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服装生产的布料染色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57270发布日期:2021-09-08 01:01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服装生产的布料染色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服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服装生产的布料染色设备。


背景技术:

2.服装,是衣服鞋包及装饰品等的总称,多指衣服,在国家标准中对服装的定义为:缝制,穿于人体起保护和装饰作用的产品,又称衣服,服装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就已出现,当时古人将一些材料做成粗陋的“衣服”,穿在身上,人类最初的衣服多用兽皮,而裹身的最早“织物”是用麻和草等纤维制成,对社会来说,服装已经是遮体、装饰的生活必需品,不仅仅为穿,还是一个身份、一种生活态度、一个展示个人魅力的表现。
3.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服装行业对服装的染色统一采用了机器进行染色,可是现有染色机器大量采用烘干机进行烘干,但现有的染色机器烘干后不能很好的解决烘干时产生的褶皱问题,使烘干后的布料有褶皱不平滑。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服装生产的布料染色设备,解决了现有的染色机器烘干后不能很好的解决烘干时产生的褶皱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服装生产的布料染色设备,包括第一放置板,所述第一放置板的表面设置有第一机箱,所述第一机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滚轮,所述第一机箱的底部设置有浸染装置,所述第一放置板底部的四周分别设置有支撑腿,所述第一放置板表面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回收装置,所述第一机箱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机箱,所述第二机箱的内部设置有第四滚轮,所述第四滚轮的一侧设置有第七滚轮,所述第四滚轮的底部设置有第五滚轮,所述第五滚轮的一侧设置有第六滚轮,所述第七滚轮的底部设置有第八滚轮,所述第一放置板的底部设置有烘干装置。
6.优选的,所述浸染装置包括有浸染槽,所述浸染槽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的表面设置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弹簧。
7.优选的,所述回收装置包括有电机与第一转动轴,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的表面设置有主动链轮,所述第一转动轴的表面设置有从动链轮,所述从动链轮的表面设置有链条。
8.优选的,所述烘干装置包括有热风机,所述热风机的输出端设置有有热风管,所述热风管的一端开设有热风槽,且热风槽位于第二机箱的内部,所述热风槽的一侧开设有通孔。
9.优选的,所述第二机箱的一侧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放置板,所述第二放置板的顶部设置有电熨斗。
10.优选的,所述热风机的一侧设置有料箱,所述料箱的一侧设置有料泵,所述料泵的输出端设置有料管,且料管延伸至浸染槽的内部。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通过设置的第一弹簧对第一套筒进行施力,使第一弹簧将第二放置板托起,同时通过设置的电熨斗进行工作,使电熨斗对托起的布料进行熨平,这样有效地解决了因烘干而产生的褶皱,大大提升了布料的平滑性。
附图说明
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立体结构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立体结构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a的放大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机箱的剖视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机箱的剖视图。
19.图中:1第一放置板;2第一机箱;3第二机箱;4第一弹簧;5第一支撑杆;6第一套筒;7支撑腿;8放置槽;9第二放置板;10电熨斗;11第一滚轮;12支撑板;13从动链轮;14第一转动轴;15链条;16主动链轮;17第二转动轴;18电机;19固定杆;20第二套筒;21第二弹簧;22第二支撑杆; 23第二滚轮;24第三滚轮;25第四滚轮;26第五滚轮;27第六滚轮;28第七滚轮;29第八滚轮;30料箱;31料泵;32热风机;33热风管;34热风槽; 35通孔;36浸染槽。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

