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料染色用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布料循环染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50796发布日期:2021-06-08 13:25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布料染色用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布料循环染色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纺织染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布料染色用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布料循环染色机。


背景技术:

2.布料循环染色的工艺主要是将待染色的布料的一端经提布装置提布后,从导布管输出进入储布槽中,再将该端与布料的另一端首尾连接形成闭合的布环,并在喷嘴以及提布装置的作用下,进行循环染色。当然,有些技术方案中如cn210117510u公开的无导布轮染色机,不采用提布装置,以喷嘴作为驱动源实现布环的循环。
3.布料从导布管输出后,在摆布装置的作用下以堆叠堆码的方式暂存在储布槽中,由于现有技术的摆布装置通常位于储布槽的进布端,因此,布料实际是堆叠在储布槽的进布端附近,如cn208869827u公开的改良摆布机构的染布机,摆布斗铰接在布管上,受到铰接点位的限制,摆布斗只能绕铰接点往复摆动,导致布料在储布槽中的堆叠范围受限,在整个储布槽上分布的均匀性差,一方面会加大驱动装置如提布装置、喷嘴的牵引负荷,导致布料循环平稳性差,另一方面,布料大量堆叠在同一区域,不仅需要堆叠高度空间,也会由于堆积过高而产生缠车或者倾倒而导致布料输送紊乱或者持续压痕而影响布料染色质量的技术问题。
4.另外,布料在导布管中运动通常处于绳状状态,长时间的连续弯折,容易产生折痕,影响染色品质。cn2249254y公开的具有变径或变截面导布管的高温高压染色机,通过变化导布管的内径已经截面形状,即中段导布管的直径较前段导布管来的大一些,中段导布管后接有截面呈方形和/或矩形和/或梯形的后段导布管,来实现布料的延展。但是这种仅利用空间变化依靠布料自身的重力或者流体的流动力带动布料展开的效果不显著。cn203096392u公开的一种溢流绳状染色机消除折痕导布管喷嘴组合,通过在导布管的出口设置尾端喷嘴,利用尾端喷嘴喷射出的流体作用在对布料上,进行使布匹的展开。这种方式采用的是外力接触作用在布料上致使布料展开,由于流体作用在布料上的力度以及范围均有限,尾端喷嘴更多的是行使二次染色的效果,而对布料充分展开的作用效率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优化染色机其内部的循环空间结构、提高染色效率、保证布料循环平稳性以及染色质量的布料染色用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布料循环染色机。
6.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布料染色用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包括摆布装置、储布下料装置,所述摆布装置用以带动从导布管的出口落下的布料进行往复折回运动并自上而下堆叠在储布下料装置上;
7.所述储布下料装置包括储布槽,在储布槽上开设有下布口,在所述下布口转动配合有下布板,当所述下布板呈水平状时,其与下布口之间存在下布间隙,经摆动后的布料能
堆叠在所述下布板上,位于下布板最下层的布料能通过所述下布间隙;所述下布板向下翻动能致使堆叠在其中的布料集中向下落下;
8.所述摆布装置与所述下布板联动,保证所述摆布装置带动所述布料往复折回多次后下布板完成一次下布以及复位运动。
9.优选地:所述摆布装置包括导轨、第一布料限位板、第二布料限位板、驱动装置,所述第一布料限位板、第二布料限位板相向倾斜形成上端开口较阔而下端开口较窄的导布通道,从导布管的出口落下的布料能自上而下通过所述导布通道;所述第一布料限位板、第二布料限位板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所述驱动装置能带动所述第一布料限位板、第二布料限位板、下布板联动;所述第一布料限位板、第二布料限位板在所述导轨上往复运动,带动通过所述导布通道的布料以蛇形状自下而上堆叠在下布板上。
10.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布料限位板、第二布料限位板相对的两个面上分别转动配合有第一导辊、第二导辊,多根所述第一导辊自上而下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布料限位板上且同步运动,多根所述第二导辊自上而下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布料限位板上且同步运动。
11.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往复丝杆、下布转轴、转动臂、滑块、驱动臂、间歇齿轮传动组件,所述往复丝杆的轴向与所述导轨的导向平行,所述第一布料限位板、第二布料限位板与所述往复丝杆螺纹配合;所述下布板的一端通过下布转轴与所述下布口转动配合,在所述下布转轴上连接有转动臂,所述转动臂上滑动配合有滑块,所述驱动臂的一端与滑块铰接、所述驱动臂的另一端与往复丝杆之间通过所述间歇齿轮传动组件联动。
12.优选地:所述间歇齿轮传动组件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不完全齿轮、第三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连接在所述丝杆上,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不完全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同轴连接且所述不完全齿轮能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第三齿轮与驱动臂的另一端联动;且保证所述第一齿轮转动数圈至所述第一布料限位板、第二布料限位板往复运动多次时,所述第二齿轮转动一圈,所述不完全齿轮转动一圈完成与所述第三齿轮一次啮合,带动所述第三齿轮转动一次致使下布板完成一次开闭运动。
