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纺织纤维原料染色加工用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在纺织加工中,需要对纤维原料件加工处理,其中就包括对纤维原料进行染色加工,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往往会不满足于现有装置的配制,在现有装置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在纺织纤维原料染色加工过程中,需要先对颜料进行处理,这就需要用于搅拌的辅助装置,现有的纺织纤维原料染色加工用辅助装置,其搅拌方式采用电机带动搅拌杆旋转的方式进行搅拌处理,然而搅拌杆的位置是固定的,这种搅拌方式的搅拌效果较差,只能对限定层次的物料件搅拌,进而影响到颜料的后期使用,甚至影响到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搅拌效果差、影响产品的质量等缺陷,提供一种纺织纤维原料染色加工用辅助装置。所述一种纺织纤维原料染色加工用辅助装置具有搅拌效果好、避免影响产品的质量等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纺织纤维原料染色加工用辅助装置,包括搅拌桶,所述搅拌桶的顶部靠近左侧处插接有进料漏斗,所述搅拌桶的左侧靠近底部处插接有出料管,所述搅拌桶的顶部靠近后侧处固定连接有l形板,所述搅拌桶的内腔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侧边缘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搅拌杆,所述搅拌桶的顶部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内腔贯穿设有圆管,所述圆管固定连接在第一轴承的内腔,所述圆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槽轮,所述第一槽轮上开设有穿孔,所述转动杆的顶端贯穿圆管和穿孔,并设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转动杆的顶端插接在第二轴承内腔,所述活动板的两侧均设有限位机构,所述转动杆上开设有第一开槽,所述第一开槽的内腔设有横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均延伸至第一开槽的外侧,并固定连接在圆管的内壁上,所述活动板的后侧设有圆盘,所述圆盘的前侧靠近左侧处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活动板上开设有第二开槽,所述固定杆的前端贯穿第二开槽,所述圆盘的后侧设有两个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l形板的内腔顶部,所述圆盘的后侧固定连接有转杆,两个所述固定板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承,所述转杆的后端贯穿两个第三轴承,并固定连接有第一伞齿轮,所述第一伞齿轮的后侧设有与之相互啮合的第二伞齿轮,所述第二伞齿轮的顶部设有电机,所述电机固定连接在l形板的内腔顶部,所述第二伞齿轮的下方设有第二槽轮,所述第二伞齿轮的内腔贯穿设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顶端与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搅拌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四轴承,所述传动杆的底端贯穿第二槽轮,并插接在第四轴承内腔,所述第一槽轮与第二槽轮之间设有皮带,所述第一槽轮与第二槽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圆环,所述圆环固定连接在活动板的侧壁上,所述圆环的顶部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底端贯穿圆环,并固定连接在搅拌桶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出料管上设有阀门,且所述阀门与出料管相互匹配。
优选的,所述第二开槽的长度大于固定杆与圆盘中心之间距离两倍。
优选的,所述第一开槽的内腔顶部与横杆之间的距离大于固定杆与圆盘中心之间距离,所述横杆位于第一开槽的中心位置处。
优选的,所述限位板与圆环之间的距离大于固定杆与圆盘中心之间距离。
优选的,若干个所述搅拌杆自上至下依次呈线性排列,若干个搅拌杆以转动杆的中心轴线为对称轴呈左右对称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一种纺织纤维原料染色加工用辅助装置在工作时,电机带动搅拌杆上下移动并自身旋转,以此使得搅拌杆可对不同层次的物料进行搅拌,从而使得该装置的搅拌效果更好,进而保障了颜料的正常使用,即保障了纺织产品的质量;
