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色提花针织面料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23902发布日期:2021-06-18 20:12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针织面料生产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三色提花针织面料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纬编针织物主要分为单面布和双面布两种,这两种布的结构比较简单,样式单一,缺少花型变化,在具体应用时,限制了服装的设计范围。

而提花组织是将纱线垫放在按花纹要求所选择的某些织针上编织成圈,而未垫放纱线的织针不成圈,纱线呈浮线状留在这些不参加编织的织针后面所形成的一种花色组织,其结构单元由线圈和浮线组成。提花组织可分为单面和双面两大类。单面提花组织在具有一个针床的针织机上编织而成,其花纹可在织物的一面形成。双面提花组织是在具有两个针床的针织机上编织而成,其花纹可在织物的一面形成,也可以同时在织物的两面形成,可分为完全提花组织和不完全提花组织。现有提花织物中采用棉纱线、化纤或者两者的混合。使用化纤吸湿性不好,制备一种可以快速导湿的针织提花织物成为一种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色提花针织面料的生产工艺,使得所制备的针织面料具有多色提花效果,并且还具有快速导湿的功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三色提花针织面料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彩色涤纶短纤的制备:将聚酯切片进行预结晶、干燥,并将干燥后的聚酯切片、热塑性聚氨酯、丙烯酸甲酯、分散剂、色母粒进行熔融挤出,形成涤纶长丝,并切断形成棉型短纤;所述色母粒中含有20-30%的染料、5-10%的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2-5%的分散剂,余量为载体树脂;所述染料为蒽醌染料;

2)制备彩色涤纶短纤混纺纱:将上一步骤所制备的彩色涤纶短纤、棉纤维与coolsmart导湿涤纶短纤进行混纺,制备细度为30-40tex的三种不同颜色的彩色涤纶短纤混纺纱;

3)制备三色提花针织面料:采用双面针织大圆机按照小提花组织进行编织;正面表面为彩色涤纶短纤混纺纱间隔排列,反正表面为白色coolsmart导湿涤纶短纤纱。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小提花面料采用12个成圈系统进行编织,为第一成圈系统、第二成圈系统、第三成圈系统、第四成圈系统、第五成圈系统、第六成圈系统、第七成圈系统、第八成圈系统、第九成圈系统、第十成圈系统、第十一成圈系统、第十二成圈系统;由4针道的上针盘和4针道的下针筒编织而成;

在第一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下针依次为浮圈、浮圈、浮圈、浮圈;

在第二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浮圈、浮圈、浮圈、浮圈,下针依次为集圈、成圈、成圈、成圈;

在第三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下针依次为浮圈、浮圈、浮圈、浮圈;

在第四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浮圈、浮圈、浮圈、浮圈,下针依次为集圈、成圈、成圈、成圈;

在第五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下针依次为浮圈、浮圈、浮圈、浮圈;

在第六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浮圈、浮圈、浮圈、浮圈,下针依次为集圈、成圈、成圈、成圈;

在第七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下针依次为浮圈、浮圈、浮圈、浮圈;

在第八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浮圈、浮圈、浮圈、浮圈,下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

在第九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下针依次为浮圈、浮圈、浮圈、浮圈;

在第十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浮圈、成圈、浮圈、成圈,下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

在第十一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成圈、浮圈、成圈、浮圈,下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

在第十二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浮圈、浮圈、浮圈、浮圈,下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

所述第一成圈系统、第三成圈系统、第五成圈系统所使用的纱线为同一颜色的彩色涤纶短纤混纺纱,所述第七成圈系统、第八成圈系统、第九成圈系统所使用的纱线为第二种颜色的彩色涤纶短纤混纺纱;所述第十成圈系统、第十一成圈系统、第十二成圈系统所使用的原料是彩色涤纶短纤混纺纱;第二成圈系统、第四成圈系统、第六成圈系统所使用的原料为白色coolsmart导湿涤纶短纤纱。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热塑性聚氨酯的链末端含有可自由基聚合不饱和基团,数均分子量为5000至12000。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将挤出机中纺纱组件中挤压出来的丝束依次经过缓冷区和骤冷区进行冷却成形;所述的缓冷区的温度控制在230-240℃,缓冷区的高度在75-80mm;在骤冷区采用侧吹风,侧吹风一侧设置一厚度为15-20mm的针刺无纺布,并在侧吹风的相对位置设置一弧形板;并在纺丝窗门的上部设置一抽风装置,用于排除热量及烟雾。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热塑性聚氨酯、丙烯酸甲酯、分散剂占聚酯切片重量百分比分别为2-5%、1-3%、0.5-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三色提花针织面料的生产工艺,采用彩色涤纶短纤、棉、导湿涤纶所制备的三种颜色的混纺纱线,并采用小提花组织进行编织,使得该面料一侧表现为三色,另一侧表现为导湿涤纶,使得所制备的面料具有良好的导湿和吸湿效果,穿着时更为舒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三色提花针织面料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彩色涤纶短纤的制备:将聚酯切片进行预结晶、干燥,并将干燥后的聚酯切片、热塑性聚氨酯、丙烯酸甲酯、分散剂、色母粒进行熔融挤出,形成涤纶长丝,并切断形成棉型短纤;所述色母粒中含有20-30%的染料、5-10%的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2-5%的分散剂,余量为载体树脂;所述染料为蒽醌染料。