13.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连接板、下布转轴、转动杆、从动滑块、驱动杆、驱动滑块、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第三传动齿轮、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所述连接板连接在所述第一布料限位板、第二布料限位板上,在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上下导向的导槽,所述驱动滑块与所述导槽滑动配合;所述驱动滑块与转动杆的上端连接,所述转动杆的下端与壳体转动配合;所述从动滑块与所述转动杆滑动配合,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从动滑块铰接,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与主动转轴连接,所述主动转轴与第一传动齿轮联动,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啮合,第二传动齿轮、不完全齿轮均与从动转轴连接,不完全齿轮能与第三传动齿轮啮合,第一连杆的一端、第三传动齿轮均与第三传动齿轮转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布转轴连接,所述下布板的一端通过下布转轴与所述下布口转动配合;
14.保证第一传动齿轮转动数圈至第一布料限位板、第二布料限位板往复运动多次时,第二传动齿轮转动一圈,不完全齿轮转动一圈完成与第三传动齿轮一次啮合,带动第三传动齿轮转动一圈致使第三传动齿轮转轴转动一圈,第三连杆完成一次往复摆动。
15.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布料循环染色机,包括一次喷嘴、提布装置、一次导布管,所述
提布装置用以带动布料运动,从一次喷嘴中喷射出的染液能带动布料向所述一次导布管的出口运动;还包括第一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第二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二次导布管、二次喷嘴;所述第一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用以对从导布管的出口落下的布料进行自下而上的往复折回堆叠并间歇对堆叠在其中的布料进行集中下布;通过所述第一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的布料能进入至所述二次导布管中,从所述二次喷嘴中喷射出的染液能带动布料向所述二次导布管的出口运动;所述第二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用以对从二次导布管的出口落下的布料进行自下而上的往复折回堆叠并间歇对堆叠在其中的布料进行集中下布;通过所述第二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的布料经过所述提布装置后循环进入至一次导布管中;
16.所述第一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第二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均包括摆布装置、储布下料装置,所述摆布装置用以带动从对应的导布管的出口落下的布料进行往复折回运动并自上而下堆叠在对应的储布下料装置上;
17.所述储布下料装置包括储布槽,在储布槽上开设有下布口,在所述下布口转动配合有下布板,当所述下布板呈水平状时,其与下布口之间存在下布间隙,经摆动后的布料能堆叠在所述下布板上,位于下布板最下层的布料能通过所述下布间隙;所述下布板向下翻动能致使堆叠在其中的布料集中向下落下;
18.所述摆布装置与所述下布板联动,保证所述摆布装置带动所述布料往复折回多次后下布板完成一次下布以及复位运动。
19.优选地,在提布装置与第二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之间还设置有牵引装置。
20.优选地,所述提布装置包括提布轮或者前置喷嘴。
21.优选地,在所述染色机的壳体的内部空腔的底部设置循环管,在所述循环管上设置循环泵,所述循环管的出料口与壳体的内部空腔的储液槽的底部连通,循环管的进料口分别与一次喷嘴、二次喷嘴连通。
22.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布料从对应的导布管落下后经历一个贯序配合的往复折回堆叠、间歇对堆叠在其中的布料进行集中下布的工艺后再进行后道输送,采用第一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第二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代替现有技术狭长的储布槽,如此,本发明既能保证从对应的导布管落下的布料及时堆叠在对应的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上,来避免布料紊乱而影响后道循环进行,又能间歇对堆叠在其中的布料进行集中下布来避免布料过多的堆叠在同一区域而导致布料分布的均匀性差,从而加大驱动装置如提布装置、喷嘴的牵引负荷,导致布料循环平稳性差,以及需要较大的堆叠高度空间,而导致由于堆积过高而产生缠车或者倾倒而导致布料输送紊乱或者持续压痕而影响布料染色质量的技术问题。
