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音棉加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24755发布日期:2021-07-02 21:10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音棉加工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吸音棉生产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吸音棉加工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吸音棉通常采用玻璃纤维材料,即采用石英砂、石灰石、白云石等天然矿石为主要原料,配合一些纯碱、硼砂等化工原料熔成玻璃,在融化状态下,借助外力吹制式甩成絮状细纤维,纤维和纤维之间为立体交叉,互相缠绕在一起,呈现出许多细小的间隙。

现有的专利公告号为cn201911169871.5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吸音棉生产线,具体涉及无纺布生产设备领域,包括边料回收机,该吸音棉生产线呈l形布置,沿所述边料回收机的水平方向依次布置有称重开包机、混棉机、精开松机、给棉机、梳理机和铺网机,沿所述铺网机的垂直方向依次布置有烘干机、冷风机、烫光机、切边机、裁切机和收卷机;所述裁切机包括同步装置、裁切装置和第一机架,所述同步装置的运动轴线与吸音棉生产线的输送帘运动轴线一致。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开包上的纤维杂乱堆积,纤维堆积过多时极易堵塞风送管道的进口,存在有影响输送纤维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改善纤维堵塞风送管道进口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吸音棉加工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吸音棉加工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吸音棉加工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备料工序、处理工序以及收料工序,所述备料工序包括开包机以及混棉机,所述开包机包括推送架、安装于所述推送架上的支架以及安装于所述支架的扫平辊,所述支架安装有驱动所述扫平辊转动的驱动件,所述扫平辊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螺旋方向相反的螺旋叶,所述支架设置有松开装置,所述松开装置与所述扫平辊之间设置有间歇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驱动件以及间歇组件的配合作用下,推送架上的纤维在松开装置的作用下,实现对纤维的打散效果,避免纤维聚集成堆,打散后的纤维被输送至扫平辊的位置时,扫平辊带动两个螺旋叶朝向两个不同方向转动,螺旋叶将纤维朝向两侧进行展平,避免纤维在风送管道入口堆积,保证风送管道对纤维的正常输送效果,在处理工序以及收料工序的作用,提升吸音棉生产效率。

可选的,所述松开装置包括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的松开架以及多个与所述松开架固定连接的松开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松开架带动松开杆转动过程中对纤维进行打散操作。

可选的,所述松开杆沿其长度方向固定安装有多个松开齿,所述松开齿沿着所述松开架转动方向发生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松开齿对纤维进行拉扯打散,进一步保证对纤维的打散效果。

可选的,所述间歇组件包括与所述扫平辊同轴固定的转动盘、与所述松开架同轴固定的传动盘以及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转动盘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传动盘设置有多个间歇槽,所述间歇槽朝向所述凸块的一端为开口设置,另一端为闭合设置,所述凸块转动至所述间歇槽内,所述传动盘与所述转动盘之间设置有限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块滑入至间歇槽内时,凸块与间歇槽内壁抵接且驱动传动盘转动,在限位件的作用下,保证凸块滑入至下一个间歇槽内。

可选的,所述限位件设置为圆弧滑板,相邻两个所述间歇槽之间设置有传动滑板,所述圆弧滑板截面圆弧半径等于所述传动滑板的截面圆弧半径,所述圆弧滑板为外凸设置,所述传动滑板为内凹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凸块从间歇槽滑出时,圆弧滑板与传动滑板内壁贴合滑动,限制传动盘由于惯性的作用继续转动,保证凸块顺利滑入至下一个间歇槽内。

可选的,所述凸块到所述传动盘中心的距离大于所述凸块到所述间歇槽底部的尺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凸块沿着间歇槽运动后从间歇槽滑出。

可选的,所述松开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驱动杆以及固定杆,所述支架设置有驱动孔以及固定孔,所述固定杆端部到所述驱动杆端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驱动孔端部到所述固定孔端部的距离,所述固定杆端部到所述驱动杆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驱动孔开口处到所述固定孔开口处的尺寸,所述固定杆与所述松开架于所述固定孔处设置有卡接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驱动杆的一端驱动至驱动孔内,继续驱动驱动杆运动,当固定杆运动至固定孔开口处时,驱动固定杆伸入至固定孔内,在卡接件的作用下,保证松开杆跟随松开架一起转动。