热塑性聚氨酯、丙烯酸甲酯、分散剂占聚酯切片重量百分比分别为2-5%、1-3%、0.5-1%。色母粒比例的选择可以根据所需要涤纶纤维的颜色进行确定。

所使用的热塑性聚氨酯的链末端含有可自由基聚合不饱和基团,数均分子量为5000至12000。

将挤出机中纺纱组件中挤压出来的丝束依次经过缓冷区和骤冷区进行冷却成形;所述的缓冷区的温度控制在230-240℃,缓冷区的高度在75-80mm;在骤冷区采用侧吹风,侧吹风一侧设置一厚度为15-20mm的针刺无纺布,并在侧吹风的相对位置设置一弧形板;并在纺丝窗门的上部设置一抽风装置,用于排除热量及烟雾。

2)制备彩色涤纶短纤混纺纱:将上一步骤所制备的彩色涤纶短纤、棉纤维与coolsmart导湿涤纶短纤进行混纺,制备细度为30-40tex的三种不同颜色的彩色涤纶短纤混纺纱;

3)制备三色提花针织面料:采用双面针织大圆机按照小提花组织进行编织;正面表面为彩色涤纶短纤混纺纱间隔排列,反正表面为白色coolsmart导湿涤纶短纤纱。

具体的,所使用的小提花面料采用12个成圈系统进行编织,为第一成圈系统、第二成圈系统、第三成圈系统、第四成圈系统、第五成圈系统、第六成圈系统、第七成圈系统、第八成圈系统、第九成圈系统、第十成圈系统、第十一成圈系统、第十二成圈系统;由4针道的上针盘和4针道的下针筒编织而成;

在第一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下针依次为浮圈、浮圈、浮圈、浮圈;

在第二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浮圈、浮圈、浮圈、浮圈,下针依次为集圈、成圈、成圈、成圈;

在第三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下针依次为浮圈、浮圈、浮圈、浮圈;

在第四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浮圈、浮圈、浮圈、浮圈,下针依次为集圈、成圈、成圈、成圈;

在第五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下针依次为浮圈、浮圈、浮圈、浮圈;

在第六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浮圈、浮圈、浮圈、浮圈,下针依次为集圈、成圈、成圈、成圈;

在第七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下针依次为浮圈、浮圈、浮圈、浮圈;

在第八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浮圈、浮圈、浮圈、浮圈,下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

在第九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下针依次为浮圈、浮圈、浮圈、浮圈;

在第十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浮圈、成圈、浮圈、成圈,下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

在第十一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成圈、浮圈、成圈、浮圈,下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

在第十二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浮圈、浮圈、浮圈、浮圈,下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

所述第一成圈系统、第三成圈系统、第五成圈系统所使用的纱线为同一颜色的彩色涤纶短纤混纺纱,所述第七成圈系统、第八成圈系统、第九成圈系统所使用的纱线为第二种颜色的彩色涤纶短纤混纺纱;所述第十成圈系统、第十一成圈系统、第十二成圈系统所使用的原料是彩色涤纶短纤混纺纱;第二成圈系统、第四成圈系统、第六成圈系统所使用的原料为白色coolsmart导湿涤纶短纤纱。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三色提花针织面料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彩色涤纶短纤的制备:将聚酯切片进行预结晶、干燥,并将干燥后的聚酯切片、热塑性聚氨酯、丙烯酸甲酯、分散剂、色母粒进行熔融挤出,形成涤纶长丝,并切断形成棉型短纤;所述色母粒中含有20-30%的染料、5-10%的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2-5%的分散剂,余量为载体树脂;所述染料为蒽醌染料。

热塑性聚氨酯、丙烯酸甲酯、分散剂占聚酯切片重量百分比分别为2-5%、1-3%、0.5-1%。色母粒比例的选择可以根据所需要涤纶纤维的颜色进行确定。

所使用的热塑性聚氨酯的链末端含有可自由基聚合不饱和基团,数均分子量为5000至12000。

将挤出机中纺纱组件中挤压出来的丝束依次经过缓冷区和骤冷区进行冷却成形;所述的缓冷区的温度控制在230-240℃,缓冷区的高度在75-80mm;在骤冷区采用侧吹风,侧吹风一侧设置一厚度为15-20mm的针刺无纺布,并在侧吹风的相对位置设置一弧形板;并在纺丝窗门的上部设置一抽风装置,用于排除热量及烟雾。

2)制备彩色涤纶短纤混纺纱:将上一步骤所制备的彩色涤纶短纤、棉纤维与coolsmart导湿涤纶短纤进行混纺,制备细度为30-40tex的三种不同颜色的彩色涤纶短纤混纺纱;

3)制备三色提花针织面料:采用双面针织大圆机按照小提花组织进行编织;正面表面为彩色涤纶短纤混纺纱间隔排列,反正表面为白色coolsmart导湿涤纶短纤纱。

对实施例一及实施例二中所制备的彩色涤纶纤维进行染色均匀性进行观察,在多批次的生产中,其颜色均匀性较好,偏差较小。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