23.采用本发明的核心技术特征之一从导布管的出口落下的布料进行自下而上的往复折回堆叠并间歇对堆叠在其中的布料进行集中下布,在实际工作时,当对堆叠在其中的布料进行集中下布后,由于本发明采用的分批进行堆叠,单次集中下布的量得到了分减,单次集中下布的那部分布料在通往下一部件时,向下坠落形成迂回状,配合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下一次堆叠储布工作,实际一个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的一次堆叠下布工艺形成了两次储布作业,且由于单次集中下布的那部分布料的量得到了分减,不会因布料的长度过长而产生纠缠现象。
24.本发明通过在壳体的内部腔体中设置有上下相对设置的两组喷嘴、导布管,实现
了布料一次循环进行两次染色作业,相比现有技术或将染色集中在上方的导布管或者将染色集中在下方的储布槽的方式,改善了壳体的内部腔体的利用效率,提高了染色效率以及降低染色时间。本发明通过采用首尾两端设置多道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即第一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第二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两组多道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相互配合,能满足单位时间内布料堆叠量的累加,提高单次染布的长度;同时两组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分别与对应的喷嘴、导布管相互协同,能提高整机的工艺流水效果。
25.进一步,本发明采用导轨配合第一布料限位板、第二布料限位板线性运动的方式代替现有技术通过摆布斗与导布管的出口铰接的形式实现布料的堆叠。相比现有技术的方式,本发明布料完成一次往复堆叠的长度不受摆布斗的摆幅、摆布斗自身长度的制约,而与导轨的实际导向长度相关,因此,摒弃了因铰接而引起的布料单次往复堆叠一个来回的长度较短的缺陷。本发明将现有技术通过加大摆布斗自身长度(即增大导布管与储布槽之间的高度间距)而增长一次往复堆叠布料的长度的方式优化成增长导轨的实际水平导向长度来增长一次往复堆叠布料的长度,而导轨水平导向又与导布料的导向一致或者相近,从而又能起到优化整机结构紧凑性的技术效果。
26.进一步,采用本发明的机械配合方式均能实现摆布装置、储布下料装置的高度精确机械协同从而实现从导布管的出口落下的布料进行自下而上的往复折回堆叠并间歇对堆叠在其中的布料进行集中下布的技术效果。
27.进一步,在提布装置与第二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之间还设置有牵引装置。通过在提布装置与第二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之间设置牵引装置进一步提供布料循环运动所需要的动力。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发明一种布料循环染色机的在储布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发明一种布料循环染色机的在下布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发明中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在储布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发明中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中染液在循环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本发明中摆布装置中安装有第一电机的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33.图6为本发明中摆布装置中装有导辊联动齿轮的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34.图7为本发明中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5.图8本发明中图7中a部分放大图。
36.图9本发明中驱动装置中第三连杆接近摆动至左侧极限位置状态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37.图10本发明中图9中a部分放大图。
38.图11本发明中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2本发明中图11中a部分放大图。
40.图13本发明中布料延展装置与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配合下的结构示意图。
41.图14本发明中布料延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2.图15本发明中图14中a部分放大图。
43.图16本发明中前置喷嘴在安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4.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46.实施例1
47.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布料循环染色机,包括一次喷嘴11、提布装置12、一次导布管13,提布装置12用以带动布料10运动,从一次喷嘴11中喷射出的染液能带动布料10向一次导布管13的出口运动。
48.还包括第一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2、第二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3、二次导布管41、二次喷嘴42。第一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2用以对从一次导布管13的出口落下的布料10进行自下而上的往复折回堆叠并间歇对堆叠在其中的布料10进行集中下布。通过第一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2的布料10能进入至二次导布管41中,从二次喷嘴42中喷射出的染液能带动布料10向二次导布管41的出口运动。第二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3用以对从二次导布管41的出口落下的布料10进行自下而上的往复折回堆叠并间歇对堆叠在其中的布料10进行集中下布。通过第二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3的布料10经过提布装置12后循环进入至一次导布管13中。