可选的,所述卡接件设置为与所述固定杆外壁固定连接的卡接块,所述支架于所述固定孔内壁设置有卡接槽,所述卡接块滑动连接于所述卡接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接块与卡接槽内壁抵接,保证松开杆跟随松开架一起转动。

可选的,所述收料工序包括烘干机以及收卷机,所述烘干机与所述收卷机之间设置有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架、与所述冷却架固定连接的冷风机以及与所述冷风机出风口连接的风罩,所述风罩朝向吸音棉坯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烘干机通过热风循环加热方式将棉层中的纤维材料粘合在一起,最后冷却定型为吸音棉坯布,利用收卷机对吸音棉坯进行收卷。

可选的,所述冷却架转动连接有吹风辊以及冷却辊,所述吹风辊内壁固定连接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吹风辊分隔有吹风腔以及循环腔;所述吹风辊于所述吹风腔周壁开设有多个吹风孔,所述吹风腔连接有风管,所述风管另一端可连接有吹风机;所述冷却辊两端均连接有水管,任一所述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循环水泵,所述冷却架设置有循环池,所述循环水泵的输出端与所述循环腔连通,所述循环腔与所述冷却管通过另一个所述水管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水通过循环水泵抽至循环腔内,冷却水与吹风腔内的冷风进行热传递,进一步保证冷却水的冷却效果,冷却水通过水管进入到冷却辊中,在循环水泵的作用,冷却辊中的冷却水与吸音棉坯进行热传递后进入到循环池内,保证冷却水的冷却循环效果,提升对吸音棉坯的冷却效率。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推送架上的纤维在松开装置的作用下,实现对纤维的打散效果,避免纤维聚集成堆,打散后的纤维被输送至扫平辊的位置时,扫平辊带动两个螺旋叶朝向两个不同方向转动,螺旋叶将纤维朝向两侧进行展平;

2.驱动杆插入至驱动孔内,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固定杆插接于固定孔内,限位块滑入至限位槽内,保证松开杆与松开架的卡接效果;

3.吹风机通过吹风腔以及吹风孔对坯布第一次冷却,同时,循环水泵将冷却水抽至循环腔内,冷却水在循环腔内与冷风进行热传递后被送至冷却辊中,冷却辊中的冷却水与吸音棉坯进行热传递,进一步提升对吸音棉坯的冷却定型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开包机、扫平辊、螺旋叶以及松开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松开装置、驱动杆、固定杆以及卡接块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松开装置、驱动杆、固定杆以及卡接块的左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烘干机、收卷机、吹风辊以及冷却辊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烘干机、收卷机、吹风辊以及冷却辊的部分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1、开包机;2、混棉机;3、推送架;4、支架;5、扫平辊;6、螺旋叶;7、松开架;8、松开杆;9、松开齿;10、转动盘;11、传动盘;12、凸块;13、间歇槽;14、圆弧滑板;15、传动滑板;16、驱动杆;17、固定杆;18、驱动孔;19、固定孔;20、卡接块;21、卡接槽;22、烘干机;23、收卷机;24、冷风机;25、风罩;26、吹风辊;27、冷却辊;28、分隔板;29、吹风腔;30、循环腔;31、吹风孔;32、风管;33、水管;34、循环水泵;35、循环池;36、吹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吸音棉加工系统。参照图1,一种吸音棉加工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备料工序、处理工序以及收料工序,备料工序包括开包机1以及混棉机2,开包机1用于对纤维进行称量分布,开包机1与混棉机2之间通过风送管道进行输送,混棉机2用于将纤维进行混棉;处理工序包括精开松机、给棉机、梳理机以及铺网机,混棉机2的粗开松纤维通过喂棉帘输送至精开松机内进行充分地松开成为精开松限位,通过风送管道送入给棉机。