2、本实用新型一种纺织纤维原料染色加工用辅助装置在工作时,通过圆环、竖杆和限位板的设置,使得活动板在限定的轨迹内上下移动,以此保障部件的正常运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部件转动杆的左视图;
图4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标号:1、搅拌桶;2、进料漏斗;3、出料管;4、阀门;5、l形板;6、转动杆;7、搅拌杆;8、第一轴承;9、圆管;10、第一槽轮;11、穿孔;12、活动板;13、第二轴承;14、第一开槽;15、横杆;16、限位机构;17、圆环;18、限位板;19、竖杆;20、圆盘;21、固定杆;22、第二开槽;23、固定板;24、转杆;25、第一伞齿轮;26、第二伞齿轮;27、电机;28、第二槽轮;29、传动杆;30、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纺织纤维原料染色加工用辅助装置,包括搅拌桶1,搅拌桶1的顶部靠近左侧处插接有进料漏斗2,搅拌桶1的左侧靠近底部处插接有出料管3,出料管3上设有阀门4,且阀门4与出料管3相互匹配,搅拌桶1的顶部靠近后侧处固定连接有l形板5,搅拌桶1的内腔设有转动杆6,转动杆6的外侧边缘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搅拌杆7,若干个搅拌杆7自上至下依次呈线性排列,若干个搅拌杆7以转动杆6的中心轴线为对称轴呈左右对称设置,搅拌桶1的顶部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8,第一轴承8的内腔贯穿设有圆管9,圆管9固定连接在第一轴承8的内腔,圆管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槽轮10,第一槽轮10上开设有穿孔11,转动杆6的顶端贯穿圆管9和穿孔11,并设有活动板12,活动板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13,转动杆6的顶端插接在第二轴承13内腔,活动板12的两侧均设有限位机构16,转动杆6上开设有第一开槽14,第一开槽14的内腔设有横杆15,横杆15的两端均延伸至第一开槽14的外侧,并固定连接在圆管9的内壁上,活动板12的后侧设有圆盘20,圆盘20的前侧靠近左侧处固定连接有固定杆21,活动板12上开设有第二开槽22,固定杆21的前端贯穿第二开槽22,第一开槽14的内腔顶部与横杆15之间的距离大于固定杆21与圆盘20中心之间距离,横杆15位于第一开槽14的中心位置处,第二开槽22的长度大于固定杆21与圆盘20中心之间距离两倍,限位机构16包括圆环17,圆环17固定连接在活动板12的侧壁上,圆环17的顶部设有限位板18,限位板1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竖杆19,竖杆19的底端贯穿圆环17,并固定连接在搅拌桶1的顶部,限位板18与圆环17之间的距离大于固定杆21与圆盘20中心之间距离,圆盘20的后侧设有两个固定板23,固定板23固定连接在l形板5的内腔顶部,圆盘20的后侧固定连接有转杆24,两个固定板23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承,转杆24的后端贯穿两个第三轴承,并固定连接有第一伞齿轮25,第一伞齿轮25的后侧设有与之相互啮合的第二伞齿轮26,第二伞齿轮26的顶部设有电机27,电机27固定连接在l形板5的内腔顶部,第二伞齿轮26的下方设有第二槽轮28,第二伞齿轮26的内腔贯穿设有传动杆29,传动杆29的顶端与电机27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搅拌桶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四轴承,传动杆29的底端贯穿第二槽轮28,并插接在第四轴承内腔,第一槽轮10与第二槽轮28之间设有皮带30,第一槽轮10与第二槽轮28之间通过皮带30传动连接。
工作原理:在工作时,将物料从进料漏斗2倒入搅拌桶1的内腔,之后通过外接电源启动电机27,电机27带动传动杆29旋转,传动杆29带动第二伞齿轮26和第二槽轮28旋转,第二槽轮28通过皮带30带动第一槽轮10旋转,第一槽轮10带动圆管9在第一轴承8的内腔旋转,圆管9带动横杆15旋转,横杆15带动转动杆6在第二轴承13的内腔旋转,转动杆6带动搅拌杆7旋转,搅拌杆7对物料进行搅拌,第二伞齿轮26旋转时带动与之相互啮合的第一伞齿轮25旋转,第一伞齿轮25带动转杆24旋转,转杆24带动圆盘20旋转,圆盘20带动固定杆21旋转,固定杆21旋转时带动活动板12上下移动,同时固定杆21在第二开槽22的内腔左右移动,活动板12带动圆环17和转动杆6旋转,圆环17在竖杆19的外侧边缘上下移动,转动杆6在横杆15的外侧边缘上下移动,转动杆6带动搅拌杆7上下移动,即电机27在工作时带动搅拌杆7上下移动并自身旋转,以此使得搅拌杆7可对不同层次的物料进行搅拌,从而使得该装置的搅拌效果更好,进而保障了颜料的正常使用,即保障了纺织产品的质量,搅拌好的物料可通过打开阀门4对出料管3进行放料作业。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