49.第一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2、第二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3结构相同,本实施例以第一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2为例进行介绍,包括摆布装置21、储布下料装置22。
50.摆布装置21用以带动从对应的导布管的出口落下的布料10进行往复折回运动并自上而下堆叠在对应的储布下料装置22上。
51.如图3所示,储布下料装置22包括储布槽,在储布槽上开设有下布口2211,在下布口2211上转动配合有下布板222,当下布板222呈水平状时,其与下布口2211之间存在下布间隙,经摆动后的布料10能堆叠在下布板222上,位于下布板222最下层的布料10能通过下布间隙。下布板222向下翻动能致使堆叠在其中的布料10集中向下落下。
52.摆布装置21与下布板222联动,保证摆布装置21带动布料10往复折回多次后下布板222完成一次下布以及复位运动。
53.当采用本发明的布料循环染色机对布料10进行染色时,将待染的布料10从染色机的壳体71的操作口伸入至壳体71的内部腔体中,将待染的布料10的一端经过提布装置12、一次喷嘴11、一次导布管13、第一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2、二次喷嘴42、二次导布管41、第二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3后与布料10的另一端首尾相接形成闭合的布环。启动提布装置12、各个喷嘴、各个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布料10在提布装置12的提升作用向上提升后,在一次喷嘴11喷出的染液所产生的流动推力的作用下在一次导布管13中进行染色的同时,向一次导布管13的出口运动,从一次导布管13的出口运动出的布料10在第一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2的作用下,自下而上的往复折回堆叠在下布板222上,并对堆叠在其中的布料10进行间歇集中下布,通过第一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2的布料10在二次喷嘴42喷出的染液
所产生的流动推力的作用下在二次导布管41中进行染色的同时,向二次导布管41的出口运动,从二次导布管41的出口运动出的布料10在第二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3的作用下,自下而上的往复折回堆叠在第二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3的下布板上,并对堆叠在其中的布料10进行间歇集中下布,通过第二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3的布料10重新被提布装置12提升,如此,进行循环染色。
54.采用本发明的布料循环染色机对布料10进行染色,相比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优点:
55.本发明的布料10从对应的导布管落下后经历一个贯序配合的往复折回堆叠、间歇对堆叠在其中的布料10进行集中下布的工艺后再进行后道输送,采用第一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2、第二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3代替现有技术狭长的储布槽,如此,本发明既能保证从对应的导布管落下的布料10及时堆叠在对应的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上,来避免布料10紊乱而影响后道循环进行,又能间歇对堆叠在其中的布料10进行集中下布来避免布料10过多的堆叠在同一区域而导致布料10分布的均匀性差,从而加大驱动装置如提布装置12、喷嘴的牵引负荷,导致布料10循环平稳性差,以及需要较大的堆叠高度空间,而导致由于堆积过高而产生缠车或者倾倒而导致布料10输送紊乱或者持续压痕而影响布料10染色质量的技术问题。采用本发明的核心技术特征之一从导布管的出口落下的布料10进行自下而上的往复折回堆叠并间歇对堆叠在其中的布料10进行集中下布,在实际工作时,当对堆叠在其中的布料10进行集中下布后,由于本发明采用的分批进行堆叠,单次集中下布的量得到了分减,单次集中下布的那部分布料10在通往下一部件时,向下坠落形成迂回状,配合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下一次堆叠储布工作,实际一个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的一次堆叠下布工艺形成了两次储布作业,且由于单次集中下布的那部分布料10的量得到了分减,不会因布料10的长度过长而产生纠缠现象。本发明通过在壳体71的内部腔体中设置有上下相对设置的两组喷嘴、导布管,实现了布料10一次循环进行两次染色作业,相比现有技术或将染色集中在上方的导布管或者将染色集中在下方的储布槽的方式,改善了壳体71的内部腔体的利用效率,提高了染色效率以及降低染色时间。本发明通过采用首尾两端设置多道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即第一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2、第二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3,两组多道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相互配合,能满足单位时间内布料10堆叠量的累加,提高单次染布的长度;同时两组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分别与对应的喷嘴、导布管相互协同,能提高整机的工艺流水效果。