参照图1,给棉机以振动给棉方式将精开松纤维送入到梳理机内,梳理机通过双道夫后形成上下两层棉网,再由输送帘送入铺网机内,铺网机将棉网折叠成厚薄均匀的棉层,收料工序包括烘干机22以及收卷机23,棉层由输送帘连续送入到烘干机22内,烘干机22通过热风循环加热方式将棉层中的纤维材料粘合在一起,最后冷却定型为吸音棉坯布,利用收卷机23对吸音棉坯进行收卷。

参照图1和图2,开包机1包括推送架3、安装于推送架3上的支架4以及安装于支架4的扫平辊5,推送架3上传动设置有传送带,推送架3上转动连接有两个传送辊,传送带套设于两个传送辊外,推送架3固定连接有驱动任一个传送辊转动的传送电机,在传送电机以及两个传送辊的驱动作用下,实现传送带转动的效果,传送带用于运送纤维。

支架4与推送架3固定连接,扫平辊5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螺旋方向相反的螺旋叶6,当扫平辊5发生转动,两个螺旋叶6转动方向相反,两个螺旋叶6将纤维朝向传送带的两侧推送,实现对纤维的展平效果;

参照图1和图2,支架4设置有松开装置,松开装置包括与支架4转动连接的松开架7以及四个与松开架7固定连接的松开杆8,松开架7包括转动轴以及两个转动盘10,转动盘10与转动轴的两端固定连接,四个松开杆8等间距分别于转动盘10上,松开杆8沿着长度方向固定连接有松开齿9,松开齿9沿着朝向松开架7转动方向发生倾斜,扫平辊5相对于松开架7更靠近于混棉机2,随着松开杆8在转动过程中,松开齿9对纤维进行拉扯,实现对纤维进行开松,初次开松后的纤维被传送带输送至扫平辊5位置,在扫平辊5的两个螺旋叶6作用下,实现将限位摊平的效果。

支架4安装有驱动扫平辊5转动的驱动件,驱动件设置为与支架4固定连接的驱动电机,间歇组件包括与扫平辊5同轴线固定的转动盘10、与松开架7同轴线固定的传动盘11以及凸块12,凸块12与转动盘10端面固定连接,转动盘10以及传动盘11均与支架4转动连接,传动盘11设置有四个间歇槽13,间歇槽13朝向凸块12的一端为开口设置,另一端为闭合设置,驱动电机输出端与转动盘10同轴线固定;驱动电机驱动转动盘10转动,凸块12转动至间歇槽13内,在凸块12与间歇槽13内壁抵接,凸块12推动传动盘11转动,凸块12到传动盘11中心的距离大于凸块12到间歇槽13底端的距离,凸块12朝向间歇槽13内运动后朝向间歇槽13外运动,传动盘11与转动盘10之间设置有限位件。

限位件设置为圆弧滑板14,相邻两个间歇槽13之间设置有传动滑板15,圆弧滑板14截面圆弧等于传动滑板15的截面圆弧半径,圆弧滑板14为外凸设置,传动滑板15为内凹设置,当凸块12从间歇槽13内滑出时,圆弧滑板14运动至与传动滑板15壁面贴合滑动,圆弧滑板14限制传动盘11由于惯性的运动,保证凸块12进入到下一个间歇槽13内,当转动盘10转动一圈时,传动盘11转动四分之一圈,即扫平辊5转动一圈时,松开架7转动四分之一圈,松开架7带动松开杆8上的松开齿9此时正好完成对聚集的纤维打散的效果,保证纤维顺利进入到下一工序。

参照图3和图4,为了便于对松开杆8进行安拆,松开杆8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驱动杆16以及固定杆17,松开架7设置有驱动孔18以及固定孔19,固定杆17端部到驱动杆16端部之间的距离小于驱动孔18端部到固定孔19端部的距离,固定杆17端部到驱动杆16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驱动孔18开口处到固定孔19开口处的尺寸,将驱动杆16的一端驱动至驱动孔18内,继续驱动驱动杆16运动,当固定杆17运动至固定孔19开口处时,驱动固定杆17伸入至固定孔19内,完成对松开杆8的放置作用。

