺处理时,重叠后的第一层纤维网、第二层纤维网和第三层纤维网需经过6道水刺头进行水刺处理,水刺头压力依次升高且第一道水刺处理的压力值为10~40bar,第二、三、四道水刺处理的压力值为10~100bar,第五、六道水刺处理的压力值为10~130bar。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复合水刺工艺复合第一层纤维网、第二层纤维网和第三层纤维网为现有技术,在此对其工艺步骤不再进行赘述。
17.<实施例1>
18.将棉纤维经开松、混合、清棉、梳理、铺网工序得到第一层纤维网(即内层11),将粘胶纤维经开松、混合、梳理、铺网工序成第二层纤维网(即亲水性中间层12),将聚酯纤维经开松、混合、梳理、铺网工序成第三层纤维网(即疏水性外层13),将第一层纤维网、第二层纤维网和第三层纤维网依次重叠后喂入水刺区域,依次经六道水刺头水刺处理,收卷即可得到所述复合纤维材料,其中,内层11的克重为15g/m2,亲水性中间层12的克重为20g/m2,疏水性外层13的克重为15g/m2,六道水刺头的压力依次为30bar、50bar、52bar、56bar、58bar和60bar,复合纤维材料的克重为50g/m2。
19.<实施例2>
20.将棉纤维经开松、混合、清棉、梳理、铺网工序得到第一层纤维网(即内层11),将麻纤维经开松、混合、梳理、铺网工序成第二层纤维网(即亲水性中间层12),将聚丙烯纤维经开松、混合、梳理、铺网工序成第三层纤维网(即疏水性外层13),将第一层纤维网、第二层纤维网和第三层纤维网依次重叠后喂入水刺区域,依次经六道水刺头水刺处理,收卷即可得到所述复合纤维材料,其中,内层11的克重为20g/m2,亲水性中间层12的克重为25g/m2,疏水性外层13的克重为15g/m2,六道水刺头的压力依次为40bar、50bar、56bar、60bar、65bar和
66bar,复合纤维材料的克重为60g/m2。
21.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22.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