56.如图4所示,在有些实施例中,本发明各个喷嘴可以通过管道与染液储存罐74相通,在泵的作用下将染液储存罐74中的染液输送至一次喷嘴11、二次喷嘴42。
57.在有些实施例中,本发明中从各个导布管的出口流出的染液可以落在壳体71的内部空腔的底部中,在染色完成后进行集中回收。或者在壳体71的内部空腔的底部设置循环管73,在循环管73上设置循环泵76,循环管73的出料口与壳体71的内部空腔的底部连通,循环管73的进料口可以与外界的染液储存罐74相通,通过循环泵76将沉积在壳体71的内部空腔的底部的染料重新抽入至染液储存罐74中,再通过管道在泵77的作用下将染液储存罐74中的染液输送至一次喷嘴11、二次喷嘴42。
58.在有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单次染色布料10的长度,本发明不限于设置两组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可以设置超过两组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的更多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如第三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第四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等。
59.在有些实施例中,本发明的一次喷嘴11、二次喷嘴42可以分别设置在一次导布管13、二次导布管41上。
60.在有些实施例中,每一组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均配合有一组喷嘴、导布管,进一步提高布料10单次循环的染色次数以及染色效率。
61.在有些实施例中,每一组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与其配合的一组喷嘴、导布管形成一组染色储料集中下布机构,多组染色储料集中下布机构自上而下分布呈蛇形状。
62.由于本发明的各组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的结构相同,本发明以第一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2的结构为对象进行介绍,其他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如第二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3的结构参照第一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2的结构。
63.如图3、5、6所示,在有些实施例中,摆布装置21包括导轨211、第一布料限位板212、第二布料限位板213、驱动装置。
64.第一布料限位板212、第二布料限位板213相向倾斜形成上端开口较阔而下端开口较窄的导布通道,从对应的导布管的出口落下的布料10能自上而下通过导布通道。第一布料限位板212、第二布料限位板213均与导轨211滑动配合,第一布料限位板212、第二布料限位板213在导轨211上往复运动,带动通过导布通道的布料10以蛇形状自下而上堆叠在对应的下布板222上。驱动装置能带动第一布料限位板212、第二布料限位板213、下布板222联动。
65.本发明的导轨211可以固定连接在壳体71上,其导向与布料10从对应的导布管的出口落下的方向相垂直。本发明的各个导布管也可以固定在壳体71上。
66.本发明采用导轨211配合第一布料限位板212、第二布料限位板213线性运动的方式代替现有技术通过摆布斗与导布管的出口铰接的形式实现布料10的堆叠。相比现有技术的方式,本发明布料10完成一次往复堆叠的长度不受摆布斗的摆幅、摆布斗自身长度的制约,而与导轨211的实际导向长度相关,因此,摒弃了因铰接而引起的布料10单次往复堆叠一个来回的长度较短的缺陷。本发明将现有技术通过加大摆布斗自身长度(即增大导布管与储布槽之间的高度间距)而增长一次往复堆叠布料的长度的方式优化成增长导轨211的实际水平导向长度来增长一次往复堆叠布料的长度,而导轨211水平导向又与导布料10的导向一致或者相近,从而又能起到优化整机结构紧凑性的技术效果。
67.如图3、5、6所示,在有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布料限位板212、第二布料限位板213相对的两个面上分别转动配合有第一导辊214、第二导辊215,多根第一导辊214自上而下间隔设置在第一布料限位板212上且同步运动,多根第二导辊215自上而下间隔设置在第二布料限位板213上且同步运动。由于布料10为柔性材料,其在下落过程中,第一布料限位板212、第二布料限位板213处于往复移动状态,为了避免布料10落在第一布料限位板212的顶部的边缘或第二布料限位板213的边缘而不能及时下落的情况出现,本发明通过在第一布料限位板212、第二布料限位板213相对的两个面上分别转动配合有第一导辊214、第二导辊215,以图3为视角,当第一布料限位板212、第二布料限位板213向左移动至与布料10在自然状态下的下落轨迹错位后,利用第一导辊214的导向作用实现对此时贴靠在第一导辊214的布料10进行及时输送,同理,当第一布料限位板212、第二布料限位板213向右移动至与布料10在自然状态下的下落轨迹错位后,利用第二导辊215的导向作用对此时贴靠在第二导辊215的布料10进行及时输送。
68.在有些实施例中,位于最下方的第一导辊214、第二导辊215形成一对牵引辊。
69.由于第一布料限位板212、第二布料限位板213相向倾斜形成上端开口较阔而下端开口较窄的导布通道,因此,位于最下方的第一导辊214、第二导辊215之间的间隙可以最小,将第一导辊214、第二导辊215形成一对牵引辊,可以对通过最下方的第一导辊214、第二导辊215之间的间隙的布料10的输送起到牵引作用,进一步保证其输送的平稳性以及及时性。