驱动孔18端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的另一端与驱动杆16端部抵接,当固定杆17运动至与固定孔19端部抵接时,弹簧处于原形状态,保证对松开杆8的锁定效果,松开架7于固定孔19处设置有卡接件,卡接件设置为与固定杆17外壁固定连接的卡接块20,松开架7于固定孔19内壁设置有卡接槽21,卡接槽21靠近于固定孔19开口处的一端为开口设置,卡接块20滑动连接于卡接槽21内,卡接块20与卡接槽21的作用下,实现对松开杆8的限制作用,保证松开杆8与松开架7一起转动的效果。

参照图5和图6,烘干机22与收卷机23之间设置有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架、与冷却架固定连接的冷风机24以及与冷风机24出风口连接的风罩25,风罩25出口正对吸音棉坯设置,冷风机24用于对吸音棉坯进行极冷操作,保证吸音棉成品质量。

冷却架转动连接有吹风辊26以及冷却辊27,吸音棉坯先穿过吹风辊26与冷却辊27之间间隙后再运动至风罩25下方,吹风辊26内为中空设置,吹风辊26内壁固定连接有分隔板28,分隔板28将吹风辊26内腔分隔成吹风腔29以及循环腔30,吹风辊26于吹风腔29周壁开口设置有多个吹风孔31,吹风孔31沿着吹风辊26的长度方向设置,吹风腔29连接有风管32,风管32的另一端连接有吹风机36,吹风机36通过吹风腔29以及吹风孔31对吸音棉坯进行初次冷却。

冷却辊27的两端均连接有水管33,一个水管33的另一端连接有循环水泵34,冷却架安装有循环池35,循环池35用于放置冷却水,循环水泵34的输出端与循环腔30连接,循环腔30与冷却管通过另一个水管33连通;冷却水通过循环水泵34抽至循环腔30内,冷却水与吹风腔29内的冷风进行热传递,进一步保证冷却水的冷却效果,冷却水通过水管33进入到冷却辊27中,在循环水泵34的作用,冷却辊27中的冷却水与吸音棉坯进行热传递后进入到循环池35内,保证冷却水的冷却循环效果,提升对吸音棉坯的冷却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吸音棉加工系统的实施原理为:驱动杆16插入至驱动孔18内,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固定杆17插接于固定孔19内,限位块滑入至限位槽内,保证松开杆8与松开架7的卡接效果;将待处理的纤维包称量完成后放置在推送架3的传送带上,传送电机对纤维进行输送,驱动电机带动转动盘10转动,凸块12运动至间歇槽13内,凸块12与间歇槽13内壁抵接且驱动传动盘11转动,传动盘11带动松开架7转动,松开杆8上的松开齿9对纤维进行打散操作,同时扫平辊5转动一圈,螺旋叶6将传送带上的纤维进行摊平,保证纤维的松弛以及摊平的效果,便于对纤维进行抽送;通过风送管道进行输送,混棉机2用于将纤维进行混棉。

混棉机2的粗开松纤维通过喂棉帘输送至精开松机内进行充分地松开成为精开松限位,通过风送管道送入给棉机,给棉机以振动给棉方式将精开松纤维送入到梳理机内,梳理机通过双道夫后形成上下两层棉网,再由输送帘送入铺网机内,铺网机将棉网折叠成厚薄均匀的棉层,烘干机22将棉层中的纤维材料粘合在一起。

吸音棉坯布穿过冷却辊27以及吹风辊26之间的间隙,吹风机36通过吹风腔29以及吹风孔31对坯布第一次冷却,同时,循环水泵34将冷却水抽至循环腔30内,冷却水在循环腔30内与冷风进行热传递后被送至冷却辊27中,冷却辊27中的冷却水与吸音棉坯进行热传递,进一步提升对吸音棉坯的冷却定型效果,利用收卷机23对吸音棉坯进行收卷;同时冷风机24通过风罩25继续对吸音棉坯再一次冷却。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