5,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服装生产的布料染色设备,包括,包括第一放置板1,第一放置板1的表面设置有第一机箱2,第一机箱2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滚轮23,第二滚轮23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滚轮 24,第一机箱2的底部设置有浸染装置,第一放置板1底部的四周分别设置有支撑腿7,第一放置板1表面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板12,支撑板12的一侧设置有回收装置,第一机箱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机箱3,第二机箱3的内部设置有第四滚轮25,第四滚轮25的一侧设置有第七滚轮28,第四滚轮25的底部设置有第五滚轮26,第五滚轮26的一侧设置有第六滚轮27,第七滚轮28的底部设置有第八滚轮29,第一放置板1的底部设置有烘干装置,通过设置的回收装置进行工作,使布料通过第二滚轮23的表面进入到浸染装置的内部,同时通过第三滚轮24的表面进入到第二机箱3的内部,并通过第四滚轮25 的底部到达第七滚轮28的表面,通过第七滚轮28的底部第五滚轮26的表面,同时通过第五滚轮26的底部到达第六滚轮27的表面,并通过第六滚轮27的表面到达第八滚轮29的底部,然后通过第八滚轮29的底部到达第二放置板9 的表面,并使电熨斗10对布料进行工作,这样有效地对布料起到了导向作用,从而避免了加工过程中发生弯曲褶皱,从而引发的
染色不均匀,同时提高了染色的质量。
22.具体的,浸染装置包括有浸染槽36,浸染槽36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杆19,固定杆19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套筒20,第二套筒20的表面设置有第二支撑杆 22,第二支撑杆22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弹簧21,通过设置有的第二弹簧21对第二套筒20进行时施力,使第二套筒20带动固定杆19向下压,通过固定杆 19带动布料向下进行浸染,这样避免了浸染后出现漏印的问题,从而大大提升了印染的质量。
23.具体的,回收装置包括有电机18与第一转动轴14,电机18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转动轴17,第二转动轴17的表面设置有主动链轮16,第一转动轴 14的表面设置有从动链轮13,从动链轮13的表面设置有链条15,通过设置的电机18进行工作,使电机18通过第二转动轴17带动主动链轮16进行转动,并使主动链轮16通过链条15带动从动链轮13进行转动,同时通过从动链轮13带动第一转动轴14进行转动,使第一转动轴14通过第一滚轮11带动布料进行转动,从而对布料进行回收,这样省去了人工进行回收,增加了工作的效率,省去了不必要的麻烦。
24.具体的,烘干装置包括有热风机32,热风机32的输出端设置有有热风管 33,热风管33的一端开设有热风槽34,且热风槽34位于第二机箱3的内部,热风槽34的一侧开设有通孔35,通过设置的热风机32进行工作,使热风机 32通过热风管33对热风槽34释放热风,同时使热风通过通孔35对布料进行吹风,这样可以对布料整体进行吹风,大大提升了烘干时的均匀性,避免了因受热不平均而留下水印。
25.具体的,第二机箱3的一侧开设有放置槽8,放置槽8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套筒6,第一套筒6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杆5,第一支撑杆5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弹簧4,第一支撑杆5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放置板9,第二放置板9的顶部设置有电熨斗10,通过设置的第一弹簧4对第一套筒6进行施力,使第一弹簧4将第二放置板9托起,同时通过设置的电熨斗10进行工作,使电熨斗10 对托起的布料进行熨平,这样有效地解决了因烘干而产生的褶皱,大大提升了布料的平滑性。
26.具体的,热风机32的一侧设置有料箱30,料箱30的一侧设置有料泵31,料泵31的输出端设置有料管,且料管延伸至浸染槽36的内部,通过设置的料泵31工作,使料泵31将料箱30内部的染料进行抽出,并通过料管对浸染槽36进行供料,这样有效地避免了浸染槽36缺少染料的补充不及时的情况,影响印染是的进程。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通过设置的电机18进行工作,使电机18通过第二转动轴17带动主动链轮16进行转动,并使主动链轮16通过链条15带动从动链轮13进行转动,同时通过从动链轮13带动第一转动轴14进行转动,使第一转动轴14通过第一滚轮11带动布料进行转动,使布料通过第二滚轮23的表面进入到浸染槽36的内部,并通过设置有的第二弹簧21对第二套筒20进行时施力,使第二套筒20带动固定杆19向下压,通过固定杆19带动布料向下进行浸染,同时通过第三滚轮24的表面进入到第二机箱3的内部,同时通过设置的热风机32进行工作,使热风机32通过热风管33对热风槽34释放热风,同时使热风通过通孔35 对布料进行吹风,并通过第四滚轮25的底部到达第七滚轮28的表面,通过第七滚轮28的底部第五滚轮26的表面,同时通过第五滚轮26的底部到达第六滚轮27的表面,并通过第六滚轮27的表面到达第八滚轮29的底部,然后通过第八滚轮29的底部到达第二放置板9的表面,并使电熨斗10进行工作对布料进行熨平,本装置中所有
用电设备均通过外接电源进行供电。
2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