70.如图3所示,在有些实施例中,本发明在各个第一导辊214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导辊轮216,在各个第二导辊215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导辊轮217。
71.第一导辊轮216、第二导辊轮217均可以是皮带轮或者齿轮,所有第一导辊轮216之间套设有第一皮带或者第一链条,所有第二导辊轮217之间套设有第二皮带或者第二链条。
72.如图5所示,在有些实施例中,在最下方的第一导辊214、第二导辊215的端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导辊联动齿轮218、第二导辊联动齿轮219,第一导辊联动齿轮218、第二导辊联动齿轮219相互啮合。通过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最下方的第一导辊214的端部连接,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带动第一导辊214转动,并通过第一导辊联动齿轮218、第二导辊联动齿轮219、第一皮带或者第一链条、第二皮带或者第二链条的传动,带动其他第一导辊轮216、所有第二导辊轮217同步转动。第一电机的固定端可以固定在固定架上,固定架与第一布料限位板212固定连接。
73.图7、8所示,在有些实施例中,本发明公开一种结构的驱动装置,包括往复丝杆2141、驱动电机、下布转轴21461、转动臂2143、滑块2144、驱动臂2145、间歇齿轮传动组件。
74.往复丝杆2141的轴向与导轨211的导向平行,第一布料限位板212、第二布料限位板213之间通过连接块215连接,第一布料限位板212、第二布料限位板213、连接块215形成整体结构,连接块215与往复丝杆2141螺纹配合。
75.在有些实施例中,往复丝杆2141与往复丝杆轴承座转动配合,复丝杆轴承座固定连接在壳体71上。下布板22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下布转轴21461上,下布转轴21461与下布口2211转动配合,在下布转轴21461上固定连接有转动臂2143,转动臂2143上滑动配合有滑块2144,驱动臂2145的一端与滑块2144铰接、驱动臂2145的另一端与往复丝杆2141之间通过间歇齿轮传动组件联动。
76.间歇齿轮传动组件包括第一齿轮21471、第二齿轮21472、不完全齿轮21473、第三齿轮21474、蜗轮21475、蜗杆21476。第一齿轮21471固定连接在往复丝杆2141上,第二齿轮21472与第一齿轮21471啮合,不完全齿轮21473与第二齿轮21472均固定连接在第二齿轮转轴21462上且不完全齿轮21473能与第三齿轮21474啮合。第二齿轮转轴21462与第二齿轮转轴轴承座转动配合,第二齿轮转轴轴承座可以固定连接在壳体71上。蜗杆21476、第三齿轮21474均固定连接在第三齿轮转轴21463上,或者,在第三齿轮转轴21463的一段形成蜗杆段,该蜗杆段即为蜗杆21476。第三齿轮转轴21463与第三齿轮转轴轴承座转动配合,第三齿轮转轴轴承座可以固定连接在壳体71上。蜗轮21475与蜗杆21476配合,蜗轮21475、驱动臂2145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在传送转轴21464上,传送转轴21464与传送转轴轴承座转动配合,传送转轴轴承座可以固定连接在壳体71上。
77.保证第一齿轮21471转动数圈至第一布料限位板212、第二布料限位板213往复运动多次时,第二齿轮21472转动一圈,不完全齿轮21473转动一圈完成与第三齿轮21474一次
啮合,带动第三齿轮21474转动一次(第三齿轮21474转动一次为转动多圈)致使传送转轴21464转动一圈。
78.本发明的储布槽的边缘可以固定在壳体71上,如壳体71的内部腔体的内壁上。本发明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可以与往复丝杆2141连接,驱动电机的固定端可以固定在壳体71上。
79.在有些实施例中,往复丝杆2141数量为多根,相互平行,每一根往复丝杆2141上连接有传动轮(图中未画出),传动轮为皮带轮或者齿轮,所有传动轮之间套设有皮带或者链条。通过驱动电机的驱动其中的一根往复丝杆2141转动,带动其他往复丝杆2141同步转动。
80.本发明通过驱动电机转动带动往复丝杆2141转动,往复丝杆2141转动带动连接块215在导轨211的导向下往复运动,带动第一布料限位板212、第二布料限位板213往复运动,同时往复丝杆2141转动带动第一齿轮21471转动,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二齿轮21472转动,带动不完全齿轮21473转动,当不完全齿轮21473与第三齿轮21474啮合时,带动第三齿轮21474转动,通过第三齿轮转轴21463传动带动蜗杆21476转动,带动与蜗杆21476配合的蜗轮21475转动,带动传送转轴21464转动,从而带动驱动臂2145转动。
81.由于第一齿轮21471转动数圈至第一布料限位板212、第二布料限位板213往复运动多次时,第二齿轮21472转动一圈,不完全齿轮21473转动一圈完成与第三齿轮21474一次啮合,带动第三齿轮21474转动一次(第三齿轮21474转动一次为转动多圈)致使传送转轴21464转动一圈。因此,在完全齿轮转动一圈的过程中,首先不完全齿轮21473不与第三齿轮21474啮合,不完全齿轮21473转动不带动第三齿轮21474转动,下布转轴21461不动,第一布料限位板212、第二布料限位板213沿着导轨211的导向往复运动,将布料10堆叠在下布板222上,当不完全齿轮21473转动至与第三齿轮21474啮合时,不完全齿轮21473转动带动第三齿轮21474转动,由于第三齿轮21474转动一次致使传送转轴21464转动一圈,驱动臂2145完成一圈转动,带动滑块2144摆动时在转动臂2143上上下滑动,带动转动臂2143完成一次往复摆动,带动下布转轴21461往复转动一次,实现下布板222开闭一次。进而实现布料10进行自下而上的往复多次折回堆叠在下布板222上后,下布板222翻转而致使堆叠在其中的布料10集中下料。
82.在有些实施例中,本发明的蜗轮21475与蜗杆21476也可以采用相互配合的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代替,此时,第三齿轮21474转动一次为一圈,通过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传动致使传送转轴21464转动一圈。第一锥形齿轮固定连接在第三齿轮转轴21463上,第二锥形齿轮固定连接在传送转轴21464上。
83.在有些实施例中,如图7视角,当下布板222呈水平状态进行储布时,转动臂2143摆动至左边的极限位置。
84.实施例2
85.如图9

12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公开另一种结构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连接板21481、驱动电机、下布转轴21461、转动杆21482、从动滑块21483、驱动杆21484、驱动滑块21485、间歇齿轮传动组件。
86.连接板21481连接在第一布料限位板212、第二布料限位板213之间,第一布料限位板212、第二布料限位板213、连接板21481形成整体,在连接板21481上开设有上下导向的导槽,驱动滑块21485与导槽在竖直方向上滑动配合。驱动滑块21485与转动杆21482的上端铰
接,转动杆21482的下端固定连接在转动杆转轴21491上,转动杆转轴21491与转动杆转轴轴承座转动配合,转动杆转轴轴承座固定连接在壳体71上。从动滑块21483与转动杆21482滑动配合,驱动杆21484的一端与从动滑块21483铰接,驱动杆21484的另一端与主动转轴21492固定连接,主动转轴21492上还固定连接有主动传送轮21493,主动转轴21492与主动转轴轴承座转动配合,主动转轴轴承座固定连接在壳体71上,还包括从动传送轮21494,从动传送轮21494、第一传动齿轮21495均固定连接在第一传动齿轮转轴21496上,第一传动齿轮转轴21496与第一传动齿轮转轴轴承座转动配合,第一传动齿轮转轴轴承座固定连接在壳体71上,主动传送轮21493、从动传送轮21494均为皮带轮或者齿轮的一种,在主动传送轮21493、从动传送轮21494之间套设有传送链条或者传送皮带,第一传动齿轮21495与第二传动齿轮21497啮合,第二传动齿轮21497、不完全齿轮21473均与从动转轴21498固定连接,从动转轴21498与从动转轴轴承座转动配合,从动转轴轴承座固定连接在壳体71上,不完全齿轮21473能与第三传动齿轮21479啮合,第三传动齿轮21479、第一连杆21470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第三传动齿轮转轴214702上,第三传动齿轮转轴214702与第三传动齿轮转轴轴承座转动配合,第三传动齿轮转轴轴承座固定连接在壳体71上,第一连杆21470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214703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214703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214704的一端铰接,第三连杆214704的另一端与下布转轴21461固定连接,下布板222的一端与下布转轴21461固定连接,下布转轴21461与下布口2211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87.保证第一传动齿轮21495转动数圈至第一布料限位板212、第二布料限位板213往复运动多次时,第二传动齿轮21497转动一圈,不完全齿轮21473转动一圈完成与第三传动齿轮21479一次啮合,带动第三传动齿轮21479转动一圈致使第三传动齿轮转轴214702转动一圈,第三连杆214704完成一次往复摆动。
88.本发明以第一传动齿轮转轴21496作为主动轴进行介绍,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转轴作为主动轴。本发明通过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传动齿轮转轴21496连接,驱动电机的固定端可以固定在壳体71上,通过驱动电机转动带动第一传动齿轮转轴21496转动,带动从动传送轮21494转动,通过传送链条或者传送皮带的传动带动主动传送轮21493转动,进而带动主动转轴21492转动,带动驱动杆21484转动,从而带动从动滑块21483摆动时在转动杆21482上上下滑动,带动转动杆21482摆动,进而带动驱动滑块21485在移动的同时在导槽上上下滑动,实现连接板21481沿着导轨211的导向往复运动,带动第一布料限位板212、第二布料限位板213沿着导轨211的导向往复运动。同时,第一传动齿轮转轴21496转动带动第一传动齿轮21495转动,由于第一传动齿轮21495转动数圈时,第二传动齿轮21497转动一圈,不完全齿轮21473转动一圈完成与第三传动齿轮21479一次啮合,带动第三传动齿轮21479转动一圈致使第三传动齿轮转轴214702转动一圈,因此,通过第二传动齿轮21497减速后,不完全齿轮21473在转动一圈的过程中,首先不完全齿轮21473不与第三齿轮21474啮合,不完全齿轮21473转动不带动第三传动齿轮21479转动,下布转轴21461不动,第一布料限位板212、第二布料限位板213沿着导轨211的导向往复运动,将布料10堆叠在下布板222上,当不完全齿轮21473转动至与第三传动齿轮21479啮合时,不完全齿轮21473转动带动第三传动传动齿轮转动,由于第三传动齿轮21479转动一圈致使第三传动齿轮转轴214702转动一圈,第一连杆214701转动一圈,通过第二连杆214703、第三连杆214704的传动,带动下布转轴21461往复摆动一次,下布板222完成一次向下翻动下布以及向上复位的动作,进而实现堆
叠在下布板222上的布料10的一次集中下布。
89.在有些实施例中,如图12视角,当下布板222呈水平状态进行储布时,第三连杆214704摆动至左边的极限位置。
90.在有些实施例中,当不完全齿轮21473不与第三齿轮21474啮合时,不完全齿轮21473无齿段即外凸弧段与第三齿轮21474的齿部的内凹弧配合,此时,不完全齿轮21473转动而第三齿轮21474锁止。
91.在有些实施例中,当不完全齿轮21473不与第三传动齿轮21479啮合时,不完全齿轮21473无齿段即外凸弧段与第三传动齿轮21479的齿部的内凹弧配合,此时,不完全齿轮21473转动而第三传动齿轮21479锁止。
92.采用本发明上述的两种机械配合方式均能实现摆布装置21、储布下料装置22的高度精确机械协同从而实现从导布管的出口落下的布料10进行自下而上的往复折回堆叠并间歇对堆叠在其中的布料10进行集中下布的技术效果。
93.如图13、14所示,在有些实施例中,驱动装置的数量为两组,分别设置在摆布装置21的两侧。
94.在有些实施例中,两组驱动装置共用一根第一传动齿轮转轴21496。
95.在有些实施例中,本发明相互转动配合的两个元件之间均可以通过轴承实现相互的转动连接。本发明的轴承座包括座以及转动连接在座中的轴承。
96.实施例3
97.如图13

15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一次导布管13与第一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2之间、二次导布管41与第二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3之间还均设置有布料延展装置8,布料延展装置8用以对从对应导布管的出口落下的布料10进行展开。
98.布料延展装置8包括上下设置的多组展平组件,每一组展平组件均包括第一展平杆81、第二展平杆82,第一展平杆81的下端、第二展平杆82的下端与壳体71转动配合。第一展平杆81的上端、第二展平杆82上端相互背向转动至上端开口增大用以对布料10的两侧进行理平。相邻两组展平组件其上端的开口呈交替增大进行。
99.当布料10下落时,第一展平杆81的上端、第二展平杆82的上端分别与布料10的两侧的弯曲区域进行接触,利用第一展平杆81的上端、第二展平杆82的上端相互背向转动,第一展平杆81的上端、第二展平杆82的上端之间形成的开口增大,将布料10的两侧进行理平。
100.由于本发明相邻两组展平组件其上端的开口呈交替增大进行,即能实现始终有展平组件在做展平的动作,对布料10进行持续理平。
101.在有些实施例中,布料延展装置8还包括布料延展驱动装置,布料延展驱动装置包括布料延展气缸831、抵压杆832,相邻的两组展平组件中,其中一组展平组件的每一根展平杆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转动件85,第一展平杆81、第二展平杆82分别通过展平弹性件配置至其上端的开口呈扩口状态。
102.另一组展平组件的每一根展平杆的下端均同轴连接有第一驱动齿轮833,每一个第二驱动齿轮834与对应的第一驱动齿轮833啮合,且每一个第二驱动齿轮834与一根转动件85同轴连接,另一组展平组件的第一展平杆81、第二展平杆82分别通过展平弹性件配置至其上端的开口呈缩拢状态即相互靠近的状态。
103.抵压杆832固定在布料延展气缸831的活塞杆端上,抵压杆832数量与展平组件的
数量相同,且自上而下间隔分布,移动布料延展气缸831的活塞杆端能带动抵压杆832的两端与对应的一组的展平组件中的两根转动件85接触且带动两根转动件85转动,致使相邻的两组展平组件中,在先上端的开口呈扩口状态的一组展平组件转动至其上端的开口呈缩拢状态,在先上端的开口呈缩拢状态的另一组展平组件转动至其上端的开口呈扩口状态。
104.本发明各个展平杆均固定连接在展平杆转轴上、各个第二驱动齿轮834均固定连接在驱动齿轮转轴上,展平杆转轴、驱动齿轮转轴可以通过轴承与壳体71转动连接。展平弹性件86可以是扭簧或者拉簧的一种,其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展平杆、壳体71或者对应的转动件85、壳体71连接。
105.本发明通过延展气缸伸缩运动开实现相邻两组展平组件其上端的开口呈交替增大进行。具体地,通过气缸的活塞杆端向上运动,带动各个抵压杆832向上运动,抵压杆832向上与对应的一组展平组件中的两根转动件85接触后,带动两根转动件85转动,展平弹性件当前形变,两根转动件85转动带动第一展平杆81、第二展平杆82转动,实现相邻的两组展平组件中,在先上端的开口呈扩口状态的一组展平组件转动至其上端的开口呈缩拢状态,在先上端的开口呈缩拢状态的另一组展平组件转动至其上端的开口呈扩口状态,当气缸的活塞杆端向下运动,带动各个抵压杆832向下运动,抵压杆832向下与对应的一组展平组件中的两根转动件85逐渐脱离,展平弹性件复位运动,带动第一展平杆81、第二展平杆82复位转动,实现各组展平组件复位运动,从而实现始终存在有展平组件在做展平的动作,对布料10进行持续理平的技术效果。
106.采用本发明的结构实现相邻两组展平组件其上端的开口呈交替增大的方式,且部件之间的协同作用强,仅通过气缸往复运动即可实现相邻组展平组件交替进行展平运动,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107.在有些实施例中,各个导布管的出口段均呈扩口状。
108.实施例4
109.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提布装置12与第二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3之间还设置有牵引装置91。通过在提布装置12与第二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3之间设置牵引装置进一步提供布料10循环运动所需要的动力。
110.本发明的提布装置12优选包括现有技术的提布轮,牵引装置优选为牵引对辊,牵引对辊中的两个牵引辊反向运动,实现对从两个牵引辊之间的间隙通过的布料10的牵引。牵引辊的端部可以与壳体71转动配合,通过电机驱动牵引辊的转动。
111.提布轮固定连接在提布轮转轴上,提布轮转轴与壳体71转动配合,提布轮电机的输出轴端与提布轮转轴连接,提布轮电机的固定端固定在壳体71上。
112.实施例5
113.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发明的提布装置12也可以包括前置喷嘴92,采用前置喷嘴92代替提布轮。前置喷嘴设置在一次导布管13的进口段,通过前置喷嘴喷射的染料或者气流带动布料10提升。
114.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